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语上教案九语上教案 诗人谈诗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教学目标: 、阅读理解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蕴,体 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理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内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和评价 清晰的表达出来。 、体味一个深夜的记忆所展示的意境,明白作者借此表达的对光明的追求与对革 命胜利的期待。 教学重点: 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所展示的意境感受作者所抒发的对光明的渴求。 教学难点: 理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中作者独到的见解与评价学会自己鉴赏诗歌。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资料,认真阅读小诗及评论文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2、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鲁藜( ) 乍( )然 弓弦( ) 山峦( ) 旷( )野 笼( )罩 2.填空: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作者是当代诗人 。本文是他以诗人的身份 写下的对 的 的评论。 3、认真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4、划出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作者评价和见解。 二、口语训练: 仿写: 示例:生活是一条河,没有险滩、急流怎会形成绚丽的浪花? 仿写: 三、导学读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反法西斯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62 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最难忘的就是弥 漫在那个时代上空的浓重的阴云。对这段历史大家都有不少的了解,今天,我们在通过诵读 一
3、个深夜的记忆来缅怀战斗在黑暗中的勇士们。 2、明确目标:阅读理解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 的内蕴,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和评价清 晰的表达出来。 四、释疑解难: 1、生自由质疑,教师适时点拨。 2、预设难点: 对“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这两行诗应该如何理解? (明确:理解这两行诗,我们首先应该感受到作者强烈地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 (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 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著。但诗人说 “只有
4、”又并不是否认其他的人,不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是唯一的“最初醒来的人”,这 里的“我”是一个艺术形象,而不是指诗人实在的自我。) 五、精读探究: (一)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音读 朗读一个深夜的记忆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意读 再读诗文,弄懂字词句意思,交流阅读感受,揣摩诗句内容,感受诗的意 境。 3、说一说。用自己的语言向同桌描述你体会到的诗歌所展示的画面。 (明确:描述画面不等于翻译诗作,而是创造性的复述与描绘,可以适当的加入联想和 想象的内容。在合作交流中,理解诗人想表达的主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推敲字词: 诗歌讲究炼字,请结合作品你对下列问题的理解。小组交流
5、后,推选代表发言。 、“月光流进门槛” 为什么说成是“流”? (明确:“月光流进门槛”是客观叙述。但是这个客观叙述是带有主观感受的性质的。 因为月光只是照在大地上,而不是“流进门槛”的。为什么说成是“流”?这当然是诗人的 主观感受。有了这个“流”字,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一个“流”字改变了一种场 景,使人的感受变得丰富多彩。惜墨如金而又鲜明生动,这就是诗人语言运用成功的一大标 志。) 、“河岸被山影压着”“压”有什么妙处? (明确:“河岸被山影压着”中的“压”字,写出了河岸的重量感,又用拟人的手法赋 予景物以生命,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2、体会感情: (1)带着感情再读课文,捕捉作者情
6、感流动的轨迹。把不理解的诗句画出来与同桌讨 论,不能得出结果的交小组或全班讨论。 (点拨:如“开门,还是深夜”,表面上看,这一句是对上一句“以为是阳光”的错觉 的纠正,其实它又是颇含深意的。这里应该理解为语带双关:“深夜”既指当时整个中国还 处在黑暗统治之下,又指诗人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一个深夜的记忆先写月光引发的错觉,再写“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再写月光下 眺望所见的景物,觉得“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这种变化过程,表达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和赢得光明的乐观情怀。) (三)、学习评论文章: 1、阅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观点。 2、联系原诗,说一说曾卓的评论为何会如此深刻透辟? (提示:学生的不同意见
7、可以自由发挥,但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曾卓对诗意境的复 述,正是他设身处地地进入到诗的意境之中的结果。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来产生联想,以进 一步丰富诗的内涵。) (四)、再读原诗,品味涵咏: 领略了诗的意境之美, 今后在赏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 走进他们的内心 世界。也许是宁静深沉的、也许是冷清肃杀的、也许是喧闹盎然的,我们要通过品析诗歌的 语言,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五、拓展延伸。 下面是鲁黎的泥土 ,读后写一篇简短评论或读后感。注意: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老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六、板书
8、设计: 宁静月光沉睡 动中有静 意境 深沉深夜 压 静中有动 七、达标检测。 (一)、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回答问题。 一个深夜的记忆 鲁藜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开门,还是深夜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 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 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1.阅读诗的第一节,谈谈你对“开门,还是深夜”的理解。 _ _ _ 2.阅读第二节,说说诗人在这一节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 _ _ _ 3.阅读第三节,仔细揣摩“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 _ 4.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精练,请举一例作点赏析。 _ _ _
9、 (一)、1. “开门,还是深夜”,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是却又是颇含深意的。因为 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 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 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 黑暗之中,所以“还是深夜”不只是对错觉的纠正,也是在另一层次上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2. 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通过由风声引起的联想表达对黎明的渴望。 3. 它一方面是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于黎明来临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 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 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 4. 如:举出第一节的“流”,第二节的“仿佛”,第三节的“压”、“流”等词中的 一例或其中的一节诗赏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