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优化提升专题优化提升 一、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演变过程、趋势、本质 2.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 政治上,有利于民族交融,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 件。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 内传播。 (2)消极方面 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 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 腐败现象,形
2、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近代英国的政治制度的比较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近代英国的政治制度 政体形式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权力中心 君主有无上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 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君主 “统而不治”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和立法机关 政府机构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是 国家的决策中心之一 历史影响 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是近 代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 防止专制
3、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客观公正 看待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 内涵阐释 1.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它指的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科学 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 的历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 身固有的客观规律,要有辩证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2.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4、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 基本矛盾。 (3)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 命,夺取国家政权。 (4)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典题例证 (2019 课标)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 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建造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为经过商鞅变 法,强化了中央集权,国家可以调动人力、物力和财
5、力从事大型工程建设,即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 选 D 项。战国后期,公田制度逐渐瓦解,故 A 项与史实不符;B 项中的“普及”表述不当,排除;交通 运输网络通畅有利于大型工程建设,但并非支撑大型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故 C 项错误。 素养分析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 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战国后期的秦国已初步建立了集权统治,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可 以调动人力、物力来建设大型工程,因此才会出现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方法点拨 1.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梳理中外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或历史发展进程。 如利 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6、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 间的自由竞争加剧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罗斯福新政。利用阶级斗争理论分析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人物)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孔子、 道家没落的奴隶 主阶级;墨家小生产者、社会下层;韩非子、孟子、荀子新兴地主阶级。利用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理解宋元明清时期经济对思想文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 并逐渐壮大市民文学、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出现等。 2.熟悉并掌握重要的唯物史观理论观点。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7、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斗争理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同时还要 注意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如主客观两方面、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全面与片面的观点等。 3.注意防止出现看待历史问题的偏差:(1)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 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2)任意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没有从生产力 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3)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犯了片面 论或以偏概全的错误等。 史料 1 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态是,由元首分封贵族到各地建立封国,统治平民和镇压奴隶。周 王朝的国王先以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为中心,沿着渭水下
8、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块广大的土地, 称为“王畿”,由国王直接统治。而把王畿以外的所有土地,全部分封。封国的面积很小,二十个或 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所以中央政府对封国可以完全控制。诸侯国像群星捧月一 样,环绕拱卫着王畿。封国君主对封国内的平民奴隶,具有绝对的权力,对国王则每年到首都觐见 (入朝),用进贡代替赋税。当中央政府征兵从事战争时,封国君主有率领部队,听候调遣的义务。 封国君主,绝大多数是国王的亲属,第一任国王姬发征服了商王朝后,迫不及待地就大肆分封 起来,凡是姓姬的亲族,只要不是疯子和白痴,每人都分到一块土地和一群奴隶,如姬昌的儿子姬奭, 封到燕国。少数是建立功勋的官员,
9、如周兵团总司令姜子牙,封到齐国。第三类是由于政治上的原 因,对不能征服或不能消灭的部落,就封他们酋长一个不费一文钱的爵位,安抚他不要捣乱,如夏王 朝的后裔封为杞国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拓展解读 (1)分封制下,周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诸侯国拱卫于四周。 (2)诸侯的义务:拱卫中 央、缴纳贡赋、定期朝见、随从出征。(3)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史料 2 秦王嬴政面对这个空前的局面,要求有一个相应的尊贵的称号。他决定自己的称号是 始皇帝,他的子孙继承帝位的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他认为,这样传下去,可以万世无穷。他还规 定了皇帝的命令及皇帝自称的专门用语,不准别人使用。 秦始皇建
10、立了从朝廷到地方的一整套专制的政治体制。朝廷上设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处理全 国政务;设太尉,管军事;设御史大夫,管监察。地方上,把统治区分为 36 个郡,后来增加到 40 多个 郡。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郡的下级行政区是县,县设县令、县尉、县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拓展解读 (1)秦始皇建立了皇帝制度。 (2)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实行三公九 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20 广东深圳二模)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 如卫 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有的七
11、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族,则是 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 ) 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 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答案 A 西周分封王族成员统治殷商遗民,体现出分封制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的特点, 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地方实行间接控制,排除C项; 殷商所在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 D 项。 2.(2020 湖北随州高三模拟)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 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
12、族阶层。这一变化 ( ) A.强化了天子权力 B.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 C.降低了女性地位 D.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 答案 B 天子、诸侯各级贵族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有利于实行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 子继承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政权的稳定性,故选 B 项。 3.(2020 河南洛阳 3 月联考)西周中后期,雅乐的体制化促使钟磬乐器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雅乐体 制衰弱,新声的崛起使民间钟类的发展达到了先秦时期的顶峰;战国时期,竽、 瑟等民间乐器异常繁 盛。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乐器的发展( ) A.反映了传统礼制渐趋瓦解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C.表明礼器功能发生
13、了变化 D.说明平民获得了政治特权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雅乐体制衰弱,民间乐器异常繁盛,也就是说,原来只能 由贵族使用的乐器逐渐向民间发展,说明传统礼制渐趋瓦解,故选 A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央对 地方的管理,排除 B 项;传统的乐器属于礼器,但仅从乐器的发展并不能说明礼器功能发生变化,排 除 C 项;D 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均不符合,排除。 4.(2020 湖南长沙一中等四校联考一)秦国史书中将本国历史上接于同样起自关中的周,自称为 “夏”,而称关东诸国为“蛮夏”,“受命于天的夏理当继周人之业而征服蛮夏”,秦国这 一举动旨在 ( ) A.寻找兼并战争的历史依据 B.扩大秦
14、国在关东的影响力 C.传播华夏认同的文化观念 D.重构历史以承继政治正统 答案 A 秦人认为自己传承于周,关东诸国都是“蛮”,从而为兼并其他国家提供了历史依据,故 A 项正确;秦国此举是在为自己的兼并战争寻找历史依据,而不是为了扩大影响力,B 项排除;秦国 的目的是树立自己的华夏正统地位,而不是传播华夏认同的文化观念,C 项排除;重构历史表述错 误,D 项排除。 5.(2020 广东惠州高三调研一)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 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 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 这表明郡国并行制 (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15、 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 C.导致了国家分裂 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答案 D 汉王朝采取“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与“在西部沿用郡县制”两种不同的措施,有利于巩 固新生政权,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汉初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内容,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不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排除 B 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从俗而治,有利于巩 固政权,排除 C 项。 6.(2020 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适应性练习)北魏孝文帝将鲜卑八姓和汉族四姓全编入士族,又将地 方上的强宗豪族编入士族。而唐高宗、武则天修姓氏录,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这 一改变 ( )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强化
16、了门阀士族政治 C.引发了选官制度变革 D.确立了官僚政治体系 答案 A 由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时期编入士族的为鲜卑八姓、 汉族四姓及地方强宗豪族,而唐高 宗、武则天时期的姓氏录则将“军功入五品者”皆编入士族名单,由此可见,这一变化扩大了 士族阶层的构成来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士族阶层固化的现象,弱化了门阀士族统治,促进了社会 阶层的流动,故 A 项正确。 7.(2020 广东汕头高考三轮冲刺试题二)皇帝派遣亲信宦官实施监察是唐代监察地方行政的一种 重要方式。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委派宦官巡察西南夷,代表皇帝整饬吏治、 审理冤屈,拥有专断之权。 这一做法 ( ) A.是三省六部制废弛的结果 B.强
17、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C.使宦官掌握了监察权 D.保证了国家政治清明 答案 B 材料中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有利于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故选 B 项;唐太宗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步完善并未废弛,排除 A 项;据材料“皇帝派遣”可知,宦 官实施监察是借助皇帝的名义替皇帝办事,并非掌握了监察权,排除 C 项;D 项“保证了”一词说法 过于绝对,国家政治清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 8.(2019 河南洛阳质量考评三)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理行政、军政、财政,原则上各自 行使独立职权。 中书门下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 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宋太祖
18、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这反映出宋代中央官制 ( ) 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B.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 C.分化了中央的军政财权 D.加强了专制主义皇权 答案 D 据材料 “中书门下、 枢密院与三司分理行政、 军政、 财政,原则上各自行使独立职权 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相,是宰相之辅佐” 可知,宋代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故选 D 项;材料强 调的是分割宰相的权力,而非强调分工协作提高办事效率,排除 A 项; “抑制了宰相行政办事权” 只 体现了题干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B 项;材料体现的是分化宰相的军政财权,排除 C 项。 9.(2020 湖北恩施二中高三二调)元
19、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 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 ) 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 答案 C 题干讲的是行省的军事权力由丞相、平章等官掌握,而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官员来执 掌,这能有效防范地方官员专权现象出现,故选 C。 10.(2020 湖北武汉高三模拟)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 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 此可知,明初( ) 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20、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内阁参与决策合法化 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答案 A 材料中 “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 指的是明 初废除丞相导致之前的中枢机构遭到破坏,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丞相,以六部 分理全国政务,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使皇权加强而非受到了制度化制约,故 B 项错误;明太祖设置 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 主持,故 C 项错误;明朝时期丞相制度并未被变相复兴,故 D 项错误。 11.(2020 山东济宁期中)清代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对邦国大
21、政的处理不再经过内 阁这道手续(一般例行公事,“明发上谕”仍通过内阁下达)。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但能迅速 处理机密军国大事。这表明清代军机处 ( ) A.强化了特务统治 B.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 C.决策科学办事效率高 D.基本适应当时复杂政务需要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能够迅速处理机密军国大事,也就是说, 军机处基本适应当时复杂政务的需要,故选 D 项。 军机处并非特务组织,故 A 项错误;材料信息强调 的是军机处能迅速处理机密军国大事,而不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 了军机处办事效率高,但无法说明决策科学,故 C 项错误。 1
22、2.(2020 贵州贵阳高三联考)嘉庆四年(1799 年),皇帝下令满汉章京“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 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 用”。这一诏令主要是为了 ( ) A.改革官员选拔方式 B.明确官员选拔范围 C.完善军机处的职能 D.保障皇权高效行使 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选择一些人品端方、 字画端楷的官员到军机处当差,而军机处 是清朝皇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置的机构,因此让这些人到军机处当差主要是为了保障皇权的高效行 使,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37 分) 13.(2020 福建福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
23、料一 20 世纪以来,甘肃成批出土简牍 10 余次,总数有 7 万多枚。简牍的内容以秦汉行政 文书为主,各种簿籍和通行公文系统性很强。簿、籍内容包括边塞军事机构对兵器、廪食、俸钱等 物资核对盘点的流水账目及月度、 季度会计报告和关于各种人员的名单等。 通过簿籍,可以管窥各 类机构对文书的书写、审核、校对、存档等细节。通行公文是各级机构间上传下达的文书,有涉及 人事升迁、任免、调动的,也有关于日常管理值班的。甘肃简牍中还包含大量的律令,涉及军事、 治安、边疆、土地、吏治、养老、赋役等多方面。司法实践中的各类文书透露出执法重要环节的 各种信息,生动反映了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的诉讼程序和司法情况。 摘编
24、自黄兆宏“经国之枢机”甘肃简牍 与秦汉时期行政体系研究 材料二 晚清时期,清朝长期实行的谕旨奏折制度悄然发生变化,新型谕旨奏折逐渐形成自身 的寄发程式与管理制度。通过电寄寄发的谕旨称“电旨”,上行文书出现电奏,电奏由臣工拟定, 交电报局寄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再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送军机处进呈。历次钦奉电旨、电奏、电 信,按月分缮清折咨呈军机处、总理衙门查核。1906 年 10 月,皖北遭遇严重水灾,安徽巡抚恩铭向 清政府电奏此情,并请求“拨发藩库银十万两,以资赈抚”,清政府闻后立即寄出电旨允准。 摘编自夏维奇晚清电旨电奏发展述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甘肃简牍所反映秦汉政治的基本特点,
25、说明甘肃简牍的史料价值。 (9 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行政公文出现的变化,分析变化原因及影响。(16 分) 答案 (1)特点:实行文书行政制度(以文书实施行政管理);形成系统的官僚管理制度;法制完备。 价值:真实记载了秦汉行政系统、经济管理系统、法制系统的运作细节;展示了秦汉时期行政 体系构建与日常管理的基本形态;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了 解更为丰富生动的秦汉社会面相。 (2)变化:出现新型文书种类(电旨、电奏、电信);寄发程式与行政公文管理机构变化(总理衙 门、军机处);公文传递方式的多元化;形成总署代奏原则和汇奏核复原则。 原因:加强
26、统治的需要;军国要务与赈灾等急务的需要;近代通信技术的发展。 影响:提高了行政决策与理事效率;有利于安抚人心,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有利于经济的 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 (1)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归纳甘肃简牍所反映秦汉政治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和 所学分析其史料价值,可从真实记载了秦汉行政系统、经济管理运行机制,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等 角度回答。 (2)晚清时期行政公文与中国的近代化息息相关,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反映了近代科技 发展的成果。其变化结合材料即可得出;变化原因需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影响可以从提高行政 效率、巩固政权、促进中国近代化等方面回答。 14.(2020 河南
27、新乡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人在设计政治制度时,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煞费苦心、 处心积虑地进行制 度上改造,要解决什么样的政治难题? 我觉得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坐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坐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央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 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
28、治制度十六讲 根据材料中的某一政治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 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 分) 答案 示例一 见解:我认为如何防范地方势力坐大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设计首要解决的难题。 论述:要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就要剥夺或分散地方权力。集权于中央。汉武帝采取“推恩令” 等方式削弱地方诸侯王国的力量,解决了汉初以来日益严重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北宋初 期,为汲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分别从行政上、军事上、财政上将地方的各项权力 收归中央,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统治者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的矛盾问题。
29、 示例二 见解:我认为抑制外朝官僚集团坐大是古代君主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论述:君主要加强自身的权力,就必须杜绝官僚集团势力的膨胀。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内朝” 制度,开启了任用身边的侍从亲信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决策的先河,这就削弱了外朝官僚集团的决策 权,加强了皇权的独断性。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处理繁重的政务而设置的内阁,同样是直接听 命君主的内侍机构,外朝六部只有行政事务的执行权而无决策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需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调用所学知识论证。 据材料 “如何防止地方力量 坐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可结合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来回答。据材料“如何防 止外朝官僚集团坐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可结合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