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55688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 从“地理实践力”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在地理实践中的应用 考情报告 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 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 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 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020 浙江 7 月选考)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 碳的近 300 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完成(1)(2)题。 (1)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 ) 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 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 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 (2)农

2、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 ) 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 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 C秸秆燃烧时的产生 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B (2)D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 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 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 2抓住热力环流的四个关键点 3大气受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变暖 (2)大气受热过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 干旱、 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还能增 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大气受热过程与太阳能资

3、源 高海拔地区 考向 1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热力环流 (2019 江苏高考改编)2019 年 1 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一为 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二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气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 附着于空气中的凝结核而产生的。 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 热形成水蒸气, 附着于凝结核在低空形成了云海(雾)。 因此正确, 故选 C 项。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二中( ) a 增大 b 增大 c 减小 d

4、 减小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云层会阻挡太阳光, 云层多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从而减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 a 减小、d 增大,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c 减小,正确。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b 增大,正确。 考向 2 大气受热过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 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 图一为小明同学暑 假去云南文山拍摄的三七种植照片, 图二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1图一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 A削弱 a B削弱 b C增强 c D增强 d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尼

5、龙网覆盖于三七上方,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 图可知,a 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会变化;b 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 少;c 为大气逆辐射,d 为地面辐射,尼龙网对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的直接影 响很小。 2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是( ) A耐高温 B喜强光 C喜温湿 D耐干旱 答案 C 解析 云南文山州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通过尼龙网可减少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降低,这说明三七不耐高温、不喜强光;当地降水较 多,通过尼龙网降低地面温度,可减少蒸发,说明三七喜湿,不耐干旱。 考点二 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区域认知”,分析天气系统 考情报告 天气系统特点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是常

6、考的内容。常以气压场 分布图、气候要素变化图、天气变化文字描述等图文材料为切入点,侧重考查读 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和地理实 践力。题型灵活多样。 (2020 浙江 1 月选考)下图为 2019 年 12 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 完成(1)(2) 题。 (1)此时刻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A (2)B 1天气系统图的分析方法 2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天气 系统 冷锋 暖锋或准 静止锋 台风 (气旋系统

7、) 高压 控制 锋面 气旋 高压脊 天气 特征 大风、 降 温、 阴雨 天气 连续性 降水 沿海地区风暴潮, 大风、特大暴雨天 气 晴空 万里 低压槽 上多降 水 高压区 外围大 风天气 3天气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冬半年冷锋的活动可能引发寒潮(出现大风、暴雪、剧烈降温),进一步产 生风雪灾害、 冻害, 危害农牧业、 渔业和交通。 冬春季节沙尘暴与冷锋活动有关, 沙尘暴发生可破坏农田、民居及电力、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影响人们生产、 生活。 (2)78 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是副热带高压控制产生的极端干热天 气。由于长期高温干燥,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多受热带气旋影

8、响。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台风, 台风经过地区产生狂风暴雨和洪涝,毁坏农田、堤坝、房屋以及电力、通信、交 通等基础设施。 考向 1 等压线图的判读 (2020 天津高考)读下图,回答 12 题。 1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且位于高压脊附近, 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A 项正确。 2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 答案 D 解析 在图中城市所在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 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 45 )即

9、为当地近地面风向,由此可知,选项 四个城市中,此时为偏南风的是福州市,D 项正确;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为 偏北风(注意贵阳位于 1 010 hPa 等压线上, 该闭合等压线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 1 015、1 010,所以该闭合等压线内气压值应小于 1 010 hPa,由此可判断贵阳市 附近气压的分布),排除 A、B、C 三项。 考向 2 常见天气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下图为某时刻澳大利亚及附近海域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示 区域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 100 千米的速度向西运动。据此完成 13 题。 1图中所示的气压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10、月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 澳大利亚大陆出现高压中心。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冬季陆冷海热,陆地形成高压。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7 月为冬季。 2图示时刻的天气系统造成了该国某区域数千家庭停电,该区域最有可能 是( ) A东北部 B东南部 C西北部 D西南部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可知,受该天气系统的影响,造成数千家庭停电,说明该天气 系统引起某种自然灾害,从而造成停电现象。读图可知,澳大利亚东南部受强低 压控制,且等压线密集,出现狂风暴雨,易造成电力设施破坏,故 B 项正确; 东北部和西北部处于高压控制区,等压线稀疏,不易出现狂风暴雨,排除 A、C 两项;西南部受低压中心控制,其中心

11、气压高于东南部,等压线比东南部稀疏, 因而西南部会形成阴雨天气,但不会形成狂风暴雨天气,排除 D 项。 3预测珀斯(31 52S,115 52E)未来 12 小时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 A反气旋过境,风力加强 B气旋过境,风力加强 C反气旋过境,降水减少 D气旋过境,降水减少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珀斯目前受低压控制,为阴雨天气。天气系统的西移速度 为每小时 100 千米,由图中气旋所跨经度及珀斯所处经纬度计算可得,未来 12 小时珀斯经历气旋过境,受气旋影响逐渐减弱,降水减少,故 D 项正确。 考点三 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区域认知”,系统分析气候 考情报告 气候类型的判断、特征描述

12、、成因分析和分布及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是高考命题热点。常以区域图、统计图及相关材料为命题载体,考查考生的 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题型灵活多样。 (2018 江苏高考)公元 399412 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 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 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 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5 月 B59 月 C912 月 D11

13、 月次年 3 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C (2)B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世界气候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3气候与相关地理要素的关系 (1)气候对自然要素的影响 地理要素 影响 地形 (地貌) 降水多的地区(湿润、 半湿润), 流水作用为主; 降水少的地区(干 旱、半干旱),风力作用为主;大陆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 风化作用显著;高纬度、海拔高地区,冰川作用显著;两极或 高山地区由于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山岳冰川的 存在,会形成冰川侵蚀、沉积地貌;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 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极少地区易形成荒漠景观 续表 (2)气候对人文要素的影响 续表 地理要素 影响

14、 人文 景观 北方四合院保温、防寒、避风沙;青藏地区墙体厚、穿藏袍昼 夜温差大;黄土高原窑洞冬暖夏凉;亚马孙河下游浮在水上的木 屋;马来西亚海岸高脚屋防御海潮侵袭 考向 1 不同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 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 N,5 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 S,72 W)的气 候资料。据此完成 13 题。 1 月 4 月 7 月 10 月 全年 甲地均温/ 13.2 11.3 6.3 8.1 10.2 甲地降水/mm 161 339 509 232 3 860 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 乙地降水/mm 164 84 95 140 1 260 1甲地降水

15、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答案 D 解析 读表可知,甲地 7 月均温低,乙地 1 月均温低,故甲位于南半球,乙 位于北半球。根据甲、乙两地纬度位臵可知,两地均位于西风带,靠近海洋,排 除 A、B 两项。乙地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甲地沿岸有秘鲁寒流流经,C 项 错误。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乙地位 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地降水比乙地丰富,故 D 项正确。 2乙地 7 月气温高于甲地 1 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 C乙地沿岸有暖流

16、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乙地 7 月和 甲地 1 月都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差异不 大,排除 A、B 两项;乙地主要受西风带影响,D 项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 西洋暖流流经,甲地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C 项正确。 3乙地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 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 答案 D 解析 乙地的降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A 项错误;地形没有季节变化,排除 C 项;中纬度南北温差冬季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冬季大于夏季,冬季西风 更强盛,所以

17、冬季降水多于夏季,D 项正确;冬季和夏季均受暖流影响,且暖流 强弱受盛行西风强弱的影响,排除 B 项。 考向 2 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影响 迪拜世博会以“沟通思想, 创造未来”为主题, 其目标之一是可再生能源使 用量至少占展馆能源使用总量的一半。迪拜世博会原定于 2020 年 10 月 20 日至 2021 年 4 月 10 日举行。受疫情的影响,迪拜世博会计划推迟到 2021 年 10 月 1 日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举行。下图为迪拜位臵示意图。据此完成 12 题。 1迪拜世博会选择在 10 月至次年 3 月举行的主要原因是这段时期( ) A中西方假日多,方便出行 B温度适宜,气候

18、凉爽 C白昼时间较长,利于观光 D降水较多,空气湿润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 迪拜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 气候炎热, 因此选择在冬半年相对凉爽的季节举行,B 项正确。 2迪拜世博会展馆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最主要是( ) A石油 B风能 C太阳能 D潮汐能 答案 C 解析 当地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 微专题 2 气温和降水 1气温 (1)影响温差的因素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下垫面反射率:反射率高,气温低。 盛行风:盛行风由较低纬吹来,气温高;盛行风由较高纬吹来,气温低。 人类活动: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2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运动对降水的影响 热

19、力环流与降水 形式 对降水的影响 城市风 城市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形成雨岛效应 山谷风 盆地和谷地地区,在夜晚,山谷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夜雨 湖陆风 白天,湖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降 水增多 大气环流与降水 形式 对降水的影响 高气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低气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信风带 一般少雨;大陆东岸地区多雨 西风带 多雨 极地东风带 少雨 (2)海陆位臵:近海受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5)天气系统与降水

20、受锋面、气旋影响,降水多。 受单一气团、反气旋影响,降水少。 (2019 北京高考)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下图为该 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题。 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臵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D 微专题特训 2 气温和降水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下图为甲、 乙两地某年气候资料统计图, 图中月均温累加值是指当月平均气 温与该月以前各月月均温累加值。读图回答 13 题。 1关于甲、乙两地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最冷

21、月均温在 0 以下 B甲地气温的年较差比乙地大 C乙地最冷月大约在 4 月 D乙地月均温最高约为 25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甲地最冷月均温在 0 以上, 气温最高月为 7、8 月,平均气温约为 20 ;乙地最冷月为 1 月,月平均气温约 为18 ,气温最高月为 7 月,月平均气温约为 25 ;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 小。 2下列有关甲、乙两地降水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B乙地春季干旱,夏季易发生洪涝 C甲、乙两地降水差异是受地势影响 D受赤道低压控制,甲地降水丰富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小,所以甲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22、;乙 地春季降水少, 气温回升快, 所以春季干旱, 降水集中在夏季, 夏季易发生洪涝; 甲、乙两地降水差异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 西风影响,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都非常适宜发展种植业 B甲地光热条件较乙地好 C甲地盛产优质牧草 D乙地不适宜播种耐旱作物 答案 C 解析 据上题分析可知, 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甲地光热条件较乙地差, 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可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牧草;乙 地降水集中在 7、8 月,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宜种植耐旱作物。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平均海拔

23、3 169 m。下图示意祁连县天然草地牧 草量和降水量年内变化状况。据此完成 45 题。 4牧草开始萌芽生长的月份是( ) A3 月 B5 月 C8 月 D10 月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11 月次年 4 月的月末牧草量基本没有变化,5 月月末牧 草量比 4 月多,说明 5 月份牧草开始萌芽生长。 57 月末天然草地牧草量最多,主要原因是 7 月( ) A降水量最多,且水热组合好 B气温最高,且水热组合好 C牲畜处于圈养时期 D牧民活动影响小 答案 B 解析 7 月末天然草地牧草量最多,是因为 7 月气温最高、降水量较大,水 热组合好,牧草生长快;牲畜在 7 月处于放养时期,牧民放牧活动多

24、,影响大; 据图可知,6 月降水量最多。 每当雨季, 西藏松茸破土而出。 波密是西藏松茸的重要产地, 县城海拔 2 700 米,1 月均温0.2 ,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壮观。下 图为波密所在地区示意图。据此回答 67 题。 6波密县松茸产量最多的月份是( ) A13 月 B46 月 C79 月 D1012 月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每当雨季, 西藏松茸破土而出”可知, 松茸主要在雨季生长, 79 月为当地的雨季,故 C 项正确。 7冰雪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和苔原带过渡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多 B海拔高 C气温低 D光照强 答案 A 解析 波密处于西南季风暖湿气流北上

25、的通道, 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 降 水丰沛,使该地冰川发育,雪线海拔低,巨大的推进力使冰舌沿沟谷自上而下穿 越了草原带和苔原带,直达森林带,A 项正确。 读世界某区域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 89 题。 8图示地区降水量南部少于北部的原因主要是南部( ) A纬度低,气温高 B受西风影响时间短 C处于山地背风坡 D受暖流影响较小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北部纬度大于 40 N,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 多; 图示区域南部位于 30 N40 N 之间,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降水少,故 B 项正确。 9 冬雨率是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率。 下列城市冬雨率最高的是( ) A

26、巴塞罗那 B马德里 C巴伦西亚 D塞维利亚 答案 D 解析 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越长, 受西风带影响时间越 短,冬雨率越高。读图可知,塞维利亚纬度最低,受西风影响时间最短,冬雨率 最高,故 D 项正确。 (2020 河南郑州阶段性检测)随着我国交通建筑技术的进步, 隧道的修建日渐 普遍。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了学校附近某隧道内部和外部的气温数据, 下图为该隧道内外 1 月和 7 月平均温度日变化图。据此完成 1011 题。 10表示 7 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冬季隧道内外温度都比夏季低, 故表示 7 月份隧道内外气温日变 化, 表

27、示 1 月隧道内外气温日变化。 白天隧道外温度较高, 隧道内温度较低; 夜晚隧道内温度较高,隧道外温度较低;气温日变化幅度隧道外部大于内部,故 表示 7 月份隧道内气温日变化。故 B 项正确。 11与外部相比,该隧道内部( ) A1 月温度较高 B1 月日较差较大 C7 月温度较高 D7 月日较差较小 答案 D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表示 7 月隧道外平均气温日变化,表示 7 月隧道内平均气温日变化;一般来说,隧道外气温日变化幅度大于隧道内,故 表示 1 月隧道内平均气温日变化, 表示 1 月隧道外平均气温日变化。 与外部相 比,该隧道内部 1 月夜晚温度较高;1 月日较差较小;7 月夜晚温

28、度较高;7 月 日较差较小。D 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2020 广东中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2019 年 7 月,全国平均气温 22.1 ,较常年同期偏高 0.2 。全国各地涌 现出众多“火炉”城市。从 7 月下旬最低气温超过 28 的日数来看,武汉、上 海、南京、南昌、杭州位列前五名,“百湖之城”武汉由于夜间气温高被评 为“夜间火炉王”。高温天气,导致许多武汉市民纷纷选择外出避暑。下图示意 我国夏季避暑适宜地分布。 (1)简述和类型地区成为避暑适宜地的理由。(12 分) (2)说明 7 月武汉成为“夜间火炉王”的原因。(6 分)

29、(3)分析甲地虽是避暑适宜地之一,但很少有武汉市民选择前往避暑的原因。 (6 分) 答案 (1)类型位于环渤海沿海地区,纬度较高,太阳辐射相对较弱;临 近海洋,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7 月降水较多),夏季相对凉爽。类型位于中、 东部海拔较高的低山、丘陵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夏季适宜避暑。 (2)7 月武汉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高温天气多;武汉 河湖众多,夜晚降温慢;武汉是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3)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部,距离武汉路途遥远;通往甲地交通不便;人类 活动少,生活物资短缺。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类型位于环渤海沿海地区,环渤海地区临近 海洋,海洋

30、性气候特征显著,夏季升温慢,且 7 月降水较多,云雨天气较多,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使得夏季相对凉爽;环渤海地区纬度较高,夏季正午 太阳高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导致夏季相对凉爽。图中显示,类 型地区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夏季比较凉爽,成 为避暑适宜地。第(2)题,7 月份,武汉受西太平洋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白天获得和储存的热量多;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 河湖众多,湖水比热容较大,夜晚降温慢,导致夜晚气温较高;武汉是中部地区 最大的工业城市,人口产业集中,夜间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因此 7 月份武汉成为 “夜间火炉王”。第(3

3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部,海拔 很高,气候高寒,夏季气温低,是避暑适宜地之一,图中显示,甲地距离武汉路 途遥远,旅游市场距离大;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部,交通通达度低,不利于武汉 市民前往避暑;甲地经济落后,人类活动少,生活物资短缺,旅游接待能力差, 不能接待大量武汉市民前往避暑。 13(2020 陕西延安一中高三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 分)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 4 000 米以上,光照充足,太阳辐 射强,夏季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出 4 6 ,甚至达 10 。高原面 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集聚辐合上升,形成降水,使高原面上冰

32、 川、积雪广布,成为众多湖泊、大江大河的补给来源,被称为“亚洲水塔”。高 原面上的热力上升运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重大的影响, 甚至打破周边区域的水平 衡, 如导致我国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 下图为夏季热力作用下青藏高原与 周边地区大气运动示意图。 (1)分析夏季青藏高原气温较周边同高度大气高的原因。(12 分) (2)分析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塔里木盆地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12 分) (3)简述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川积雪、湖泊产生的影响。(8 分) 答案 (1)大气的主要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高原大

33、气离高原 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 少,气温低。 (2)青藏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 流向高原,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雪);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 水汽含量少,盆地上空气流下沉,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冰川积雪 融化量少,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后绝大部分流向印度 洋、太平洋,通过径流返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 (3)冰川积雪蕴藏量减少;冰川积雪分布面积退缩(雪线上升);湖泊的数量增 多;湖泊面积扩大(水量增加)。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面空气稀薄,天气晴朗,

34、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弱,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地面增温快; 高原大气离高原地面近, 吸收地面辐射多,气温高;周边同高度大气因距地面远,接受地面辐射少,气温 低。第(2)题,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青藏 高原隆升,阻挡了海洋水汽进入;高原面的热力上升运动,带动四周水汽向高原 集聚辐合上升, 盆地中蒸发出来的水汽随着环流流向高原, 在广阔的高原面冷却 凝结形成降水(雪); 通过环流返还到盆地的气流水汽含量少, 盆地上空气流下沉, 降水稀少;青藏高原的北面为阴坡,气温较低,冰川积雪融化量少,通过径流返 回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少,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后绝大部分流向印度洋、太

35、平洋。 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量增大,冰川积雪蕴藏量减少;冰川积雪 分布面积退缩,雪线上升;地表水增多,湖泊的数量增多;水量增加,湖泊面积 扩大。 专题检测二 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2020 云南曲靖一中高三月考)2020 年 2 月 6 日,位于南极半岛东北端的阿 根廷希望科考站记录到 18.3 的高温,而在三天后其附近的西摩岛,也有 20.75 高温的报告。28 日南极乌克兰韦尔纳茨基科考站附近出现了成片的“西 瓜雪”的现象。 “西瓜雪”是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把雪染成粉红色, 雪藻耐寒性极 强,只有

36、当气温超过 0 时才会有明显生长。据此完成 13 题。 1推测“西瓜雪”在喜马拉雅山脉出现的地带是( ) A冰川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灌木林带 D雪线附近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可知, 雪藻耐寒性极强, 只有当气温超过 0 时才会有明显生 长,可推测“西瓜雪”在喜马拉雅山脉出现的地带应是雪线附近,D 项正确。 2此次南极极端高温事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的西风漂流势力增强 B处于近日点附近,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C受极强的暖性高压系统控制,气温高 D夏季从山脉背风坡而下的下降风出现焚风特征 答案 C 解析 西风漂流是寒流,势力增强会使南极地区气温下降,A 项错误;

37、地球 公转每年都会经过近日点,但是这种现象不是每年出现,B 项错误;受极强的暖 性高压系统控制,气流下沉增温,气温高,C 项正确;焚风经常会出现,不是偶 然性的,D 项错误。 3大规模“西瓜雪”再现南极可能导致( ) A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B雪藻周围的积雪融化变快 C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扩大 D地面辐射变少,地表获得的热量减少 答案 B 解析 “西瓜雪”是天气极端现象,不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A 项错误;雪 藻与冰雪相比较,冰雪对太阳辐射反射率高,使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少,因雪藻接 受太阳辐射多,会导致积雪融化加快,B 项正确;臭氧空洞扩大与氟氯烃化物过 量排放有关,C 项错误;“西瓜雪”出现,导致地面

38、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 射增强,地表获得的热量增多,D 项错误。 (2020 广东汕头高三二模)“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 2 000 多米的山 上,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洞里冰的年龄各 不相同, 核心部分的冰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 300 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期 时期,外部、靠近洞口或靠近主流水道的冰,成冰年代比较晚。读冰洞所在的区 域示意图,完成 46 题。 4下图所示冰洞剖面图,其冬季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根据空气的热力性质可知,冷空气收缩下沉,热空气膨胀上升。冬季 洞外气温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到洞内,热空气被抬升到洞外,D 项正确

39、,A、B、 C 三项错误。 5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 B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 C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 D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 答案 C 解析 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C 项正 确;由材料“位于吕梁山脉海拔 2 000 多米的山上”可知,海拔不高,外部没有 冰川分布,A 项错误;空气对流旺盛,冰体易融化,B 项错误;该地是温带季风 气候,夏季气温高,无论洞口向哪个方向,都不易受冷空气影响,D 项错误。 6以下措施中,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是( ) A增加通风设施 B搬运冰块进洞 C控制游客数量 D保护洞边植被 答案 A

40、解析 增加冰洞的通风设施会加快洞外热空气进入洞内, 不利于冰洞中冰体 保持,A 项符合题意;搬运冰块进洞,有利于降低洞内温度,有利于冰体保持, B 项不符合题意; 控制游客数量, 可减少对冰洞内环境的干扰, 有利于冰体保持, C 项不符合题意;保护洞边植被,有利于保护洞周边环境,利于冰体保持,D 项 不符合题意。 2018 年 1 月 7 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 38 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 2016 年和 2017 年)。 气象局解释, 本次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使冷空气向南扩 展至北非所致。 下图为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图。 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 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

41、加快有关。据此完成 79 题。 72016 年以前,有利于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是其( ) A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 B地处迎风坡 C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 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 海拔 5001 000 米,北临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该地地势高, 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B 项正确。 82016 年以前冬季,艾因塞弗拉镇受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影响较小,主要是 因为(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C北部的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 D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冷空气的到达 答案 C

42、解析 本题要抓住“2016 年以前冬季”来分析。冬季,该小镇受西风带控 制,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A 项错误;该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B 项错误; 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到达该地之前,先经过地中海,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所 以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C 项正确;由图可知,该地的西南部、南部有高 山分布,不会阻挡来自欧洲的冷空气,D 项错误。 9下列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 A极端天气增多,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强 B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 空气变冷 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

43、增高,湿度增加, 气温降低 D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气压增 高,冷空气强盛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 该镇连续三年冬季出现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 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冬季 气温升高,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海冰融化吸收大量热能,使地面温度降低, 近地面气压升高,使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可南下到北非形成降雪,故 D 项正确。 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 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物生存需要。非洲某地分布着 1 000 多种 当地特有的多肉植物, 一年中一些时间植物在休

44、眠, 但只需短暂的雨季或几场大 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下图为非洲示意图。据此完成 1011 题。 10据材料推测该地为图中(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多肉植物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 储存着大量水 分”可知, 多肉植物分布在较为干旱的地区; 结合材料“只需短暂的雨季或几场 大雾”可知,多肉植物分布区雨季短,多大雾。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刚果盆地, 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排除 A 项;乙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较长,排除 B 项;丙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 年炎热干燥,排除 C 项;丁地受西风影响时间短,雨季短,受寒流

45、影响,易出 现大雾,D 项正确。 11该地短暂雨季的形成原因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赤道低气压 D东南风 答案 B 解析 该地位于 30 S 以南,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向为西北风,B 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 分) 图一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 图二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 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1)归纳图示区域绿洲分布特点。(4 分) (2)说明绿洲与邻近荒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况,并分析其对绿洲的有 利影响。(10 分) (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 覆盖层的作

46、用。(8 分) 答案 (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以及山麓地带(冲积扇)。 (2)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荒漠气温高 于邻近绿洲,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 有利影响:绿洲近地面气流下沉,抑制水分蒸发;通过近地面的风将水分输 送给邻近荒漠,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带。 (3)覆盖层可减弱流水、风等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 蒸发;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差。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绿洲广布。第(2)题,结合 图二,根据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近地面绿洲和邻近荒漠气温存在差异,从而 形成热

47、力环流,导致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荒漠。绿洲地区因气温低,形成下沉气 流,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近地面风将绿洲的湿润气流带向荒漠,有利于邻近荒漠 植被的生长,从而形成环绕绿洲的植被带,有利于保护绿洲。第(3)题,在绿洲 地区铺设覆盖层,可减少流水、风等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 于水分下渗,从而保持土壤水分;覆盖粗砂、砾石可增大昼夜温差。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4 分)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 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 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 有两种类型, 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 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

48、因地形抬 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 用较大。 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 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 布图。 (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 地和运动方向。(8 分)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 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10 分) (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 1 867 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 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10 分) (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他灾害。若你计划暑假到海南岛山区

49、 野外研学,应注意防避哪些衍生灾害?(6 分) 答案 (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 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 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同时由 于山顶气温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温度,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 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4)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解析 第(1)题,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源地是海南岛周围海域。雷暴是伴

50、 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 气团运动方向, 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 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第(2)题,海南岛雷暴天气北多南少,判断其日均最 高气温分布特点是北部高,南部低。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 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强,形成雷暴天气多。第 (3)题,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同时由 于山顶白天气温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温度, 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白 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所以,五指山 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第(4)题,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 应注意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大气运动规律.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