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 部 分 自 然 地 理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 地地 理理 内 容 索 引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自主诊断 一、地震和地震波 1.地震 (1)地震要素 C为 ,B为 ,BC为 ,AB为 。 D为 :是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震源 震中 震源深度 震中距 等震线 (2)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 。一次地 震,只有 个震级。 (3)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 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 个烈度。 高 一 破坏 多 2.地震波分类与特点 分 类 纵 波 横 波 能传播 的介质 固体、
2、 、气体 速度 慢 代表字母 P S 共同点 波速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 的变化而变化,经过不同 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液体 固体 快 性质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 。 传播速度 2.地壳(A) (1)范围:地球表面以下、a 以上的固体外壳。 (2)厚度:平均厚度为 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 千米,大洋 地壳平均厚度为 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 ,海拔越低,地壳 越 。 (3)分层 上层: ,密度相对较小,不连续 下层:硅镁层,密度相对较大,连续 莫霍面 17 3941 510 厚 薄 硅铝层 3.地幔(B) (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在莫霍面与b 之间,深度
3、从地壳底 界到 千米。 (2)分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可能是 的主要发源地。 (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以上)的合称。 古登堡面 2 900 软流层 岩浆 软流层 4.地核(C) (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 所包围的球体。 (2)分层 C1 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C2内核:一般认为呈 古登堡面 固态 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特点: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 。 2.水圈 组成: 、固态水和气态水 分类: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 意义:与人类社会关系密切,尤其是 迅速减小 液态水 陆地水 3.生物
4、圈 (1)组成: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 和岩石圈的上部。 4.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 、相互 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生存环境 全部 相互联系 四、地层和化石 1.地层 (1)特点: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 (2)作用: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2.化石 (1)特点: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 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2)作用: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3.研究意义: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 环境特征。 五、地球的演化史
5、 1.地质年代 (1)划分依据:地层顺序、 、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 等。 (2)划分单位: 代纪。 生物演化阶段 宙 2.前寒武纪 (1)时间: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 亿年。 (2)演化过程 阶段 演化特点 冥古宙 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变化 太古宙 地质 环境 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 是形成 的重要时代 生物 演化 早期:没有生命现象; 中期:出现最 的生物 40 初生地球 岩浆 铁矿 原始 阶段 演化特点 元古宙 环境 变迁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 生命 发展 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 ; 出现了 、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6、 陆地 增强 藻类 3.显生宙 (1)时段:指 以来的时期。 (2)生物特征:生物逐渐向较 的发展阶段进化,动物已具有 和清晰的 结构。 寒武纪 高级 外壳 骨骼 (3)演化过程 古生代 地质环 境变迁 地壳剧烈变动:反复上升和下沉 大陆和 大陆雏 形基本形成 生物 进化 早期 动物空前繁盛 中期 出现了脊椎动物 陆地上 植 物繁生 中后 期 部分鱼类逐渐演化为 类;动物从 向 发展;后期是重要的造 煤时期 末期 60%以上的 动物种类灭绝,原始 和 古老的 类全部灭绝, 植物明显衰退 欧亚 北美 海生无脊椎 鱼类 两栖 海洋 陆地 蕨类 海生无脊椎 鱼类 两栖 蕨类 中生代 环境演变 陆地面
7、积空前扩大; 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 高大山系,也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 动物演变 动物盛行;恐龙繁生;出现了 植物演变 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 主要代表植物 中生代 末期 突然销声匿迹; 海洋中50%以上的 动物种类灭绝 环太平洋 爬行 始祖鸟 裸子 恐龙 无脊椎 新生代 造山运动 发生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现代高山 海陆格局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 气候特点 第四纪大冰期,气候 生物演变 动物和 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 出现了 海陆分布 变冷 哺乳 被子 人类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一考向一 地球的圈层结
8、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及特征 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 圈层。具体如下所示。 考向一 考向二 圈层名称 分层面 物质形态 特 征 地壳 莫霍 面 古登 堡面 17(平均) 1 000 2 900 5 150 固态 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厚度 不均,大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地 幔 上地幔 固态 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下地幔 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 地 核 外核 液态或熔 融状态 横波不能通过 内核 固态 温度很高,密度、压力都很大 深度 千米 考向一 考向二 3.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特征 圈层 组 成 特 征 大气圈 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
9、氮和氧 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 低,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 条件之一 水圈 由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组成。 按照存在位置又可分为海洋水、陆 地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 生物水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最为密切,水圈的水处于不 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考向一 考向二 圈层 组 成 特 征 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的总称 生物圈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 互影响,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 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 活跃的因素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1】 (2019海南卷,1415)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 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
10、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 成下列各题。 (1)该钻井( )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2)该钻井深达8 500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试题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为情 境,考查地球内部分层、岩石的分类等相关知识,以油气生产为情境,体现 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A (2)D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角度1 地球内部圈层 1.(2020北京高三二模)玛珥湖是火山湖的
11、一种。读图玛珥湖形成过程示意 图,据图可知( ) A.岩浆来自地核深处 B.玛珥湖周围地区多花岗岩 C.岩浆缓慢喷出地表 D.不同地区玛珥湖水量不同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D 解析 一般认为,岩浆主要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图文信息显示,玛珥 湖是火山湖,周围地区的岩石应多为喷出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B错误;玛 珥湖是地下岩浆遇到地下水,由局部水蒸气爆炸所形成的,因此岩浆不是缓 慢喷出地表,C错误;不同地区形成玛珥湖盆时爆炸强度不同,形成湖盆的面 积不同,不同气候条件和河流水系条件下,湖水的补给量不同,因此不同地 区玛珥湖水量不同,D正确。故选D。 考向一 考向二 角度2 地球圈层结构的特
12、点及其相互联系 危地马拉当地时间2018年11月19日凌晨,富埃戈火山再次喷发。图甲为富 埃戈火山图,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3题。 考向一 考向二 2.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圈层( ) A. B. C. D. 3.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圈层越向下密度越小 B.圈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圈层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D.圈层和圈层物质均为固态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2.C 3.B 解析 第2题,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部,地幔 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中,据此选C。第3题,根据图示,圈层为 大气层,越向下密度越大;圈层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
13、则的圈层;圈层为 地壳,地壳由各类岩石组成,地壳厚度不均;圈层为地核,地核的外核部分, 横波不能通过,据此推测其物质状态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据此分析选B。 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二考向二 地球的演化地球的演化 1.海陆的演变 (1)太古宙,地球上是一片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 发频繁。 (2)元古宙,现在陆地的位置大部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 干大片陆地。 (3)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 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4)中生代,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
14、山系。 (5)新生代,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许多高山,现代地貌格局及海 陆分布形成。 考向一 考向二 2.大气层的演变 (1)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2)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3)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 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考向一 考向二 3.生物的演化 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 现明显的阶段性。生物的演化呈现出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 的特征。如下为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演化表。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
15、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2】 在埃及开罗以西540千米处,有一片神奇的白沙漠,高耸在白沙 漠中的白色岩石为白垩纪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岩石成分主要为红藻类化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1)该处的白色沙粒主要来自( ) A.白色石灰岩被风化而形成的碎屑物 B.当地盐湖被蒸发干涸留下的盐渍物 C.黄色沙粒反射阳光形成的白色影像 D.盛行西风所携带的地中海沿岸沙粒 (2)推测白垩纪时期,该处为( ) A.泥沼湿地环境 B.浅海湿润环境 C.热带雨林环境 D.温带草原环境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试题以区域图、景观图作为主要信息载体,推断白色沙粒来 源、判断白垩纪时期的地理环境
16、特征,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考 查。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风化 热带沙漠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A (2)B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角度1 地层与化石 下图示意北美洲四个相距较远地点的岩层剖面,岩层没有发生翻转,数码 代表岩层中的化石。据此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1.指示化石是指通常只和某一特定时代的岩石共生的化石。中 最能代表指示化石的是( ) A. B. C. D. 2.四地岩层中最古老的是( ) A.黄褐色砂岩 B.灰色石灰岩 C.黑色页岩 D.绿色页岩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砾
17、岩、砂岩、页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 其中黑色页岩是在循环极差的停滞水环境沉积中形成的,富含有机质和分 散状黄铁矿的一类特殊岩石。黑色页岩一般是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形 成,形成于湖泊深水区。是黑色页岩,故A正确。故选A。第2题,沉积岩 层越往下越老,越往上越新。据图可知,岩层中岩层形成最早, 因此绿色页岩可能最老。故选D。 考向一 考向二 角度2 地球的历史 地质年龄的先后顺序,从古至今,依次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 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 四纪。据此完成第34题。 考向一 考向二 3.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
18、.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4.乙的末期(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为 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为古生代,B对,A、C、D错误。 故选B。第4题,乙的末期进入裸子植物时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A对。恐 龙灭绝是在甲末期,B错。没有出现被子植物,C错。爬行动物盛行是在甲 时期,D错。故选A。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专项提升 热点透析胡康河谷琥珀化石 情境素材 琥珀是地质时
19、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矿化 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 一,以沼泽、洼地为主。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北部边缘。白垩纪时期,当 松脂类树木受到火山灰石块的砸击,动物撞击等损害时,在高气温环境下会 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通体透明的虫珀 被誉为“时间胶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下图为胡康河谷位置及矿区示 意图。 命题视角 【角度1】推测地质时期胡康河谷有利于虫珀形成的自然条件。 答案 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茂密,森林中松脂类树木和昆虫(动物)广泛分布; 处于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爆发时落下的火山灰石块容易砸伤树 枝,该地区气温高,树脂分泌多,树脂浸没昆虫的概率大;地壳运动导致地层 下沉,使含有昆虫的树脂掩埋在地层中被矿化。 【角度2】指出虫珀的科研价值。 答案 保存了地质时期古生物的形态或生存环境,有利于研究生物的进化 或演变规律。 【角度3】每年510月份胡康河谷难以开采琥珀,简述其原因。 答案 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河谷多沼泽、洼地,510月 矿区易积水,淹没矿井,本时段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