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框第一框 科学立法科学立法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描述与分类:明确科学立法的内涵。 2.解释与论证:明确科学立法的标准。 3.预测与选择:理解科学立法的具体要求。 4.辨析与评价:辩证分析民主立法与科学 立法的关系。 1.一个概念:科学立法。 2.三项内容:科学立法的 具体内容。 3.三项要求:科学立法的 三项具体措施。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1.含义: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 法律的质量。 判一判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密切 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提示正确。 2.要求 (1)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2、,推动 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2)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 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责 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 展的需求。 (3)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 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使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 提示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建立科学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 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责任,规范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推进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要做到
3、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 性文件。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 本的法律依据。 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 益。 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想一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相关部门、中 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 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 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 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宪法与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是什么关系? 提示我国分层次的立法体
4、制体现和保证了法制的统一。主要是两 方面:一方面,明确不同层次法律规范的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 政法规,行政法规不得同法律相抵触。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 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 触。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同地 方性法规相抵触。另一方面,实行立法监督制度。行政法规要向全 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地方性法规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规章要向国务院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相 抵触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 规章。 议题一 议题二
5、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科学立法的内涵科学立法的内涵 情境导引 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9年8月 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民法典人格 权编草案、侵权责任编草案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草案等多部法 律草案。 (1)审议相关法律的标准有哪些? (2)人民代表大会不断立法的意义是什么?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提示(1)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 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 项权利。符合国情和实际。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 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
6、程的 科学化。 (2)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正确理解科学立法的科学性 第一,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经验立法的否定。科学立法否定经验 立法使立法能够与其规制的自然因素和谐,使立法能够在发展理念 的支配下进行选项和设计规则。 第二,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工程立法的否定。立法不能够采取机 械化、大规模化的方式,应当根据事态本身是否需要法律调整以及 人们对事态与法律关系认识的深刻程度而进行。工程立法主张法 律的制定过程就如同完成某个建筑工程一样,可以在确定的时间内 既成规模又一步到位。那么,科学立法则与立法论中的工程立法是 不
7、相容的。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第三,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政绩立法的否定。历史上的一些执政 者似乎愿意在法律制定中做文章,如明朝皇帝主持制定永乐大 典、法国拿破仑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这样的立法情势称之 为政绩立法。由于政绩立法的目的、过程等都不是从法治本身产 生法律,故而其亦必然是科学立法的对立物。 第四,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封闭立法的否定。任何社会中的法律 在它行使时都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是社会进程的组成部分。既然 是社会进程的组成部分,立法就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第五,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主观立法的否定。立法过程和所需要 立之法律在没有做到充分论证的情况下而为之的都可以被认
8、为是 主观立法。客观立法是一种归属于科学范畴的正式立法行为,而主 观立法则是科学立法的对立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立法是对 主观立法的否定。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 12019年5月30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推进科学立法、民 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关于科学立法,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科学立法要求构建科学的立法体制 立法有赖于科学的立法 程序实现过程科学 让人民享有立法权参与立法工作 立法 尊重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能科学 A. B. C.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科学立法,体现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 思路解读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人民可以参与立法,
9、但没有立 法权,尊重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也未必科学,错误;正确。 答案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推进科学立法推进科学立法 情境导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五条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 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 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 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 执行性。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结合上述法律条
10、文,谈谈如何提高立法质量。 提示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 规范性文件。 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 广益。 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应在立法中客 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 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 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关键能力 1.通过完善立法机制实现科学立法 (1)注重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咨询、评估、协调、审议等工作机 制。科学立法、民主
11、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 的核心,在于立法要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完善立法程序、规范立 法活动,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将有效增强立法工作的协调性、 及时性、系统性,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2)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在立法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了人民、依靠 人民,这是立法必须遵循的价值取向,也是提高立法质量必须遵循 的基本规律。立法应当突出开门立法、尊重民意,引导人民群众有 效参与立法活动,健全和落实民主开放包容的立法工作机制,拓宽 广大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渠道。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注重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 主导作用,是加强和改进
12、立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也是破除部门利 益影响立法、地方滥用立法资源等问题的关键环节。要发挥立法 机关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立良善 之法、立管用之法。 (4)“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 民拥护”,这是立法工作的最高遵循和根本要求。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正确理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与依法立法 (1)科学立法就是要实事求是,不能拍脑袋做决策;民主立法就是要 多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多吸取社会智慧;依法立法是指立法应当严 格依照宪法法律设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确保每项立法都经得起合 宪性审查,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2)推进科学立法
13、、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 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 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3)依法立法要求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立 法权限,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法律保留的事项, 依法严格进行授权立法,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法律化。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典例剖析 例题 2以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为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供 的数据显示,在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共有 111 208人提出440 491条意见;而对个人所得税
14、法修正案草案,共有 67 291人提出131 207条意见。上述材料说明( ) A.可以保证公民行使立法权 B.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具有一致性 C.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 D.科学立法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关系,体现科学精神。 思路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多项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做到了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B项正确;A项错误,公民没有立法权;C、D两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修 订草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5、修订草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等。 据此完成12题。 1.会议审议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等。这说明国家创制 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制定 审议 认可 批准 A. B. C. D. 答案A 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 的两种基本形式,正确。故选A项。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2.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上述法律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制 度。这表明( ) A.我国法律都不完善,需要不断修订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C.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 D.加强立法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的保障 答案B 解析A项说法错误;全国人大享有最高
16、立法权,C项错误;依法治国的 保障是违法必究,D项错误;法律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 系,故选B项。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紧密结合地 方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制定了一大批地方性法规, 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这有利于( )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证依法治国的实行 发挥 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地区差异和特殊性 贯彻民主集中 制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立法职权 强化人大对地方政府 权力的约束,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A. B. C. 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答案C 解析“
17、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 索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意在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地 区差异和特殊性,正确,无关;“制定一大批地方性法规,为各地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制保障”体现了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立法职权,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故选C项。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 的规定正式入宪,这些设区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进行地方立 法,经省一级人大常委会批准,由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 会和国务院备案,如果发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违反上位法,就要纠 正。可见( ) 全国
18、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地 方人大依法享有立法权,根据实际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 市人 大及常委会对省级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受其监督 地方 立法权扩容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维护了国家法律统一 A. B. C. D.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答案A 解析“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正式入宪”体现了地方人大 依法享有立法权,根据实际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符合题意;“由 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如果发现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违反上位法,就要纠正”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A项。
19、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5.2019年8月21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建立发言人机制 举行第一次记者会,通报了2019年上半年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 意见的情况。立法要征求意见,主要说明( ) A.我国坚持依法立法 B.我国坚持民主立法 C.合理设定权利义务 D.科学配置权力责任 答案B 解析立法要征求意见,坚持了民主立法,B项符合题意;A、C、D三 项与材料无关。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 民等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 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
20、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故一张邮票一个信封,就能“撬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查。 2017年4月,108位学生联名发出了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请求 开展著名商标地方立法调研的建议,收到建议书后,全国人大常 委会召开座谈会,到各地实地调研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议。在复函 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称:“对有关著名商标制度的地方性法规, 应当予以清理,适时废止。”为了推动备案审查工作,法工委考虑 2018年开展“回头看”,对已经提出修改意见没有及时进行纠正的,进 行集中清理,督促纠正。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普通公民的信件 就可以“撬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的原因及全国人大常委会这 一做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 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 治权利和自由。 (2)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对 这一法规的审查是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法律更好地体现广大人 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维护宪法和 法律的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 开专家论证会议,有利于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国人大常 委会对这一法规的审查有利于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