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上海市春考作文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014188 上传时间:2021-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1月上海市春考作文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1月上海市春考作文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1月上海市春考作文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1月上海市春考作文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1月上海市春考作文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年年 1 月月上海市春考作文上海市春考作文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 三、写作 70 分 25.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名师解读 1: 这个题目,说难,不难,想写偏题,很难,但想写好,其实比较难,需要一定的 功力。 用平时总结训练的高考作文写作“四步曲”,来详细解析一下这篇作文应该怎写。 一、 审题 此题目,让我们讨论的话题关键词是:“怎么做”、“什么人”。 “怎么做”,提升一下,就是“行为”,中

2、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行”,也是一个很重要 的概念。 “什么人”,就是“人格”、“人品”等。这里,是完全符合“文学是人学,关注的是人 的内心和精神品质”,这一铁律的。 另外,特别注意,“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同学们看这句话,“也”,“但书”,我们 平时强调过的,其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重点。同时,“不尽如此”,说得很委婉,留 有余地,也说明了出题老师的“倾向”。 老师一直强调过,每一个作文题目,特别是高考真题的作文题目,出题老师在出 题,都已经预设了“最好的立意”、“最好的结构”。 所以,这个作文题目,如果同学们只是肯定“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观点,你这篇作文,就是没有“思考透”“

3、写透”,拿高分的难度很大。这个观点, 只是我们围绕话题思考的“一部分”,必须有,但不是全部。 接下来,还要用海派作文的“思辨”,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思考。 二、立意 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有哪些立意呢? 首先,根据“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国传统 文化思想中的“听其言,观其行”,就是一个观点,即重视“行动”。这个点,写到这里 就可以了,如果还想向深处写,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尽性”“践形”,也可以写。这些都 是我们传统文化思想中的基本概念,高中同学们要懂,要知道,李老师讲课,肯定在 阅读、写作训练中会涉及到,同学们听课要跟老师一起思考,很容易掌握。 以上这一部分,同学们

4、可以结合现实,批判只有口号,没有“行动”,“满口仁义 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虚伪。 接下来,就要思考怎样“行动”。“行动”,要理性,要“三四而后行”。爱国行动, 就是要“打砸日本产的汽车”吗?战争年代,学生的爱国是“战场上拼刺刀”吗?包括疫 情期间的爱国,都可以思考、辨析。总之,有的可写。 当然,如果再向深处写,可以思考“行动”的效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最难的是做好事真正有好的效果。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在非洲 做慈善,却加重了当地底层民众的饥饿;洛克菲勒在中国建协和医院,真正地帮助了 中国,都可以写。此处道理有些复杂,暂不展开讲。 还可以写什么?“文学是人学,关注

5、是人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内心纯正善良, 却没有“行动”,他是不是一个好人呢?一个穷人家的子女,只能让自己的父母勉强温 饱;一个底层的父母,他们在寒冷的冬天,背着自己几岁的孩子送外卖,有了陪伴没 有温暖,他们是不是好的父母呢?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 门无孝子”。这一部分,也很有力量。 最后总结重申几个主要观点。 三、思路结构 立意“立”好了,思路结构也就出来了: 第 1 段:引入谈论的话题。 第 2 段:肯定“行动”,批判“言行不一”的虚伪。 第 3 段:思考怎样“行动”,强调理性,批判狂热、偏激。 第 4 段:肯定“心”。 第 5 段:重申主要观点。 四、表达 表达是

6、最后的成为阶段,注意要首先保证清晰表达,不要太对口语,但也不求复 杂,讲清楚观点,就可以。 另外,结构思路一定要清晰,先道理,后事例;先观点,后批判反思。 注意至少 3 处引用名人名言,注意书写,想好了写,不要有涂改,不要有数字、 英文。 作文写完最后一个句号,高考语文结束。但是,同学们,春考,只是高考的练兵, 同学们在春考结束后,一定要抓住最后的时间,这个时间只要用好,绝对够用,努力 训练阅读、写作的方法、规范,语文成绩肯定会很好,阅读 55 分,作文 55 分,每个 同学,都能做到。 名师解读 2: 这是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作文题,所谓开放度比较大,是说这个题目并没有限定 你应该“怎么说”,

7、而是只要围绕这这个论题,你既可以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也可以说“你怎么做,不一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规定的标准答案,从这 个意义上讲,你怎么写都是对的,在审题上没有什么障碍,“跑题”的风险是比较小 的。 但是题目又要求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这就要求考生不仅在文章中要表明自 己的观点,而且要有“认识与思考”,对于自己的观点,要有足够的依据和支撑,你要 说服读者,你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别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对于考生的生活积累和理 论积累以及思辨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个作文题审题不难,但 是要拿到高分,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却也是不那么容易的。 要写好这个题

8、目,除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积累,还需要考生平时对于社会现象的 关注,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各种社会现象和关于这些现象的讨论也经常出 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比如关于是不是有阶层固化的现象,比如说寒门到底能不能出贵 子,比如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是一些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如果 考生平时能够关注这些现象,那么对于自己在文章中的论证,肯定是大有裨益 的。 总之,今年的春考作文题,是一个“深入浅出”的比较好的作文题,体现了近 年来高考作文在命题思路改革方面的进步。 名师解读 3: 年 年 岁 岁 花 相 似 2021 年上海春考语文作文题解读 今年的春考作文题,让我不由地想起唐代诗人刘希夷

9、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 年人不同”的诗句来。“人不同”好理解,每年的考生当然不同,“花相似”可指作文题, 也可指题目“出彩”处, 而“相似”云云, 是耶, 非耶?我当然愿意持肯定态度, 关键看“相 似”的内容是什么。 那么,“相似”为何?那就是我经常会提及的四个短语:隐含育人功能,关注思维 品质,注重生活积累,体现开放原则。尽管已多次提及,但重要的话何妨重复三遍? 如果在这“四项基本原则”上相似甚至相同,善莫大焉!这一点,明眼人都知道,无需 多言。 我想多言几句的是, 今年的春考题与平时高三学子经常看到的的作文题的相似处。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你怎么

10、看?”首先 是表述形式的相似。以“有人说”领起的题目,考生见的不可谓不多,以往的春考、秋 考作文题中也多有出现,如此表述的作文题,在考场中不啻是给考生的一剂定心剂, 有利于考生在平稳的心态下正常发挥。其次是论说主题的相似。今年要求思考的主题 是即将走向成人的考生非常熟悉、应该思考且无法回避的人生命题,即“如何作为与成 为什么样的人”的关系。这样的论说主题不虚无、很踏实、接地气,每个考生都可以有 属于自己的感受与思考,都应该有言说的欲望。 我想提请注意的是,因为相似,更容易忽视;因为熟悉,更容易雷同。所以,题 干中的“你怎么看”千万不能忽视了,忽视了这一点,就变成了“有人说”的传声筒,就 会在隔

11、岸观火、 隔靴搔痒中丢了“我”。 而在“我”缺席的情况下, 你的领地, 只会成了“有 人“(他人)说法的跑马场;你的言说,只是“有人“(他人)说法的再演绎。而熟悉的 论说主题,也不只是用来高谈理想、阔论心迹的,说得再白一点,不是用来说正确的 废话的。如果缺少了对题干中“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辩证思考,那此番 写作的真正的意义就可能阙如,命题者的命题用意也可能落空。 如何辩证思考?其他且不说,不妨从扪心自问开始:“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这个命题成立吗?为什么“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在对这个命题作出判断前是 否应该对“怎么做”和“什么样的人”作个界定?在主要概念界定后这个命题是

12、否一定成 立?如果不成立,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成立”一定是负向的吗?看似“负向”的结 果有无积极的意义可言?这样的意义只关乎生命个体吗?相信,思考从问题始, 而问题能将思考引向深入。 但愿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思不同。 名师解读 4: 看到这个题目立马就会联想到一个哲学家,谁?萨特。怎么做(怎么选择)-成 为什么样的人(人的本质),这不就是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吗?人的“自为的存在 “:人的本质并不是先天决定的,人的选择决定人的属性。也即“存在先于本质”。 在之前的材料中,反复引用过萨特的观点。在后现代哲学中,“去中心”化,去“本 质化”的是一个根本趋向,实际上存在主义就是指出人的属性由

13、其行为决定,人并不像 物一样,本质属性天然封闭在自身当中,人是一种交往性,在意识流动场中进行自由 选择的动物,人需要他者的投射与建构,所以人的本质是悬置的,只有不断地通过选 择建构自身,不断地通过行为刷新自身,而没有什么天然的封闭属性。(这里指价值 属性而不是物理属性) 这里需要辩证的部分是为什么有人觉得不尽如此。这里分很多种情况,首先, 你的选择是否是经过你自身反复的挣扎与思索后做出的,人的本质必须由你自身通过 艰难选择而获得。如果你是通过与他人的随波逐流,或者是在某种体制或者盲目群体 意识当中做出的被动选择, 那这种行为无法决定你自身, 也不能够变成你的自我属性。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是

14、在讲这个道理。真正接触了外部世界,真正在与外界的碰撞 中做出了抉择,建构了自身,才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重心。 其次,是关于道德评价的问题,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方面来自于自我的期许, 一部分也可能来自于社会的评价。 有些人喜欢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品性, 品德,人格等等。这种来自于外部的评价是值得商榷的。人的行为首先应当是对自身 的期许,同时也是对自我和社会的一种责任,但动力源来自于自身。我们在不同场域 的交流往复中,有些行为也许是错的,有些行为也许是迫不得已的,有些行为也许是 盲目的。但既然人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建构自身的过程,我们就不能用一种可能是偶然 性的随机性的行为去断言一个人。即便,这

15、个人是在郑重其事,反复思索后做出的行 为,他(她)也可能在下一个时间再次陷入徘徊。他的本质始终是悬置的和不停自我 建构的,所以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恶”之论争才可能贯穿数千年。一个人的所作 所为在社会评价当中应当是怎样的,这个需要区分时空,场景,文化,语境等种种前 提。 当然有些人也可能认为人有些本性是先天的,人做出一些行为可能贯穿始终, 也可能他做的一些选择是迫不得已违反本心的。这个“本心”有没有,这个“本性”是先 天就有的还是后天塑造的,这个哲学论争千百年来中西方都还没有结论呢。有答案的 就没有价值了,要不然这题拿出来考你干啥? 名师解读 5: 历年上海市春考作文题都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中

16、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一条,着重 考察考生的思维深度及广度。2021 年的春考题也不例外,仍旧是哲理思辨类的题目。 今年的题目关注“怎么做”与“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极富启示性的题 目,引导考生对内省察,探讨行动与自我模铸的关系。 从人的自我塑造历程来说,人首先要定义自我的本质,对于自身的存在有一种 理想的图景,然后才谈得上有意识地塑造自我。而在这样一个图景的引领下,不管有 意识还是无意识,人的一切行动都在塑造着自我,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怎么做”直接 关系到“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人为了把自己造成他愿意成为的那种人而可 能采取的一切行动中,没有一个行动不

17、是同时在创造一个他认为自己应当如此的人的 形象。”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是强调以行动而非以言语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是强调以行动来实践和强化认知。 但是这不是自我塑造的全部。 今年的作文题以一句“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提醒考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 “怎么做”不一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就是说,行动虽然可以定义一个人,但是也有可能出现内在愿景与外在行动的 分裂现象,这种分裂可能是客观存在,甚至是普遍存在的。 要解释这一现象,“行动”的主动选择与被胁迫是一个切入点。如果是被胁迫,那 么一旦外界的压力减轻甚至停止,行为可能就会停止乃至反向选择。 比如一

18、个被迫勤奋学习的人,一旦有了可以不学习的假期,他可能就会选择彻底 放纵自我。如果是这种情况,他再怎么勤奋学习,也无法让他真正变成勤奋的人,有 可能恰恰相反,他越勤奋,就越逆反,越盼望变得懒散。 当然,这个题目是开放性的,考生也可以选择其他切入点,比如为了一定目的长 期以行动伪装自我等等。 总体来看,今年的这个题目将哲理性的题目上升到了哲学层面,真正启发学生反 观自我,知行合一,以行动模铸理想的自我。 比较起往年“步入阳光的能力”“事实与看法”等题目,审题的难度虽然没有增加, 但是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要求却是提高了。这一类的题目,真正能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 特点,真正能引导学生关注人的成长,是值得肯定

19、的。 no.1 名师点评名师点评 “怎么做怎么做”,要把客观条件放进去思考,要把客观条件放进去思考 2021 年上海春考作文题点评年上海春考作文题点评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这是一个思考人生目标与行动之间关系的问题。如果写成“我们如何用行动来 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则有偏题之嫌,至少缺少深度。应当作带有哲理的思考,“怎 么做”是思考的重点。 不只是一个主观上怎么努力做的问题, 要把客观条件放进去思考。 只有自己的“怎么做”符合客观条件,或者自己不断地去寻求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才会 实现人生目标, 也就是成为自己想

20、要成为的那样的人; 否则, 就是“不尽如此”, 甚至“不 是如此”了。 其实, 两种看法是一致的, 前者的“怎样做”中就包含了主客观一致的问题, 后者的“不尽”中就包含了主客观不符的问题。 no.2 名师点评名师点评 2021 年上海春考作文题点评年上海春考作文题点评 总体评价:总体评价:今年的这道春考作文题含义简单、明确,不烧脑,不古怪,能够让各种层 次的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估计同学们都会有不错的发挥。 详解:详解: 题目的关键点在于“你”“怎么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我们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单纯地从动作发出者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我们自己。但是是 什么让我们做出了这样

21、的行为?这背后的“动力源泉”颇值得探究。 我们行为的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与因素在控制着:我们行为的背后,主要有以下几个与因素在控制着: 1.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器,通俗的讲,就是那些我们不可自控的生理反应;2. 社会主流价值观;3 匿名权威,通俗的讲就是他人的眼光和注视;4 文化传统,公序良 俗;以及第 5 点非常微妙的个人意志。 之所以把个人意志放在第 5 点,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很难确定它到底是你的心之所 向,还是你在文化土壤、社会主流价值观、他人期待等因素作用下作出的选择。 所以, “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 从表面上看逻辑很通顺; 实际上“暗 潮汹涌”。 如果你的所作所为主要是

22、来自外界的强行塑造,根本上和你的内心向往、你的个 人特质相违背,你不但不会成为你的行为所塑造出的那个人,你还会陷入严重的认知 失调和行为失常,沦为平庸之辈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一不小心还会呈现出精神障碍 的状态。 所以只有我们的行为,符合我们的本心和特性,它才能够有力地去塑造我们,帮 助我们自我实现。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个性和行为与外部世界相违背,发生矛盾 冲突该怎么办?这绝对是优秀学子这篇作文的一个发力点、爆发点。 你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必然存在的矛盾,你如何去处理,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化解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个答案的水平高低就决定了这篇作文的水平高低。 你得出了你的答案之后,这

23、个答案将会引导你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从而真正的 让你成为你自己,如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成为你所是的。 no.3 名师点评名师点评 放下架子,真实地写作放下架子,真实地写作 兼论兼论 2022 年春考作文题年春考作文题 高考议论性文章写作最紧要的是不能脱离“逻辑”进行强行论证,也不要脱 离这个时代进行空洞的理论阐述。“合逻辑”和“接地气”,是一篇议论文能够体 现出上乘功夫的两大指标。 在这两件事情上, 我们的大多数文章是没有做好的。 在我们讨论写作话题的日常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写作时,会比较 在意人家文章写得“有没有意义(现实针对性)”和“在不在理(基本的逻辑)”, 可是一旦开启自己的议

24、论文写作模式,就开始离开自己真实的想法和体验,端 着议论文的“虚架子”写作。所以往往写得既痛苦,又难以出彩。也就是无法调 动自己的写作热情,刺激自己的写作灵感。其实很多同学经过多年的积累,肚 子里的墨水是不缺的,缺的是对于墨水的调用。这一步被压抑住了。 下面结合今天春考热腾腾出炉的春考作文题来谈谈这一点。 题目是这样的: 有人说,你怎么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有人觉得不尽如此。你怎么 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今年的题目很清浅,是可以写出真味儿的。 审题首要的是抓住第一级核心关键信息:“怎么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 就是说,文章需要围绕:个人的作为与个人的养成之间的关系。“

25、怎么做”是外 显的行动,而“成为什么样的人”则既是一种外显的表现,也可以是一种内蕴的 品性。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的因果联系呢? 从中国传统观念而言,儒家是最为认可这一点的。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 终极基础就是“修身”,本质而言,就是个体怎么做,决定了这个个体未来成为 怎样的人,修身修得好,内在来讲,可以成为君子,外在而言,可以匡扶天下。 也就是“内圣外王”了。从经验事实来看,也可以举出很多经典的例子:北宋两 个“少而孤”的名人:范仲淹和欧阳修,从小父亲去世,刻苦努力,最终逆袭。 老苏可以做一个对照,早些年放浪形骸,二十多岁开始研习学问。安徒生、林 肯, 这样的不同领域的伟人, 小时候家境不好,

26、 都是鞋匠的孩子, 被人瞧不起, 但是个人奋斗,最终取得不凡的成绩。人的所作所为,就会造成一个人在后面 的形象。 从逻辑而言,一个人的作为,与是否一定让他成为怎样的人之间,并不一 定存在一一对应的正相关,因为“怎么做”,基本上是客观的,而所谓“什么样 的人”,则是主观评价。我们应当在这里做充分的文章。第一,“什么样的人”, 是外在评价与历史评价, 所以很多人重视“生前身后名”, 就是在乎这些的评价。 第二,“什么样的人”,也可以是内在的自我评价。所谓 “放旷自适”的“自适”, 就是自己觉得好。庄子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一个“拖着尾巴行走污泥”之中的乌龟, 别人怎么评价是不重要的。因此,题目中所谓的“

27、有人觉得不尽如此”就说的是 评价和作为之间的不一致。 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说出如此苍凉感慨的人 们也许知道在现实中,自己的作为没有得到理想的评价,希望大众和历 史得出 的“什么样的人”的结论合乎自己的“作为”。也许大众和历史书写者肩上确实要 承担这个重大任务了。其实这种“在乎”可以有效约束一些人的“作为”。那些“我 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无法无天之辈”,就是对于后世做出他是“什么样的人” 的论断满不在乎,所以会肆意妄为。不过,吊诡的是,他的肆意妄为正在客观 地塑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有一点,对于普罗大众来讲,还是要学会放 下这一个执念,你是什么样的人,只有你知

28、道,客观的道德评价,内化为主观 的自我界定和自我约束。 人言:假作真时真亦假。2020 年有一真一假:一真就是被誉为“甜野男孩” 的丁真,一假就是被“打假”的马保国。我们怎么做,可能会造就我们成为什么 样的人。公众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历史会记下什么,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做 了什么。 我们的高中议论文写作也要提倡“真”,反对“假”。提倡文章有真逻辑,有 真意义。我们怎么写我们的文字,造就了我们“什么样的”文字。 no.4 名师点评名师点评 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 “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许是许多人终其一生要去实现的价值、完成的使命、担当的 责任,而这与自我的践行“怎么做”有何关系呢?今年

29、的上海春考作文题正指向对 这一人生命题的终极追问。在高三学生 18 岁成人之际,引导他们思考生命成长中自身 行动和理想期待的关系,可谓正当其时。 材料作文的情境设计极具思辨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的思辨性作文题提 供反面思考空间的表述“有人却不以为然”不同,本题中的表述是“也有人觉得不尽 如此”,这是一个部分(不完全)否定的判断,因而学生在写作中对于材料的前半句话 究竟认同与否, 既有一定的开放性, 又有相对的确定性。 因此, 考生不妨逐层思考:“怎 么做”如何导向或影响“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和面对“怎么做”?从而充分展现自己对这一

30、问题的思维深度和广 度。 也许有人会为自身的有限性感到无力,为人生的未知性感到无助,为生活的不确 定性感到无奈,但无论如何,当学生深刻思考并明确了“怎么做”和“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两者的关联后, 一定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几分困惑和迷茫, 多几分坚定和执着。 no.5 名师点评名师点评 相比较前两年春考题,这是一道平实的作文题,但更具有引导意义。 我认为有三大引导意义: 1.人应当如何做好自己?这是教育非常重要的命题。顺此往下说,有许多 的话可讲,空间很大。 2.做好自己,也要思考:做好自己是不是只是自己一人孤军奋战?不是!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构成极为复杂的关系。因此,顺着这一点往下 说,也有很大空间。引导同学认识、理解并处理好自我奋斗与社会的关系,也 是教育极重要的一环。 3.有话好好说。这道题朴实,简洁,大家都看得明白,又有思考空间,还 承续了上海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品质辩证,更重要的是引导同学思考既 切己又宏大的生命命题。这正是我们语文教育应当去追求的一种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1月上海市春考作文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各大名师观点大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