1、-1- 单元写作任务 学写事理说明文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1.了解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熟悉说明方法。 2.掌握事理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并在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 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 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 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主 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1.了解事理。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者向别人请教、查阅
2、 资料来了解事理。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了 解事理,可以像法布尔研究“绿色蝈蝈”那样亲自观察,也可以向专业 人士请教,还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比如查找“城市绿 化”的相关资料,整理出“城市绿化的好处”: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污染; 美化市容,增强艺术效果,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2.安排写作顺序。事理说明文写作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 识事物的规律,常采用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等逻辑顺序。 如写作“城市绿化好处多”的作文,可以按照“城市绿化是什么 城市绿化的好处怎样绿化城市”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的 安排是全局性的,不
3、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得按照这 种顺序来写。 3.选用合适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需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如为了说明“绿化的方法”,可用分类方法分为“环境绿化”与“建筑 绿化”;可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建筑绿化的“屋顶绿化”比为“戴绿草 帽”,“墙面绿化”比为“穿绿衣”。常用的说明方法包括下定义、举 例子、列数字、引用、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等。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作品导读斐波那契数列,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斐波那契 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 列:1、1、2、3、5、8、13、21、34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 都
4、等于前两项之和。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 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年起出版了以 斐波那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 的研究成果。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佳作赏读 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 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花朵,实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1】 中世纪比萨的数学家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 组数列:1,1,2,3,5即从数列第3项开始,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 字之和。那么,数列和花朵有什么关联呢?请耐心点,答案马上为你 揭晓!【2】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自然界
5、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 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在一定条件下,细致观察我 们可以发现,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 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3】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 种中,这些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 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 邻的2个数,很有趣吧!这样排列的目的,是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 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里还有许多体现。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 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
6、”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 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 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 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 丫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 维格定律”。【4】 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呢?这是植物在 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 状一样。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 的斐波那契螺旋。【5】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亮点评析 【1】开篇以花朵为题引,引发
7、读者兴趣,避免了事理说明文的单调 性。 【2】简要介绍说明对象。 【3】运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向日葵花盘中 螺旋线的特点。 【4】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树木的生长情况来说明斐波那契数 列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5】“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 斐波那契螺旋”一句中“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点评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运用列数字、 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说明对象斐波 那契数列,借助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 一株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各个年份的枝
8、丫数,盐的晶体形状是立方体 等,形象生动、科学准确地介绍了深奥的科学知识。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于敏:惊天事业,沉默人生 于敏,一位世纪老人,绝大多数的人或许根本就不知道有其名,但 他却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布的讣告中, 在于敏的名字前加了8个身份: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 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两弹一星” 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改革先锋称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获得者。这每一个身份都可谓熠熠生辉。 “55年前,我从莫斯科留学回来后进入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接触 到于敏,从核武器到激光研究,我和他一直密切配合,并
9、在他的指导 下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告诉记者,于敏比自己大12岁,理 论部有一个传统,都不称官衔,当时大家叫于敏“老于”。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杜祥琬说,“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老于生前特别喜欢的格言,也是 他事业和人生的写照。 1961年1月,于敏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转型作为副组长领导 和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 在杜祥琬看来,对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来说,这次转 型意味着巨大牺牲,核武器研制集体性强,需要隐姓埋名,常年奔波。 尽管如此,于敏不假思索,接受了任务,从此名字“隐形”长达28年。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只有于敏未曾留过学。一个日
10、本代表团访华时,称他是“土专家一号”。于敏对此颇多感触。“在 我国自己培养的专家中,我是比较早成熟起来的,但土字并不好,有 局限性。”于敏说,科学研究需要各种思想碰撞,在大的学术气氛中, 更有利于成长。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1965年9月底,于敏带领理论部几十位同志一起去上海华东计算 所做计算物理实验,计算哪一个氢弹原理是可行的,创造历史的“百 日会战”开始了。 1966年12月28日,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为确保能拿到测试结 果,试验前于敏顶着戈壁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刺骨严寒,半夜爬 上102米的铁塔顶端,检查和校正测试项目屏蔽体的摆置。 1967年6月17日,
11、罗布泊沙漠腹地,一朵巨大无比的蘑菇状紫色烟 云产生的强烈冲击波卷起沙尘,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戈壁滩。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了。那一刻,于敏并没有在现场,而是 在2 500多公里外的北京。一直守在电话机旁的他得知爆炸的威力 和自己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长长地舒了口气。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我国仅用45次试验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很大功劳应归于老 于。”与于敏共事过的郑绍唐老人说,核试验用的材料比金子还贵, 每次核试验耗资巨大,万一失败,团队要好几年才能缓过劲来。老 于选择的是既有发展前途又踏实稳妥的途径,大多时间是在计算机 上做模拟试验,集思广益,保证了在技术上几乎没
12、有走过弯路。 生前面对荣誉,于敏始终淡然处之,他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 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 了。”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素材解读不为物欲所惑,不为利害所移,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终成 一番大业。于敏28年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 氢弹突破做出卓越贡献。他为国铸核盾卫和平,获“两弹一星”功勋 奖章,却不赞成被人称为“氢弹之父”。盛名之下,始终保持一颗初 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 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 适用话题可用于“青春”“奉献”“青春与价值”“淡泊名利”“爱国”等 写作话题。 学习目标 技法指导 佳作赏析 素材积累 单元实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常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都很重要。它们有些是对自然现象的 总结,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些与文化相关,如中国古代宫 殿建筑多采用对称布局;有的则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如“良药苦 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些常识的背后其实都存在某些事理,试以“常识中的理”为话 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 常识中的“理”就是指生活常识中所蕴含的道理,写作时 要重点从日常生活中分析一些人生的道理。写作说明文要注意抓 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同时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