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课件+学案+测试题(共4份文档).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优秀PPT课件.ppt--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优秀教案.docx--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自主学案.docx--点击预览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跟踪测试题及答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阅读 3 回忆鲁迅先生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CHUZHONG YUWEN CHUZHONG YUWEN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化、具有人情味的鲁迅,进而了解鲁迅的平 凡和伟大。 2.学习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文 章自然亲切、平淡质朴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少年鲁迅天真烂漫、充满童趣 青年鲁迅追求真理、热爱祖国 中年鲁迅悲天悯人、关注普通人命运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年)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 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 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 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 地。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 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作者简介 【代表作】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篇小说生死场小城三月等; 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王阿嫂的死等; 散文天空的点缀在东京等 课前预习 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可敬的长者; 可亲的父亲; 幽默风趣的智者; 有血有肉的伟人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1-13) 写鲁迅先生的日常起居 第二部分 (14-34)写鲁迅先生与青年朋友的日常交往 第三部分 (35-66)写鲁迅先生与家人相处及辛勤工作 的情景 CHUZHONG YUWEN 细读文本 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通过这些 小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细读文本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 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饮食起居喜欢北方饭、对萧红做的韭菜合子吃地开心 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待人接物读青年来信、不在意自己的原稿和校样、陪客人 严格、宽容、和蔼、热情。 细读文本 休闲娱乐 工作习惯 日常琐事 开玩笑、看电影、翻书休息 幽默风趣、珍惜时间。 深夜工作、病中工作 不同寻常、忘我精神。 吃鱼丸、包书 严谨、细致、认真。 细读文本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本文却大量细致 地记叙他的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更真实。 (2)更真挚。 (3)更有表现力。 品味语言 文中有许多生动的细 节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 并说说它的好处。 品味语言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 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 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描写鲁迅先生笑的样子,表现他的爽朗乐观、平易 近人。 作者描写鲁迅先生走路时的样子,表现出鲁迅一往直 前,义无反顾的精神。 品味语言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 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 ,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 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彻夜工作,刻苦勤勉,令人景仰 写法探究 1.语言质朴浅白。 2.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神情姿态、待人接物、饮 食起居和休闲工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 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 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后作业 1.积累本课字词 2.回忆读过的文章,你印象中的鲁迅和萧红印象中 的鲁迅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些不同?写一段 话,说说你的想法。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 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 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迅1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回忆鲁迅先生课时1 课时 一、课标要求 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提升对阅读教学 的认识,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由知识为本位向以人的发 展为本位的转移.第三尊重学习规律,把握阅读教学原则,坚持紧扣文章中心,联系上下文,密切联系生 活实际,巧设问题,积极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实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在阅读中要对课文内容的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够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 二、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杰出人物”的第三篇自读课文。本 单元选文通过多中文体展示杰出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的精神品质,以及他们各有的感人言语, 独特个性,辉煌成就;其中比较分析日常锁事表现伟人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及口味文中感人之处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节选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 兼备的的鲁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 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 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 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 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采用中国历 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撷取凡人琐事刻划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近多半年的学习,在语文课堂已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精读、略 读、速读、泛读的组合,精细、粗放的组合等来阅读文章的意识;它将有助于课内的阅读教学,也 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望!加之七年 级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问题策略”与“文本对话策略” 等多种学习方法,分析理解课文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教材实际,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 度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化、具有人情味的鲁迅,进而了解鲁迅的平凡和伟大。 2.学习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文章自然亲切、平淡质朴的语言特色。 2 3.理解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隔膜,对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得了解。同时依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把引 导学生理解体会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定为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 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 “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 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 愧的伟人。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通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回顾一下鲁迅的形象: 小时候的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社戏:天真、烂漫、充满童趣 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藤野先生: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 回国后的鲁迅范爱农:悲天悯人、关心普通人命运 三、作者简介 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 。本名 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 1934 年在鲁迅的帮助下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 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 、 马伯乐 、 呼兰河传 、 小城三月 。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但她 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 (胡风语) ,以细 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 的抒情色彩。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 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 的花圈。 四、检查课前预习,整体感知 思考: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五、细读文本 问题设置: (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本文叙述了鲁迅先生哪些生活琐事?通过这些小事刻画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六、品味语言 思考:文中有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赏析。 七、写法探究 1、语言质朴浅白。 3 2、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明确: 八、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读书、写作、养病、去世等生活细节的描 述,展示了伟大的鲁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魅力气质,抒发了作者对 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九、作业: 1、积累本课字词 2、回忆所学过的课文,你印象中的鲁迅和萧红印象中的鲁迅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些不同?写 一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七、教学反思 由于课文内容所述的时代距学生较远,他们对鲁迅和当时的社会都不甚了解,于是课前我让学 生搜集鲁迅的资料及他的作品,并进行阅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便加深对鲁迅的了解,为学 习本课奠定了情感基础。另外让学生自己熟读课文,自主感悟,以便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教学时 抓住情感主线,反复阅读,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怀念之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预设问题的目的,是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信息的思维空间。 实践证明,整个教学过程以情感为主线,以读为主,极大 地促进了学生自由的感悟和体验。不仅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教师由教者转变成为有经验的组织者和 引导着,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民主、提倡开放,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得生动, 学得开心。回忆鲁迅先生自主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回忆鲁迅先生课时1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化、具有人情味的鲁迅,进而了解鲁迅的平凡和伟大。 2.学习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文章自然亲切、平淡质朴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对鲁迅的热爱、景仰和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 1.依据导学案,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熟记重点词语。 2.完成预习自测题。 3.限时 20 分钟完成。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 ,就不妨做会朽 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 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 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 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 回忆鲁迅先生 一枝独 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 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 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 悄吟,玲玲,田娣 等笔名。被誉为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 ”,也曾被鲁迅誉为 “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 。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3.关于鲁迅 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文章 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请说说自己对鲁迅本人及他的作 品的了解。 一、预习自测 : 1.阅读“知识链接”,勾画出重点内容。 2.阅读课本全文,勾画重难点和疑点。 3.填空:从文题回忆鲁迅先生 可以看出这是一篇 的散文。 4.看清字形给加点字注音。 虔( )诚 紊( )乱 肋( )膜 抽屉( ) 解剖( ) 鉴( )赏 遭殃 ( ) 踌躇( ) ( ) 窘( )迫 阖( )一阖眼睛 5.标出文中其它你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默写在下面 ) 二、自主学习 : 1.阅读全文,整体感知并思考 :文中的鲁迅留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 2.全文所写生活片段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从中能看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 征?(或:请举例分析本文细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 训练案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 ,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等,她被__________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 2.鲁迅,原名__________,又名周樟寿, 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 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 “民族 魂”。在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笔名 “__________”。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 文集__________(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___;杂文集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请用几个较精练的句子概括一下鲁迅先生在你心目中的形象。 例:青年的良师益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回忆鲁迅先生跟踪测试题及答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 题回忆鲁迅先生课时1 课时 【跟踪测试题】 一、基础达标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调羹(gng) 舀水(yo) 弄堂(nng) 校对(jio) B、竭力(ji) 绞肉(jio) 揩油(xi) 铁栏杆(gn) C、油腻(n) 干枯(k) 阖家(h) 瞿秋白(q) D、不济(j) 干劲(jng) 捆上(kn) 果戈里(g)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顿 油炸 韭菜 薪金 B、忧郁 草率 脚落 希奇 C、祥细 保姆 烧瓷 吩附 D、滕椅 抹杀 剪刀 疙瘩 3、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 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初版时,由于校读草率,留下了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趁这次重印的机会, 重新校看了一遍,在某些章节也适当地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 C撷着兰花草,悠然面对人生,朝着理想与希望,以最美的姿态,最饱满的精 神,去开创属于一片自己的天地。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长沙磁浮快线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 了巨大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 4、本文作者 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成名作 、长篇小说 等。 5、本文是一篇 ,鲁迅先生是伟人,但文章并没有着重记叙他的伟大 成就和事迹,通篇都是 的记叙,集中体现先生 等事例,布局谋篇看似毫无章法,但并非信马 由缰,而是以 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 二、能力拓展二、能力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赶考 儿子入初中,几经托人,才能够参加一场入学考试。我在考场外慢慢走着, 消磨自己内心的疲倦和焦急。 内心深处的记忆恍然就在这踱步中醒过来,针扎了似的。 长途客车上,一个蓬头散发的女孩子枕在一个瘦削的中年人肩上,睡着 了。那个中年人穿着一身布衣不用问就知道是家境极其平常的农民。 那个安然昏睡的女孩子就是十五岁的我,我依靠着的父亲要带我去离家 2 几百里的城市参加一所中专学校的英语口试。 一路上我都在昏睡,靠在父亲的肩上我睡得嘴角流出了口水。 我们住在一个做官的同乡家里。在他家,我第一次吃到了那样鲜美的牛 肉面,第一次盖上了像一片轻柔羽毛的缎子薄被。饭后我就去看书,只要一册 课本在手我就会忘了一切不自在,何况还有父亲在身边。在我少年的记忆里, 凡是在城里亲戚熟人家里吃饭,哪怕只是一个小时。我手里也拿着课本,课本 是我去人家做客的一根拐杖,仿佛惟恐别人查证一个农民的孩子待在城里的理 由,课本是我在城里行走的证件。 有课本在手,又有父亲陪着,我甚至记得他家阳台上,早晨总有灰色的 鸽子跳上来,咕咕地叫。记得我拿一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仔细地望着那一片 陌生而广大的城市。 我隐隐听见了父亲和那位做官的同乡在说着口试时找熟人的话。 一个多月后,坐在高一课堂里的我,突然得知了自己确实并未被录取的 消息。 三年后,我终于如愿收到了当地一所比较有名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亲 戚邻人都来祝贺,那时候,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还很稀罕。客人走后,父亲光 脚坐在院里的大石桌上,语气轻缓地叫我到跟前,要我给那年进城考试时寄居 在他家的那位做官的同乡写封信,父亲吸着烟,说:“你就写”他吐着烟, 以他有限的初中文化水平字斟句酌。那从容斟酌字句时的幸福表情,我到现在 都记得。 夏天的夜晚,月光皎洁。阔大的月亮底下,在父亲从容舒缓的语声中, 我仿佛看见了父亲那年和那位做官的同乡在夏夜谈话的情景。 踱步在考场外,我担忧儿子,想念父亲。 至今,我没有听到父亲说过当年供我读书的难处,我只记得父亲对躲在 县中学一棵大树后面哭泣的我说:“憨着哩,考上了怎能不上呢?”我只记得布 衣布鞋的父亲带我去遥远的城市赶考;我只记得每次离家去学校时带够了学费, 临走时父亲往往又叫住我,从身上掏摸出几张揉皱的角票再递到我手里,我惊 讶地接过,欢天喜地地跑了。 岁月往前走,在一个路口,一个停留处,总是会梦醒似的发现当年不曾 记得或竟然是毫不觉察的父母的深恩。这样的发现总是让我惊心。我原是这样 的无知。 前行的路上,抚养子女成长的路上,处处深藏着父亲母亲的深恩。父亲 母亲当年将这样的恩情深深埋藏,让他们无知的女儿一次次碰触这人间的珍贵, 收获这惊悚无言的感动。 在考场中的儿子,何时能懂得我此时的心情呢?怕也要在二十多年后的某 一个时刻吧。 1你怎样理解题目的“赶考”的含义? 2.第段加横线句中的“无言的感动” ,在父亲与“我”的故事中多处体现。请 加以概括。 3 3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我只记得每次离家去学校时带够了学费,临走时父亲往往又叫住我,从身 上掏摸出几张揉皱的角票再递到我手里,我惊讶地接过,欢天喜地地跑了。 4.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对其中两处加以简析。 (4 分) 示例:文中两次写到昏睡,表明了路途的遥远和“我”的疲劳。 (1)文中两次写到父亲的布衣,表明了 (2)文中多次写到“我”手里拿的课本,表明了 5.假如你是文中那位参加考试的孩子,走出考场听了母亲的这个故事后,你一 定会有很多感触,下面的对联,哪一句最适合表达你的感恩之情。 ( ) A.白发依门频翘首,问几声:儿在何处?青春做伴好还乡,喊一嗓:娘在心头! B.为生活走南闯北父母含辛茹苦,操家务省吃俭用孩儿铭记在心。 C.巧手烹淡饭菜生百味,精心沏粗茶香飘全家。 .轻舟已过万重山,再回首,两鬓斑斑;煦日普照千堆雪,望前方,备受儿 尊。 4 【标准答案】 基础达标 1、C 2、A 3、A 4、生死场 呼兰河传 5、人物回忆录 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 勤奋工作、克己待人、牺牲休息 感情 能力拓展 1作品写的“赶考”既指当年父亲送“我”去几百里外的城市考口试,也指现 在“我”送儿子参加初中入学考试。 2.父亲不辞辛苦带“我”去赶考为了让“我”顺利录取托关系艰辛地为 “我”上大学攒学费。 3. “揉皱”说明父亲舍不得用,“角票”表示数量有限。这些描写表现父亲对 “我”的关爱。“欢天喜地”表现“我”的高兴也反映当年“我”的幼稚不 懂事。 4.(1)表明了“我”的家境贫寒和父亲供“我”读书的不易。 (2) 表明了“我”读书的刻苦和课本让我成为“我”在城里行走的证件。 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教案+课件+学案+测试题(共4份文档).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