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人教版课标教材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 一上册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 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 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 一、数一数 数一数 数数、读数。 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 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 作与参与的意识。 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 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 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1 、 “ 同 样 多 ” 和 二、比一比 比多少 “多”“少”的含义。 2、比较两
2、个事物之间的 多少。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 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 较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 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 参与学习和精神。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 1、长短、高矮的含 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 比长短、高矮 义。 2、比较两个事物的长短、 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 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 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 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 高
3、矮。 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 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15 的认 15 的认识及 1、认、读、数、写 1 1、会读、会认、会写 15 以内 识和加减法 书写 5 各数。 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按规律读、写出 1 2、能用 15 以内的各数来表述 会写 15 各数,初步建立 5 各数。 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数感。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1、认识符号“”“” “”的含义,知道用 词語(大于、小于、等 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 大小。 2、运用符号“”
4、“” “”填空。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 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 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 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 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 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 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 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 比大小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 法进行比较。 第几 1、基数、序数的含义。 2、区分基数和序数。 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 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发
5、散学生的思维,培 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 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 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 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 序。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 4 和 5 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 几和几 4 和 5 的组成。 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 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 能力。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 算 5 以内的加法。 掌握 4 和 5 的组成,初步建立 学生数感。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 1、加法的意义。 来计算 5 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 加法 2、读、算 5 以内的加
6、法 算式。 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 方法。 3、看图列式。 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 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 1、减法的含义。 2、读、算 5 以内的减法 算式。 3、看图列式。 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 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减法 知道减法的含义。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1、通过观
7、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 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 0 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 0 的认识 1、揭示 0 的含义。 2、书写 0。 洁的书写 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 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 含义。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 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四、认识物体和 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 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 形。 2、能够辩认和区别这些 图形,知道他们的名称。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 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 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 认这几种弄清
8、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 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 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 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图形。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 切联系。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 图形。 2、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知道他们的名称。 3、用这些图形拼简单的 图形。 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 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 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
9、养 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 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 创新的意识。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 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 学会分类的方法。 认识平面图形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分类(单一标 准) 1、分类的意义。 2、体验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 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五、分类 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分类(不同的标 准) 不同标准分类。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 准进行分类,掌握
10、分类的方法,初步 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 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 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 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 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 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 有理的生活习惯。 六、610 的认 6 和 7 的数概念,并根据 数的组成介绍有关 6 和 7 6,7 的认识和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 加减法 有关 6、7 的加减法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 的内容。 1、认识 6、7,能正确地书写 6、7 , 能用
11、6、7 表示生活中的各种物体。 2、知道 6、7 的组成,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及 6 减几,7 减几的减法 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1、区别 6、7 的基数意义和序 数意义;写数字,培养学生的 数感 2、掌握得数是 6 和 7 的加法 及 6 减几、7 减几的减法的计 算方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3、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 计算。 识和加减法 1、熟练数出 8 和 9,会正确读写, 8 和 9 的数概念,并根据 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 数的组成介绍有关 8 和 9 物的顺序和位置。 1、正确读写 8 和 9 8,9 的认识
12、和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及用 2、使学生掌握 8、9 的组成,会熟练 2、掌握 8 和 9 的组成 加减法 有关 8、9 的加减法计算 口算 10 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3、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 能用 10 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 心算计数 的内容。 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 密联系。 3、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 过程 10 的认识和有 关 10 的加减法 1、10 的数的概念及组成, 比大小 2、用有关 10 的加减法计 算解决用数学的内容。 3、填未知加数 1.引导学生经历 10 认识的过程,初 步建立 10 的数感;学会 10 的数数、 认读,
13、比较大小和组成及 10 的写法, 对 10 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2.正确计算 10 的加减法算式,加深 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正确读写 10 2、掌握 10 的组成 3、熟练计算 10 以内加减法 算式 4、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 心算计数 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 1、掌握两步计算的正确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加 减混合 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的意义及其计算方 2、通过观察,理解计算顺序,初步 体会计算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理解掌握计算顺序 法 口算和计算能力 1.加深对 10 以内数的认识,巩固 10 以内 数的加减法 复习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 数学乐园 数学乐
14、园活动 巩固知识 2.通过走迷宫,使学生经历多角度、多途 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感 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做游戏,感受与人合作探索的愉快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120 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 七、11-20 各数 的认识 数数,读数 1、数数 2、数的读法 3、数序 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1120 各数的认识以及 组成、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 确地迅速地读出 1120 各数。 1、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正确书写 写数 数的写法 11 到 20 各数 正确书写 1120
15、各数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10 加几、十几 加几和相应的 减法 理解 20 以内的数,会进 行简单的计算 1、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口算,明 白一图四式的关系,初步认识加 减法的名称。 2、培养分析操作能力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看整 熟练地口 10 加几,十几加几 和响应的减法 时和半时。 重点:会看整时、半时。 八、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认识钟面、整时、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 难点:确定几时半。 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辨析能力。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 9 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 来计算 9 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 算 9
16、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 9 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 九、20 以内的 9 加几 1、口算方法 中初步渗透转化为 10 加几的转化思 重点:正确计算 9 加几 进位加法 2、用数学 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 难点:理解“凑十法”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 细观察的习惯。 4、能运用 9 加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学习 8、7、6 加几的题,正确计 算,理解“凑十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操作能 力。 重点:正确计算 8、7 、6 加几。 8、7、6 加几 口算方法数学 3、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
17、决问 实际问题。 题。 4、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 个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 新性。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5、4、3、2 加几的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 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5、4、3、2 加 几 口算方法及用数学 2培养学生利用 9、8、7、6 加几的 计算方法学习 5、4、6、2 加几的迁 移能力 掌握用“想大数加小数”的方 法口算小数加大数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 计算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品质 一下册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 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 上下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物体
18、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 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习惯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 感体验。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 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 对性。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 一、位置 前后 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左右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
19、”的真实情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 确确定“左右”。 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位置 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 位置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 的位置。 重点:根据行列确定某一物体的 位置。 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的位置。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 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 9 的各种 十几减九 正确进行十几减 9 的计算 方法;通过比较
20、,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 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 9 的退位减法的思维 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 9 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 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 程。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 行十几减 9 的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5、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 二、20 以内的 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退位减法 十几减几 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 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 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
21、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 的乐趣。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 算并且正确率高 用数学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 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难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 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
22、统性的归 纳和整理 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 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 三、图形的拼 组 图形的拼组 平面图形的特征、关系,立体图形的 关系 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 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 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 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 图形之间的关系。 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 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各 自的特点。
23、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 简单区分与判断。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 四、100 以内 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 体个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 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 “一”组成的。 数数 数的组成 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读数 写数 读、写出 100 以内的各数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 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
24、法 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 100 以 2、能正确地读、写出 100 以内的各数。 内的各数 数的顺序 100 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1、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重点: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数数。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 比多少 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 行表述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 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 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 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 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 用准
25、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 确地表述。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 相应减法 算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 的减法。 2、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 数和相应的减法,并能够正确熟 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 法进行口算。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 实践活动:摆一摆 想一想 理解数位、100 以内数的组成 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
26、位、100 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五、认识人民 币 认识人民币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 的进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 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 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 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 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取 币。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 1、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简单的计算。 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简单的
27、计算 2、认识用小数表示的物品的单价。 3、元、角、分的加法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4通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 4、元、角、分的减法计算。 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 活中的实际问题 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2、整十数减整十数的口算 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的学习空间。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 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1知道不进位
28、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 的 加 法 和 减 法(一) 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进 位加法。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知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 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 加整十数。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加整十数。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 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整十数 难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100 以内 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 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 整十数 位的减法。 2、两位数减一位
29、数的退位减法。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 法,能正确的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3、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 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难点: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的正 确解答方法。 的应用题 应用题。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 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1知道大格刻度对应分时表示几分,会正 确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根据时 1、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认识时间 知道 1 时=60 分。 2、用 1 分 1 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间拨出时针和分针。 2让学生自己探索看时间的方法,掌握时 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过
30、几小格 就是几分。 3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走的关系,知道 1 时60 分,理解几时半就是几时 30 分。 重点:正确读出、写出几时几分, 会拨几时几分。 难点: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比 较快速地说出几分。 七、认识时间 4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 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 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小小商店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 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 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
31、一个 1、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物体或下一个数字。 八、找规律 找规律 2、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 3、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重难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 发现事物的规律。 4、数字变化规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 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 习数学的兴趣。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九、统计 统计 1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 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 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 形统计图及统
32、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 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进行简单的统计。 二上册 单元名称 小节标题 知识要点 目标要求 重点难点 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 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量较短 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一、长度单 位 认识厘米 、用厘 米量 的物体的长度,一般都用厘米作 单位。 2、用直尺量整厘米长的物体的方 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 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初步建立 1 厘米 的长度观念。 单位去测
33、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 法。 位的必要性。 3、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 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 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5、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 物体长度的意识。 1、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量 能感知 1 米的实际长度,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 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 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 度概念; 单位。 度。 2、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 2、米和厘米的关系。 认识米、用米量 =100 厘米; 3、能合作测
34、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 1、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它有 理解并掌握量线段、画线 二、100 以内的 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直”的特征。 段的方法。 加法和减法 线段的认识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 2、画线段的方法。 (二) 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 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 发现以内两位数 1、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把 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加两位数加法的多种计算方 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 2、能选
35、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法, 体验算 法的 多样性 ;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数位上的数相加。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 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 2、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 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练地进行计算,理解并掌握 法则。 进位的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 1、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 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 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 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位数 的退位 减法 的计算 方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 法。 2、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 位数的笔算方法。
36、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 法则。 3、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 两位数减两位数 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 3、用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几的数”的问题。 理;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 的数的应用题。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减法知 退位减法 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 5、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 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能力。 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 1、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 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 数的加、减法。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 100 以 2、加
37、减混合:加减混合试题的运 问题;初步掌握 100 以内数 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 算顺序和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 的加 减混合 的顺 序以及 方 减相同。 法;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连加、连减和加减 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能结合 混合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 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探究加 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 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 估算的技能。 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认识角及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 画角。 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
38、称。 认识角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并 3、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观察、 学会画角的方法。 三、角的初步 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 认识直角和直角的符号,知道直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 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学会辨识直 认识直角 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和 角。 画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 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 法和写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计算比较简便,掌握乘法
39、算 名称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会口述乘 式所表示的意思。 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4、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5、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加强学生 四、表内乘法 对乘法的认识。 (一) 1、口诀间的关系。 1、 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 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理解 2、用口诀写乘法算式。 乘法口诀,学会运乘法口诀求积。 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 2、 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 的方法。 26 的乘法口诀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
40、能力。 在一道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减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 理解并掌握运算顺序。 乘加、乘减试题 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 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根据乘法的意义,运用乘法口诀 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 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 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数的和的实际问题。 用数学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1)
4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 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 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 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 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不同的。 (2) 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 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 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 展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 的空间观念 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对称图形 (1) 通
42、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 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 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认识 轴对称 图形 的基本 特 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 (2)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 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 称轴。 “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 形的对称轴 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 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 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 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 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 的美。 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 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 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
43、图形。 (1)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 知镜面对称现象。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 面对称的性质。 (2) 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 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镜面对称 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 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 空间观念。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 1、使学生理解 7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1、使学生理解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 2、初步掌握 7 的乘法口诀,能运用 7 的乘法 的来源和意
44、义。 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掌握 7 的乘法口诀, 六、表内乘法 (二) 7 的乘法口诀 (2)掌握 7 的乘法口诀,并能用 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 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 能运用 7 的口诀正确进行计 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 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 概念。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 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 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 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是多少
45、的应用题,并能够正 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确进行解答。 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 4、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 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 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会看线图。 看线段图。 倍的意义及应用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 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 1、使学生理解 8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 1、使学生理解 8 的乘法口诀 编制并掌握 8 的乘法口诀。 2、初步掌握
46、 8 的乘法口诀,能运用 8 的乘法 的来源和意义。 8 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 口诀求积。 2、初步掌握 8 的乘法口诀, 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能运用 8 的乘法口诀求积。 题。 迁移类推的能力。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 1、理解 9 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 9 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编制并掌握 9 的乘法口诀。 意义正确推导出 9 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 2、能初步记住 9 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 9 的乘法口诀 练的进行计算。 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3、培养学生初
47、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 合的能力。 1、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 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 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 乘法口诀表示难点 乘法口诀表 简洁、清楚。 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 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 2、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 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 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1) 利用主题图复习第 3、 4、 5、 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 1、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 6 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
48、物体、角 察能力。 法及 运用知 识的 能力是 重 的认识、表内乘法)。 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 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 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 看一看摆一摆 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 力。 能力。 (3) 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1)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 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 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七、统计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 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
49、法收 (1 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 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集和整理数据。 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 (画正字)。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几个单 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 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 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 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 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 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 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 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
50、与实践能力。 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 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95 页内容可以设计决策问题)。 (1)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准确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 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组合数 (2) 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 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 的意识。 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 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 渡到抽象。 (3) 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 八、数学广角 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 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