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解析 第 卷 1.【答案】 C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降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蒸发量减少。 【考点】流域 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答案】 C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 【考点】流域 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答案】 A 【解析】 图中
2、 位于秦岭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 ( 针阔混交林 ) 、草原、荒漠, 区介于落叶阔叶林 ( 针阔混交林 ) 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4.【答案】 D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5.【答案】 B 【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之内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气温高低不同。 14 时陆地高于海洋, 6时海洋高于陆地。图中等温
3、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温度相等,排除 A、 D; 6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之后陆地气温逐渐升高,相对而言在 9 时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最有可能相等,即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而 12时陆地 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同一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 C错误,故选择 B。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6.【答案】 B 【解析】根据 “ 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可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20 N。甲地纬度比乙地高, 可以推出其昼长比乙地长,所以日落时刻要晚于乙地,故 B 对, A 错;太阳直射 20 N,甲乙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均为 1 ,所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C、 D错。
4、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7.【答案】 D 【解析】图中 处附近有电车轨道,交通便捷,远离城市中心,所以可能是别墅区;图中 一般分布在工业区与城区之间、电车轨道附近,则可能是绿化带;图中 处主要布局在河流下游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远离城区,有电车和铁路,交通便利, 则可能是工业区。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8.【答案】 C 【解析】图中地租最高处位于新城区的零售、步行街等商业区而不是老城区,城市中心向东移动而不是西南,所以 A、 B错误;城市整体被交通线路分割,所以空间形态受交通影响;仓储 式购物中心位于两条交通线路交会处且位于火车站附近,交通便捷
5、。 【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9.【答案】 B 【解析】 A项出现于战国时期, D项出现于汉代,与题干中 的 时间不符,皆排除; C项中的“敬天”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王城的建筑风格非常规则、有序,在当时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宗法分封制所要求的“中正有序”。故选 B项。 【考点】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0.【答案】 D 【解析】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汉代的商人及其家属有专门的户籍,他们无法得到国家按照一般户籍和爵位分配的田地,以便保护小农经济。如果商人违犯国家对商人的法令,其拥有的田地和财产将被没收。根据以上分析,只有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11.【答案】
6、 A 【解析】秦汉至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经过秦汉、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 A项正确; B项表述错误,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权指的是“决策权”而不是行政权 ,行政权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这一时期,丞相的权力逐渐削弱,但其并没有退出权力中心, C项错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后,就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 D项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2.【答案】 C 【解析】图片材料中的“上谕”的意思是皇帝的指示或者命令,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代雍正之后,负责撰拟皇帝谕旨的部门就是军机处。故选 C项。 【 ;百万教育资源文
7、库 】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13.【答案】 B 【解析】五四运动前,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B 项正确。 A、 C、 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新”的含义。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 14.【答案】 D 【解析】本题的突破点在于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中国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该描述表明“它”具有明显的“左”倾特征。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判断,“它”就是指的人民公社。 A、 B、 C三项均与这一关键信息描述的特征不符,故选 D项。 【考点】
8、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15.【答案】 A 【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该通告以比喻的方式赞美了美国当时十三个州的联合 。然后联系 1787年前后美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先前的邦联制导致美国的分裂、动荡和社会发展的停滞不前, 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推动了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A 项正确。 B、 C、 D 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考点】美国联邦制的建立, 1787年宪法 16.【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A、 B、 D三项都是二者的共同点。文艺复兴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但李贽是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 C项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李贽思想,文艺复
9、兴思想 17.【答案】 D 【解析】政府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减少损失,降低生产风险, D 项符合题意。这一政策并没有降低生产成本,也不能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A 项夸大了这一政策的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资源配置、初次分配没有关系, B、 C两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答案】 B 【解析】 A项中严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属于调结构的措施,不符合调物价的目标。 B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符合题意。 C 项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主要用来调控物价,不能实
10、现调结构的目标。 D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支持力度,属于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主要用来优化产业结构,不能实现惠民生的目标。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19.【答案】 D 【解析】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样可以实现政企分开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提高政府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水平, D 项符合题意。机构改革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而不是减少市场监管,排除 A项。政府的职权由法律规定,不能随意扩大,排除 B项。政府机构改革,目的不在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排除 C项。 【考点】 政府的职能 20.【答
11、案】 C 【解析】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领导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 执政能力,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执政,排除。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政府的职能,排除。故选 C项。 【考点】 中国共 产党的地位及执政能力 21.【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事实表明,当今网络文化中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必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提高其抵御不良文化影响的能力,符
12、合题意。做法并不能抵制文化发展中的不良现象,故排除。 【考点】 文化建设的要求 22.【答案】 C 【解析】意大利生产的青花瓷壶吸收了中国瓷的长处, 同时又具有欧洲纹饰的特点,体现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符合题意。商业贸易使中国瓷艺术传到欧洲,促进了文化交流,符合题意。此题强调外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吸收,而不是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排除。说法错误,文化交流并没有消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选 C项。 【考点】 文化传播 及 创新的途径 23.【答案】 C 【解析】材料中的话告诉我们,要在实践和行动中实现理想。 C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A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强调了学习和
13、思考的关系, D强调了理想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实践与认识的 关系 24.【答案】 B 【解析】材料中画家通过画一片树叶,唤起了病人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并依靠这种信念力量奇迹般活下来,这体现了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B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精神的力量不能派生出物质的力【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量。实践活动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C观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主观世界的改造, D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 25.【答案】 A 【解析】“幸福”“活力”“生态”等宣传语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A项符合题意。 B、 D两项强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作用,不符合题意。语言的变化属于意识的变化,意识的变化由物质的变化决定, C项说法错误。 【考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 卷 【必做部分】 26.【答案】( 1)冲积扇 ( 洪积扇 );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 2)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 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 3) 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