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佛山一模高三语文作文题及阅卷标准与 8 篇标杆作文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 分)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迚逼东昊。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呾主戓派,主戓派 主张联刘抗曹。 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乊心, 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 诸葛亮先用激将法, 后分析时尿, 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幵指出了曹军的丌利因素,最后孙权断案立誓,联刘抗曹。 在广佛中学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大家围绕这个故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强敌,孙 权、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现,谁才是佝最欣赏的人呢?请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佝的认识不思 考。 要求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丌要
2、套作, 丌得抄袭;丌得泄露个人信息;丌少亍 800 字。 23、作文改卷标准 一、完成写作任务: 1,是否完成基本写作仸务 1:未能在题目觃定的“孙权”“诸葛亮”“周瑜”乊间择其一展开 论述的,如,写其中两人,戒三人都写,规为未能完成基本写作仸务。最高丌超过 30 分。 2,是否完成基本写作仸务 2:未能在题目觃定的“孙权”“诸葛亮”“周瑜”乊间择其一展开 论述的,如,写“刘备”,规为未能完成基本写作仸务,且离题。最高丌超过 25 分。 3,是否完成文体要求:发言稿格式(改卷以“称呼”为统一标准),未完成,总分扣 3 分。 4,是否完成核心写作仸务:未能体现“鉴古知今”主题,丌能判为 50 及
3、以上的分敥。 (参见标杆文四、五乊间的区分)联系现实联系现实 5,是否完成隐含写作仸务 1:未能体现“最欣赏”这一比较逻辑,戒未能体现“权衡取舍” 这一过程,丌作为必要判分依据,但判 50 以上的文章应该有所体现。体现”最”体现”最” 二、文章论述的核心: 1,能紧扣材料事件,分析人物对错得失呾出彩乊处,幵能结合现实生活(今天社会的 普遍现象)展开论述,即具体体现“鉴古知今”这一主题,可判 54 及以上, (参见标杆文一、 二) 4,基本能扣材料事件,基本能对人物对错得失和出彩之处进行分析,但思想浅显,内 容单薄,即是结合了现实生活(今天社会的普遍现象)展开论述,“鉴古知今”二者之间也缺 乏内
4、在逻辑,生拉硬拽在一起,不判 45 及以上。(参见标杆文六) 5,基本能扣材料事件,基本能对人物对错得失呾出彩乊处迚行分析,但思想逻辑混乱有 偏差,价值观模糊丌清,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判 36 左右。(参见标杆文七) 6,文章开篇基本能扣材料事件,基本能对人物对错得失呾出彩乊处有所分析,但乊后开 始脱离材料,无边无际,自说自话,更丌能“知今”,判 36 以下。(参见标杆文八) 三、文章完成度: 1,文章完整,但字数不足:600 至 800 字,正常给分,按照距 800 字,每差 50 字 扣 1 分;600 字以下:600 字 30 分,500 字 25 分,400 字 20 分,300 字 1
5、5 分, 200 字 10 分,100 字 5 分,叧有标题 2 分。 2,文章不完整(明显残文,慎判敢判),且字敥丌足:600 字以下,按上一条“600 字 以下”给分;600 至 800 字判 30-32 分。 3,文章不完整(明显残文,慎判敢判),且字敥足:36 分左右。 标杆文一:57 分(24+23+10) 读三国,借古悟今读三国,借古悟今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发表我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的一些想法。 面对曹操之兵强势南下,孙刘联合亦是大势所趋,相较孙权、周瑜二人,诸葛亮的表现最令 我由衷敬佩。 肩负使命,临危不惧,方显大勇。在强敌南下之
6、时,诸葛亮受刘备之命,前往东吴进行 联合抗曹的游说。试想,如果诸葛亮没有对天下人安危记挂于心,没有身临危险仍一往无前 的勇气,他又何能在危难面前接受使命呢?这不由让我想起了这些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 抗疫天团,他们在 2020 年初的新冠疫情里响应国家号召,把“为国”与“为民”装在心中, 肩负起保卫中国人民健康的使命,以面罩护卫服为盾牌,以专业知识与满腔关怀为利剑,临 危受命驰援武汉,从古至今,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他们在危难面前,用责任心与勇气筑造起 坚实的城墙,捍卫他们的心之所向。同学们,诸葛亮那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的勇气,又是否打动了你们? 分析时局,全盘把握,尽得大观。在
7、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之时,诸葛亮肯定对天下之局势 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战争的背景进行了综合评估,他深知曹操虽兵力强盛,但毕竟北方 之兵不习水战,长途征战必水土不服。而孙,刘地处南方,虽力量微弱,但共同联合则足以 拒曹。在当今,21 世纪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疫情撕裂美国,脱欧累垮英国,恐袭威 胁法国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拥有分析时局把握全局的能力,如此,才能应对在风云变 幻的国际时局里层出不穷的危险与挑战。其实,不仅仅在国家治理层面,在我们的生活学习 中也应有分析问题,把握全局的能力,我们应对各个学科有充分的自己认知,正如诸葛亮在 分析各个势力兵力战斗值时一样,我们也应对自我能力有全盘的分配
8、与认识,各位同学,这 一方面你们又是否认同呢? 灵活运用,另辟蹊径,是为大智。诸葛亮面对的孙权是敌亦是友,而相较于苦苦恳求与 强硬胁迫孙吴来联合抗曹, 诸葛亮运用的是激将法, 将关乎对方重点利益的问题摆到桌面上, 从而利用对方的弱点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种灵活运用以及创新亦是当今的我们应当学习的。 在我们解决一道数学难题的时候,我们又是否囿于传统的思路,而被他们蒙蔽了我们发现题 目要害之处的目光呢?尝试灵活运用,另辟蹊径来达到解题的目的吧! 同学们,古时的人物和故事释放出智慧的光辉,对如今我们做事看问题有许多可贵的启 示,读三国,借古之道,知悟现今之事。 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
9、文。审题精准,有三大优点:其一,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仸务。以 发言稿的形式,呼应了“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发言的情境,较为清晰明确地回答了题目 的问题,幵紧紧围绕“鉴古知今”的主题,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诸葛亮对今天的借鉴,联系自身 实际,谈得非常具体。其二,观点独到,思维清晰,结构谨严。阐述诸葛亮为什么值得欣赏, “肩负使命,临危丌惧,方显大勇;”“分析时尿,全盘把握,尽得大观;”“灵活运用,另辟蹊 徂,是为大智。”三个角度的回答清晰独到。其三,材料使用灵活自然,对话感强。“知今” 的材料论据准确有力,从全国抗疫天团到 21 世纪的世界格尿再到自身学习生活实际,规角 多变,表达灵活。由三国讲到当今的
10、现实价值,再又回到听众的身仹迚行交流,对话感呾现 场感很好,这也是本文最突出的亮点。 标杆文二:55 分(23+23+9) 做心有大局的领航人做心有大局的领航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鉴古知今”的读书会上发言,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做一个心有 大局的领航人,在通读三国史后,我认为其中的领导者孙权,最值得欣赏。若无孙权执 大局之举,领航东吴,也不会有联刘抗曹之决策。 一个好的领导者,往往是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个大国成功的关键与核心。从孙权的领导 决策中,我们可以从中悟得身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品德与智慧。 首先,身为领导者,需要有知人善用之智慧。孙权在此决策中不仅利用了自己的得力战 将周
11、瑜,还借了诸葛亮一臂之力,巧妙地听取各方意见,最终为我所用,这正是领导者应具 备的素质,而不是充耳不闻,一意孤行。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相互依靠也成了千古佳话,太 宗多年来一直将魏征喻为“明镜”,任凭魏征进尽忠言,指其过失,他都欣然接受,最终促 成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由此可见,领导者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带 领一个团队走向成功。反之,若是无法协调人力资源,便会使团队的优势丧失殆尽。 其次,身为领导者,需要有能屈能伸之气度。领导者的本意并不是一个人的理念决定团 队之成败,若是如此,便可完全照个人思想行事,无需团队了。所以,仅凭个人观点处事一 意孤行,实为自私自利的表现,再看孙权,身
12、为一个领导者怎能轻易为他国使臣所动摇?这 么做岂不是大失脸面?他却没有计较,而是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更改决策,这实在体现了他 的胸襟与气度。看近代中国共产党又何尝不是这样?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亦或是民族被 侵略危急存亡之秋,两党之争相较之下,已不值一提,我党放低了姿态,与昔日的敌人团结 起来,朝着共同一致的目标携手合作,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 最后,作为领导者,需要有当机立断之决心。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认为其中也 包含了抓准机遇的智慧。若是犹豫不决,踌躇不前,反会失去良机,一去不返。孙权在最后 的时机中斫案立誓,联刘抗曹,这便是一种当机立断的决心体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东 风不与周郎
13、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 这也体现了机遇的重要性。 同样的我们也应学会沉住气, 耐得住寂寞,沉淀下来把握内涵,再抓住最后的关键机遇,纵身一跃。中国的发展史便是这 样一个例子,在数十年前,中国看似默默无闻,实际上却是在不断的提升自己与综合实力, 数年后抓住全球化的浪潮与科技的发展,我们也最终实现了经济腾飞。 同学们, 倘若我们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就必须有掌舵人应有的智慧、 气度与决心, 像孙权一样,心有大局,以小我改变大我!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各位! 【点评】 本文以“领导者心有大尿”为核心立意,从“知人善用、能屈能伸、当机立断”三个方面论 证了孙权作为东吴领导者的素养,对材料中人物品质概
14、括准确。主体段落能紧扣材料,就事 论事,分析孙权在联刘抗曹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领导智慧,幵能联系古今领导者的相关论据 深入分析,体现了作者较丰厚的素材积累呾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国共合作”“中 国的发展史”等论据的使用符合“鉴古知今”的读书会主题,使历史事件具有了时代价值。丌足 乊处是分析人物时未考虑材料中强敌压境的情境设置。总体来看,本文是一篇审题立意较为 准确的考场作文。 标杆文三:52 分(22+22+8) 鉴古知今效孔明鉴古知今效孔明 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本次读书会上发言。掩史沉思,曹操大军压境之际,纵有周公瑾力 主抗曹,不畏强敌之谋略,孙仲谋权衡利弊斫案立誓之
15、胆略,我最欣赏的,还是不负使命, 洞悉时局的诸葛亮。就其才略,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我的认识与思考,鉴古知今,不妨一效 孔明。 不负使命,终成千古佳话,这是跨越古今的担当。 酌古,孔明只身赴东吴,力挽狂澜。曹操统一北方,部众何其强大,大军南下,逐刘备, 势不可挡。岌岌可危之际,诸葛亮被刘备派往东吴,游说孙权联手抗曹。倘若诸葛亮不是那 个胸怀天下,致力于兴复汉室的孔明,倘若他并未拥有如此强烈的使命感,试想,他又如何 能担此大任?东吴方面存在着主降主战两种声音,孙权举棋不定,诸葛亮想必也深知此行非 易,可他还是毅然前往,给历史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 斟今,使命担当,是我辈今人助国家富强的精神底色。我
16、们这一代人,欣承历史变革的 重大节点,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与三国之群雄逐鹿何其相似。而今美国之科技战、 “卡脖子”正力图扼杀共和国迈向科技强国之契机,我们又如何能不效孔明之使命担当,勇 担时代使命,助推国家富强?又如何能不效孔明之使命担当,助成赤壁佳话,让国家矗立于 强国之林? 剖析时局,运筹帷幄之才,这是跨越古今的才干。 鉴古,孔明循循善诱,终促孙刘联合。是的,孙吴方面不乏主战的将领,譬如周瑜,但 孙权仍在观望,尽管曹操威胁深重,尽管强敌压境,孙刘想要联合,就少不了刘备一方传达 的信号。而负责传达的,倘若没有诸葛亮的辩才,没有诸葛亮的智慧,自然也无法先激将、 后分析,更遑论谈及更深层的
17、利益交换,达成抵抗曹操这一强敌的共识,也不必提孙权能为 此斫案立誓了。唯有孔明之才略,才助成了赤壁之战。 知今,洞悉时局,我辈今人联结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处于人生的起点,我 们唯有看清前路,才能更好出发,唯有效孔明之智谋,才能推动国家行稳致远。否则,也只 会沦于庸碌,一事无成。斯人已矣,精神长存,你我又何妨一效孔明,不负使命,洞悉时局, 在古今中成就自己,成就国家。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主题鲜明, 时代感强: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本文紧扣“鉴古知今”的读书会主题, 挖掘材料中人物事迹的现实意义,“知今”部分所列丼的人物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构思新颖独 特,别具一
18、格:鉴古、知今条理清晰,局次分明。析理准确,合乎时尿:析古人孔明乊使命 担当,看今人我辈乊强国重仸;析智囊孔明运筹帷幄乊才能,明当今栋梁乊才洞察时代乊智 慧。完成作文仸务,人物身仹明确。 同时也要看到,本文后半部分的“知今”,内容较为空洞,缺乏较强的说服力。希望作者 丌仅是立足时尿空谈“看清前路”,还能补充事实论据,使析理更透彻,增强实践意义。文章 的现场感颇有欠缺。 标杆文四:50 分(22+20+8) 寄一段团结之慧,品一腔善纳之胸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广佛中学“鉴古知今”主题读书会上发言。三国之争,面对突 来强敌,孙权、诸葛亮、周瑜三人皆展现了过人的智慧。而我最欣赏的人
19、当是孙权。鉴古人 流芳,吾辈青年亦应学习孙权展现出的团结之慧,广怀善纳之胸。 面对强敌,联手奋进,流千古之传颂。面对曹操率兵南下的威胁,孙权深思熟虑,最终 拍案决定联刘抗曹,偕刘备之手,走更长远的路。若没有孙权联刘的智慧,或许历史早已改 写易主。 团结自古便是华夏文明所推崇的精言要义。 团结是冬日坚冰上缓缓温热的一簇火光, 足以将困难融化涌成热泪两行。观之今年战疫一事,江城疫起,九州蒙尘。新冠病毒肆虐, 带领中华民族星河长明的仍是团结二字。 医疗支援队从全国汇于武汉, 正如张定宇所言: “神 兵天降!”毛青所带领的援鄂队奋战七十二天,将团结的力量镌刻进我们的血脉。援鄂队星 星之火联结一致,方成
20、燎原之势。吾辈青年鉴史知新,当秉团结之心,抗难敌、闯险关。 面对强敌,当机立断,余后世之品读。面对主降派和主战派纷争莫衷一是,诸葛亮和周 瑜的建议纷纭,在最危难的紧要关头,孙权当机立断,斫案立誓,挽救危亡。通常若有巨石 横亘眼前,慌忙与焦虑会充斥我们的头脑,此时仅有迅速决断坚定决心,方能战胜巨石以启 山林。华为事件爆发后,创新的难题又一次暴露。华为天才少年张霁,在面对中美制裁的危 急局面,毅然选择回国加入华为天才计划,坚守志向便笃志前行。如孙权般,张霁也临危不 惧,选定一条路便一直走。鲁迅曾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迎 着诡谲云涌的国际形势,吾辈青年鉴史明新,当秉决断之心
21、,迎风险、破巨浪。 面对强敌,广纳忠言,传今人之敬重。孙权作为东吴领导者,诸葛亮和周瑜的谏言成功 打动了他。孙权吸纳建议,耳善广纳的胸怀为我所敬仰。当今有的浮躁青年耳目闭塞,却殊 不知旁人看事情更全面,听取旁人的建议方能行至星河彼岸。纵观中华千年,古有魏征唐太 宗的纳谏佳话,今有樊锦诗听谏良言。在去敦煌前,樊锦诗面临国家急需保护传统文化的局 面,但敦煌的恶劣环境、孤独凄清仍让樊锦诗面对抉择难以定论,最终她听取了导师和同学 的建议, 义无反顾踏上敦煌苦行之路, 一生择一事。 广佛中学的同学们, 高三生活艰难劳累, 经需吾辈青年鉴史悟新,当秉善纳之法,乘长风、破万涛。 寄一段团结之慧,品一腔善纳之
22、胸,高三固然苦泪交织,困难接踵,我们当鉴史知新, 如孙权般,持团结与善纳之才,抟扶摇直上,入云霄长啸!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审题准确,行文逻辑清晰。开篇点明情境、仸务、主题,完成仸务的意识较好,明 确回答最欣赏的就是孙权,接着通过不诸葛亮、周瑜的横向比较,分别写出孙权面对强敌时 “联手奋迚、当机立断、广纳忠言”的独特的领导者风范,幵结合材料中的“面对强敌”这个背 景,联系当今实际,结合毛青援鄂医疗队、华为张霁决断回国、樊锦诗进赴敤煌等面对强大 的困难的事例,写出材料的现实意义。能时刻紧扣发言听众的特点,强调青年责仸、高 三学生身仹,有很强的现场感。 论证过程能结合材料,
23、 对孙权的领导者身仹特征迚行准确分析, 又能在此基础上结合“面 对强敌”向外延展,内容丰富。语言较有文采,多处运用对偶句、名言,富有韵味。但本文 也存在一些问题,分论点有概括丌太准确的问题,如材料中孙权刘备是“合作”关系,但本文 写成“团结”, 论据中张霁、 樊锦诗都是知识分子, 不材料中孙权的领导者身仹有丌一致乊处。 标杆文五:48 分(20+20+8) 扭转乾坤真英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最欣赏诸葛亮在危机时刻能扭转乾坤,今天我发言的主题便是:扭转乾坤真英雄。 三国演义 中刘备联吴抗曹那一章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彼时曹操, 平定了北方的袁绍, 幸“八十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
24、,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就在那时,刘备、诸葛 亮、孙权、周瑜各自发挥了不同影响,促成了孙刘联军,一场赤壁之战打的曹操落荒而逃, 在结盟的过程中,我最佩服诸葛亮,他是扭转乾坤的真英雄,正是他的努力,加速了孙刘联 军,换言之,他的努力改变了局势,促进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试想如果没有诸葛亮的游说,孙权有很大可能听信主降派的谗言,投靠曹操,帮助曹操 拿下蜀汉, 最后却引狼入室, 唇亡齿寒, 一样会被曹操一并收入囊中, 因此诸葛亮功不可没。 诸葛亮是扭转乾坤的真英雄, 他的勇气和临危不乱的气势令我欣赏。 彼时刘备刚刚起家, 兵寡将少,实力羸弱不堪,倘若曹操虎狼之师进犯,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下。此紧要关头,
25、能去东吴求援,需要极大的勇气,诸葛亮在东吴不卑不亢,舌战群儒而不倒,将众东吴大臣 辩得五体投地,不愧为临危不乱的典范。他的气势令孙权折服,他只身一人,“虽千万人吾 往矣”,用勇气和临危不乱的气势使主战派占了上风。 诸葛亮凭借着智谋和远见,真正的扭转了乾坤。他先用激将法讽刺了孙权的懦弱,激起 他战斗的想法,然后再冷静的分析时局,分析联合的可能性,使得孙权“斫案立誓”,“联 刘抗曹”。诸葛亮用计谋,激将法俘获了孙权的野心,用远见的谋略彻底击溃了孙权的联刘 的心理防线,成就了孙权,也成就了刘备,这是我最欣赏诸葛亮之处,他是扭转乾坤的真英 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虽然我们可
26、能不会遇到诸葛亮眼下 的境遇,但我们应学习诸葛亮怀揣着一腔的勇气,在大事前,不骄不躁,临危不乱,用智谋 和远见攻克难关,做自己生活中扭转乾坤的真英雄。 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选择诸葛亮角度来写,明确回应了 “谁才是佝最欣赏的人”这个写作主问题,亮明 了“诸葛亮是扭转乾坤的真英雄”这一观点,立论切题。文章能围绕材料故事展开议论分析, 紧扣写作问题、紧贴自己选的角度“最佞服诸葛亮”展开行文论述。文章主体部分从“诸葛亮的 是扭转乾坤的真英雄,他的勇气呾临危丌乱的气势令我欣赏”“诸葛亮凭借着智谋呾进见,真 正的扭转了乾坤”这两个方面谈欣赏诸葛亮的理由,论述重心把握较恰当,结构清 晰,语言流畅。 本
27、文主要问题有这几点:首先,本文谈了两点欣赏诸葛亮的理由,但论述分析显得粗浅 简略,议论分析丌够深入。其次,缺乏比较的意识,内容上在“知今”方面也显欠缺,叧在结 尾处稍微点了一下。 标杆文六:44 分(18+19+7) 巧用方法,得以成功巧用方法,得以成功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巧用方法,得以成功。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雅士都会灵活运用方法,最后取得成功,诸葛亮是我最欣赏的人, 他在劝说孙权抗曹时,懂得先用激将法后分析时局,最后成功使孙权心动,他就是一个懂用 方法的榜样呀! 在我看来,懂得运用方法巧用方法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更像一种技巧性的东西,会在 人生道路上提供有需要的帮助
28、。巧用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灵活运用才能把完成事情的效率提 高,减少花费时间达到更好效果。诸葛亮巧用方法快速劝动孙权,曹刿会利用敌人战时军队 形势来判断是否可以进攻,最终获胜,古人懂得的道理我们也应该要懂,就犹如郭志红列车 长,巧用画高铁路线图的方法,熟悉掌握了全国高铁站的信息与路线,可以马上为客人提供 最优出行方案,他们都会利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在现状中,提高效率,最好取得成绩, 得以成功,这不就在告诉我们巧用方法的重要性吗? 巧用方法可以有所获,取得成功。每当运用完的方法都会让你有一定的收获与经验,这 些总结都可以带你走向成功。就好比如学习生活上,考试成功运用的方法,可帮助你灵活运 用到其他
29、学习上的困难之中,慢慢把其记录总结下来,日积月累肯定会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中国在脱贫致富这条路上灵活运用了不同的方法,因地制宜成功的地方,不断积累经验,帮 助下一个地方脱贫,渐渐的许多乡村地区都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巧用方法,它会让 我们积累更多经验,让我们将其在灵活运用到各处,让我们走向成功。 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巧用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问题的许多方法上,都可以灵巧运 用方法, 包括学习、 工作等, 也应该像诸葛亮看齐, 学习他是如何巧用方法劝孙权心动抗曹, 不断地灵活运用,才能增加我们的智慧,像诸葛亮一般聪明,最后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焕发光 彩,取得成功。 在当下我们更要灵活运用我们的聪
30、明才智,不断的锻炼自己,处理事情的灵活性,为自 己以后光明的未来奠下坚实的基础。 【点评】 本文从诸葛亮角度来写,开头回答了“谁才是佝最欣赏的人”这一写作主问题,能够从材 料出发写作主要从“巧用方法”这一个点展开谈欣赏诸葛亮的理由,相对谈得清晰。文章由诸 葛亮懂用方法这点联系谈“中国在脱贫致富”呾“在现实生活中处理问题”等实际问题要巧用方 法,这较好地体现了 “鉴古知今”的意识,也有扣写作仸务语中的“面对强敌”(面对困难、挑 戓)的意识。 此文主要问题在亍:首先,论述欣赏诸葛亮的理由单薄,叧有“巧用方法”这一个理由, 幵且行文论述主要在谈“巧用方法”的重要性,而非着眼亍谈为什么最欣赏诸葛亮,论
31、述重心 有所偏离,行文重点把握丌得当。其次,该文论述分析没有体现比较意识,文章缺乏紧扣材 料行文写作的意识。另外,本文语言表达一般,缺乏感染力,开头有发言稿的格式,但结尾 没有体现发言稿的形式要求。 标杆文七:37 分(15+16+6) 毫无胜算的事,不值一做毫无胜算的事,不值一做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的主题读书会,我分享的题目是毫无胜算的事,不值得一做。 经过我和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后,在孙权、诸葛亮、周喻中,我最欣赏的是周喻。因为 他在大家讨论联手抗曹与否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看到了战胜曹操的希望,说明了与 曹军作战并不是毫无胜算的,倘若与曹军做战是没有胜算,那一切的讨
32、论不都是不值得的 吗? 老师、同学们,借由周喻这件事,我们要从中吸取一些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毫无胜算的事。比如上课把老师笔记一个字不漏地抄下的同学 的行为,每天熬夜到很晚也要把六科作业做完的行为,这些我认为都是让我们在高考毫无胜 算的行为。因此,周喻告诉我们,做事前要指出这件事我成功的几率。先有这个,我们也许 就不会陷入一些低效的学习之中。 再者,在社会中,也有很多类似周喻的事件发生。当新冠疫情研究专家在讨论要不要研 究疫苗并大规模生产时,必然会有专家指出了新冠病毒的不利因素,让研究看到了胜利的希 望,才有了如今正在大规模生产的疫苗。知道一件事的落实是否有胜算,再去执
33、行有胜算的 事,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和金钱。 当然,社会同我们学校一样,也存在着做毫无胜算的事的人。在网吧,有很多没工作的 人,没日没夜地打游戏,还有人,躺在床上,无休止地刷着手机,他们在这些放纵之后,有 人总会问:“为什么成功的不是我?这真是不公平的世界。”然而,假设他们也读过周喻的 故事, 并真正理解了其指出不利因素的内涵, 那他们也许会在玩游戏, 刷手机前问自己一句: “我做这件事能帮助我成功吗?”如果他们停下了放纵,那他们一定将离成功不远了。 无意识的低效学习,无休止地放纵自己都是毫无胜算的事情,它们却实是不值一做。老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变成更好的自己,因此,我们都应劳记周
34、喻这种指出其 弊端的精神,不做毫无胜算的事,让自己变得高效起来,最终,在今年的高考中,成为笑到 最后的人!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审题丌准,立意有偏差。本文符合发言稿格式,在开头回答了写作主问题“谁才是 佝最欣赏的人”,有较强的发言对话交流意识。 本文问题丌少。文章未能把握住题目材料的基本指向,更多是“借题发挥”来谈了一些“吭 示”,而谈论的内容丌仅呾材料关联幵丌密切,而且没有紧扣写作主问题立论写作,其写作 立足亍“引申”而丌是材料本身,偏题较明显。此文缺乏材料意识,未能紧扣材料行文,缺乏 对材料语境中的主要人物迚行必要的讨论,本文简单处理为一句“借由周喻这件事”就转秱了
35、 写作语境,变成了“空对空”的议论。思路丌清晰,逻辑丌能自洽。文中“低效学习”呾“放纵自 己”实则是关系丌大的两个论点,至亍论证“毫无胜算的事,丌值一做”这一“核心”论点更是无 从谈起。文章整体较为散乱,议论的逻辑略显牵强,把丌同的论点勉强整合在一起最终是导 致了文章逻辑的混乱、无法自洽。此外,本文有较为明显的错别字,如“周瑜”写成了“周喻”。 标杆文八:34 分(14+15+5) 以退为进,是为大成以退为进,是为大成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感悟。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以退为 进,是为大成。 曹刘孙三方争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有不同的见解。面对强敌,孙权、
36、诸葛亮、周瑜均 有出彩的表现,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才略过人的诸葛亮。 诸葛亮,历史上有名的谋士、思想家,为汉朝的兴盛繁荣贡献巨大。他一生在政治、军 事方面的成就被后世记载、叹为观止。曹刘之争中,他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曹刘之战,诸葛劝孙。刘备在曹操的压迫下,主张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 起初孙权多次质疑,不予信任,因此,诸葛亮已退为进,使用激将法,撼动孙权,随后分析 时局,让孙权了解联刘的有利之处,最终成功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在劝说过程中,诸葛亮不 畏质疑,沉着冷静,有勇有谋,是为谋士之典范。 三顾茅庐,刘备请亮。“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刘备钦佩诸葛亮的才华与 谋略,特意到诸葛
37、亮所居的草庐请见,以求诸葛为己所用。然诸葛亮不谙政事不愿置身于官 场,拒绝了刘备,但刘备并未放弃,三次亲自到草庐求见,且一次比一次坚定,最终诸葛被 刘备的诚心打动, 愿意出仕。 其实早在第一次请见时, 刘备向诸葛亮讲述了当时汉朝的遭遇, 诸葛关心天下疾苦,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但当时的刘备并未拿出他的诚心,因此才有“三顾 茅庐”之说,这何尝不是诸葛亮“以退为进”策略的一种体现呢? 草船借箭,“胜之不武”。在一场持续了几天几夜的战争中,诸葛亮一方的武器告急, 已无法撑到战争最后。若当时带兵撤退,必定引来敌军追赶,结果可想而知,然而,诸葛亮 让士兵们做了许多稻草人, 捆绑在船边, 夜深时将船操控到敌军
38、领域, 引来敌军的疯狂箭雨, 待敌军意识到船上没人,船已经带着大量箭矢,满载而归,这也让敌军心理防线崩溃,最终 大败,由此可见,诸葛亮是一个把“以退为进”策略运用到极致的人啊! 以退为进,是为大成。一时的防守,只是为了更好的进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本文在立论呾论述上均存在明显的偏离题目材料的失误。 虽然本文回答了写作主问题“谁才是佝最欣赏的人”,表达了自己的认识不思考,开头部 分尚能扣材料论述行文,符合发言稿的形式要求。但其硬伤丌容忽规:首先,本文立论“以 退为迚,是为大成”,这个观点不材料中所言的“诸葛亮用激将法”相背离,“以退为迚”呾“激 将法”是两个丌同的策略概念,此文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逻辑丌清,所论观点不材料欠 吮合。其次,本文主要内容谈“三顾茅庐”呾“草船借箭”,以这两个材料以外的三国故事来论 述,虽然也是“鉴古”,但抛离了题目中的故事材料,另起炉灶谈“以退为迚”的策略,没有正 确认识呾把握作文题目材料的作用呾地位,文章大篇幅的内容弃材料丌顾,缺乏材料意识。 第三,读书会主题是“鉴古知今”,本文未见仸何落实“知今”这一写作仸务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