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大海之歌 文档编号:1176474 上传时间:2021-03-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卷第 1 页,总 11 页 绝密启用前绝密启用前 哈密市八中哈密市八中 20202020- -20212021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20120 分钟分钟 试卷分值试卷分值 150150 分分)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妃嫔 (pn) 忖 度(cn) 创 伤(chung) 踌 躇满志(chu) B麾 下(hu) 强 人所难(

2、qing) 跬 步(gu) 庖 丁解牛(po) C伶俜 (pn) 青冢 (zhng) 弄 堂(lng) 鼎铛 玉石(chng) D.瞋目(chn) 潦 缩(lo) 纤 腰(xin) 疾风劲 草(j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认为,老人去世,后人花点钱尽点孝道_,但不提倡摆阔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广州_国际惯例,全力做好亚运城宗教服务中心设施及运行组织工作。 一百多年来, 世界上许多好奇的数学家, 采用种种计算方法, _证明这个有趣的猜想。 A无可厚非 遵循 企图 B无可非议 遵循 试图 C无可非议 遵从 企图 D无可厚非 遵从 试图 试卷第 2 页,总

3、11 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威胁和冲击, 大多数国家坚持多边主义, 加强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疫情,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B在开通前的联调联试运行的最关键时期,动车组司机每个班以近二百多公里的时速,每天往返至 少三个来回。 C网友们强烈指责四川凉山某县的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以一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方式沦落为流 浪汉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D4 月 6 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科学集市”在浙江省科技馆举行。集市由果壳网和浙江省科技 馆联合主办,汇集了“3D 打印技术”“菠萝发电”等趣味科学实验和发明十分精彩,吸引不少市民 前来

4、参观。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王主任在招商会上恳切地说:“欢迎各位投资山区建设,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B校庆前夕,联络办王老师收到一则校友发来的短信:“王老师您好,本人因身体欠安,不能及时 赶回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C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D小张接到几个朋友来访的消息,高兴地回答:“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二、二、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个盘子里共餐的会食方式,虽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以现在的眼光 看,它算不上优良。其

5、实,会食传统产生的历史仅 1000 多年,而优良的分餐制比它古老,我们可以 寻到不少证据证明:分餐制在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 3000 年。 古代中国人分餐进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 具,重而大的器具直接放在席外的地上。现代考古已经发掘到了公元前 2500 年时的木案实物。在山 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些用于饮食的木案,以及与木案形状相近的木俎,俎上放有石刀、猪排或 试卷第 3 页,总 11 页 猪肘,其中有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 了 4500 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在古代中国出现的源头。古代分餐制的发

6、展与这种小食案有不 可分割的联系。随着饮食礼仪的逐渐形成,正式的进餐场合不仅有了非常考究的餐具,还有了摆放 餐具的食案,于是一人一案的分餐形式出现了。 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周秦汉晋时代, 筵宴上实行分餐制,用小食案进食是重要原因;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 个重要契机。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1955 年在西 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佳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 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可以肯定,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 人已经基

7、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如传世的 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的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上摆满了 餐具和食品。大约从唐代后期开始,高椅大桌的会食已十分普遍,无论在宫内或是民间,都是如此。 家具的革新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变化。而家具的稳定发展,也保证了饮食方式的恒定性。不过, 在晚唐五代之际,虽然场面热烈的会食方式已成潮流,但还只是一种有会食气氛的分餐制。人们虽 然围坐在一起,但食物还是一人一份,这种以会食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会 食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

8、发展阶段。 到宋代以后,真正的会食即具有现代意义的会食才出现在餐厅里和饭馆里。在传世绘画 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宋代墓葬的一些壁画上,也有不少夫妇同 桌共饮的场景。宋代的会食,由白席人的创设可以看得非常明白。东京梦华录就提到了这种特 殊的职业,下请书、安排座次、劝酒劝菜,谓之“白席人”。白席人正是会食制的产物,他的主要 职责是统一食客行动、掌握宴饮速度、维持宴会秩序。现代虽然罕见白席人,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 道主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他要引导食客一起举筷子,一起将筷子伸向同一个盘子。 分餐制和会食制都是历史的产物,那种实质为分餐的会食制也是历史的产物。当前正值

9、新冠 肺炎防控的关键时期,人们开始思考混用碗筷以及会餐制隐藏的风险。目前,可以仿照唐代的“大 桌分食”。这种分餐制借了会食制固有的条件,既有热烈的气氛,又讲究饮食卫生,而且弘扬了优 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试卷第 4 页,总 11 页 (摘自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2020 年 4 月 18 日)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有不少证据可以为“分餐制的历史比会食制的历史更古老”提供证明。 B在陶寺遗址发现的迄今所见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 C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了唐代由分餐制向真正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D现代宴饮时,桌面上有代替古

10、代“白席人”作用的东道主,由他负责统一食客行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饮食方式的变化为纬线组织全文,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 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采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类比论证等多种手法。 C文章以备宴图里的画面为例,有力地证明高椅大桌的会食方式已在唐代十分普遍。 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点明分餐制在当下的意义,并引导人们采用健康的饮食方式。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礼器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虽是为强调地位尊卑, 但客观上也反映了分餐制的存在。 B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

11、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也证明了分餐制在中国历史悠久。 C家具革新促使古代中国人的坐姿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这也直接影响了饮食方式的改变。 D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分餐制将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这既能弘扬中华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 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 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8 8- -1010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试卷第 5 页,总 11 页 (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

12、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 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 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

13、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二)颜渊、季路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下列加点字句中“与”的意思是“赞成”的一项( )(3 分) A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B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 苏淘六国论 C吾与 点也。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试卷第 6 页,总 11 页 D失其所与 ,不知。

14、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9文中(二)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是( )(3 分)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0下列对两篇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一)和文(二)都记录了不同的“志”,表明孔子尊重差异。 B文(一)孔子评判了弟子所言之志,文(二)则没有评价。 C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文(二)则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D文(一)标题用“侍坐”比文(二)标题用“侍”增添了孔子与弟子谈话宽松平等的氛围。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5 分)

15、 (1)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四、情景默写四、情景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如果“_”,那么小草可以做它的小船,而放置杯子就会 贴在地上,这是因为“_”。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提醒晚唐统治者,对 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 试卷第 7 页,总 11 页 (3)李煜虞美人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的两句是 “_,_”。 (4)

16、杜甫在登高中“ , ”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 天萧瑟的景色。 (5)锦瑟的结尾用“_,_”两句来表达自己的怅惘苦痛之情。 五、诗歌鉴赏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 终身不得重用。 1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 比。 B颔联写归途

17、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 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4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 分) 试卷第 8 页,总 11 页 六、现代文阅读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傻老汉 乌因 乌老汉 70 岁,无儿无女,老伴也早早去世了。去年冬天,从镇上带回了一条瘸了腿的狗。 乌 老汉日子紧巴,依旧分出一份口粮给狗。别人说他傻,他不辩解。 按照政策,乌老汉是铁打的

18、建档立卡户。可是,他倔劲儿突然上来了,一天往村支书家里跑八 九趟,还撂下一句狠话:死也不接贫困户的牌子。 “乌叔啊, 这是好事啊, 逢年过节, 有免费大米白面, 国家按月给补贴, 入合作医疗不掏钱” “得了!老汉我,身体硬朗,流得起汗,吃得起饭,两亩水田的收成够了!有手有脚的,咋能 拖累国家!” “我的好乌叔,这是国家政策!精准扶贫,一个不落,您懂不?” “我不贫,要扶你们扶别人去!” “乌叔,您看您这脾气,您家那两间小瓦房,还能顶几年?您又这么大年龄了,没个儿女照应, 这万一有个病啊,灾的,咋弄?这年头,没个十几万的存款,您敢生病?” “我有钱!”乌老汉眼睛瞪得溜圆,斩截顿挫地道,“我不贫!

19、” 说完,甩袖子就走。留下村支书,睁着眼,张着嘴,像只蛤蟆。蛤蟆喃喃道:“傻老汉。 ” 第二天,县扶贫办主任来村里巡察,点名要去乌老汉家。村支书欲言又止,硬着头皮带路。 一路上,乌鸦嘎嘎直叫。村支书心情很糟糕。 乌老汉的两间小瓦房,爬在一堆锃光瓦亮的高大房屋中间,分外扎眼。瞥到县领导皱眉,村支 书的心情糟糕到了极致。 “五年前,乌老汉,一直在外要饭?” 试卷第 9 页,总 11 页 “没有,没有,他说他在城里捡破烂儿,啊,对,叫拾荒 ” “这样一个可怜的老人,咱们得帮啊,”县领导没看村支书,扭头对着随行的副镇长说,“你 们镇里,要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咱们当官的,不能只惦记头上的帽子,老百姓才是

20、咱们的里子, 没了里子,就脱掉帽子!” “可是”村支书刚要申辩,看到县领导蹙缩冷峻的眉毛,又硬生生把话吞了回去。 他其实想说,可是,乌老汉傻呀,到现在,也不当这个贫困户啊! “乌叔,乌叔,您开个门,县领导来看您了!”村支书使劲打门。 房门紧闭。一只乌鸦在屋顶上嘎嘎叫两声,飞远了。天,瓦蓝瓦蓝。 “难不成,没在家?这个老头,就是闲不住”村支书嘟囔道。 心里却没来由的一阵窃喜。 “要不换一家?”村支书狡黠地咧了咧嘴,道,“村东的刘大宝家,也是咱们村扶持的典型 ” 这时,门后传来“沙沙呜呜”的声音 “沙沙呜呜”,是乌老汉救回来的那条狗挠门、嘶叫的声音。 乌老汉死了。死于急性脑溢血。 整理他的遗物时,

21、发现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里面只有一样东西汇款单。地址遍布十六 个省市,收款人都是家境贫苦的孩子。 当听说汇款总额达到二十八万八的时候,村支书的嘴再次张得老大,像只蛤蟆。 唉呀,这个傻老汉,真傻,可是,他真的不贫啊 村支书看着那两间低矮的黑瓦房,泪如雨下。 1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小说以“乌老汉 70 岁,无儿无女,老伴也早早去世了,日子紧巴”开头,交代乌老汉的基本情 况,既引出下文“建档立卡户”的内容,也为他去世时无人及时发现做了铺垫。 试卷第 10 页,总 11 页 B文中两次出现“村支书张着嘴,像只蛤蟆”的描写,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一样

22、的,都写出了乌老汉 言行出乎意料,让村支书吃惊的情状。 C文章最后一段写村支书泪如雨下,表明村支书被老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他认为乌 老汉是一个精神富足,品德高尚之人。 D小说中有两次对“乌鸦”的描写,第一处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村支书心情,第二处的主要作用是渲 染气氛,暗示乌老汉的命运,这两处描写都起到了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 16小说中的乌老汉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17小说以“傻老汉”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六、语言表达六、语言表达 18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概括第 12 版新华字典的新变化。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23、) 2020 年 8 月 10 日,第 12 版新华字典在北京图书大厦首发。新版新华字典根据国家规范和 教学需求增补字头,紧跟时代增补“初心”“点赞”“二维码”等新词,贴近生活增补字词新义新 用法,如“萌”等。它还针对需求增补实用字音,如医学术语“卒(c)中”。第 12 版新华字典 完善了部首检字表,更新了附录信息,每页还附有二维码,用新华字典APP 扫码后可听到 每个字的读音,看到笔画的先后顺序。 19阅读下面的材料,阐释人物的“硬核”精神。(6 分) “硬核”一词入选 2019 年十大流行语。硬核,译自英语,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 音乐风格。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

24、欣赏门槛的事物”,即指玩起来非常有难度 的游戏。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得到引申,人们常用“硬核”一词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的 人或事物。 请结合对上述材料中“硬核”一词内涵的理解,从袁隆平、钟南山、钟扬、李兰娟、任正非 中任选一位,阐释该人物的“硬核”精神。不少于 50 字。 试卷第 11 页,总 11 页 七、作文七、作文(6060 分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是许多中小学生必背的经典,但是 600 多字的长诗,也是“背哭”了 一代又一代人,不过,最近有一批“90 后”艺术生把琵琶行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歌 曲视频一上传至网络就被点爆了。但也有人认为

25、,“行”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现代方式将这种文 体唱出来,容易颠覆人们对这种文体的认识。 对此,你怎么看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 700 字;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第 1 页,总 7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D A 项,“创伤”的“创”应读 chung;“创”是多音字,读 chu ng的时候,意思是“开始 做”“初次做”,而读 chung的时候,指“受伤”。B 项,“跬步”的“跬”应读 ku,本指半步, 跨一脚,引申至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C 项,“伶俜”的“俜”

26、应 读 png,指孤单,孤独。故选 D。 2B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苛求。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 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语境中,尽孝道没有什么 可以指责的,合乎情理,所以应该用成语“无可非议”。 遵循:遵照、遵守、遵从。遵从:遵照并依从。语境中有“惯例”,从语体色彩和搭配习惯上应 该用词语“遵循”。企图:图谋;打算(多含贬义)。试图:打算。此处语境为许多好奇的数学 家,想证明这个有趣的猜想,没有贬义的意思,所以应该用词语“试图”。 3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

27、 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 项,不合逻 辑,“近二百多公里”,语意矛盾。C 项,表意不明,是网友们的指责不负责任,还是高考状元自 暴自弃、自甘堕落,沦落为流浪汉的行为不负责任,表达不明确。D 项,结构混乱,“汇集了3D 打印技术菠萝发电等趣味科学实验和发明十分精彩”句式杂糅,删掉“汇集了”或者“十分 精彩”。故选 A。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 A 项, “鼎力相助”, 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的帮助。不用于称自己对他人的帮助。B 项,“欠安”是对别人生病的婉辞, 不能用于自己。D 项,“府

28、上”,敬辞,尊称别人的家。不用于称自己的家。 5A B 项,“迄今所见最早的厨房用具实物,指示了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以偏概全,结合 原文第段“陶寺遗址的发现,不仅将食案的历史提到了 4500年以前,而且也指示了分餐制在古代 中国出现的源头”分析可知,分餐制在我国出现的源头不仅仅是“厨房用具实物”。C项,“唐代 由分餐制向真正会食制转变”错误。根据原文第段可知,“真正会食”出现在宋代,而不是唐代。 答案第 2 页,总 7 页 D项, “现代宴饮时, 桌面上有代替古代白席人作用的东道主, 由他负责统一食客行动等事务” 曲解文意,结合原文“但每张桌面上总有东道主一人,他的职掌基本上代替了白席人”

29、分析可知。 6A。 A 项,“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历史”错误,应是“分餐制和会食制的演变历史”。 7D D项,“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分餐制将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接受。这既能弘扬中华优秀的饮 食文化传统,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疫胜利的关键”说法错误。分餐制“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疫胜利 的关键”错误,于文无据,并且夸大分餐制的作用。 8C A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与,和。句意: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啊。 B项,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句意:结交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C项,吾与点也。与,赞同。句意:我赞同曾皙的想法。 D项,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结盟。句意:失去自己所结盟的诸侯国,不明智。

30、9.A。 此句句意为: (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车马衣轻裘” 是东西,是后文和朋友分享的对象,所以中间需要断开,“敝之”是“用坏了这些东西”的意思, 所以与“共”之间需要断开。 10C C 项,“文(一)孔子没有表明自己志向”错误,从文(一)“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 也!”中可知,孔子赞同了曾皙的想法,实则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曾皙的相同。 11.略 参考译文: (二)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

31、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1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水浅而舟大也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雕 答案第 3 页,总 7 页 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 已惘然 13B,B项,“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说法错误,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能在梦中回 去。故选 B。 14“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衰鬓”表达 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 15D D 项,“这两处描写都

32、起到了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错误,这两处自然物象描写没有揭示 文章主题,只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的作用。 16心地善良,富有爱心。如他从镇上带回了一条瘸了腿的狗,尽管自己日子紧巴,依旧分出一 份口粮给狗。耿直倔强,勤快自立。他不愿当建档立卡户,为此一天往村支书家里跑八九趟,还 撂下一句狠话:死也不接贫困户的牌子。他说“老汉我,身体硬朗,流得起汗,吃得起饭,两亩水 田的收成够了!有手有脚的,咋能拖累国家!”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他日子过得紧巴,住着村 里最破烂的房子,进城拾荒多年,却给十六个省市家境贫苦的孩子汇去二十八万八的汇款。 17以“傻老汉”为标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以“傻老

33、汉”为标题, 概括了小说主要内容,小说主要写了乌老汉的三件“傻事”:收养瘸了腿的狗;坚决不当贫困户; 自己过着紧巴的生活,却把大笔钱财资助了别人。以“傻老汉”为标题,使用了反语,点明和深 化了文章主旨,不但表达了作者对像乌老汉一样善良无私有大爱的平凡人的敬意,而且批评了那些 自私自利的“聪明人”。 18.增补字头,增补新词,增补字词新义新用法;增补实用字音;完善了部首检字表,更新了附 录信息,每页还附有二维码。 19 比如: 袁隆平:他时刻关心人民,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他不重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 话,或许现在中国最富有的人就是他了,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他异常简朴,即

34、使已 经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生活依旧简单。 钟南山: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 答案第 4 页,总 7 页 任正非:艰苦奋斗、忧患意识、开放豁达和谦卑务实。 20【范文】 传统经典这样改编,很有趣! 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是许多中小学生必背的经典。但是 600 多字的长诗,也是“背哭”了 一代又一代人。不过,最近有一批 90 后艺术生把琵琶行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歌曲视 频一上传网络就被点爆了。 把传统诗词改编成流行歌曲,琵琶行并非第一例。比如岳飞的满江红、李白的将进 酒、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先后被改变成流行歌曲,并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相对来说,琵 琶行由于长达 600 多字,突破了一般流

35、行歌曲的范式,改编难度可能要更大;更值得一提的是, 较之过去多由专业人士或名家为传统诗词谱曲,这次为琵琶行谱曲的则是一群 90 后的艺术生, 可谓真正的民间创作。 古诗词变身为流行歌曲,不只是简单加上一个曲子,更表现了谱曲者对于诗词本身的解释力。 于听者而言,演唱者的表现,加上诗词与曲调的搭配,让人对古诗词有了更丰富的体验与理解维度。 这种“二次创作”的好处颇多,令更多人加深记忆更容易背诵倒还是其次,从谱曲到听或是唱和的 过程,实际上也是人们对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的吸纳与利用的过程,是另一种“学以致用”。相较 于全文背诵,这显然是一个更高阶的能力,也是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传承。 创造性传承,其实也

36、赋予了传统诗词新的生命力。创作者并未完全拘泥于原作的情感局限,而 是“试图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解读这篇名作。”这种创作思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不 乏启示。在对传统诗词的解读上,我们的教科书总是习惯以标准答案的思维去灌输孩子,弱化了他 们对于诗词的自我理解和发散能力,不仅不利于激发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反而增加了隔阂, 这其实也压缩了诗词本身的内涵。 传统文化作品,不是不可以有权威解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时代的人对于传统文化作品 难免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知晓创作者的原意当然重要,但引导他们挖掘自身对传统文化 作品的看法,并借此创造新的继承方式,于文化传承的角度显然更为重要。

37、因为归根结底,传统诗 词并不是拿来背诵的,其内嵌的传统文化意蕴被接续才是关键。 传承传统文化,看似是个宏大的系统,但落脚点并不高深,主要还是要看其在现代人的生活介 答案第 5 页,总 7 页 入上,能够发挥怎样有形或无形的影响。我们往往忽视的一点是,不少传统文化,比如古诗词,其 实本身就是一种民间文化,比如诗经中的“风”,就是民间歌谣,是对民间文化的“采风”。 只不过在传播的过程中,它不自觉地被逐步精英化,加之时代阻隔,与大众产生了距离。 所以,不应该将传统文化推向一个封闭的神坛。只要把握好创作边界,就应该鼓励像琵琶行 被改编为流行歌曲这样的创造性传承。在此需要剔除的两点认知误区是:一,传统文

38、化作品并没那 么脆弱,合理的改编、演绎,并不会造成对文化的亵渎,相反会使其内涵变得更丰厚,并易于被接 受;二,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充分发挥和吸纳民间的创造热情,走出封闭、单一的传承路径,让 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阐释和表现中来,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而不是止于背 诵。 【详解】 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中是关于对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创新的问题,这类题目无论从正 反哪方面立论都可以,没有对错的问题,但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也要创新,不可死守老的教条,所 以这篇作文的立论最好是从创新的角度来立论。在论述时,阐明事情要“与时俱进”的观点,这也 适

39、用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行”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现代已经没有什么实用性了,所以用新的形 式来表现古诗词是可以接受。当然,从相反的方面立论,从保持古文化的原生态的立场来立论也可 以,但写作的难度要大一些。 【立意】 1.“90 后”改编琵琶行展现了文化担当。 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是古诗词里的佳作,但是该 诗 600 多 字,让人背诵得头疼。在这祥的前提下,“90 后”艺术生将其 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流行歌 曲,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担当精神。 2.文化需要创造性继承。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固然有其锖妙之处,但是很多传统文化已经不 再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与其让传统文化埋没于故纸堆里,不如用新的形式将 其包装一下

40、,从而让更 多的人喜欢。“90 后”艺术生把琵琶行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无疑就是一种创造性传 承。 答案第 6 页,总 7 页 3.传统文化需要保持原汁原味。诗有诗的平仄,词有词的格调,传统文化各有各的艺术特点。如果 为了取悦观众,肆意改编 传统文化固有的特色,会使传统文化变得不伦不类。“先有民 族的,才 有世界的。”从这个角度讲,文化需要保持原汁原味。 【素材】 1.琵琶行是千古名篇,也是白居易的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但是对于 这首诗词,很多人却并不“感冒”,究其原因就是,这首词存在着晦涩难懂等硬伤,这就导致很多 人在学习这首诗词时,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学习起来十分

41、困难,为了背诵这首古诗词,很多人在 高中时期的可谓备受折磨,主要原因还是在学习时,存在着生硬灌输、强化记忆的教育方式,导致 一些人对古诗词比较排斥和抵触。如今,将古诗词与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将晦涩难懂 的古诗词配上优美婉转的曲调,这种形式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拉近了古诗词和现代的距离,增强 着学习的趣味性,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这种方式不仅是一种艺术创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 承。 2.为古诗词配上流行音乐,这并非首次,大伙也并不陌生,此前,已经有很多名家名篇被写进流行 歌曲中,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流行歌舞,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岳飞的满江红以及苏 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这些古今

42、结合的歌曲,将古老的诗词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将 传统文化与现代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不仅赋予传统艺术崭新的生命力,也符合现代的接受口味。稀 奇的是,此次改编不是歌坛名星之举,而是一群 90 后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 承,也是一种责任自觉。 3.在改编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保留古诗词的精髓和核心,保持古诗词基本内涵不被改变。是现代人 能够品尝到古诗词的美感和诗词中蕴含的意义。改编的目的是为了传承,是为了理解,因此,还要 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一些元素,比如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基本内容,以及想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这些是古诗词的灵魂,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变化,这些灵魂都不能改变和丧失,这应该是基本

43、的创作 底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结构】 这篇“传统经典这样改编,很有趣!”紧扣材料旨趣,对经典被改编的行为和效果进行了肯定。开 篇直接概述材料,符合议论文的“引”这个环节;紧接着作者就事论事地谈论道,改编传统经典并 非新鲜事,但是琵琶行被 90 后的艺术生改编,算得上真正的民间创作。然后作者从整个经典改 答案第 7 页,总 7 页 编的角度思考,指出“二次创作”是学以致用的表现,需要加工者对原作的深度解读和突破,这是 对经典文化的又一种传承方式。最后,作者总结道“不应该将传统文化推向一个封闭的神坛。只要 把握好创作边界,就应该鼓励像琵琶行被改编为流行歌曲这样的创造性传承”,才能让传统文 化真正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大海之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