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 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解析官方版)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 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 分) 一、 (12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峰湖(簇拥/倒映)着广袤的蓝天和绵延的青山,像一位慈详和蔼的母亲,把_揽 入自己温暖的怀抱。清风吹拂过来,轻轻揉皱湖水。涟漪缓缓地,一波一波亲吻着岸边的岩 石。清澈透明的湖水将金黄的阳
2、光梳了又梳,折了又折,镀在浅水里的岩石上、草株上。湖 中的芦苇,悠闲地弯成几条长长的曲线,分不清哪一段是自己,哪一段是倒影。偶有鱼儿慢 不经心地游过,_,闪烁起无数(耀眼/炫耀)的光斑,似有数不清的金鱼银鱼在欢腾蹦 跃。而大多数时候,湖面是幽静的,好像智者的黑眸, (深邃/深刻)而悠远;_无疑, 青峰湖是美的,不矫不饰,不矜不伐;美得真实,美得动人。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_ A漪(y) 广袤 慈详和蔼 B折(sh) 吹拂 清澈透明 C烁(shu) 悠闲 慢不经心 D眸(mu) 幽静 不矫不饰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 A簇拥 炫耀 深邃 B倒映 耀
3、眼 深邃 C倒映 炫耀 深刻 D簇拥 耀眼 深刻 3 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 A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仿佛一首含 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B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仿佛一首朦 胧诗,含蓄而内敛 C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仿佛一首朦 胧诗,含蓄而内敛 D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仿佛一首含 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答案】D;B;C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有误,“慈详“应写作“慈祥“。 BCD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根据语
4、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作答时,需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然后结合具体 语境分析即可。簇拥与倒映的语义完全不同。簇拥指多人紧紧围绕着或护卫着,就像是花瓣 围绕着花蕊(rui)一样。倒映指物象倒过来映现在水中。根据第一处语境可知,此处应为 倒映。可排除 AD从词性上来看,耀眼是形容词,而炫耀为动词,根据“光斑“为名词,所 以第二处应为耀眼。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细读材料内容和各个选项可知,的语序与上文的蓝天和青山相 对应。的湖面作后面分句的主语,与下一句话题统一。的结构与上文一致。 故选:C 答案: (1)D (2)B (3)C 第一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二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第三题考查句子
5、排序。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作答,要 重点关注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借助工具书来作答。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时代潮头,只争朝夕,在伟大实践中放飞 青春梦想。 B. 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沧海桑田,美景如画,令人 目不暇接。 C.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 目的。 D. 美国采取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霸凌行径直指中国,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其图谋 无可非议。 【答案】A 【解析】A时不我待:时间
6、不会等待我们,指要抓紧时间。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B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大。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 C不厌其烦,不嫌烦琐,很有耐心。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 D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指做得妥当。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 在平时 的学习中, 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 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 词语的感情色彩、 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 褒贬不当、 搭配不当、 用错对象、 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
7、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 解答此类题, 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 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 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5 下列句子中,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的一句是( ) A. 这所学校校舍漂亮,树木繁茂,一定是一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好学校。 B.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也关乎国家繁荣昌盛。 C. 如果生活条件优越,工作环境舒适,没有苦难与挫折,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 D. 只要关注极其普通的甚至瞬间产生的想法,你就会成为有非凡创造力的人。 【答案】B 【解析】A因果关
8、系分句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逻辑关系; B表达准确; C假设关系分句之间假设的条件与结果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D条件关系的条件不充分。 故选:B。 本题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严密性,解答此题,认真阅读每个句子,从句意、用词、修辞、 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凭借语感辨析作答。 解答此题,要对每个选项认真、反复朗读,借助关联词语分析每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句 子内容,看能否符合逻辑关系。 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 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 历十六日。 B. 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
9、”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 呼对方的敬辞。 C. 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 张仁政的思想。 D. “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的高洁品格。 【答案】C 【解析】ABD表述正确; C 公输作者墨子属于“墨家”,反映的是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的思想主张,不属 于“道家”。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相关的作家名字、 所处朝代或国家、所属流派、其作品名称和作品风格等有所记记忆,同时对作品内容也要记 忆。 解答此
10、题,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相关的作家、朝代、作品以及作品风格有所记忆,需要平 时广泛读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记忆。 二、 (13 分 7.名篇名句填空。 (8 分,任选四题作答)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 _,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 (2)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 问君能有几多愁,_。 (李煜虞美人 ) (3)苟全性命于乱世,_。 (诸葛亮出师表 ) _,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琵琶行 ) (4)李白行路难中的“_,_”,表达了诗人理想抱负终能实现的信念。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向离别的亲人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11、:“_, _。” 【答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国破山河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 求闻达于诸侯;千呼万唤始出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解析】答案: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国破山河在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意“恰”的书写) (3)不求闻达于诸侯 千呼万唤始出来(注意“侯”的书写)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济”的书写) (5)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 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 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
12、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 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5 分) 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 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 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 是要坚持下去
13、,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 ,对 1920 至 1954 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 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 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 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 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中的“我”是指_片段中的“我”是指_。 (2)阅读以上材料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贝多芬;傅雷 【解析】 (1)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片段出自 名人传 , “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 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这是贝多芬失聪 而陷入绝望之中, 但是他没有放弃对音乐艺术的追求, 所以他说“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 片段中的“我”是指傅雷,出自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与儿子傅聪通信,表达了自己阅读 卓别林自传的感受,教导儿子要抵制物质的诱惑。 (2)本题考查阅读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