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科版《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课件.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科版《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docx--点击预览
    • 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科版《1.3认识物体的形状》课件.PPT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3 课,学生在第 2 课的学 习中已经通过“称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 本特征质量。本课是借助“摆放”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 一个基本特征形状。本课的研究主题是:“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 装得更多?”主要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 能装得更多吗?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发现不同 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第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 摆放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通过两个 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由此,体会到生 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学生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颜色、形 状、大小、轻重等) ,而且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引 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状。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 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 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 “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 控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 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 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 式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 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难点: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器材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 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 、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 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 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 “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 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 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 (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板书: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续 性。将两种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 “看”的方法猜 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不同。 3 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 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 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 (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 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 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 生探究摆放方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 法怎样才能将四种形状的物体尽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时,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 疑问。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生影响,这样 知识对于学生是认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三、研讨:三、研讨:“形状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 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 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 4 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较。 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 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 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 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 “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 也不一样,橡皮“躺” “立” “侧” ,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 铺的面不同,会影响到摆放的数量,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需要他们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够与伙伴分享。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 “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 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 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 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 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比较”放在研讨的第二个层次,是 顺应学生认知的需要。先通过展示、汇总数据,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物体摆 的方式不同,数量就不同。于是,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会这样?”的 疑问。因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就分析原因满足了学生好奇心与认知的 需要。而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则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从视觉上, 乒乓球比木块要大一些,故乒乓球比木块数量少,并不是首先引起学生关注的 5 问题。当学生发现“乒乓球”与“木块”差不多大的时候,排除了“大小”这 个因素,学生将思维再次定位于“形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即使大小相 同(或差不多)的物体,形状不同,占据空间的状况也不相同。 ) 四、拓展、延伸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 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的形状 【相关表单】 认识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形状 将平铺放入盒子的物体数量记录下来。 将物体放在盒子中 乒乓球木块螺母橡皮 摆放数量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物体的形状 这几种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 乒乓球 木块 橡皮 螺母 平铺一层 乒乓球木块螺母橡皮 摆放数量9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科版《1.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案+课件.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教科版(2024) > 一年级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