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8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课题课题 时间的脚印时间的脚印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理解文章的结构顺 序。 2.掌握题目所提出的问题,了解文章说明的事理。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情感、 态度与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价值观 提高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 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 写作
2、写作 背景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略有 改动。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 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 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 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 读准读准 字音字音 踪迹(zn) 腐蚀(sh) 浑浊(zhu) 山麓(l) 沙砾(l) 龟裂(jn) 帷幕(wi) 刨刮(po) 沟壑(h) 海枯石烂(k) 楔形(xi) 钟鼎文(dn) 辨清辨清 字形字形 理解理解 词语词语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人在坏的思想
3、、 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义项)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刨刮:刮平。 沟壑: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新新 课课 导导 入入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 、第二张“三叶虫化石” 、第三张 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 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 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 (屏幕显示标题) 新新 课课 展展 开开 【初读课文
4、,整体感知】 1. 以时间的脚印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 ,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 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 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第一部分(第 1 至第 4 自然段)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 重要的一种” 。 2.第二部分(第 5 至第 29 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 时间的。这部分分三层。 3.第三部分(第 30 自然段至全文完)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 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去大自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宝 库。 【感悟精彩句
5、子】 1.“狂风来了,洪水来了,冰河爬来了” 。 如此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岩石受“攻击”的画面,甚至 让读者似乎感受到岩石不堪众多因素的“攻击”慢慢“烂”下去的“痛苦” 。 2.“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 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 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 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 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写写
6、作作 方方 法法 运运 用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条理清晰,有逻辑性。 文章第二部分, 首先总说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 然后分说岩石 “烂掉” 的原因和过程。接下来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最后总说岩层与 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语言生动形象。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 把时间拟人化, 既给人以知识, 又给人一种亲切感。 例如,作者采用了排比句式,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 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说明了岩石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破环。再如, 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生动、形象,如“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 刨刮着所遇到一些石头” 。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 存历史的记录。可以说: 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 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教教 学学 板板 书书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本次讲课,使我明白,说明文教学并不全是枯燥无味,只要善于摸索、善于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说明文教学也同样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对日后的语文教学 将有极大的帮助!本课最大的遗憾是,对科学精神的渗透只停留在表面上。扩大 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