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牛和鹅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 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 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 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 1.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 读错字的读音。 2.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 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 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这句话
2、的含义。 3. 悟出这样的道理: “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 ” “换一个角度看问 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 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 右; ”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漫画 图 1:一个人物背影全身照片,这个人留长发,体
3、型消瘦,旁边一个女孩怯生生 地问: “阿姨,几点了?” 图 2:被称做阿姨的人,一转头,小女孩怔住了,原来这个人是个叔叔。 提问:看过这组漫画你想到什么? 师从同学们谈的看法中提炼出这一条: “不能带着固有的思想看待事和物。 ”点 评: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带着固有思想看问题这一点 2.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提问: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点评:使学生对牛和鹅先有初步印象,进而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进行对比阅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 , “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快快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
4、音,读通句子。想想课 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问: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如果学生谈不到,师点拨:扳、 似的、吭、束缚、掐住,边说边用出示该词,引导学生练读) 点评: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 中,共同提高 3.试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点评:落实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 理解课文。 1.理解课文 1-4 自然段 (1)请同学们练读课文 1-4 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读 “我们” 对牛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表现; 请一位同学读 “我 们”对鹅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印象。 (2)同位合作这样读一读。 (3)谈谈读了课文后的体会。 (在学生谈的过程中用评价
5、的方式指导学生要结 合课文中的词句谈, 要谈的有凭有据。 在学生谈的过程中, 提问点拨: 牛比鹅大, 为什么我们欺牛怕鹅?如果学生注意不到,引导学生注意这句话: “我们都很相 信这句话。 ”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 理解词句含义 2.过渡: “我们”尤其是“我”怕鹅,可就偏偏遭遇了鹅的袭击。 学习课文 5-7 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5-7 自然段,找出读后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 自己的阅读感受。 (2) 提问,在学生畅谈中点拨重点: 出示描写 “我” 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的心理很害怕, 怕他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
6、咬死了, ”从中能体会出我非常怕鹅,一点也不敢反抗。 出示“鹅听见了,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找出动词,体会到在我们 眼里“鹅”不怕人, “鹅”大胆地想来袭击我们,我们很怕鹅。 “好象眼里根本没 有我们似的。 ”一句照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练读。 出示“这时,拉住我不放。 ”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 练读。 点评:在学习第一部分进行了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运用这种方法理解 课文,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过渡:如果是你亲眼看到这紧张的时刻,你会怎样做? 3.师述:金奎叔来解救我了。 (1)师生配合读 8-11 自然段,师“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飞快地走了过 来, 鹅,可是 老雄鹅” (2)提问:在金奎叔的制压下,鹅怎样了? (3) 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 请同学们点评他们的朗读, 理解金奎叔的话。 4.学习课文 12-13 自然段 (1)师提问“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悟到什么?“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实在”你体会到什么?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生 活实际你得到什么启迪? (2)这件事以后我怎样对待牛和鹅了?为什么我与牛和鹅的接触中前后情形大 不相同?由此,你得到什么启迪? 四、 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师述: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 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