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竹、竹 课课 题题:竹 课业类型课业类型:综合课型 ( 课时 2) 执执 教教:第 1 课时 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编写思路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与松、梅一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 “岁寒三友”。它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 喜爱。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这诗句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 本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的课程,课本通过对北宋文同的墨竹 图、清朝郑板桥的兰石图及现代石增泉的中国精神的 欣赏, 使学生了解竹子是中国文人画家借画言志的重要表现题材。 学生从竹子的图片、描写竹的摩崖石刻及竹的画法示意
2、图中了解 竹子的品种及结构,自主探究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 描写竹子的文章,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和水墨竹子的画法,掌握 竹的形态、构图要点、疏密关系等要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 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绪。 2.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了解传统的竹文化,认识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 难点难点:用水墨的方式表现竹,用竹子制作工艺品,掌握构图 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或实景观察,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学习水 墨竹子的画法。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和 动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3.让学生感受竹秀丽、挺拔的自然美,培养其赏竹及
3、热爱自 然的情趣,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初步领会传统文化中植物人格 化的内涵。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子的 文章,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 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墨汁。 (教师)表现竹的有关美术作品或图片、视频资料、音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认识竹子认识竹子 课件课件展示展示 11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 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欣赏竹子欣赏竹子 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22 (1)展示、欣赏课本中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讨论 介绍有关竹子的诗句、成语、谚语以及描写竹
4、子的文章。 (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指出竹子的象征意 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表示作者希望 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竹子画法竹子画法 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33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竿、竹叶)的过程。 4.尝试画竹尝试画竹 展示和演示展示和演示 鼓励学生运用水墨形式表现竹子。 5.展示评价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互评作品。 6.布置下节课准备材料布置下节课准备材料 课件展示课件展示 44 7、课外材料:、课外材料: (1)郑板桥对竹的高度评价: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 郑板
5、桥 竹石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清 郑板桥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 桥题墨竹图 (2)古人对竹的高清亮洁的赞誉: 1、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令 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峻节:端直的竹节,比喻高 尚的节操。临戎:与敌人对阵。虚心:中空的竹心,比喻高士的 虚怀。这两句大意是:那端直的竹节象征着与敌人对阵时的坚贞 节操,那中空的竹心恰如礼贤下士的谦虚襟怀。将竹和高人的品 格、情操作比,写出了竹子的精神。角度新颖,立意不凡。 2、宋 苏轼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 竹萧然:冷落萧 条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竹子在风雪中样子冷蒋萧条,但它虽
6、 可折断却是不可侮辱的。风雪中的竹子显得孤寂冷落,然而虽处 于恶劣环境之中,却仍有凛然不可凌辱的风姿。两句咏物而有 所寄托。 苏轼曾被人罗织罪名, 身陷囹圄, 关押在御史台, 酿成“乌 台诗案”。此时作者见御史台(即乌台)中的竹子而触景生情,其中 不无自况之意。可用来咏竹,也可用来比喻那种身处逆境却有不 可摧折的意志的人。 ()今人()今人描写竹子的描写竹子的优美句子优美句子 1、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无论是严寒,还是 酷暑,它四季常青,象征着山区人民正直、质朴的品格和积极向 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2、它们迎着春风,贪婪的吸吮着春天的甘露, 在阳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 再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