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培之旅国培之旅体会体会 #月底,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安徽省村小教师访名校项 目。在安庆师范学院,聆听了诸多专家讲课,感觉收获颇丰,现有点 滴体会与大家分享,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爱心,珍惜自己,关爱学生。教师应是一 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他不应只是蜡烛,垂泪到天 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应当如朝霞祥云,映红天空,照亮人 间的同时,又展示自身的美丽与绚烂,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教 师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因为只有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才会去懂得爱别 人。教师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活的幸福,活的有尊严。要学会保护自 己,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把情绪带入课堂。教师要关爱
2、学生。要让学 生懂得爱,要教会学生去爱别人。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让学生懂得读书的意义在于学会学习而不仅 仅是学会知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满理想和追求。他应该当志存高远,热爱 着他的事业,能懂得不仅教书还要育人。那么教师必然要走上专业化 之路。教师专业化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概念,可以形象地比喻是一个 等边三角形。一条边是学科知识。教什么学科就要精通什么学科,不 能把知识教错,这一点大家都很重视,大多数教师都基本过关。但对 教师来说不能简单地理解科学知识,严格地说,大多数教师在学科知 识上都
3、存在许多问题。比方:普通话、书面语言、学科语言。一条边 是教育知识。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 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 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 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 而这对我们目前来说是一条“短腿”,非常欠缺。具体说,学习教育 理论可以:认识教育现象、解释教育问题、指导教育实践、预测教育 未来、提高工作兴趣。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第三条边是职业道德。简单地说,就是为人师表,爱 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就是教师的人文素养。
4、 做好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文本细读。下面引用特级教师王崧 舟在文本细读,徜徉在语言之途一文中借用一些大家的话,来对 文本细读进行形象化阐述:用王尧先生的话说,就是“在汉语中出生 入死”,用南帆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沉入词语”。用吕叔湘先生的 话来说,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用王尚文先生的话来说, 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用新批评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施 特劳斯的话来说,就是“在字里行间阅读”。用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 话来说,就是“徜徉在语言之途”。 小学语文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多元有界”,尊重文本价值。首先,“多元解读不是绝对自 由的,应该是以文本主体和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结合
5、为基础的。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仍然是哈姆雷 特,而不是李尔王。阅读的体验不能超出哈姆雷特的范围。 其次, “多元有界要尊重文本意义建构的过程。(二)整体阅读,潜心细 部咀嚼的细读策略。“慢慢走,欣赏啊!”这是朱光潜先生的一句美 学名言。 文本细读就得慢慢读、 慢慢品, 才能读出味道来。 面对文本, 教师细读的着眼点离不开文本的细节, 然而部分的叠加不等于文本理 解的全部,纠缠于旁枝末节不等于深入文本内涵。细读不能忽略文章 的整体,细读不等于碎读,不是一字一句孤立地读,否则文本就会被 读得支离破碎,难以形成文本整体的意义和美感。因此在文本细读中 树立整体阅读意
6、识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一字未宜忽,语 语悟其神。”在整体阅读的同时,不能忘记文本细读本来的意义。1、 品味关键词句;2、挖掘精彩空白处;3、还原动情之处;4、研读疑惑之 处。(三)深入浅出,遵循教学规律的细读策略。所谓“深入就 是文本细读, “浅出” 则是课堂教学。 深入文本才能浅出于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阅读的学习。教师的细 读,必须深入文本。教师自身的细读必须“深入”、透彻,而据此的 教学设计应该是 “浅出” , 符合学生阅读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做好一名语文教师,要学会对话教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 不仅是读者,还是阅读的教学者、引领者。语
7、文教师常常把对文本内 容的解读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忽略了文本中“如何传达信息的 信息” 。 其实, 说清了文本意象的隐喻义并不是语文教学任务的终结, 只是把握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始。什么是文本的教学价值,或者说课文 应当“教什么”,教材具体规定不多,或者回答笼统,而决定于语文 教师的自觉,决定于教师的认知和把握。语文教学的不确定性常常让 语文课备受诟病,让学生茫然。教师应当用好教材,挖掘文本的教学 价值,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因此教学对话 品性的彰显之途显得尤为重要。 1、 树立平等意识, 做到真诚倾听; 2、 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3、优化师生交往,构建“我一你” 关系。4、“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 交往:(1)、把课程实施的过程视作人与文本的交往和对话过程。 (2)、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尊重理解中的差异,避免在理 解课程内容时走向专制和独断。 十天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令我终生难忘。最后以安庆师院熊家 安教授的一首小诗做结:谁人能竞得头筹,雨去云来本自由。十日闻 经终觉短,此生已上小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