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 其影响。 列举从汉朝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第第 1 课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一、夏朝(约前 2070前 1600 年)
2、 特征: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建立政权,国家出现) 。 二、商代(前 1600前 1046 年) 1、内外服制度: 是商代的主要政治制度; 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2、商王朝神权色彩浓厚,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前 1046前 771 年) 1、分封制: (1)定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广建诸侯国,以藩屏周。 (2)内容: 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以都城为中心的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分封对象: A、同姓亲族
3、(主体) 、功臣、姻亲待遇优厚:土地(战略要地、富庶之地) , 大量物资、武装、人口等; B、殷商降族、古国等; (3)影响: 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各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 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贵族: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局限:诸侯国权力过大、独立性过强,容易造成分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2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2)实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3)内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大
4、宗、宗子) 建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影响:保障贵族特权;强化王权。 3、礼乐制度:西周的政治和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实质。 4、三种制度之间的关系: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理论基础;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1、最大特征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2、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 3、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4、制度具有继承性。 第第 2 课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时
5、代特征) : 1、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条件: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以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国家政权的管理; 3、理论基础:法家思想的产生、发展,特别是韩非子提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法 治”思想。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 (1)皇权至上:皇帝集国家司法、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2) “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采取一系列的专称、专用; 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1)三公名称及职责: 丞相:为“百官之首”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
6、监察百官;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2)作用: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机构郡县制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3 (1)废除分封制,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政权机构郡、县长官均由中央直接任免; (2)在郡县之下,另设乡、里等基层组织; 4、制定严格的官吏考核和选拔制度 5、秦法:维护中央集权的工具;特征严酷成为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体现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6、影响:秦代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 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 2000 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第 3 课课
7、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王国问题 2、措施: 推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 酎金夺爵减少侯国数量 使王国问题得到解决,加强了中央集权 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政权更迭频繁 2、措施: (1)收精兵:加强中央禁军的实力,削弱地方武装(厢军、乡兵和蕃兵)的力量; (2)削实权: A、节度使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 B、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以下设通判,有权向中央直接奏报 C、武将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不得由武将
8、掌管 (3)制钱谷:设转运使,负责将地方财赋运往中央 3、影响:A、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B、造成了“冗官” “冗兵” “冗费”的积贫积弱局面 三、元代: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广大地区的控制;对后世的地方制度产生影响 四、明朝: 三司:行政布政使司; 司法提刑按察使司; 军政都指挥使司。 第第 4 课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一、专制皇权的加强一、专制皇权的加强 (一) 、西汉设置中朝 汉武帝设置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作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 削弱了相权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4 (二) 、隋唐三省六部制 1、内容:中书省
9、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 尚书省统领六部,负责执行 2、作用:A、分工明确,相互补充,提高了行政效率; B、三省相互牵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C、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 、宋朝二府三司(三衙) 行政:中书门下宰相办事机构;另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行政权 二府 军政:枢密院负责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 三司财政:盐铁、度支、户部,分割宰相的财权 作用: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四) 、元朝一省制 1、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统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枢密院:全国最高军事机关 3、宣政院:统领全国宗教事务,管理西藏地区 (五) 、明朝废丞相,
10、设内阁 1、废丞相: A、原因:根本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直接丞相胡惟庸擅权 B、影响:中国历史上实行了 1600 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2、设内阁 A、原因:废丞相之后皇帝政务繁多; B、发展: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品秩低,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商讨; 之后地位上升,取得“票拟”权。 3、地位:不是法定的政府机构,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 4、影响: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解决,强化了专制皇权。 (六) 、清朝军机处 1、设置:康熙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正式设立军机处。 2、职责:参与处理一切军国大事 3、地位:品级不高,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
11、班子 4、作用:A、强化了皇权是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重要标志 B、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选官制度:二、选官制度: 1、西周、春秋:世卿世禄制标准:血缘关系; 2、战国、秦代、汉初:军功爵制度标准:军功;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5 3、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标准:德才兼备 察举制: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自下而上) ;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社会征聘人才(自上而下) 4、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才能门第 5、隋唐清代:科举制标准:才能(成绩) 发展:A、隋代:开创;B、唐代:完善;C、宋代:充分发展;D、明清:僵化 评价: A、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加强
12、了中央集权; B、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C、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 D、促进文化繁荣 E、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F、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三、监察和谏议制度三、监察和谏议制度 1、谏议制度: 隋唐:门下省封驳审议 宋代:谏院独立的谏议机构 2、监察制度: 秦代: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汉代:刺史监察地方 明清:中央A、都察院(监察地方) ;B、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 地方按察使司 3、评价: 积极:有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 止决策失误;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专制,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13、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特点:以皇权为核心,权力高度集中 2、其内部始终存在着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趋势 不断强化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4、宗法制和儒家伦理纲常是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理论工具; 5、 其成熟的标志: 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行政体系、 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 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的形成。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积极: 1、 政治: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6 2、 经济:它保障了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发展(政府组
14、织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等) ; 3、 思想:它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繁荣; 是创造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 局限: 1、 政治:君主专制独断专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独裁统治,容易滋生腐败; 2、 经济:专制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落后 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因素; 3、 思想:专制政府推行文化专制政策,钳制思想、摧残文化,扼杀了社会活力。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1、萌芽战国:宗法分封制瓦解,各诸侯国推行政治军事改革,加强集权; 2、确立秦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在中央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 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树立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3、巩固
15、汉朝: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中朝,分割丞相的决策权;在地方 推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设置刺史,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4、完善隋唐: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内部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之 间分工明确而又相互牵制,加强了专制皇权; 5、加强宋代:宋初宋太祖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采取收精兵、削实权、制 钱谷等措施,大大削弱了地方的实力,树立了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 6、发展元朝:元代地域空前扩大,元朝统治者在中央实行一省制,在地方推行行省 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控制; 7、强化明清:明代废除了存在 1600 多年的丞相制度,使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同时,
16、明朝又设置了内阁、清代设置了军机处作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班 子,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使专制皇权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7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 的历史条件。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 活中的价值。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第第 5 课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
17、琴文明: (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1、克里特文明:产生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青铜器等; 2、迈锡尼文明:具有尚武精神王宫建于山顶、卫城、泥版文书等; 二、黑暗时代: 前 12 世纪,迈锡尼文明彻底毁灭,希腊进入“黑暗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 三、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1、地理环境的影响: 希腊地理特点:山地众多,土地很少,三面环水,港湾众多,岛屿遍布 影响 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 从东方吸收先进文化成果 创造自己的文明 形成城邦国家 2、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 海外贸易、工商业发达 创造自由平等的宽松氛围 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公民直接参政 形成民主政治 城邦大
18、多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四、城邦政体 1、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城邦政体分类: 类型: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贵族制、民主制。 其中,主要是贵族制(斯巴达)和民主制(雅典) 依据: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公民的含义: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妇女拥有部分公民权,奴隶 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局限 3、城邦的实质:古希腊城邦实际上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 国家组织。 4、影响:古希腊城邦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产生了西方民主政治。 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
19、梳理政治册 8 第第 6 课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制的确立 1、君主制(前 8 世纪以前) :君主终身、世袭、专制 2、贵族制(前 8前 594 年) :贵族集体领导、任期制、选举、协商 3、民主制的确立: (1)前 594 年,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轨道; (2)前 509 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 (3)伯里克利时期完善;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 二、雅典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第 5 课) 2、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保障民主制正常运作的措施: (1)法律保障:A、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人身自由权利; B、陶片放逐法防
20、止反民主势力掌握国家权力。 (2)机构保障:A、公民大会(职责、成员构成) B、五百人议事会(地位、职责、成员产生方式) C、民众法庭(地位、职责、成员产生方式) D、行政和军事机关 (3)运作方式:A、选举方式一般公职人员通过抽签、差额选举的方式产生, 还规定了比例代表制,体现了民主、公平、平等原则 B、公民大会拟定了辩论程序。 (4)物质保障:开会发放补贴; (5)城邦注重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三、评价: 1、本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国家组织。 2、积极意义: (1)雅典民主政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 制、议会制
21、、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2)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对社会负责,并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3)城邦民主政治,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培养,为古希腊经济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 (1)这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公民权范围狭隘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主内部的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 权)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暴力机器; (3)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等形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误用和民主制的泛滥。 第第 7 7 课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9 一、政治体制得演变:君主制
22、贵族共和制(前 6 世纪末)帝制 1、罗马共和国贵族共和制: 机构组成: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组成 机构 职权 人员组成 执政官 共和国的最高官职,共 2 人,2 人权力相等一 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 两人均从贵族众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元老院 国家决策机构;实行政事共商、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共 30 人(包括 2 名执政官) ,全体成员皆 由贵族组成 公民大会 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 平民可以参加 (2)平民保民官:监督政府行为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3)对外扩张:成为地中海霸主 2、罗马帝国帝制的确立: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时间:公元前 27 年 实质:披着共和制外
23、衣的君主专制 影响: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宗教等大权于一身,确立了较完整的统治秩序,罗马帝国进入了 近 200 年的相对稳定时期,即“罗马和平” 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制(公元 3 世纪) 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三洲、水兼四海的超级帝国 二、罗马法: 罗马法的形成经历了三个过程: 从公民法万民法; 从习惯法成文法; 从十二铜表法查士丁尼法典 1、 十二铜表法 (1)诞生的条件:罗马共和国成立,平民的强烈斗争。 (2)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法的汇编。 (3)评价: 积极:A、规定了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是平民的胜利; B、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
24、的渊源和基本法; 局限:A、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B、保留了一些原始野蛮的司法行为。 【问题设置】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不能还债的债务人,甚至可以给他戴上脚镣、 卖呆国外或杀死他婚姻法禁止贵族和平民结婚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本质: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2、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0 (1)构成:三部法律汇编: 查士丁尼法典 、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敕令汇编: 查士丁尼新敕 (2)评价:A、标志着罗马法的完备; B、它对人的行为做了法律规范,为调解
25、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 统治的有效工具。 (3)对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 A、 直接对罗马: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促进了罗马帝国的繁荣; B、 对后世: a、 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b、它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陪审制度、律师制 度、某些诉讼原则等; c、它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 犯(罗马法的核心内容) 局限:维护专制皇权;歧视妇女;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别 深化深化 1、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是社
26、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罗马法是伴随着罗 马国家的起源而起源,形成而形成,繁荣而发展的。 (1)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古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和西方古典文明的新的开拓者,无论在政 治思想文化艺术还是法律上,古罗马都继承了古希腊的辉煌文明并有所发展。如希腊人理性的政治精神 和自由而尊重法律的理性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罗马人的实用理性将思辨王国的 成果最终落实到了现实的实际事务中,在具体的法律制度里面体现着理想精神,传承着希腊文化。 (2)不断发展的罗马经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的经济基础。 (3)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和奴隶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对外扩张活动是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动 力。
27、 (4)海外贸易的发展是罗马法成为“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的必 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罗马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严格规定了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 且还阐明了相关的法理,为人们提供了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 (1)罗马法是近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时期颁布的民法典 ,就是以罗马法 的有关规定为蓝本起草的。不列颠法系也吸收了罗马法中的不少因素,如契约债务和继承制度等等。西 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及诉讼原则,甚至政治制度的某些方面也来源于罗马 法。 (2)近代初期,西方资
28、产阶级根据自然法思想,制定了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 国的独立宣言和 1787 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这些法律都以罗马法的理论为基础,从中发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1 展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天赋人权” “权利平等”等观念。 (3)罗马法的影响还波及亚洲。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中国的民法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我国的民 法通则和继承法 ,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罗马法的原则。 【补充】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之间的区别 1、就文明的扩展方式而言 希腊: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来吸收外部文明和拓展希腊文明; 罗马: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
29、的同时拓展罗马文明。 2、就国家的形式而言 希腊:实行分散的城邦制,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罗马:实行统一的集权制。 3、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 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 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 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一开始权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 演化文民主制, 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 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就在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言 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罗马: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 查士
30、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 的成就。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的特点 说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机构, 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 主立宪制的异同。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 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第第 8 课课 渐进的制度创渐进的制度创新新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英国早期的议会传统: (1)13 世纪初(1215 年) ,大贵族
31、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 : 限制王权(深远影响) 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和平民的利益 (2)1265 年,议会的雏形创立:孟福尔召开各阶层代表大会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2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过程: 1640 年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王权专制; 1688 年,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 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 :确立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限制 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2)内容:从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3)影响: 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社会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32、;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 1、1714 年,乔治一世时期,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2、1721 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3、乔治二世时期,逐渐形成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的制度; 4、19 世纪中期,选举权扩大、两党制发展内阁由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1、核心:责任内阁制 基础:代议制民主 主权:议会主权,国王受法律限制 2、国王: 产生:世袭制、终身制 地位:国家元首 职责:统而不治,仅扮演礼仪性角色 3、责任内阁: 产生:由议会多数党上台组阁 对谁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运作方式:内阁成员对政府
33、事务集体负责,在政治上与首相共进退 4、首相: 产生: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地位:政府首脑 职责: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实际领导者和决策者 5、议会: 产生: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地位: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职责:拥有立法权、财政权、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四、代议制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1、背景:工业革命不断深入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内容:1832 年,通过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政权 3、影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3 五、总结: 1、从横向看,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 权利法案颁布君主立宪制
34、确立责任内阁制形成议会选举制度不断完善 2、从纵向看,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 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选民(公民) 第第 9 课课 北美大路上的新体制北美大路上的新体制 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背景: (1)1776 年,北美 13 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 (2)美国人民特别是宪法的制定者深受启蒙思想(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影响 (3)邦联制存在弊端松散,导致美国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A、经济:无法实行统一的关税保护政策; B、政治: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维护国家利益。 摆在美国人民面前的新任务: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 2、制
35、定:时间、地点、代表、核心人物 3、宪法所体现的原则: (熟记课本) 补充:联邦制原则又称中央集权原则,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评价: A、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统一;又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B、弊端:地方权力过大,容易造成国家分裂(这也是南方各州爆发叛乱的重要原因) 。 项目 总统 国会 最高法院 地位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最高立法机构 最高司法机关 职责 行政权; 统率三军 立法权;财政权 对外宣战;缔结条约 监督政府 司法权 判决政府和国会是否违宪 人员产生 选民间接选出 对选民负责 选举产生 总统任命国会通过; 终身任职 4、宪法修正案的制定: (1)原因
36、:A、美国人民的斗争(民权运动) ;B、维护联邦统一的需要 对对 1787 年宪法的评价:年宪法的评价:1787 年宪法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又确保了共和政体; 但它本身还存在很多局限 (没有体现民权思想民权思想、 地方权力过大地方权力过大等) (2)内容: A、这些修正案保障了公民的若干自由权、黑人的公民权、妇女的选举权利充分体现了民权 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B、南北战争后,通过第 1315 条修正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 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4 5、两党制也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选举受两党控制。 英国
37、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共和制比较: 国家 名称 产生方式、对谁负责 职权 国家元首 英国 国王 世袭、终身制 统而不治 美国 总统 选民选举、对选民负责 行政权;统率三军 政府首脑 英国 首相 议会选举、对议会负责 行政权;立法创议权 美国 总统 选民选举、对选民负责 行政权;统率三军 议会 英国 上院 下院 上院国王任命(无实权) 下院选举(掌握实权) 立法权;财政权 组织和监督政府 美国 参议院 众议院 选民选举产生 立法权;财政权 对外宣战;缔结条约 监督政府 第第 10 课课 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一、共和政体的初步确立一、共和政体的初步确立 1、1789 年大革命爆发的
38、背景年大革命爆发的背景 (1)政治: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统治阶级:第一等级教士;第二等级贵族 被统治阶级: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文化:启蒙思想的影响 2、从君主立宪到第一共和国、从君主立宪到第一共和国 (1)1789 年 7 月,大革命爆发,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2)1789 年 8 月,通过人权宣言 :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3)1791 年 9 月,颁布 1791 年宪法: 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4)1792 年 8 月,王权被推翻;9 月,第一共和国建立; 二、历史的
39、曲折:二、历史的曲折: 1792 年 9 月,第一共和国建立; 1799 年 11 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统治; 颁布民法典 ,发展资本主义 1804 年,拿破仑称帝,第一帝国建立 部分恢复了封建等级秩序 1815 年,波旁王朝复辟; 1830 年,建立七月王朝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 1848 年,第二共和国建立 1852 年,第二帝国建立 1870 年,普法战争,第二帝国灭亡,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 年宪法,共和制确立; (1940 年,二战时第三共和国被法西斯德国灭亡; 1946 年,第四共和国建立; 1958 年,建立第五共和国) 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三、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40、1875 年宪法年宪法 1、内容:、内容: (1)总统: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5 地位: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产生:国民议会(参众院联合组成)依绝对多数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职责:行政权;任命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统帅三军;缔结条约; 创议法律权;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2)内阁: 产生:总统任命、众议院通过对议会负责 职责:行政权;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3)议会: 产生: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 众议院: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权投票) 职责:立法权;选举产生总统及内阁,并监督政府; 总统解散众议院须经参议院通过; 2、宪法修正
41、案:、宪法修正案: 国歌马赛曲 ;国庆日7 月 14 日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阻塞君主复辟之路; 3、评价:、评价: (1)积极: 政治:有利于法国政局稳定、有利于资产阶级共和派掌握政权; 经济: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消极:宪法本身存在许多局限妇女无选举权、总统权力过大 美国、法国共和制比较:美国、法国共和制比较: 比较项 国家 产生 职权 总统 美国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对选民负责 行政权; 统帅三军 法国 国民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行政权;统帅三军;缔结条约; 创议法律权;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议会 美国 参议院:间接选举 众议院:普选产生
42、立法权、缔结条约、监督政府 法国 参议院:间接选举 众议院:普选产生 立法权、组织和监督政府; 参议院有权同意解散众议院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共和政体借鉴了三种政体模式:共和政体借鉴了三种政体模式: 第一、法国君主专制的历史传统。如:总统权限很大,并且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很容易形 成专制独裁政体; 第二、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如:总统和政府由议会选举产生;总统有解散众议院之权;总统有 创议法律之权;总统与内阁部长对政府事务共同负责向议会负责 第三、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影响。如:确立了共和制而非帝制;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众两 院分别由间接、普选产生;议会能够制约总统 第第 11
43、课课 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民族国家的统一之路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6 一、统一一、统一 1、背景:、背景: 维也纳会议维持德意志的封建割据状态;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普鲁士王国实力雄厚物质条件;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启蒙思想传播有识之士渴望民族统一 2、过程:、过程: 关键人物俾斯麦(铁血宰相) 过程:三次王朝战争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3、影响:、影响: 积极:德意志实现了民族统一; 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德国成为欧洲强国,改变了世界格局 局限: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保留了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 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二、德意志
44、帝国的统治1871 年宪法年宪法 1、内容:、内容: (1)皇帝: 地位:国家元首 产生:世袭制、终身制 职权:总揽一切大权 行政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 立法、司法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有权签署、公布法律并监督法律实施; 军事统帅军队、任命军官; 外交缔结条约; (2)首相: 地位:政府首脑 产生: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职权:主持帝国政府;兼任联邦议会主席 (3)议会: 地位:立法机构 产生: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国会选举产生(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主要途径) 职责:立法权(通过的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 批准预算(对政府的唯一干预) 2、评价:、评价: (1)积极:有利于维护德意志国家统一
45、、政局稳定;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德意志帝国的特点: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A、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军队在帝国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三、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1919 年魏玛共和国年魏玛共和国 (1)魏玛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规定了人民的自由权利; (2)局限:没有摧毁旧帝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基础(帝国的军政要员仍掌大权) 民众缺乏民主共和意识; 2、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历史传统德意志帝国遗留下来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 1929
46、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矛盾尖锐) 凡尔赛和约激起了德国人民的民族复仇主义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7 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势力的欺骗宣传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与德意志帝国政体比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与德意志帝国政体比较: 比较项 国家 名称 产生 职权 国家 元首 法国 总统 国民议会选举,对议会负责; 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行政权;任命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 要员;统帅三军;缔结条约; 创议法律权;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 众议院 德国 皇帝 世袭、终身 掌管一切军政大权 内阁 (政府) 法国 内阁部长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 对议会负责 行政权; 总统命令须经各部部
47、长副署 德国 首相 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主持帝国政府;兼任联邦议会主席 议会 法国 国 民 议 会 参议院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 众议院普选产生 立法权; 选举并监督总统和政府 众议院 德国 联邦议会 帝国国会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 立法权(受皇帝制约) 批准预算 英国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英国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形成的历史传统 英国 中世纪的议会制度传统 德国 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确立方式 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专制王权,议会最终战胜王权 德国 王朝战争完成统一,普鲁士王国建立德意志帝国 法律基础 英国 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 德国 1871 年德意志
48、帝国宪法:加强专制王权 君主、议会、首相的地位 英国 国王“统而不治” ;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 议会掌握主权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 德国 皇帝掌握一切大权;首相对皇帝负责; 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8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崛起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列举18401900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
49、斗争的史实。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第第 13 课课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根本:英国要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成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虎门销烟1839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 中英贸易:19 世纪之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19 世纪之后,逐渐转变为入超原因:英国的鸦片贸易 2、过程: 第一阶段:18401841 年:广州天津 第二阶段:18411842 年:广州南京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岳麓版教材知识梳理政治册 19 3、结果:中国失败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
50、 2100 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厦福宁上”五口为通商口岸:成为列强侵华据点,便于列强对华商品输 出; 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使中国的 关税丧失了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片面最惠国待遇: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重要手段;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经济:洋货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对外:中国由闭关锁国逐渐被迫开放; 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社会性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