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理1选择性必修1.pdf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018128 上传时间:2021-01-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0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整理1选择性必修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整理1选择性必修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整理1选择性必修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整理1选择性必修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整理1选择性必修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1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一、原文一、原文 子曰:“君子食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就(靠近)有 道而正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闻(听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贤(形作名,贤人)思齐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省(反省)也。 ”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然后 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胸怀宽广) ,任重而道远。仁仁(

2、名状,把“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已(停止) ,不亦远乎?”泰伯章 子曰:“譬如为山为山(用土堆山) ,未成一篑篑(装土用的竹筐)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平地(填 平洼地) ,虽覆覆(倒)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克(约束)己复礼为仁。一日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归(称赞)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细则)?”子曰:“非礼礼(名动,符合 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敏(聪明) ,请事事(付诸 行动)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

3、言(字)而可以终身行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其(大概)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迩(近)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二、字词句型二、字词句型 (一)通假字 1.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君子食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 2.就有道而正正焉(使动,使正) 3.见贤贤思齐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 4.仁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 5.非礼礼勿视,非礼礼勿听,非礼礼勿言,非礼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 (三)一词多义 1.克 (1)克己复礼(约

4、束) (2)克终者盖寡(能够) (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 (4)克期完成(限定) (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 (四)古今异义 1.文质彬彬彬彬 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 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 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 (五)特殊句型 1.判断句 (1)止,吾止也。 (2)进,吾往也。 2.宾语前置 (1)见不贤而内自省省也。 3.状语后置 敏于事而慎于言 4.固定句式 (1)如乐何如何,对怎么样 三、翻译三、翻译 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 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

5、,那他怎样遵守礼仪制度呢?一个人没有仁德,那 他怎么能正确运用音乐呢?”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 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难免流于浮夸。只有 质朴和文采配合适当,才能成为君子。” 曾子说: “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 意志坚定, 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或 责任) ,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 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6、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 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 孔子说:“不断求取知识的人就不会被遇到的事情所迷惑;真诚的待人如己,以至 于不在为个人得失而忧愁;勇敢的实践前行以至于不在畏惧任何困难。”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 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途径是什么。”孔子说:“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 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孔子说:“

7、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可以提高 人的观察力,可以使人懂得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 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 “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自己 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2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礼记礼记 ) 一、原文一、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 知止止(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 ,静而后能安安(性情安和) ;安 而后能虑虑(思虑精深) ,虑而后能得

8、得(收获)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 3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致 其知其知(获得知识) 。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原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本(根本) 。 二、字词句型二、字词句型 (一)古今异义 1.大学大学之道 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 学校 (二)词类活用

9、 1.在明明明德(形作动,弘扬) 2.先齐齐其家(使动,使整齐) (三)一词多义 1.明 (1)在明明明德(动词,彰明) (2)在明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 2.道 (1)则近道道矣(名词,规律、道理) (2)不足为外人道道也(动词,说) (3)道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4)会天大雨,道道不通(名词,道路) 3.修 (1)先修修其身(动词,修养) (2)修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 (3)邹忌修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四)状语后置 1.在止于至善于至善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于天下者 三、翻译三、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学习和应用于生活, 使人达到最完善

10、的境界。知 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 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 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 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 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 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 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通过伏灭革 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

11、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 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 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 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过过(名动,指出过失)秦论秦论 贾谊 一、原文一、原文 4 秦孝公据据(占据)肴函之固固(险固地势),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席(像 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包(像包裹一样)举宇内,囊囊(像布袋一样)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内(对内)立法度度(规章、制度),务务(致力于)耕织,修守战 之具,外外(对外)连衡衡(同“横”)而斗

12、斗(使相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拱手(两手合抱,指 毫不费力)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蒙(继承)故业,因因(沿袭)遗策,南南(向南)取汉中,西 举举(攻取)巴蜀,东割割(割占)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弱(使 弱)秦,不爱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从(同“纵”)缔交, 相与与(帮助)为一一(一体)。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 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爱人(古今,爱护别人),尊贤而重士,约约(结)从离离(使 离散)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 杜赫之属属

13、(一类人)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徒(一 类人)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伦(一类人)制制(统 帅)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叩(攻打)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延(迎战)敌,九国 之师,逡巡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而不敢进。秦无亡亡(丢失)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 困困(困窘)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制(制服)其弊弊(同“敝”,困乏) , 追亡亡(动作名,逃亡的敌兵)逐北北(动作名,败北的敌兵),伏尸百万(定语后置),流血 漂橹。因因(凭借)利利(形作名,有利的形势)乘便便(形作名,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

14、,分 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及(到)至始皇,奋奋(发展)六世之余烈,振振(挥舞)长策而御御(统治)宇内,吞二周 而亡诸侯,履履(名动,登上)至尊而制制(统治)六合,执敲扑而鞭笞鞭笞(名动,用鞭子打、用 竹竿打)天下,威振振(同“震”,震动)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 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怨(报复、怨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愚 (使愚蠢)黔首;堕堕(毁坏)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销(销毁)锋镝, 铸以为金

15、人十二(定语后置),以弱弱(削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因(依据)河为池,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方)。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 而谁何何(同“呵”,呵问)(宾语前置)。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子孙帝王帝王(名动,称帝称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没(同“殁”,死),余威振振(同“震”,震动)于殊俗殊俗(边远地区)。 然而陈涉, 瓮瓮(名动,用破盆作)牖绳绳(名动,用绳子系)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判断句) ; 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倔 (同“崛”,崛起)起阡陌之中,率

16、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云(像云一样)集响响(像回声一样)应,赢赢(担负)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亡(使灭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小弱(形作动,变小变弱) 也, 雍州之地, 肴函之固固(形作名, 险固的地方) , 自若也(宾语前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铦(锋利)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抗抗(抗衡)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及(赶得上)向向(先前)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 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度(比较)长絜絜(衡量)大,比权量力,则不

17、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 之地,致致(发展)万乘之势,序序(名动,招致)八州而朝朝(使朝见)同列,百有余年矣;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隳(灭亡)(被动),身死人手,为为(被)天 下笑者(被动句),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宾语前置)。 二、文言现象二、文言现象 5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 )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3.合从从缔交/约从从离衡 / 于是从从散约败(通“纵”,“合纵” )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喝问) 6.倔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 7.赢粮而景

18、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8.百有有余年矣(通“又” ) 9.非抗抗于九国之师也 (通“亢”,高 ) 10.威振振四海(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1.于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表示后一事承接前一事 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西河之外 古义:黄河以西今义:西边的河 3.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1)据崤函之固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2)君臣固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1)因因遗策(沿袭,动词) (2)因

19、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3)因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制 (1)赵奢之伦制制其兵(统率,动词) (2)秦有余力而制制其弊(制服,动词) (3)履至尊而制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4.兵 (1)赵奢之伦制其兵兵 / 行军用兵兵之道(军队,名词) (2)收天下之兵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兵器,名词) 5.度 (1)内立法度度(制度,名词)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度长絜大(量长短) (四)词类活用 1.有席席卷天下,包包举宇内,囊囊括四海之意(名作状,像席子一样;名作状,像布包一样;名 作状,像口袋一样) 2.内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外连衡而斗诸

20、侯(名作状,在国内,对内;名作状,对 外) 3.南南取汉中,西西举巴、蜀,东东割膏腴之地,北北收要害之郡(名作状,向南;名作状,向西; 名作状,向东;名作状,向北) 6 4.然陈涉瓮瓮牖绳绳枢之子(名作状,用破瓮;名作状,用绳子) 5.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名作状,向南) 6.乃使蒙恬北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作状,在北方) 7.天下云云集响应,赢粮而景景从(名作状,像云一样;名作状,像影子一样) 8.深谋远远虑(名作状,从长远) 9.履履至尊而制六合(名作动,登上) 10.子孙帝王帝王万世之业也(名作动,称帝称王) 11.然陈涉瓮牖牖绳枢枢之子(名作动,作窗户;名作动,系户枢) 12.

21、执敲扑而鞭笞鞭笞天下(名作动,用鞭子抽;名作动,用竹杖打) 13.过过秦论 (名作动,指摘过失) 14.且夫天下非小弱小弱也(形作动,变小变弱) 15.据崤函之固固(形作名,险要的地势。 ) 16.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形作名,坚固的屏障。 ) 17.尊贤贤而重士(形作名,贤者,贤能的人。 ) 18.因利利趁便(形作名,便利的条件;形作名,便利的条件。 ) 19.追亡亡逐北(动作名,逃跑的人) 20.外连衡而斗斗诸侯(使动,使争斗) 21.会盟而谋弱弱秦 / 以弱弱天下之民(使动,使弱,削弱) 22.约从离离衡(使动,使离散) 23.伏尸百万,流血漂漂橹(使动,使漂浮) 24.吞二周而亡亡诸侯 /

22、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亡秦族矣(使动,使灭亡) 25.却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使退却) 26.以愚愚黔首(使动,使愚蠢) 27.序八州而朝朝同列(使动,使朝拜) 28.尊贤而重重士(意动,以为重,看重) (五)特殊句型 1.判断句 (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被动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3)谪戍之众 (4)天下诸侯已困矣 3.省略句 (1)尝以十倍(于秦)之地。 (2)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

23、)下吏。 (4)聚之(于)咸阳。 (5)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6)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7)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8)身死(于)人手。 7 4.宾语前置 (1)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 (2)仁义不施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崤函之固,自若自若也 5.定语后置 (1)伏尸百万百万 (2)铸以为金人十二十二 (3)金城千里千里 6.状语后置 (1)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2)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于钩戟长铩也。 (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于九国之师也。 三、翻译三

24、、翻译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 视周王室(的权力)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 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 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 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 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 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

25、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 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 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 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 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 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 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

26、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 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 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 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 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 国统统消灭, 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 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威风震慑四海。 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 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百越的君主低着头, 颈上捆着绳子 (

27、愿 意服从投降) ,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 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 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 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 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 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 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

28、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 8 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 (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 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 (他)跻身于戍卒的队 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 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 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

29、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也 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方 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 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 量一量权势力量, 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 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

30、就因为不 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孟子 ) 一、原文一、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怜悯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 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运(运转)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乍 (突然)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怵惕(惊骇)恻隐恻隐(怜悯)之心;非所以内内(通“纳”,接纳) 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要(求取)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 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 之心,仁之端端(萌芽)也;羞恶之心,义之

31、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四体(四肢)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贼(伤害)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然(通“燃”,燃 烧) ,泉之始达达(流通) 。苟能充之,足以保保(安定)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二、字词句型二、字词句型 (一)通假字 1.非所以内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 2.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 (二)古今异义 1.自贼贼者多 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 (三)一词多义 1.所以 (1)所以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

32、探因) (2)非所以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3)所以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 2.是 (1)人之有是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 (2)斯是是陋室(判断词,同今义) 3.事 (1)不足以事事父母(动词,侍奉) (2)今日之事事何如(名词,事情) (四)特殊句式 9 1.判断句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3)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4)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6)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7)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状语后置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

33、父母于孺子之父母也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于乡党朋友也 三、翻译三、翻译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 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 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是因 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 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也不是因为厌 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 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

34、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 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 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 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 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 母都成问题。” 4老子四章老子四章 一、原文一、原文 三十辐共一轂轂(车轮的中心位置,与辐相接)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埏埴(和泥)以为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户牖(门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

35、利,无之 以为用。 (第十一章) 企企(踮起脚跟)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见(显露)者不明,自是是(正确)者不彰。自伐自伐 (自我夸耀)者无功,自矜自矜(自我夸耀)者不长长(长久)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行(通“形”, 形体)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也。 (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圣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强(刚强) 。知足者富,强行强行(勉强 而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持(持守) ,其未兆易谋谋(谋划) ,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 ,其微易散。为之 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末(细小的枝桠) ;九层之台,

36、起于累累(通“蔂”, 土筐)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 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几(接近)成而败之。慎慎(谨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 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复(弥补、补救)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 六十四章) 二、字词二、字词 (一)通假字 1.曰余食赘行行(通“形”,形体) 10 2.其脆易泮泮(通“判”,分离) 3.起于累累土(通“蔂”,土筐) (二)一词多义 1.用 (1)当其无,有车之用(用途,作用)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因为) 2.立 (1)企者不立立(站立) (2)三十而立立(成就) 3

37、. 伐 (1)自伐伐者无功(夸耀) (2)齐师伐伐我(攻打) 4. 处 (1)故有道者不处处(为,做) (2)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处也(享有,具有) (3)严加查处处(处理,制裁) (4)藏身之处处(处所) (5)只因未到伤心处处(时候) (6)设身处处地(处在,处于) 三、翻译三、翻译 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 了门窗四壁内的中空部分,才有房屋居住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 用。 踮起脚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会站不稳。把正常的两步并作一步

38、走路,反而不会走 快。凭着自己的眼睛去看反而看不清。只凭着自己的主意去判断事情,反而不会分清是非。 自我夸耀的人反而没有功劳。自大自满的人反而不会长久。上面的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 叫做剩饭、赘瘤一样,人们常常厌恶他们。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避免它,不要让这样的事情 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 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勉强而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 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 安定的局面容易保持和维护,没有迹象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事物容易消解;细微的 事物容易散失;所以做事

39、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 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千 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妄为要失败,强行把持一定会失去。所以圣人不 枉为,所以不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失去。人们做事情的时候,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这样就不会失败了。因此,有道的圣 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 过错。以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自然发展而不会妄加干预。 伶官传序伶官传序 欧阳修 一、原文一、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

40、事哉!原原(名词作动词,推究)庄宗之所以所以( 的原因)得天下,与其所以所以(的原因)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以(把)三矢矢(箭)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 11 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归(归附)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与(给)尔三矢, 尔其无无(通毋,一定)忘乃乃(你的)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从事(官 员)以一少牢少牢(羊、猪各一)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负(背着)而前前(名状,向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方方(正)其系系(捆绑)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函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 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

41、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仇雠(仇人)已灭,天 下已定,一夫夜夜(在夜里)呼,乱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者四四(名状,在四面)应,仓皇仓皇 (急急忙忙的样子)东东(名状,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顾(看) ,不知所 归。至于至于(直到)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何其(多么)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抑(或 者)本本(名词作动词,推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兴(使动,使兴盛)国,逸豫可以亡亡(使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为(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

42、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所溺爱的事物) ,岂独伶人也哉! 作伶官传 。 二、文言现象二、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及仇雠雠已灭(通“仇”,仇敌) 2 尔其无无忘乃父之志! (通“毋”) (二)词类活用 1.函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约为兄弟(名作动,订立盟约) 3.抑本本其成败之迹(名作动,推究) 4.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作动,推其根本) 5.负而前前驱(名作状,向前) 6.仓皇东东出(名作状,向东) 7.一夫夜夜呼(名作状,在夜里) 8.乱者四四应(名作状,在四面) 9.而告以成功成功(动作名,成功的消息) 10.忧劳可以兴兴国,逸豫可以亡亡身(使动,使

43、兴;使动,使亡) 11.凯旋而纳纳之(使动,使收藏) 12.一夫夜呼,乱乱者四应(形作动,作乱) 1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而智勇智勇多困于所溺(形作名,细小的事情;形作名,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不知所归,至于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 2.则遣从事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3.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2)请其矢,盛盛以锦囊(装) (3)其意气之盛盛,可谓壮哉(旺盛) 12 (4)方其盛盛

44、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1)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困之(围困) (2)智勇多困困于所溺(困扰) 3.告 (1)以三矢赐庄宗而告告之曰(告诉) (2)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告庙(祭告) (3)还矢先王,而告告以成功(禀告) 4.其 (1)尔其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2)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3)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5、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 (1)请其矢,盛以锦囊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而告以成功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1)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2)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3)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4)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5)(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翻译三、翻译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 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

46、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 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 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 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 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 灵座前, 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 他那神情气概, 是多么威风!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 13 天下已经安定, 一人在夜里发难, 作乱的人四面响应, 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还没

47、见到乱贼, 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 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 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 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 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 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 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 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 受其迷惑而结

48、果陷于困穷, 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 5五石之瓠五石之瓠 选自庄子 一、原文一、原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贻(赠)我大瓠之种,我树树(名作动,种植)之成而实实(名动, 结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坚(形作名,坚固程度)不能自举举(承受)也。剖之以为瓢,则 瓠落瓠落(宽大空阔的样子)无所容。非不呺然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大也,吾为其无用而 掊掊(击破)之。”庄子曰:“夫子固固(本来)拙于用大大(形作名,大的东西)矣。宋人有善为为 (做)不龟龟(同“皲”,皮肤冻裂)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絖(同“纩”,丝绵絮)为事。客闻 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

49、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鬻(卖)技百金, 请与之。客得之,以说说(同“悦”,取悦)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将(名动,领兵) ,冬, 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一(一样)也,或或(有的人)以封,或不免 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虑(用绳结缀)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 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也夫!” 二、文言现象二、文言现象 (一)通假字 1.宋人有善为不龟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 2.世世以洴澼絖絖为事(同“纩”,丝绵絮) 3.客得之,以说说吴王(同“悦”,取悦) (二)词类活用 1.我树树之成而实实五石(名作动,种植;名动,结实) 2.夫子固拙于用大大矣(形作名,大的东西) 3.吴王使之将将(名动,领兵) 4.其坚坚不能自举也(形作名,坚固程度) 5.能不龟手一一也(一样) (三)一词多义 1.固: (1)夫子固固拙于用大矣(本来) (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 (4)君子固穷(安于) (5)蔺相如固止之(一再) (四)句型 1.省略句 (1)以(之)盛水浆 14 (2)请买其方(以)百金 2.定语后置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3.状语后置 (1)请买其方(以)百金百金 三、翻译三、翻译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文言文整理1选择性必修1.pdf)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