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1 年广州一模语文作文分析与范文年广州一模语文作文分析与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嫦娥奔月” 、屈原“天问” ,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 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 “飞天揽月” 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 “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天问一 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 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2、”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要 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作文评析一、作文评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 写一篇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的作文,材料阅读障碍较小,但是限定条 件较多。凸显
3、情境化,具有多重选择性。 要求考生从三个任务中选择一个,但是每个任务都限定了写作主题,写作的背景、写作 的对象写作的形式。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这些任务所创设的“特别”的 “情境” 。如: 任务一:“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 1970 年,考生要以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广 播稿,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内容与风格要尽量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历史背景。 任务二:创设情境为“开学第一课” ,要求写一份演讲稿。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过程中, 演讲稿的风格要与“开学第一课”节目的整体风格相契合。 任务三:这个任务创设的时间是“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 ,即 2021 年五六月份;形 式为
4、“慰问信” 。 不管选择哪个任务作文的落脚点都应放在“探索” 、 “超越”等主题词上。可以突出我国 社会主义航天事业伟大成就, 也可以彰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的探索与超越精 神。选材上,考生可以从小处入手,借助航天科学家们(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与“航 天四老”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磐)的一些典型事迹,以小见大,彰显一代代 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中国航天精神。 二、作文特点 话题紧扣时代热点,符合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 2020 年 4 月 23 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强调: “你们发愤 图强埋头苦干, 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 彰
5、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 神。 ”全面阐释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航天精神,是引领中国航天 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航天精神与女排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 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与创新航天精神,探索其宝贵的时代价值,不断地对其总结提炼并发扬 光大必将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信。 2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对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强军目标,对于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
6、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此次作文很好地借 用时事热点,让学生牢记航天精神,同时也更好思索如何继往开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依然考查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情境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这次作文设计了三个任务情境供学生选择: 1.“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写一篇广播稿。 其中第一个任务情境,同时暗含时代背景“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和对象意 识“当时的中学生”等隐形任务,是学生容易忽略的点;而格式“广播稿” ,则涉及文体考 查,学生应避免将其与之前写过的辩论稿、演讲稿混淆。 2. 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演讲稿在之前的多次高
7、考以及模拟考已出现过, 且该情境难度较小, 求稳的学生会选择 写这个任务。 3.“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给“天问一号”写一封慰问信。 第三个任务中需要我们注意 “慰问信” 的这一文体特点与要求,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 “天 问一号”计划于 21 年 5、6 月着陆火星,需要学生调动想象力进行写作。 任务驱动型作文完成任务是第一要务,内容任务主要围绕“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 境”展开;思维任务是阐释“探索、超越与航天精神”的关联;格式是广播稿、演讲稿、慰 问信三选一同时必须紧密结合材料写作,总体来说任务审题难度不大。 4.材料的设置不单单局限于某一个时期的情况,表现的是一条时间
8、线,表现的是一代代 人的接力,一种传递的精神。这给引材料及深度的挖掘都增加了难度。 5.给出主题的写作,降低审题的难度,但是格局比较高,要写好不容易。表现出一种趋 势,不会在审题难倒学生,但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还是很有难度,体现了选拔的目的。 三、作文材料分析 材料解读 材料分四层意思: 第一层 【 “嫦娥奔月” 、屈原“问天” ,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 】 总起句:“嫦娥奔月” 、 “屈原”问天,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 第二层 【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 宙。 】 展现中国古代历史上,人们对宇宙的探索。 第三层 【新中国成立以来, “飞
9、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 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 “嫦娥”系列将“玉兔”送 上月球,带回珍贵的月壤, “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 新中国成立初期,航天探索的艰难、70 年代航天的成就、当下对探月的“既往”与延 伸宇宙探索范围的“开来” 。航天精神正是在这每一事件中体现。 第四层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的航天精神。 】 对航天精神的总结。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 四、写作方向 需要学生结合材料与主题 “探索从未停步, 超越永无止境” , 分析阐
10、释航天精神的内涵。 如任务一, 上世纪 70 年代的中学生, 我们要注意他们的政治导向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3 当时的航天科技的水平, 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学生的思想状态, 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要写好, 真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维营造好那个时代的氛围,才能把文章写好。 任务二,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台这样的播放媒体,涉及的面是很广的,面向的听众是多层 面的。 任务三, 中作者身份不是个人自己, 而是代表一个团体, 以学校团委名义来写这篇文章。 校团委是先进青年学生的政治性的组织。 五、材料中航天精神的内涵诠释: 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
11、、 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 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 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呕心沥血,奋力拼搏。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攻克尖端课题,抢 占科技制高点。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尊重规律,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在任务面前斗志昂扬、连续作战,在困难 面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有困难
12、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 有风险共同承担。 不断创新、以科技屹立于民族之林。不断创新、以科技屹立于民族之林。 同学们,注意紧扣材料中这些航天精神内涵,并结合主题来审题立意。 重视“情境”与“应用文体” ,解决忽略写作身份意识与文体意识的顽疾重视“情境”与“应用文体” ,解决忽略写作身份意识与文体意识的顽疾 广州 2021 年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点评 胡家俊 2021 年高考广州一模作文题如期而至,广州市作为广东教育的龙头老大,一模的作文 题一直被全省甚至全国语文老师关注。 这是一道好题! 这道高考作文模拟题针对性强, 突出了两个高考作文训练的重点, 一个是 “写作情境” , 另一个是应用文的文
13、体特征, 这两个点是备考过程中考生容易忽略的地方, 是经常丢分的地 方,通过一模的考试,突出这两个重点,考查考生作文备考的水平,同时也重点提醒考生需 要特别关注这两个重点,这对解决考生忽略写作身份意识和文体意识的顽疾,很有作用。 对于这道模拟高考作文题,我想提出四点意见: 一、写作情境理解是难点。 这道题,无论你选择哪个写作任务,都绕不开对写作情境的理解,这是写好这道作文题 的一个难点。 第个写作任务,写作者的身份是上个世纪的 70 年代的中学生,要在学校的广播站播 发一个稿件,内容是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作为学生的心情与思考,主题是 “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上世纪 70
14、 年代的中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当时的 航天科技的水平,当时整个社会的气氛,学生的思想状态,这些都是要考虑的,要写好,真 不容易。考生需要有穿越的思维,营造好那个时代的氛围,才能把文章写好。 第个写作任务,写作的情境设置是: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 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演讲稿。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这个情境,同学们都不会陌生,选择 这个写作任务,最好的是做回自己,学生以自己的身份代入写作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电 视台这样的播放媒体,涉及的面是很广的,面向的听众是多层面的,就可以了。 第个写作任务,写作情境的设置是: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 4 跟“天问一
15、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写作者身份不是个人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团体,以学校 团委名义来写这篇文章。校团委是先进青年学生的政治性的组织,这个要理解到位。 这三个情境设置,各有要求,各有难点,能否把这样的情境理解好,是很考验考生对写 作情境的理解能力的,这会是一个拉开分数距离的一个重要的参考点。 二、应用性文体特征的把握是基本要求。 应用文的写作是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重点,广州一模作文题,用一道题,考查涉及到了 三种应用文文体,这个确实是挺用心的。应用文体,关键的是要在写作中展现不同文体的文 体特征。比如说广播稿,主要是用声音传播的,主要是表达情感的,适宜比较抒情,比较高 昂的表达,不要把一篇很僵化死板
16、的议论文改装成广播稿,那样会把听众闷坏的。 演讲稿,大家最熟悉,围绕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国航天精神突出“探索从未停步, 超越永无止境”这样的主题,就很好了。 慰问信,主要对“天问一号”团队进行慰问,对他们的付出,对他们的精神表示肯定, 向他们学习,如何通过学习激励我们,就可以了。 比较三个写作任务,我个人推测,选第个写作任务的考生会最多,第二是第个写作 任务,第三是第个写作任务。 三、防泛化理解“探索” 。 主题里面的“探索”应该是特指,是特指航天事业方面的探索。吸取了适应性考试的经 验教训,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 ,很多考生对于“历史”的理解是泛化的,没有突出特指 的抗美援朝这段历史。估
17、计广州一模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希望老师们严格把关,这里的“探 索”首先是特指的航天事业方面的探索,这个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上。 四、双峰主题要充分。 “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是一个双峰主题, “探索”要突出,写充分, “超越” 也要突出,写充分,这样才是好的文章。 【任务一范文】 躬身探索青云志,问鼎苍穹东方红躬身探索青云志,问鼎苍穹东方红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的校园广播又与大家如期会面了。此刻,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 同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乐曲在苍穹之上 响起,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更想借此机会,倡议大家向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是他们不断 探
18、索的精神, 让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探索毅力和勇气可以超越一切, 创造奇迹! 探索从未探索从未停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停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 “东方红一号”从点火到升空仅仅 用了几秒钟,而在这几秒钟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坚持。早在 1956 年竺可桢、 钱学森等科学家就已经向中央提出了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这 14 年来,没有制造经验,没 有良好的研究环境, 其至在饥荒时期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 而一位位隐姓埋名的科学家用竹 子般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 ,他们在大漠之中躬身探索,是 16 次的失败换来了今朝的成 功,换来了独立研制并发射卫星的世界第五
19、名! 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6 年前,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那时,我们 为祖国的核事业发展振臂高呼。那么 6 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为同样艰苦探索的丰硕成果,那 颗星空中最闪耀的“东方红”高声欢呼吧! 超越永无止境,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超越永无止境,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130 年前,祖辈倍受欺辱,谁曾想“东 亚病夫”会“不坠青云之志”?100 年前,侵略者血洗中国大地,谁曾想“支那人”可以问 鼎苍穹。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们超越历史、超越偏见、超越 “一穷二白”的勇气。在建国初期,梁思礼、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毅然决然地踏
20、上回国路。 他们早就见识过国外的研究环境多么优越, 研究资源多么丰富, 也知道新中国是多么的期待 百废待兴。而若不是他们超人的勇气,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又哪里有机会去探索中国 人的航天事业呢? 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言布:“苏联和美国把人造 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只有我们敢于超越自己的想象,敢于超越他人的丰 碑,才能在今日取得世界瞩目的航天硕果。 亲爱的同学们,继承航天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每一天的学习是平凡的,但正 是今日的一笔一划,才能画出祖国美好的明天。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东 5 方红一号”的成功
21、发射,就是一个个数据计算累计而成的。让我们借此之际,燃起心中的前 进之火,我辈亦承青云志,苍穹何止东方红?让我们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不断探索,不 断超越! 【任务二范文】 探索未停,超越永无止境探索未停,超越永无止境 曾经,那只是一种想象;曾经,那只是一种梦幻;曾经,那只是某些发达国家才能实现 的技术。而如今,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我们用强大的航天精神超越历史,实现了一代又一代 人的航天梦。 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航天精神。站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作为一名高中生,始终铭记, 虽然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乘翅高飞,但那种协同攻坚,不断超越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 承。那我们又该如何用这新时代的航天精神,去走好
22、新时代的航天路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新时代的航天路。说起我们记忆中的航天,可能同学们想起的 是屈原“天问” ,是“东方红一号” ,是“嫦娥” “玉兔” 。当我们认真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 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也是呈现在全世界人们面前的一段伟大历程。然而,对于我们中学生 来说,摆在面前的“里程” ,就是把学习的任务完成好,把生活中的困难处理好,去奔赴自 己心中星辰大海。 其次, 我们还要知道, 走好这样一段 “新时代的航天路” 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曾经, 我们经济有限;曾经,我们设施简陋;曾经,我们人才奇缺。但在那个时代,我们依然发出 了振聋发聘的声音“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
23、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 ” “自力更生”精神孕育了我国最初的航天精神。重重的困难,像一座座高山,也像翻江 倒海的巨澜。但我们与困难酣战,奋勇直前。而新时代的航天之路,或许不再那么艰难,但 它更需要我们有一种协同攻坚的精神态度。虽然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但这种强 大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有同学会问, 作为高中生, 我们应该怎样走好新时代的航天路呢?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 对外国友人说过: “天上有两干多颗卫星,我们才两千分之一嘛!就是有两千颗也不能骄傲, 否则会走向反面,这是一个教训。 ”是的,我们不仅要避免懈怠的情绪,更要有虚心耐心的 拼搏态度,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坎坷时,
24、保持积极乐观的“新航天精神” ,一步一个 脚印, 攻破一道道防线。 我想, 只要做到了这些, 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不管结果如何, 这一段历程一定能给我们成长的记忆留下精彩的印记。 习主席说,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 ”祖国过去的蓝图建设我们未曾参与,未来的航天征 程我们不愿错过。 同学们, 先让我们在努力学习中锻炼自我, 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需要的 “新 航天人” ,再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参与到自己期待的每一幅蓝图建设中去吧。 【任务三范文】 天有语,有汉音,星无垠,我来也天有语,有汉音,星无垠,我来也 致“天问一号”团队的慰问信致“天问一号”团队的慰问信 敬爱的“天问一号”全体科学家: 你们
25、好。在我国“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辉煌时刻,我校团委谨代表全校同学们向 你们表示最真诚的慰问并致以最高的敬意, 祝愿中国往返火星的路途一帆风顺, 祝愿祖国航 天事业兴旺发达。 (开头段写作,遵循应用文体写作规范) 千年前的屈子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今天“玉兔”答:中国已拥有月壤。 “天问 一号”答:我已抵达火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忽忽人间多少秋,天有语,星无垠,多 维世界路难寻。 看如今, 头顶有 “北斗” 环绕定位, 近有月球为伴, 远有火星为邻。 航天人, 知来路,探去处,百发满头时,国运勃发,意兴方浓。正是有了你们几代航天人的的竭力奋 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飞龙在天。 (
26、此段由天问而追问,古今联系,思接千载,紧扣情境材 料写作,大气磅礴,突出了航天人的巨大贡献)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是你们科研实力和科学精神的结晶,是国人的骄傲,更是 祖国航天事业的新起点。 (领起句,盛赞“天问一号” 成功着陆火星的巨大意义)回首千年, 从朦胧的梦想与思考,到“北斗”厘米级的准确;从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天仪的实践,到 6 “东方红一号”环绕地球的突破;从万户身绑“火箭”飞向天空的冒险,到“神州五号”载 人飞船成功回收;中国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的精神从未断绝。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星际 旅行才不再遥远。航天是奔向遥远的事业,科学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这一代学子,或有人未 来会从你
27、们手中接过星际航天的接力棒,就像你们从钱学森、赵九竟等前辈手中接力一样。 我们未来的人生颜色、航程,由祖国需要而定。今天,你们是大海,我们还是山中的小溪水 滴但百川终会归海。未来航天人中,必有我们中的一员。 (本段扣住写作任务,结合题目材 料情境,做针对性有效论述与分析) 航天道路由你们而开, 你们绘制了星际坐标, 也为我们提供了人生未来定位最重要的理 想坐标。感谢你们。感谢的最佳方式,是默默地向你们学习、看齐。就像你们向蓝天、向星 际看齐一样。你们读懂了星空,国家航天就进步了;我们读懂了你们,学业就一定会有所成 就。(结合青年团身份做有效议论,突出表现“写作任务”) 先民们数千年一问,新中国
28、七十年作答。西方长期封锁,锁不住中华龙的腾飞。关键在 于中国人有志气和实干精神, 关键在于你们的科学和创新能力。 我们全校共青团员, 都认定: 绚丽的青春、光明的人生,首先应该秉持这种精神上路。无论我们未来的事业是在天上还是 在大地,你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放眼国际局势与历史,写作思维开阔,既表达了对航天 人精神的再次赞美, 也表达了自己作为青年人要向中国航天人学习的决心, 符合青年团立场 与身份)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人的情怀、科学的精神,必将使人类、使所 有生命都成为命运共同体。爱天空,必像你们一样爱科学,爱生命、爱人生。(结尾作升华 性议论,表现出人类共同体的思维高度,很难得) 在此,我们代表第一高级中学青年团员,向你们致敬,并祝福全体航天功臣们 星路通达,人生幸福。 (最后的致敬语,有必要) 共青团 xx 中学团委会员敬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