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 1 总则总则 1.1 1.1 编制目的编制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山东省安全生产 条例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能力,进一步建立统一、快速、协调、高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防止 次生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保证抢险救援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和有效保护人民群众、 公司员工的生命 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 1.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第 13 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 6 号)
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主席令第 22 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主席令第 52 号) (5)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493 号) (6)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 549 号) (7) 库房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公安部令第 6 号) (8)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 120 号令) (9)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财企201216 号) (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1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644186) (1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 (GB6721-1
3、986) (13)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14)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90 号) (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 17 号) (16)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 令第 236 号) (17)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总局令 第 16 号) ( 18 )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编 制 导 则 (GB/T29639-2013) (19) 山东省实施细则 (鲁安监 发2009124 号) (
4、2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0)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主席令第 69 号) (22)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23)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标准 (GB8196-2003) (24)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1-2003) (2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BZ158-2003) (2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1.3 1.3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公司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生产事故现 场处置方案组成。 (1)本预案是公司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综合要
5、求和基本规范,是指 导各部门编制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准则。 (2)各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的要求和自身实际,编制本部门的专项应 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并予以实施,并作为本预案的补充和完善。 (3)公司各级应急预案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如下图所示: 公司内部预案衔接 公司与地方、主管单位预案衔接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 现场处置方案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中署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车辆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氨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泄漏事
6、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淹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天然气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菏泽*有限公司位于*市*县境内,公司内部设有兼职消防队 伍,应对突发事故,机动消防依靠*市*县公安消防队。*市*县公安消 防大队距厂区 2 公里, 公司一旦发生事故可在 5 分钟内到达, 因此本公司 不设消防车辆。 衔接标准 在发生事故期间下一级预案启动时, 上一级预案正处于准备状态, 以 对应事故的升级。 1.4 1.4 应急工作原则应急工作原则 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和社会力量救援相结合。 事故发生时, 班组立即启动各自级别的应急预案, 基本级预案不能解 决
7、时,立即启动上一级预案。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要始终把保障人员的 *市*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县*综合预案 *县*专项预案 *县*现场处置方案 上 报 *市*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上 报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最大 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公司各部门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领 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 作为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按照管理职责负责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安 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3)科学调控,依法规范。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的装备、设施和手 段,依法
8、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 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长期准备,重点关注。做好 应对各种安全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经费和人员准备、工作 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 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专多能,培养兼职应急 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车间、制冷机房、配电室、锅炉房、 、空压 机、天然气储罐等要害部位及其他所有区域发生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 泄漏、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以及由此而导
9、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 境污染等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本预案对菏泽*有限公司内部发生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 触电、 机械伤害等事故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等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预防、预备、响应、恢复阶段的内容进行了描述。 本预案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和对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 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将本预案分为三级应急响应。 (1)一级响应 超过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或者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或者事 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 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报请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 周边企业支援或者建议启动上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二级响应 必须利用本单
10、位的全部有关部门 (车间或班组) 及一切可利用资源的 紧急情况。 (3)三级响应 能被本单位某个部门 (车间或班组) 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 况。正常可利用的资源指在某个部门(车间或班组)权力范围内通常可以 利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物资等。 3 3 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分析 3.1 3.1 公司概况公司概况 3.1.1 基本情况 菏泽*有限公司是河南华英集团在*县投资兴建的全资子公司, 自 2006 年落户于*县,得到了*县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公司先后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HACCP 体系 认证。具备年宰杀商品肉鸭 4000 万只的生产加工能
11、力。 3.1.2 主要生产装置、产量和化学物品储存 *市*有限公司位于*县产业集聚区, 现有职工 300 人, 安全管 理员 3 名, 拥有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屠宰加工生产线, 主要生产线设备 采用禽类屠宰加工生产线,设备产品为鲜冻鸭肉系列产品。 主要生产工艺:挂鸭击昏沥血浸烫脱羽浸蜡冷 却去小毛净膛预冷包装速冻装箱冷藏 液氨储量: 2 个 10m 液氨储罐,存液氨约 6.3t,制冷系统中液氨储量约 2.3t,合 计 8.6t。 3.1.3 周边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和道路情况 *市*有限公司东侧与六和相邻, 南侧为村庄, 西侧为龙盛供热 公司,北侧为南王村。 公司组建了义务消防队, 不定期
12、举行安全消防演练, 每年和*县消防 大队演练一次, 公司主要依靠*县消防大队为联保单位。 公司距离*县消 防大队约 2 公里,发生火灾是时约 5 分钟可到达现场。 公司周边距离较近的医疗单位有中心医院和东大医院,2 个医疗单位 距离公司下属生产单位 3-15 公里,发生安全事故时可在 5-15 分钟到达现 场,公司主要医疗救护方面依靠中心医院和东大医院为联保单位。 3.1.4 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公司位于山东省*县产业集聚区内。 *县地处四省交界处, 自古以来 就是沟通中原和齐鲁的要道,有济商公路,菏徐公路、单虞公路,*县处 于陇海、京九、津浦、新石四大铁路干线的“井”字形结构复地,在距
13、县 城几十公里范围内, 有 6 个火车站等待修或建成, 两个飞机场已确定地址, 交通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2)气候、气象特征 *县位于淮河流域, 地处北亚热和温湿过渡的内陆与海洋交接季风湿 润气候区,具有降水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等特点。平均 日照数 2092 小时,太阳辐射量 118.25 千卡/平方厘米,无箱期 226 天,全 年平均温度 13.9。 主要气象资料如下: 年平均气温 13.9 极端最高气温 41 极端最低气温 -19.1 夏季主导风向 西南风 冬季主要风向 东北风 年平均风速 2.43m/s 最大风速 19m/s 年平均降雨量 1063mm 日最大降雨量 182
14、.3mm 最大积雪厚度 260mm 最大冻土深度 80mm (3)地质 *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介于东经 115 度 48 分和北纬 34 度 34 分,总面积 1650 平方公里,地属北温带黄河冲积平原,四季分明,光 照充分,平均气温 13.9,境内坦荡,地阜物华,*县地处四省交界处, 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和齐鲁的要道, 有济商公路, 菏徐公路、 单虞公路, *县处于陇海、京九、津浦、新石四大铁路干线的“井”字形结构复地, 在距县城几十公里范围内, 有 6 个火车站等待修或建成, 两个飞机场已确 定地址,交通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4)地震 *县地震加速度值 0.05g,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
15、为 6 度。 3.1.5 危险目标的确定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结合本公司所涉及 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和锅炉、 压力容器可能引起的危险事故, 确定以下几个 场所为公司应急救援重点危险。 1 号目标:2 个 10m 液氨储罐,存液氨约 6.3t,制冷系统中液氨储量 约 2.3t,合计 8.6t,氨制冷压缩装置的压力容器群。 2 号目标:6T、蒸汽锅炉。 3 号目标:天然气储罐。 3.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3.2.1 危险源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涉及使用危险危化品液氨、锅炉、天然气储罐、 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电气装置等设备较多,如果操作、使用
16、、维修或管 理不当,容器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灼伤、触电、物体打击、机械 伤害、高处坠落等危险有害因素。 3.2.2 风险分析 1、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 (1)氨 制冷系统装置中主要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为液氨, 氨已列入 危险化学 品名录危险类别为第 2.3 类有毒气体,其主要危险有害性表现为中毒、 灼伤、火灾爆炸;其危险有害特性如下表所示: 标中文名 氨:氨气 英文名 ammonia 识 分子式:NH3 分子量 17.03 UN 编号 1005 危规号 23003 有毒气体 CAS 号 7664-41-7 包装分类 III 理 化 性 质 性状 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熔点/ -77
17、.7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沸点/ -33.5 相对密度(水=1) 0.82(-79)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4.7) 相对密度(空气=1) 0.6 临界温度/ 132.5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11.4 最小引燃能量/mJ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闪点/ 无意义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爆炸极限(%)15.7-27.4 稳定性 稳定 引燃温度/ 651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 氧化剂 危险特性:氨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在空气中可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 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18、,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 15.527%。在 氟、氯等接触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 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 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 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毒 性 接触限值:中国:30mg/m 轻度危害(IV级) 急性中毒:LD50(mg/kg) :350mg/kg(大鼠经口)LD50(mg/kg) :1390mg/kg, 4 小时(大鼠吸入) 健 康 危 害 低浓度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
19、轻度中毒 者眼、口有辣感、流泪、鼻涕、咽痛、呛咳、头痛、头晕、眼结膜充血水肿、 胸闷和胸区疼痛等;重度中毒可发生喉头水肿、喉痉挛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 易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人体外露部分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发生肺水 肿和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最后陷入休克或昏迷。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 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急 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 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 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 护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
20、淋浴和洗眼 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 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身体、手防护:穿戴面罩式胶布防毒衣和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 生习惯。进入罐、限值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 漏 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于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 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 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喷雾状水中和、稀释、 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
21、漏出气用 排风机送至水洗浴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 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包 装 及 储 运 易燃、 腐蚀性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 通风的仓库间内,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 30。 远离热源、明火,避免阳光直射;应与卤素、酸类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 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 发用。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 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2)天然气 锅炉燃烧系统使用的
22、燃料为天然气, 天然气已列入 危险化学品名录 危险类别为第 2.3 类易燃气体,其主要危险有害性表现为窒息、冻伤、火 灾爆炸;其危险有害特性如下表所示: 标 识 中文名称:甲烷 英文名:methane; Marsh gas 分子式 CH4 相对分子质量:16.04 UN 编号:1971 危险性类别: 第 2.1 类易燃气体 危规分类号:21007 CAS 号:74-82-8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oC):-182.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沸点(oC):-161.5 相对密度(水1):0.42(-164) 饱和蒸气压 (kPa) : 53.32(-168.
23、8) 相对密度(空气1):0.55 临界温度(oC):-82.6 燃烧热(kJ/mol):889.5 临界压力(MPa):4.59 最小引燃能量(mJ):0.28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oC):-218 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V/V):(515) 稳定性:稳定 引燃温度(oC):537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 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不允许熄灭正在燃
24、烧的气体。喷水冷却 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防 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皮肤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 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 漏 处 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 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 旷地方或装设适
25、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 要妥当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 运 储运注意事项: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 30。远离 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等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 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 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 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2、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火灾 火灾可分为:氨气火灾爆炸、
26、天然气火灾爆炸、电气火灾、易燃物火 灾四种。 1)氨气火灾爆炸 制冷剂氨不仅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还存在火灾危险性。 氨蒸气在空气 中的容积浓度达到 11%14%时,即可点燃;达到 16%25%时,遇明火可 发生爆炸。自燃温度 651,爆炸极限为 15.727.4%(V) 。因此,在其 制冷运行过程中,由于氨压缩机、储氨罐、油氨分离器、冷凝器、中间冷 却器、低压储液桶、排液桶等设备的氨气泄漏,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氨 气火灾爆炸的主要原因: 若设备存在缺陷,设备管道阀门、法兰及垫片安装不符合要求,一 旦泄漏, 遇明火或电气火花 (氨压缩机房内的电气设备不防爆或防爆等级 不够,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人
27、员在操作车间内吸烟、带明火进入,检维 修过程中使用能产生火花的工具等)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若误操作、 系统压力升高、 安全阀损坏不起跳或安全阀起跳不复位, 均可能发生设备超压爆裂或氨泄漏与火花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输送氨气或液氨的管道法兰未跨接, 管道、 设备等没有静电接地设 施或接地电阻超标,静电不能及时排除,产生静电放电,发生火灾爆炸。 若设备检修不及时,运行过程中发生跑、冒、滴、漏等情况,泄漏 的氨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到达爆炸极限后, 遇明火或电气火花 等均有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 2)天然气火灾爆炸 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具有易燃、可燃气体的双重性,比空气 轻。如发
28、生天然气泄漏能迅速扩散,引起人身中毒窒息、燃烧和爆炸。公 司有可能发生天然气泄漏的场所有天然气站、 天然气热水锅炉、 天然气使 用车间等部位。 管线、设备疲劳应力破坏:站场操作压力有日不均、月不均和年不 均的变化,存在压力波动、疲劳引起的设备、管材失效。地上管线或设备 在安装过程中,布置不合理,造成附加应力或应力集中现象,造成破坏, 引发天然气泄漏。 管线、设备腐蚀失效:对于管线,特别是管线出土处、管线接口处 是腐蚀的敏感处。 计量调压设备是站场的主要设备, 它们均可能因腐蚀发 生穿孔或刺漏。 安全附件失效: 站内的安全阀失效, 可能导致管线和设备超压破坏。 和天然气泄漏事故。 材料、压力等级
29、选用或使用错误,或站内设备、管道的施工质量不 能满足要求,造成站场内设备、管道失效。 管理因素:生产运行中违章操作、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造成天然 气泄漏等。安全阀、防雷防静电设施、可燃气体报警设施等安全设施没有 定期进行检测,可能造成监测失灵、失效。 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造成天然气泄漏。 3)电气火灾 生产中使用电气设备数量较多, 整个生产厂区内动力线路、 照明线路 较多如果电气方面管理不善,当电器元件、电气线路发生短路、过载、接 触不良、绝缘不良和有外来火源等,极易导致电气火灾。发生电气火灾的 原因有:生产中用电设施发生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绝缘不良和有外来 火源等,都易引发电气火灾。电线、
30、电缆的绝缘材料、填充物和覆盖层都 具有可燃性, 遇到高温或外界火源极容易被引燃。 电缆一旦着火会很快蔓 延, 涉及临近的电缆和电气设备使火灾扩大, 并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二次 火灾。电缆火灾的主要因素有: 若电缆布线靠近供热管道或暖气片等高温物体, 又缺乏有效的隔热 措施,使电缆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容易产生老化,破坏电缆的绝缘,使电 缆短路而导致火灾。 电缆敷设不规范,布置不整齐,任意交叉,制作电缆终端头和中间 接头不按规范要求,接触不良或封闭绝缘不良,电阻增大引起发热着火, 或安装时电缆的曲率半径过小,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 电缆选择不当、不匹配,或质量不良,发生超负荷、发热,使绝缘 老化、绝缘强
31、度降低、引起电缆相间或相对的击穿短路,或过电压使电缆 击穿短路起火。 用电不规范、 任意接插电气设施、 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导致线路 过载;电气设备的质量不良导致短路过载甚至产生电气火花等。 4)易燃物火灾 冷库保温所使用的材料和管线外层包裹物一般都是可燃的。 在维修焊 接作业或其他作业用火不慎时, 都易发生火灾事故。 有些保温材料还具有 燃烧速度快、产物毒性大、燃烧烟雾大的特点,燃烧产物还易导致人员中 毒。 (2)爆炸 物理爆炸可分为:锅炉爆炸、液氨容器爆炸、天然气容器爆炸三种。 1)锅炉爆炸 锅炉房设有蒸汽锅炉, 存在锅炉爆炸的危险。 锅炉爆炸所产生火灾主 要有两方面, 一是锅筒内水和汽的
32、膨胀所释放的能量; 二是锅内的高压蒸 汽以及部分饱和水迅速蒸发而产生大量蒸汽向四围扩散所引起的灾害。 锅 炉爆炸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锅炉较长时间缺水、钢板被灼红、机械强度急骤降低的情况下, 司炉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向炉内进水。 锅壳或锅筒长期泄漏, 且炉水碱度较高, 造成铆缝或胀口处钢板苛 性脆化。 严重超压。 运行时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等安全附件不全或失灵。 操作人员不具备特种作业资格进行操作。 未定期进行检验或使用检验不合格的设备。 2)液氨容器爆炸 氨制冷系统中的压力容器主要有:液氨贮罐、冷凝器、氨油分离器、 中间冷却器、 液氨分离器以及低压储液桶等, 这些压力容器都存在爆炸等 危险。主
33、要原因有: 液氨储罐超压。 安全装置不齐、装设不当或失灵。 环境温度突然升高,液氨储罐由于温度升高而超压。 液氨储罐超装。 液氨储罐存在缺陷,使承压能力降低。 内、外介质腐蚀造成壁厚减薄,外壁受大气的腐蚀作用,内壁为氨 的腐蚀。 液氨引起的应力腐蚀是导致储罐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表明, 温度升高,有利于腐蚀裂纹的发展。 发生严重塑性变形。 材质劣化。 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 11 压缩机汽缸中余隙过大。 12 压缩机中吸、排气阀门、活塞环损坏。 13 压缩机安全旁通阀泄漏。 14 压缩机吸气温度过高。 15 压缩机汽缸中润滑油中断。 16 压缩机吸气压力过低或吸气阀开的过小。 17 压缩机吸气
34、管道或过滤器有堵塞现象,隔热层保温层损坏。 18 压缩机回气管道中阻力过大,气体流动速度慢易产生过热现象, 致使排气温度升高。 19 冷凝压力过高,冷凝器中有油污或水垢等。 20 压缩机的制冷能力小于库房设备能力,如蒸发面积过大。 21 压缩机排气管道中阻力过大。 22 节流阀开启度过大或堵塞。 23 氨液分离器安装高度过低。 24 液氨储罐及其附件(法兰、阀门、弯头等)泄漏,贮罐阀门、管 道爆裂,充装系统泄漏,系统安垒装置失灵等因素。 25 液氨储罐强度设计、结构设计、选材、防腐不合理。 (3)中毒和窒息 由于采用氨制冷,氨为有毒气体,设备、管道、阀门泄漏以及操作 不当引起泄漏,工作人员若未
35、佩戴防护用品,吸入体内造成中毒和窒息, 严重时导致死亡。 由于液氨储罐及其附件爆炸、 泄漏, 空气中的氨气的浓度超过安全 阈值,可能导致人员的中毒,甚至死亡。 人员进入液氨储罐作业时,因空间受限,空气流动不畅,内部氨气 浓度没有达到安全范围,可能造成中毒窒息。 (4)起重伤害:起重事故多是因起吊和搬运不当或安全装置失效所 致。起重机吊具、防护装置、钢绳等故障或操作、指挥不当;起重量超载, 钢丝绳断裂,吊钩断裂,制动装置失灵,限位及连锁装置失灵,行程开关 未接线或失灵;违章指挥,起重工违章起吊,起吊作业时起重设备下方违 章站人,均有可能造成起重伤害。 (5)机械伤害:设备若未按要求进行规程操作、
36、设置安全保护罩, 很可能发生机械伤害。 这类伤害大多由于操作人员违章作业、 粗心大意或 机械设备年久失修、 防护装置失效而造成, 其数量大而发生频繁。 主要有: 手和身体靠近正在旋转的机件或戴手套操作, 导致卷入皮带轮、 皮 带或齿轮等。 防护罩、防护挡板及防护栏杆年久失修,防护作用失效,运转部件 伤人。 不按操作规程操作,违章作业。 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不全。 (6)灼烫 1)低温冻伤 制冷车间人员、 冷库冷藏工均处于低温环境下, 若工作时间过长或防 护不够,有被冻伤的可能。低温液氨溅入眼内可引起冻伤、冻僵,并变为 苍白色。 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在这些特殊环境下工 作的人员,
37、普遍存在着关节炎、腰肌损伤、慢性咽炎、神经痛等职业病症 另外当液氨泄漏时,也同样会造成周围人员的冻伤事故。 2)化学灼伤 氨气为有毒化学品, 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皮肤长期接触氨气会引起化 学性灼伤,使皮肤生疮腐烂。在下列情况下易导致化学灼伤: 液氨泄漏,人体意外接触。 作业环境通风不畅导致液氨挥发、积聚。 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3)高温烫伤 高温设备设施防护隔离措施不完善; 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物料泄漏; 检修时防护措施不完善;明火作业。 (7)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影 响人的呼吸、心脏和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以至死亡;电 伤主要是
38、电流伤害,如烧伤、熔化金属灼伤等。 凡是用电设备都有可能发生人体触电伤害。 产生原因主要是缺乏电气 安全知识,违反操作规程,电气设备存在隐患(例如电气设备的接地、接 零保护失效或缺陷,漏电保护器失灵) 。此外,维修处理电气故障不当也 有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预防电气伤害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电气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提高各 类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和安全用电水平。 (8)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伤害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物体打击 会对维修或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容易砸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特 别在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 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
39、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 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发生物体打击的主要原因有: 装卸时防护措施不当。 对危险坠落物件认识不足,判断失误。 不按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照明不足,对周围观察不清。 没有及时处理危险部位。 产品堆放不合理,物料堆放小于自然安息角,致使产品滚落等。 登高作业人员物件跌落或扔东西砸伤下面人员。 (9)高处坠落 楼梯、钢梯、踏板损坏都有可能导致人员高处坠落危险。根据高处 作业分级(GB/T 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m 以上(含 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该厂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登高作
40、业,不按要求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梯子强度不够或断裂。 梯子无防护栏及扶手、扶手断裂。 高处作业时安全设施损坏。 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作业人员疏忽大意、违章操作,或疲劳过度。 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 高处作业人员站立位置不当或作业人员身体有疾病, 不适应高处作 业。 作业过程中受外界干扰或在外力的作用下跌落。 (10)淹溺 员工在污水池巡检、检修、加药等作业时,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若有人员在未经允许情况下违规进入污水站池中玩耍; 人员依靠污水池防护栏时防护栏损坏; (11)车辆伤害 厂内机动车伤害主要包括车辆对人员伤害、 车辆对建筑物或设备的损 坏两类。 伤害类型以碾压、碰
41、撞(与人员的碰撞、与建筑物或设备的碰撞)倾 翻、火灾、爆炸(物料搬运、灌注或更换容器) 、刮蹭、腐蚀(蓄电池溢 出电解液)等为主。 分析其原因: 主要有视野受阻、 路况缺陷、 车况不好、 司机违章操作、 作业环境差、安全规章制度不全或执行不严、行人违章等。 (12)其他伤害 在厂区内作业、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 3、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汇总 依据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 结果汇总见下表所示。 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表危险、有害因素分布表 火灾类别 作业场所 火灾 爆炸 中毒 窒息 机
42、械 伤害 物理 爆炸 电气 伤害 车辆 伤害 灼烫(冻、 烫、灼伤) 高处 坠落 物体 打击 淹 溺 挂鸭 击晕 沥血 浸烫 脱羽 浸蜡 冷却 去小毛 净膛 预冷 分割 包装 速冻 装箱 冷藏 锅炉房 制冷车间 天然气储罐 配电室 污水处理站 厂区 4、重大危险源要素分析 重大事故后果分析是危险源危险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在 于定量的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工厂、 对厂内职工、 对厂外居民 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 分析结果可为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提供 关于重大事故后果的信息,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关于采取何种防护措施的信 息。 根据现场安全评价机构对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
43、 分析相关危 险因素。确定以下危险场所为重大危险源控制点: 2 个 10m液氨储罐。 4 4 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机构与职责 4.1 4.1 应急组织体系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应急组织体系, 设立应急救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下设通讯联 络组、 抢险救援组、 警戒保卫组、 后勤保障组等四个组处理应急救援事宜。 应急救援日常管理由安全科负责。 图图 1 1- -4 4- -1 1 应急组织体系图应急组织体系图 4.2 4.2 指挥机构及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 4.2.1 应急指挥机构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总 指 挥:总经理 常务指挥:常务副总 副总指挥:安全科负责人 成 员:各部门第一负责人、主管和各车
44、间主任、班长、以及当班全 体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4.2.2 职责 1、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应急职责: (1)全面领导菏泽*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安全科(日常管理) 通 讯 联 络 组 抢 险 救 援 组 警 戒 保 卫 组 后 勤 保 障 组 疏 散 逃 生 组 现 场 监 测 组 (2)下达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3)审定应急处置方案,统一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4)批准实施现场抢救方案,组织、指挥、协调公司各应急反应,组 织进行应急救援行动,统一调配应急资源。 (5)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请专家和有关人员立即赶到事故现场, 协助和指导事故救援
45、工作。 (6)发生重特大事故,负责向有关部门报告。必要时向上级部门和政 府主管部门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7) 超出公司应急处置能力、 需要政府及上级安监部门组织救援的重 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听从上级应急领导的统一指挥。 日常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保障和人员的应急救援教育培训; (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4)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 (5)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6)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7)其他日常性工作。 2、应急救援指挥小组成员职责 (1) 总指挥: 根据报警情况分析危险源类型、 后果、 现场的控制情况, 确定
46、应急救援预案启动, 按照公司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全面指挥应急救援工 作。 (2)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协调、组 织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的设备、物资、人员,以满足现场应急救援需要。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协助总指挥、副总指挥做好生产过程中 的事故现场救援等工作, 协助情况的通报及事故处 置工作; 协助总指挥、 副总指挥负责人员的抢救的工作;提供抢险技术资料,为总指挥、副总指 挥提供现场抢救的技术方案;做好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的工作。 3、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 应急工作办公室为生产安全事故常设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教 育,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宣传、培训、
47、会议等多种手段来提 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当生产事故发生时,根据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的指示, 负责组织、 协调协调各功配合外来救 援单位开展各项行动。 4.2.3 应急救援小组 1、通讯联络组 组长:安全科负责人 职责:负责内外部信息的联络沟通; 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报警,详细告知公司的详细地址,灾害发生 的位置,并及时与公司值班领导联系; 如遇火灾事故,自身救援人员无法扑灭时,应立即拨打 119,联系最 近的消防中心;当有人员受伤时,应立即拨打 120,与当地医疗急救中心 进行联系; 在紧急抢救的全过程中, 负责内部与外部信息的联络沟通, 并确保所 有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做好现场救援记录, 随时保证与外界的正常通 信联络。 2、抢险救援组 组长:设备负责人 职责: 按人员疏散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