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雷雨雷雨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一)(一) 雷雨这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 雷雨后的自然景象。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因此我通过 钻研教材,设计了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默读课文,边读边 想象, 并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这两个教学 目标。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 句的生动、形象。再通过看图扩展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 力。 一、 以词串学, 带动全文。 设计这一课时, 有个
2、删繁就简的过程, 我抓住文中重点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 引导学生体验这篇文章的魅力。如,我抓住课文中的“垂”与“坐” 的体验,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而在课外词语这一块,在课前 先让学生说说关于“雨”的四字词语,而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课 文内容与场景, 适时让学生理解“电闪雷鸣”“哗哗大雨”“雨后彩 虹”,并让学生进行积累。 二、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 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 语言片段时,让学生自己说说,雷雨前都写到了哪些景物,让学生自 己抓住重点词,“满天、黑沉沉、压、一动
3、不动、垂”去品读,读出 雨前的压抑、先动后静、电闪雷鸣的景象,带领学生去看“闪电”的 动画图,听越来越响的雷鸣声,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画面,读出真 情来。 而雷雨中, 让学生自己读, 交流读懂了什么, 学生说到了雨大, 引导他们都从哪些地方了解雨很大, 学生从“看不清”, 从“哗, 哗, 哗”体会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而当 一个学生起来说自己“渐渐地”,我顺势而导,能去掉一个“渐渐地” 吗?学生讨论后,认为雨不是一时变小的,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逐 渐变小的,由此越读越轻,读得非常到位。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 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将其变成诗歌的形式,再让学生扩展观看雨
4、 后的美景,让学生试着说一说“雨停了”。学生的语言也十分生 动,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三、读画结合,拓展思维 这篇课文描写雷雨之后的景象是一幅非常美丽清爽的画面, 怎么 样才能让学生领略到这种美,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这种美,如果 光说光讲肯定是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因此我不急着让学生读,不急着 让学生说,而是让他们先默读雷雨后段落,然后全班合作在黑板上画 一幅雨后图,每人只能画一个景物,不能重复,可以是书上的,也可 以是自己想象的。画完还要说说为什么要画这个景物,并想象画中的 动物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 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彩笔和配音来表达他们 对雨后的感受。画完以后,再让学生
5、带着他们的感受来朗读课文。在 完成这项目标时, 学生完成的非常出色, 画画得非常好, 很有想象力, 而且说的也很不错,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开发 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个教学环节我认为是我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非 常生动有效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读雨后美景段落这一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 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二) 雷雨 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是图文 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一、教学效果一、教学效
6、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越越” “渐渐地”说 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 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学生通过看动画 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 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 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 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2.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段课文引入上下了功夫。 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 张气氛。教学“雷
7、雨中”时,我让学生看课件,听大雨哗哗的声音, 并不时穿插轰隆隆的雷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雷雨后” 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 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精美的图片,彩虹,太阳感受“雷雨 后”的美丽。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 领他们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激起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欲望。 二、成功之处二、成功之处 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 黑沉沉地压下来。 ”我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 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 ,随即引导学生:在这个句子里,你觉得 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满天的乌云压下来
8、, 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然后又引导学生把这种害怕的感觉放到句子里读, 充分感受雷雨前的 紧张气氛。 三、不足之处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在听读“雷雨前”的景象这个环节时,对学 生整体性关注不够,特别是在通过动作理解“乱摆”一词,应该让更 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 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 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 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 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四、改进措施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让
9、学生在朗读中感 悟,在教学本文时,紧扣重点和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朗 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读想象图景,边读边 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享受雷 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三)(三) 雷雨 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 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 学生在看插图读文字的过程中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 雷 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 现象的欲望。 一、教学效果:炎热的夏天,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雷雨之后 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
10、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周 围洁净,充满生机的美。而这些自然现象应该说是学生曾经亲身经历 体验过的,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课文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 基础,让学生回忆夏天雷雨到来之前,雷雨之中和一阵雷雨过后天气 的变化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理解课文,体会感悟 课文,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获得感情体验。 二、成功之处: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自 己以往亲身体验到的,有的生活常识,想象体会夏天雷雨之前、雷雨 之中和雷雨之后的自然现象和感受,以及雷雨前后的不同特点,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
11、思维,培养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 课文的两幅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 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选择自己喜 欢的方式,读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读练结合把读文、 读词、 学词紧密结合起来, 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设计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练习,词句综合练习,引导学习根据课文 内容理解生字词,特别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哗哗”和“空 气清新、彩虹高挂、树林新绿”等描写雷雨前和雷雨后的词语,体会 感受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而且丰富积累了学生的词汇和积累 文中的好词佳句的习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教学本文时,紧扣 重点和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 感悟课文。让学生通过读想象图景,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 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 趣。 三、 不足之处: 上完本节课时, 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 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 四、 改进措施:通过让学生自读、领读、齐读、小组读、赛读 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在思考记忆生字的过程中,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汇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