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 国统一考试( 重庆卷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解析 第 一 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D 【解析】( A) 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线粒体, A 错误; ( B) 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叶绿体, B 错误; ( C) 水稻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 C错误; ( D) 小鼠肝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 D正确 。 故选: D。 【提示】 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 核糖体,没有核膜,真核细胞有众多的细胞器,有真正的细胞核 ; 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没有叶绿体、液泡,
2、高等植物细胞有叶绿体、液泡,没有中心体 。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 2.【答案】 A 【解析】(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利用宿主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如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A正确; ( B) 以噬菌体 DNA的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B错误; ( C) 外壳留在宿主菌的外面,不能抑制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大量子代噬菌体使细菌裂解死亡,并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C 错误; ( D) 宿主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而噬菌体不能分裂, D错误 。 故选: A。 【提示】 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 ?注入(只有噬菌体的 DNA 注入细菌内,并作为控制
3、子代噬菌体合成的模板) ?合成子代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外壳(控制者:噬菌体的 DNA ;原料、能量、场所等均由细菌提供) ?组装 ?释放 。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3.【答案】 B 【解析】( A) 麻疹病毒减毒形成疫苗,是大分子物质,属于抗原,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故 A错误; ( B) 初次接种该疫苗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发挥作用,可产生效 T 应细胞和抗体,故 B正确; ( C) 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迅速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故 C错误; (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 D错误 。 故选:
4、 B。 【提示】 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 。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 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 。 【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4.【答案】 B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A) 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 O 点到 b 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 “ S ” 型,a 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 a 点之前, A正确;( B)“ S ” 型增长的种群
5、增长率在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最大,超过该点增长率下降,因此 ab 段种群的增长率下降, B 错误; ( 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 c 点, C 正确; ( D) 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既能使植物等生产者被啃食的较少,又可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正确 。 故选: B。 【提示】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 O 点到 b 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 “ S ” 型, a 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点的种群增长率最大 。 【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6、 。 5.【答案】 D 【解析】( A) 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 A 错误; ( B) 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 B 错误; ( C) 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 C 错误; ( D) 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 D正确 。 故选: D。 【提示】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
7、大脑皮层的参与 。 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6.【答案】 D 【解析】 ( A) 2N 和 2H 合成 3NH 发生了化学变化,故 A 错误; ( B) 钢铁厂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剂将铁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 B错误; ( C) 接触法制硫酸发生的三个反应是22S O SO?点 燃 、2 2 32 SO O 2 SO?催 化 剂 、3 2 2 4SO H O H SO?,发生了化学变化,故 C错误; ( D) 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是利用沸点的
8、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 D正确 。 故选 D。 【提示】 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 7.【答案】 C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 A) Fe 与 S 混合加热生成 FeS ,故 A 错误; ( B) 3NaHCO 的热稳定性差,受热时发生分解:3 2 3 2 22 N a H C O N a C O H O C O? ? ? ,故 B错误; ( C) 因为铜是过量的,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
9、度逐渐减小, Cu 与稀硝酸反应会生成 NO ,故 C 正确; ( D) 白磷在空气中加热时会燃烧,白磷转化为红磷需要隔绝空气加热,故 D错误 。 故选 C。 【提示】 ( A) Fe 与 S 混合加热生成 FeS ; ( B) 3NaHCO 加热易分解; ( C) 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降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 NO ;( D)白磷在空气中加热时会燃烧 。 【考点】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 硝酸的化学性质 , 磷 ,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 8.【答案】 D 【解析】 ( A) 中和滴定不需要加热,故 A错误; ( B) 中和热的测定需要隔热,实验室制乙烯需在浓硫酸作用下加
10、热至 170 ,不需要隔热,故 B错误; ( C) 中和热的测定不需要用指示剂,故 C错误; ( D) 实验 都需要使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故 D正确 。 故选 D。 【提示】 中和滴定需在指示剂作用下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需要保温隔热避免热量的损失,实验室制乙烯需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至 170 ,乙酸乙酯的制备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 。 【考点】 中和滴定 ,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 中和热的测定 , 乙酸乙酯的制取 。 9.【答案】 B 【解析】 ( A) 荧光素与氧化荧光素分子所含的官能团不同,二者不是同系物,故 A错误; ( B) 二者均可与浓硝酸发生苯环上的硝化反应,故 B正确;
11、( C) COOH 可以与 3NaHCO 反应,酚羟基不能与 3NaHCO 反应,故 C错误; ( D) 凡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故荧光素、氧化荧光素分子中均最少有 7个碳原子共平面,故 D错误 。 故选 B。 【提示】 两种有机物都含有酚羟基,但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荧 光素含有 COOH ,可与碳酸氢钠反应,含有苯环,可发生硝化反应,结合苯环的结构特征判断有机物的空间结构 。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 10.【答案】 C 【解析】 ( A) 当盐酸和氨水恰好中和生成 4NHCl 时,由于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若使溶液呈中性,应继续向溶液中加入氨水,故溶液
12、中的溶质是 4NHCl 和 32NH HO ,故 A错误; ( B) 向稀醋酸中加水时,醋酸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但 c(H)? 减小,故 pH 增大,故 B错误; ( C) 温度不变, 2Ca(OH)的溶解度不发生变化,故饱和石灰水中 c(H)? 的浓度不变,所以 pH 不变,故 C 正确; ( D)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但氢氧化铁胶体呈电中性,故 D错误 。 故选 C。 【提示】 ( A) 当盐酸和氨水恰好中和生成 4NHCl 时,铵根离子水解呈酸性; ( B) 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释促进电离,平衡状态下离子浓度减小; ( C)
13、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析出晶体后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离子浓度不变; ( D) 胶体是电中性的分散系 。 【考点】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 pH 的计算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 11.【答案】 A 【解析】 ( A) x 10? 当时, 4 4 2NH Al(SO ) 与 2Ba(OH) 等物质的量反应,此时 OH 量不足, OH 首先与 3Al?反应,与 4NH? 不反应,所以溶液中有未参加反应的 4NH? 和部分剩余的 3Al? 存在,同时 24SO 也有剩余,但此时不会有 2AlO 生成,溶液中 34c(NH ) c(Al )
14、? ,故 A正确; ( B) 由 A中分析可知,溶液中不会有 2AlO生成,溶液中有 4NH? 、 3Al? 、 24SO ,参加反应的硫酸根离子为 0.001mol ,剩余 240.001molSO ,溶液中 4NH?未参加反应,但溶液中 4NH? 水解,故 244c(NH ) c(SO )? ,故 B 错误; ( C) 当 x 30? 时, 0.001mol 的4 4 2NH Al(SO ) 与 20.003molBa(OH)反应,生成 40.002molBaSO、 20.001molAlO 、 320.001molNH H O,且剩余 20.001molBa ? 和 0.001molOH
15、 ,由于 32NH HO 也是一种碱,存在电离平衡: 3 2 4N H H O N H O H? ? ,使得溶液中 c(OH) 大于 0.001mol ,故 2c(OH ) c(AlO ) ,故 C错误; ( D) 由 C中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 2Ba? 、2AlO 、 OH ,其中溶液中 c(OH) 大于 0.001mol ,含有 20.001molBa ? , 2c(OH ) c(Ba )? ,故 D错误 。 故选 A。 【提示】 当 x 10? 当时, 4 4 2NH Al(SO ) 与 2Ba(OH) 等物质的量反应,此时 OH 量不足, OH 首先与 3Al? 反应,与 4NH? 不反应,所以溶液中有未参加反应的 4NH? 和部分剩余的 3Al? 存在,同时 24SO 也有剩余,但此时不会有 2AlO 生成,结合铵根离子水解解答;当 x 30? 时, 0.001mol 的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