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温经典篇章重温经典篇章感悟人生智慧感悟人生智慧 微经典微经典 与经典同行与经典同行 国学国学经典经典名句段赏析名句段赏析 目录目录 道德经道德经 经典名段赏析经典名段赏析 诗诗经经 经典名段赏析经典名段赏析 论论语语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周周易易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庄庄子子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礼礼记记 经典名段赏析经典名段赏析 大大学学 经典名段赏析经典名段赏析 中中庸庸 经典名段赏析经典名段赏析 吕氏春秋经典名句赏析吕氏春秋经典名句赏析 列列子子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管管子子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战国策战国策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淮南子淮南子 经典名
2、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墨墨子子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孟孟子子 经典名段赏析经典名段赏析 孟孟子子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荀荀子子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孙子兵法经典名句赏析孙子兵法经典名句赏析 楚楚辞辞 经典名句赏析经典名句赏析 道德经经典名段赏析道德经经典名段赏析 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 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 哲学著作。道德经是一部阐述人生命运行轨道的经典,是一部修身的经典,充满了古 代辩证思想,其对宇宙及人生奥秘的探
3、索充满了审美情趣,是一部使人踏上返璞归真的大 道,回归自性的经典。道德经是道法自然哲学。道法自然哲学是以科学为基本,以自 然为根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译释】道,如果能用语言阐释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能用词汇概括完整,也 就不是永恒的名。无,用以指天地初始;有,用以指万物本原。所以,要常从“无”中去 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有”和“无”这两 者同出一原,而名称不同。都可以称得上玄妙、深远。但是它并非
4、一般的玄妙、深奥、而 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这是宇宙万物天地之奥妙的总门。 【读解】先有物质存在就是“道”,后有意识产生就是“名”,这是两千年前老子提出的 唯物论观点。道和名,都出自同一个事物,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对存在的认识。这与 今天人们所说的哲学思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着异 曲同工之妙!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深刻内涵所在。人类在“道” 和“名”的征途上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这一理论,但是不 敢发表;伽利略为推广这一理论,在铁窗里渡过了余生;布鲁诺用身上的烈火来捍卫。今 天的人们都知道,宇宙不是围绕太阳转的,但
5、是如果没有伽利略的铁窗和布鲁诺身上的烈 火,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宇宙观。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 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zh不敢、弗为 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释】如果不崇尚贤才异能,那么就会使人民免除功名相争;如果珍贵的东西大家都不 认为珍贵,那么就会使人民免去偷窃;看不到能容易滋生欲望的事物,就不会导致民心迷 乱。所以,圣人治理国家,要使人民都虚心待人,使人民衣食充盈,使人民意志削弱,使 人民身体强健。永远使人民无知无欲,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也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 度治理天下,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6、【读解】真正有德行的人是不会与他人去争斗的,圣人之道是“为而不争”的。有德能的 人奉献给社会大众却不求回报,功业成就了却不会功高居上自我傲慢。所以确立正确的治 国之道是非常重要的。推崇贤才的结果是人人都说自己是贤才,要为自己争利益。而真正 有德能的人不去毁谤他人推崇自己,而是让天下百姓不自以为聪明,不去追名逐利被欲望 牵着走。一切顺自然天道而行,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人类终会走向最完美世界。人 们若能无为无欲,怎么会生出这么多的麻烦,郁闷,争斗,吵闹,甚至战争?老子用区区 百来个字,道尽了天下祸乱之源及止祸之路。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 而身
7、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释】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 天地之所以能长在久存, 是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运作生息的, 所以能长久。因此,圣人总是把人民或者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而把自己置于后,这样反而 能受到推崇和爱戴;总是把人民的安危放在前面而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因 为他不自私,所以才能够成就他自己。 【读解】老子认为:天地由于“无私”而长存永在,人间“圣人”由于退身忘私而成就其 理想。这其中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这说明对立着 的双方在互相转化。其反映了老子“以退为进”的思想主张。如大禹为人民治水,八年在 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人民拥戴他为
8、天子。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利他(“退其身” “外其身”)和利己(“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这种谦退 无私精神,有它积极的意义。“文革”期间,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一个小小的农机厂当钳 工。身处逆境,他想的不是个人的遭际,而是国家的发展与未来。身材矮小的他就在上下 班的小路上完成了改革开放这一旷世宏伟蓝图的构想。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国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他的大公无私的宽阔胸怀,才成就了他“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伟 大。而今天,部分人往往不负责任,自以为是,以功利心取代责任心,将来其必然自食其 果。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天下之所恶, 唯孤,寡,不毂g,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 而教人。 【译释】道唯“一”,唯“一”的道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和产生调和状态,阴阳二 气的调和状态产生万物。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交冲涌荡而形成新的调和。人所厌恶 的就是“孤”、“寡”和“不毂”,而王公却以此来自称。所以有时减损它,它反而能有 所增益,有时增益它,它反而受到减损。所以别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 【读解】这里的“一”“二”“三”并不是具体数量,而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 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 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
10、观,这是值得称道的。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 “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段话是警诫王公要以贱为 本、以下为基的。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所 以阴阳平衡之道才能顺其自然合乎人性,找到终极归宿。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为 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释】 得宠和受辱都像受到惊吓, 重视重大的灾难, 像对身体的疾病一样。 什么叫做 “宠 辱若惊”呢?得宠是上好的事,受辱是卑下的事
11、。得宠辱令人不安;失宠辱也令人不安。 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为什么说“贵大患若身?”我所以有大祸患,仍是由于我有自身, 如果没有这个自身我还有什么患祸呢?所以能以看重自身的态度去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 把天下寄付给他,能以爱自身的态度去管理国家的人,才可以把国家委托给他。 【读解】如果得失名利的心太重,受到宠爱和侮辱就惊恐害怕。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感到 惊慌失措呢?因为在常人的心目中,荣誉是高尚的,得到荣宠就觉得高兴,因而,怕失去 荣宠;你觉得屈辱是低下的,受到屈辱就觉得丢人,所以害怕受到屈辱。有大的祸害那是 我们没有忘记自己,如果忘记了自己,那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 天下人服
12、务,那么,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如果一个人能达到忘我的境地,把生死都置 之度外,那么,一切宠辱、祸患都不足以动摇其心志,还管它是宠是辱?依然故我,平常 心便是了!最大的祸患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你的心胸也因此变得十分狭窄。无我才是 真我,无我才得自在,“自在”是克服一切“他在”的良方。忘掉自己的利害,忘掉自己 的面子,忘掉自己的身段,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大道氾氾fn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释】大道泛溢啊,流遍左右。万物依靠它生存而不推辞,功成而不以为有功。滋养万 物却不主宰万物,
13、却永无欲求,这可以称作“小”。万物归附于它,它却不主宰万物,这 可以称之为“大”。正因为它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读解】大道从不推辞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的自然使命,使万物各得所需,各应其性。万 物虽然感念其伟大,而“道”却自认为这是自身应该做到的,所以才是真正的伟大。有道 德的人要学“水”的特性,“善利万物而不争”,你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就可以有包容 而宽阔的胸怀!拥有一颗谦卑之心,这才是你成功的根本。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像大道 那样无私无欲,这样才能有效地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实现伟大梦想。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
14、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释】上善之人(圣人)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利,情愿处在大 家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它几乎接近于“道”。居住在人心善良的地方,心性善于保持 深沉虚静;与仁人志士结交,言谈善于真诚守信;治理国家善于以道莅天下,做可以做的 事,行动时把握好时机。正因为不争,所以才能毫无怨咎。 【读解】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 却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 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 无所不利。它避高趋
15、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 涤污淖。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做人 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如“滴水穿石”, 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奔大海,一江春水向东流”,启迪我们一 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水对我们的启迪是如此丰厚广博,难怪先哲要 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 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16、,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 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释】行“无为”之为,做“无事”之事,品“无味”之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 德报怨,解决困难的事从其容易处入手,做大事从其细微处做起。天下难事必然从容易开 始,天下大事必然从细微处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因而能成就大事。轻易许诺一 定很少守信,常把事情看得容易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圣人把一切都看得很难,所 以始终没有困难。 【读解】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能静得住的人,成就了大事也感到是平淡的,与常事没有什么 不同。所以才会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而有的人修为不够,一有成就便自以为是,凌 驾于人。在这里,老子告诉我们:
17、做大事一定得格外重视,做小事也得仔细。一件小事是 小,但是众多的小事也会把人难倒,所以小事也不小。甚至有时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 小小的失误而一时失足以至于千古恨。做事得又重大体又重细节,大而小,小而大,那才 能完美。完美了也不能自以为是,所以才能一直的完美。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於 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li土。百仞之高, 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 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
18、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译释】安稳时容易把持,没出现征兆时容易谋划。事物松脆容易散落,微小容易流散。 做事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治乱要赶在混乱发生之前。 合抱粗的大树, 生于细小的萌芽, 九层的高台,起于一筐一筐的土;千里之远的行程,始于脚下第一步。有为者招致失败, 执着者将会失去,所以圣人无为,所以也没有失败,不执着什么,所以也不丢失。人们做 事,常常在几乎临近成功时失败。如果最后还能像开始时一样谨慎,就不会遭遇败事了。 所以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贵难得的财货,学人所不学的,从众人走过头的路上 回转过来,此辅助万物任顺自然,而不敢枉加干涉有所作为。 【读解】成大事者不拘小
19、节,须从小事做起。处世的经验有些只有亲身经历才可以获得, 而有些不用亲身经历也可以获得。如果所有的经验都要亲身经历才能获得,那待人生经验 丰富的那一天恐怕自己已是碰的头破血流,有心成事也无力回天了。那如何能尽量不行而 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那就要达到“悟”的人生境界了。做事常要未雨绸缪,成功往 往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成大事的人先是从小事做起,然后成为一个事业者,最后成为 一个事业家。干事业一定得谨慎,讲究完美,那样才能经时间磨炼而不磨灭。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 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
20、释】诚实的话不美,美的话不诚实。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知道的人并不渊博, 渊博的人不知道。圣人不积私,竭尽全力助人,自己反而更充实。他尽量多施与别人,自 己反而更丰富。上天的法则是有利于万物而不危害万物,人的法则也应是助人而不争。 【读解】道法自然,自然规律无穷无尽。天地是常向着完美的方向运作,天地不以自生而 存在,却以为众生提供生存之道而存在。 万物之灵以人所现是因天地有大爱, 道中有大爱。 精通处世之道,精明处世之理,以创造实用主义的价值奉献于国家,奉献于人民,奉献于 社会。使其事迹长久留于世,事业经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大自然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只讲 奉献,从不索取,更不会无缘无故地去加害
21、自然界按照自然规律生存发展的所有生物。圣 人做事为人的原则,也像大自然为人处世一样,只是默默地奉献,从来都不与人争长短。 那么我们这些求道的人,该如何呢?惟不争尔!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 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 乐推而弗猒yn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 【译释】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因而能成为百川之 最。所以圣人想要统治人民,必须以言词表示谦下;想要领导人民,也必须把一己之身摆 在后面。因此,圣人在前领导而人民并不感到有妨害,处于统治地位而人民并不
22、感觉受到 压迫。于是天下人乐于推崇他而不厌恶他。难道不是因为他不争吗?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 他相争。 【读解】老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处下、居后,这样才能对百姓宽厚、包容,就好像居处于 下游的江海可以包容百川之水那样。老子喜欢用江海来比喻人的处下居后,同时也以江海 象征人的包容大度。老子是在为统治者献计献策,那也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是为国家 和百姓的利益而呐喊。这种立场和观点,与孔孟和儒家所讲的“君末民本”的思想或多或 少有些相似或相近的地方。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 损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馀。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
23、 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译释】上天的法则,就像一张拉开的弓,高了就把它压低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些。有富 余就把它减少些,不够用就给它补足些。所以,上天的法则是减损富余的而补给不足;而 社会的法则那就不是这样了,剥削不足者用来供奉有余者。谁能把有余的奉献给天下?只 有有“道”的人吗?因此,圣人有作为而不自恃,成功了而不自居。 【读解】这是老子的社会思想。他以“天之道”与“人之道”做对比,主张“人之道”应 该效法“天之道”。老子把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的现象归之于“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 他要求人类社会也应当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现象,效法自然界的 “损有余而补不
24、足”。“损有余以奉天下”,体现了他的社会财富平均化和人类平等的观 念,表达了老子对统治者推行苛政的痛恨,对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同情。这是道德经 所有的人民性的一面,是其精粹所在。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释】不出门户,就知道天下事,不望窗外,就能明见天道。他出走极远,他知道的就 极少。所以圣人不出行就能知道,不望察就能明了,不有所为就能成就。 【读解】“不出户,知天下”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和天道进化的规律,见微 知著,通晓天下之事。所谓一个人一个世界,人若能知道自己的世界,就能推断出整个世 界,认识自我其实
25、也是认识世界。因此,认识自我的人,可以认识天下。推己及人,以一 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为不窥牖,见天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为了认识天道, 理清社会发展规律,学会顺天道而行。若是你已经悟得天道,自然无需行万里路,读万卷 书了。做人最大的成功,便是能用一种至高的理性去判断你所见的事物,去指引你如何做 事。无为而无所不为,依着天道法则理性去做,这样似乎什么都没做,却能成就大业。当 一个人,真正明白了事物发展进化发展的规律之后,他可以通过周围环境的变化,来知晓 天下事的走向,从而不出户而知天下,便是这个理了。老子给我们描述展示了圣人心境的 成就和生活状态! 诗经经典名段赏析诗经经典名段赏析 诗
26、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 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 305 篇(小雅中另有 6 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 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诗经作为一部经典著作,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 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诗经中的许多篇章,广泛而深刻地 反映了 2500 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 的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 后代文学影响很大。中国古代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诗经的熏陶。
27、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jing。人之 好我,示我周行hng。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tio, 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小雅鹿鸣 【注释】呦呦:鹿的鸣叫声;鹿见食而呼同伴。苹:艾草。嘉宾:指宴请的客人。承:奉, 指双手捧奉礼品。将:送,献。示:告诉,指示。周行:大路,大道。蒿:青蒿。德音: 符合道理的话。孔:很,甚。昭:明,透彻。视:与“示”同。恌:同“佻”,轻佻、轻 薄。则:法则、规则。效:仿效。旨:甘美。式:语助词。燕:同“宴”,欢宴。敖:同 “邀”,游乐、尽兴、舒畅快乐。 【译释】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28、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 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 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解读】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营造了一个 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主人若是君王 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同时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 的好官,以矫正偷薄(浇薄;不敦厚)的民风。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直接引用前四句, 表达其求贤若渴的心情。 月出皎兮。佼人僚lio
29、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lu兮。舒 忧受兮。劳心慅co兮。月出照兮。佼人燎lio兮。舒夭绍兮。劳心惨co兮。 陈风月出 【注释】皎:洁白光明。佼人:美人。佼,美好。僚:通“嫽”。好貌。舒:舒缓;迟缓。 窈纠(yo jio):妇女行步舒缓貌。劳心:费心。悄:忧愁貌。皓:义同“皎”。懰: 美好貌。忧受:舒徐、从容貌。慅:忧愁貌。燎:通“嫽”,好貌。夭绍:形容女子体态 轻盈。惨:通“懆”,忧愁貌。 【译释】明月高挂夜空啊,月色皎皎。月光下的美人啊,容颜姣好。她的步履舒缓,体态 窈窕。我眺望美人啊,忧心悄悄!明月高挂夜空啊,月色皓皓。月光下的美人啊,容颜妖 娆。她的步履舒缓,体态苗条。
30、我眺望美人啊,忧心煎熬!明月高挂夜空啊,月色普照。 月光下的美人啊,容颜俊俏。她的步履舒缓,体态轻巧。我眺望美人啊,忧心懆懆! 【解读】月出是陈国的民歌,是一首情诗。诗人在月下遇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因为爱 她,于是就悄然心忧了。全文共三章,每章第一句都是以月写起,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 背景。第二、三句写思念之人,末句写诗人不平静的心情。每层的前三句都是通过写月夜 表达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联想;而最后一句则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愁苦、 相思、哀怅。这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的,使整篇都洋溢在凄婉、哀伤的氛围里。这首 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柔美的月光本
31、身 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 下,一个线条优美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 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把写景和抒情水乳交融在了一 起。月出的作者应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胆运用“明月寄相思”的人。望月怀人 的迷离的意境再加上整个伤感的情调,不禁让人联想到张若虚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时初照人。”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 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 【注释】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32、),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琼琚(j) : 美玉,下“琼玖”、“琼瑶”同。报:回报,报答。匪:非。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 瓜小。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译释】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 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 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解读】诗经读来大部分是以情诗居首,这首木瓜其也是一首表达男女之间相互 爱慕的情诗。如若把这首诗比作同性、异性之间的一种情意,抛开爱情的成份,更是增添 了优美的程度。“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
33、西价 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 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 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 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 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琚(瑶、玖);我以琼琚(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 感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 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郑风子衿 【注释】子:男子的美称。衿:衣领。悠悠:此指
34、忧思深长不断。宁:难道。嗣(y), 通“贻”,给、寄的意思。嗣音:传音讯。挑达(to t):独自来回走动。城阙:城门 楼。 【译释】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 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解读】 这首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 全诗三章, 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 “我” 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 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
35、今因受阻不能前去 赴约,只好等恋人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 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 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 “挑”“达” 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男的心理活动上,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 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
36、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n其实。之子于归,宜 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n。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周南桃夭 【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 子。华:同“花”。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 故称“归”。于:去,往。宜:和顺、亲善。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蓁:草木繁密的 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释】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 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 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解读】古人
37、把桃花喻指美貌少女,桃叶喻指幸福的家庭。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 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 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 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 满幸福。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 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 体。 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 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 爰有树檀, 其下维榖g。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鹤鸣 【注释】
38、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渊:深水,潭。渚:水中小洲,此 处当指水滩。爰(yun):于是。檀(t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这里用来比喻贤人。 榖(g):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这里用来比喻小人。“他山”二句: 利用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攻,加工,雕刻。 【译释】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 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雕刻玉器。 【解读】这当属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 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
39、。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 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 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 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穿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 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 伯兮朅qi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sh,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 无膏沐, 谁适d为容?其雨其雨,杲杲go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 伯 兮 【注释】伯:弟兄排行中的老大,这里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朅(qi):英武高大的样子。 兮:语气词,与
40、“啊”相似。邦:国家。桀:同“杰”,杰出。殳(sh):古兵器,杖类, 长一丈二尺。前驱:先锋。之:往。首:头,这里指头发。蓬:多年生草本植物,枝叶蓬 松。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适(d):喜悦,喜爱。容:容颜。其:这里表示祈求的语 气。杲杲(go):明亮的样子。愿:思念。言:语助词,无实意。疾:疼痛。 【译释】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大哥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自从大 哥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难道没有膏脂?为谁修饰我颜容!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 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 【解读】伯兮是一首相思诗,但不同于一般的男女相思,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写一位妻 子对从军丈夫的相思
41、,其情有骄傲,有忠诚,有孤独,有恐惧,有痛苦。诗一开篇,我们 就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夸赞她的丈夫。“伯兮朅兮,邦之桀兮。”她的丈夫在家 里排行老大,长得雄健英武,又是国家的杰出人才。“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当战争来 临的时候,他的丈夫没有退缩,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冲锋在前。妻子以丈夫为荣,这是社会 赋予她的价值观。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它首先破坏了军人家庭的正常生活,将军人及其 家属推向难以忍受的痛苦之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 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零乱得像一蓬杂草。我们不难理解女主人公的难以排遣的痛苦。 她甚至甘愿自己头疼,使自己能够忘忧,从而摆脱孤独与恐惧。
4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x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邶风击鼓 【注释】契阔:聚散。契,合;阔,离。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于嗟:即“吁嗟”, 犹言今之哎哟。活:借为“佸(hu)”,相会。洵(xn):远。信:一说古伸字,志不 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译释】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可叹相 距太遥远,没有缘分重相见。可叹分别太长久,无法坚定守誓言。 【解读】这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人们珍惜爱情,希冀白头到老、共渡一生的美好 愿望。全诗的内容主要是写一位卫国兵士远戍边疆,久役不得归,回忆起新婚时与妻子的 誓言,而残酷的现实却使誓言
43、落空。诗人采用赋的手法,铺陈直叙,将士卒长期征战之悲、 夫妻不能团聚之苦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这时诗人想起了新婚时和妻子说过的话:“死生 契阔”、“与子偕老”,面对生离死别,我心不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么平凡的 相许,却又那样的刻骨铭心。死亡在这样的誓言下,已经全然消散了它的惨烈与悲凉。这 爱情的盟誓,已经成为了千百年来恋人们和夫妻间永久的追求与不变的情怀。结末完全是 直抒其情并皆以“兮”字结尾,仿佛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远方的亲 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唐风葛生 【译释】 没有你的日子里夏天煎熬
44、, 冬夜是那样漫长难耐孤寒。 终有一天我也要化作清风, 随你而来相会在碧落黄泉!没有你的日子里冬夜漫漫,夏天是那样漫长尤感孤寂。终有一 天我也要化为泥土,随你而来相聚在这块宝地! 【解读】语句复沓,仅“居”“室”两字不同,而这两字意义几乎无别。可它又不是简单 的重章叠句,“夏之日,冬之夜”颠倒为“冬之夜,夏之日”,体现了诗中主人公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的永无终竭的怀念之情,闪烁着一种追求爱的永恒的光辉。而“百岁之后, 归于其居(室)”的感慨叹息,也表现出对荷载着感情重负的生命之旅最终归宿的深刻认 识。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雅十月之交 【译释】高山变成深谷,深谷变成丘陵,比喻世事变迁。 【解读】
45、把高岸当作山谷,把深谷当作高岸。人在高处时,有低的想法,不要张狂;人在 低处时,有高的期望,不要沉沦。人生中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在面对纷 繁交错的情境时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在面对胜利时不要太过骄傲张 狂,低迷失败时也不要沮丧沉沦。因为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对福 对祸都有一颗平常心。胜而不骄要比败不馁更能考验人的心态,只有时刻保持低调谦和的 态度,不卑不亢的自信心,我们才能精彩地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车辖 【注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止”语气词。景行(hng),大路,比喻行为光 明正大。行(xng)止。后以“高山景行”
46、比喻崇高的德行。 【译释】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译释】做人做事小心、谨慎,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样,如若在薄冰上行走一般。比喻存 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国风卫风淇奥 【注释】匪:通“斐”,有文采貌。切磋,本义是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讨论研究学问; 琢磨,本义是精细加工玉石骨器,引申为钻研深究学问道德。 【译释】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注释】昔:指出征时。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思:语末助词。霏
47、霏:雪大貌。 【译释】想当初,我出征日,柳枝摇曳。看今朝,我归来时,大雪纷飞。 【解读】诗句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 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这幅风景画,涵蕴着千丝万缕、回肠荡气的军人情怀:从从军时的 情意缠绵,依依惜别,到凯旋时的心情沉重,涕泪交加。军人,也只有军人,才能充分领 悟和体会到这种复杂心情。情感缠绵恻隐、含蓄隽永,自然流露,令人回味无穷。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周南关雎序 【注释】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 【译释】尽管说话的人说得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也是没有罪过的;听话的人仍然应该做 为鉴戒,引起警惕。 【解读
48、】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努力改进, 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国风郑风风雨 【译释】风雨连连天昏濛,鸡儿报晓鸣不停。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 【解读】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 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风雨如晦”,其 意即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这一章视觉、听觉一齐感受风雨之苦,渴盼 之苦。虽然丈夫清晨带进了一身寒气,但妻子还是抑制不住跃上眉稍的喜悦。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大雅抑 【译释】人家送我一篮桃子,
49、我便以李子相回报。寓意是要知恩图报。比喻相互赠答,礼 尚往来。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国风周南汉广 【注释】江:江水,即长江。永:水流长也。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 江。思:语助。 【译释】浩浩汉江多宽广,不能泅渡空惆怅。滚滚汉江多漫长,不能摆渡空忧伤。 【解读】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 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 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通过反复的咏叹,将女子迷离恍惚的形象、江上浩渺 迷茫的景象,以及男子心中思慕痴迷的感情,都融于长歌浩叹之中。 人而无仪,
50、不死何为?鄘风相鼠 【注释】仪:威仪,指人的举止作风大方正派,具有尊严的行为外表。何为:为何,为什 么。 【译释】做人如果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去死! 【解读】这是一首讽刺诗,统治阶级用虚伪礼节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 予辛辣的讽刺。鄘风相鼠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 汉儒们“嫌于虐且俚矣!”意思是其最粗鄙的语言暴力,为诗“三百篇所仅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 【译释】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 【解读】这四句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见到河洲上双双对对和鸣的雎鸠,很自然地联想到 那美丽的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