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214219 上传时间:2021-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 3.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 “直耳,是也” “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相关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由一、由论语导入新课论语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

2、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过得道多助,失道寡 助都是劝说君王实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 ,看看孟子是如何凭借他高超的论辩技 巧,阐述仁政的内容。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学生可结合注释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利,反对战争,这些在当 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 望,具有进步意义。 三、时代背景三、时代背景介绍:介绍:结合战国时期各国的地势分布图。 四、整体感知课文四、整体感知课文 1.放多媒体

3、朗读。 (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3.学生各自朗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文意。 4.找出文章的三个关键句子,理清结构。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 二、二、师生共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研习课文 提问: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 “民不如多。 ” 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学生回答) “寡人之于国也

4、,尽心焉耳矣。 ” 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来背诵,合书回答。 明确: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 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 明确: (学生合上课文回答)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教师作朗读提示:要把“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自诩”的口气读出来; “河东凶亦然” 中“亦”要重读,起强调作用;最后“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 教师反读本段,学生朗读并背诵。 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

5、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 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 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 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直不百

6、步耳,是亦走也。 ” 曰: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因 “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理解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所以,应采取学生广泛讨论、相互交流的 方法,教师稍作点拨分析) (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选一名代表发言。各组同学可随时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这正好走进“圈套” ,所以,孟子说: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 因。 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 但孟子却指出, 魏国的政策虽好一些, 但与邻国相比, 不过是“五十步笑百

7、步”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作譬,说明梁惠 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教师作朗读提示: 孟子设喻一段朗读时要慢一些, 语气应平缓。 当梁惠王进了圈套后, 孟子曰: “王 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这句话语气应稍急促,加重“望、多”的朗读语气。 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 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 “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 提问:他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看课文,思考) 明确: ;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

8、”?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三组排比句。 明确: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 胜用也。 ” 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 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 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

9、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提问: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明确: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 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这一段是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提问: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狗彘食人食 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 明确: 对比 涂有饿莩 比喻 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 如果我们有了合理的措施、合理的态度,那么正如最后一句所说: “斯天下之民至焉。 ” 教师作朗读提示:第三

10、部分的排比、对偶句式较多,因此,要把孟子散文的气势磅礴、感情激越、 锐不可当的特点读出来。且注意最后一段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反问语 气一定要读出来。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背诵。 (教师带领学生以排偶句为重点,集体背诵。 ) 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进一步指导学生背诵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本节所讲内容,概括本文写作特点,进一步指导学生背诵 1.结构严谨 民不加多的疑问;民不加多的原因;民加多的措施 (教师按此结构逐一提问,学生逐一背诵) 2.善用比喻(学生可背诵局部何比喻有关的部分) 3.气势充沛(学生背诵排比句式) 学生齐读(齐背)课文

11、。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做练习三。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教学要点 总结文言知识,做课后练习,进行阅读训练,对全文进行小结。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投影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加点词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今媪尊 长安君之位 (1)树 之以桑 (2)可以衣 帛 (3)然而不王 者 (4)王无罪 岁 (5)既来 之,则安 之 2.句式 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或(2)直耳,是也(3)是何异于(4)未之有也 答案:1.(5)和例句是使动用法,其他使命词活

12、用为动词。 2.(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 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 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 不曾有的事情。 (宾语前置句) 三、一词多义三、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 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略) 四、小结四、小结 课文所讲的“王道之成”的道理和材料中讲的“仁者无敌” ,强调的都是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 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 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不是吗?九八年,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没有冲垮我们,及其强大的金融风暴没有压倒我们,关键是我们有一个能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 急的中国共产党,我们的党是战无不胜的党。 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 1.预习劝学一课。 2.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 惠王 对话 孟子 疑问(移民移粟) 设喻 民不加多 以五十步笑百步何如(设圈套) 不可(走进圈套)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回答) 施仁政 的措施 (目的) 斯天下之民至矣(民加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寡人之于国也》公开课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