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实验题 18 18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原卷版)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原卷版)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实验原理: s v t 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 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表格: 要点诠释: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
2、,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 结果。 一一 真题精练真题精练 1.(2020 年枣庄中考真题)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 斜面 A 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 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拍摄一次,并测得 sAB=5cm,sBC=15 cm,则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_m/s,小球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为_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
3、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 (4)小球在 AD 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 t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1 , 经过路程 sAD 中点时的速度为 v2 , 则 v1_v2(选填“”、“”、“”、“”、“”、“”或“= ”) 。 【答案】 (1)加速 (2)0.75;0.50 (3)C (4) 【解析】 【解答】(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 球在做加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 0.2s 拍摄一次,并测得 sAB=5cm,sBC=15 cm, 则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 = 0.15m 0.2s = 0.75m/s AC 段的距离 = + = 5cm +
4、 15cm = 20cm = 0.2m AC 段所用的时间 = + = 0.2s + 0.2s = 0.4s 则小球在 AC 段的平均速度 = = 0.2m 0.4s = 0.50m/s (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 动。图 A 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图 B 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 不符合题意;图 C 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图 D 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 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C。(4)由照片可知, 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大,则时间 tAD 中点未到达
5、路程 sAD 中点,则 v1”、“”、“”或“=”) 。 【答案】 (1)加速;不平衡 (2)1.8;1.5; 【解析】 【解答】 (1)由图 1 知,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小球在 做加速运动;而加速运动反映了小球的运动状态不断变化,所以小球受力不平衡。 (2)由 = 得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 = 0.9m 0.5s = 1.8m/s ,显然 2 。 【分析】测量平均速度原理( = ) 、速度的计算(明确某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以及误差 的分析(让小车过了某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 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时间越容易测量) ,从图上正
6、确读出小车通过各段路程和对应的 时间. 3.如图, 测平均速度时, 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 B 处所用时间为 t, 小车长为 S1 , 斜面长为 S2。 (1)小车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v=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 (2) 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 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 (3)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 【答案】 (1)21 (2)小 (3)C 【解析】 【解答】 (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 A 处由静止开始滑到 B 处所通过的 路程 s=s2-s1 , 则小车从 A 到 B 的平均速度 v = = 21 ; (
7、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 已开始计时, 测得的时间偏大, 根据 v = 可知, 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 (3)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s-t 图象,路程 s 不随时间 t 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 状态,A 不符合题意。 B 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C 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v-t 图象,速度 v 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测量平均速度原理(v= ) 、速度的计算(明确某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以及误差 的分
8、析(让小车过了某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 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时间越容易测量) ,从图上正确读出小车通过各段路程和对应的 时间.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 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 两处时,电子时 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_mm。 (2)该实验原理是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选填“大”或“小”)一 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 A,B 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m/s。 【答案
9、】 (1)2 (2)v= (3)小 (4)0.03 【解析】 【解答】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每 1cm,中间有 5 个小格,所以最小 分度值为 2mm。 (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 (3)在实验中,如果斜面的倾斜 程度过大,则小车下滑的速度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所以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 当小一些。 (4)由图可知:小车在 A,B 两点间运动的距离为: = 10.00cm 1.00cm = 9.00cm=0.09m ; 运动时间为: = 15:35:23 15:35:20 = 3s 根据 = 得平均速度为: = = 0.09m 3s =0.03m/s 。 【分析】测
10、量平均速度原理(v= ) 、速度的计算(明确某段路程对应的时间)以及误差 的分析(让小车过了某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斜面的坡度越小,小车 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长,时间越容易测量) ,从图上正确读出小车通过各段路程和对应的 时间. 5.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 从带刻度(分度值 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 (1)读出小车从 A 运动到 C 经过的路程 SAC=_ cm (2)若小车从 A 运动到 C 所用的时间为 3 秒,则小车经过 AC 的平均速度 VAC=_ c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
11、斜面坡度较_ (选填“大”或“小”) (4)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_ (不计摩擦) 【答案】 (1)10.00 (2)3.3 (3)小 (4)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解析】 【解答】 (1)由图知,小车通过 AC 的路程为 sAC=10.00cm; (2)所以小车通过 AC 的平均速度为 vAC= = 10.00 3 3.3cm/s;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 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4)小车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小车所处的高度逐渐降 低, 其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但速度越来越
12、快, 其动能越来越大, 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故答案为: (1)10.00; (2)3.3; (3)小; (4)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分析】 (1)由图读出小车通过 AC 的路程; (2)已知 AC 的路程和小车通过 AC 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经过 AC 的平均速 度;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 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
13、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点(填“大”或“小”) ; (2)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_cm,如果测得时间 tAB=2s,tAC=3.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_m/s;则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_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这样测得的时间 偏_,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_;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 测出小车到达 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 吗?_,理由是:_。
14、【答案】 (1)小 (2)40.0;0.2;0.25 (3)大;小 (4) 不正确; 小车从 A 点滑下到达 B 点速度不为零 (或所测时间不是下半程, 合理就给分) 【解析】 【解答】(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 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一些。(2)小车在 AB 段运动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 小车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 40cm 2s = 0.4m 2s = 0.2m/s 小车在 BC 段运动距离为 40cm=0.4m 小车在 BC 所用的时间 tBC = tAC-tAB=3.
15、6s-2s=1.6s 则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BC= BC BC = 0.4m 1.6s = 0.25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 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 知,平均速度会偏小。(4)所测时间不是 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 A 到 C 的过程中通过 B 点时的速度不为 0;小车通过 AC 段的时间与 AB 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BC 段的时间,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分析】 (1)探究物体运动速度时,斜面坡度越小,便于测量时间; (2)根据物体对应刻 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测量时间时,停止较晚,测量 时间偏大,
16、速度偏小; (4)测量斜面上小车下半程的速度时,初速度不为零。 7.如图所示, 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 (1)该实验的原理是_。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 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AB 段的距离 sAB=_m,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 速度 vAB=_m/s。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为了便于 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选填“大”或“小”)些。 (4)小
17、车在下半程和全程的速度比较 vBC_vAC(选填“”、“;加速 【解析】 【解答】(1)该实验的原理是速度公式 = 。(2)对小车运动的各段长度进行 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AB 段的距离为 sAB=80.0cm-40.0cm=40.0cm=0.40m 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AB= AB AB = 0.40m 1.6s = 0.25m/s (3)为了便于 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此时小车运动得慢些,用时长些。(4)小车在整个过程中做加 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则在下半程的速度大于全程的速度,即 vBCvAC 【分析】 (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 ; (2)根据物体对
18、应的刻度尺上的位置测量长度;利 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 (3)斜面的坡度越小,物体下落时间越长; (4)斜面上下滑 的物体作加速运动。 8.实验题目: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仪器:斜面、小车、金属片、_、_。 实验步骤: A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小车运行_,如图所示: B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用_测出小车到斜面底端金属片的长度,即通过的 路程; C用_测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金属片所用的时间; D小车从 A 点运动到 B 点,测出路程和时间; E小车从 B 点运动到 C 点,测出路程和时间,把上述测量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F根据测出的 s、t,用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 AC、AB、BC 的平均
19、速度。 实验次数 路 径 路程 s/m 时间 t/s 平均速度 v/( m s-1 ) 1 AC 1.8 2.5 2 AB 0.9 1.5 3 BC 0.9 0.9 G第 1 次实验的平均速度与第 2 次实验平均速度不同的原因是_。 H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偏_(选填“大”或“小”) 。 【答案】 刻度尺;停表;缓慢;刻度尺;停表; = ;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大 【解析】 【解答】实验中,是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来计算出小车的平 均速度,所以用要刻度尺和停表。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是为了让小车运行缓慢,这样
20、便 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也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路程要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小 车运动的时间要用停表来进行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要用速度公式 = 来进行计算。两 次实验,小车平均速度不同的原因是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 则测得的时间偏小, 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分析】测量速度时,需要刻度尺测量长度,秒表测量时间;斜面坡度小,小车下落慢; 根据刻度尺测量路程,秒表测量时间,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斜面上下滑的小车 做加速运动。 9如图所示,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 (2)小
21、车所放的斜面坡度要尽量小些,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_; (3)实验中,测得经过上半程 s1 所用的时间是 3s,平均速度为 v1;小车经过下半程 s2 所用的时间是 2s,平均速度为 v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3;那么 v1、v2、v3 三者由 大到小的排列是_; (4)测量全程的时间时,小南在小车动起来之后才开始计时,这样的计时方式会导致 全程的平均速度_(选填“准确”偏大”或“偏小”) 。 【答案】 (1) = (2)时间 (3)1 3 2 (4)偏大 【解析】 【解答】(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小车所放的斜面坡 度要尽量小些,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因为斜面坡度小,小车运动较慢,则时间较长。(3) 小车在斜面上所作的是加速运动, 则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大于下半程所用的时, 所以上半 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而小于下半 程的平均速度,因为全程的距离是半程的 2 倍,但所用的时间比上半程的 2 倍少,比下半程 的 2 倍多,即 1 3 2 。(4)小车动起来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的时间会偏小,而全程 的距离不变,这会导致全程的平均速度偏大。 【分析】 (1)测量速度的原理是 = ; (2)斜面坡度小,便于测量时间; (3)斜面上下滑 的小车做加速运动; (4)计算偏晚时,测量时间偏小,速度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