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高考作文热点押题及范文之四:文化自信 主题四: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到底是什么?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其实所谓文化,讲的是一种制度、风俗以及如何处更人情世故等的综合体现,这种体 现被人们高度总结成“文化”二字。 在古代,人们深知“文化”二字的重要性,于是从人类文明出现开始,人们就开始把 如何处理人情世故以及如何与自然相处的经验与方法总结成“文化” ,即“以文而化之”的 意思。 所谓“文” ,讲的是方式或方法,即一种解决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如何相处的方 法,如古人习惯将这种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文”的方法,另一种是“武”的方式,以
2、 “文”的方法来说解决就称之为“文化” ,以“武”的方式来解决就称之为“武化” ,而“化” 更关注的则是目的,即解决的对象与目的。 因此, “文化”本身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 而“自信”二字,则是相对的一个概念,如“文”比“武”好,那么, “文”就比“武” 有自信,又如学习知识,一个人学到的知识越高,往往就会越有自信。 所以, “文化自信”其实也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制度、规则以及行为 方式等综合的优越性,进一步的说,这种相对于其它地方“文化”的优越性,没有这种优 越性,就无法做到真正的“自信” ,而这种“自信”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即: 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普通人
3、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不断的提高,而不是在走下坡路。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才可以有效证明“文化”的合理性以及优越性,即自信, 反之,则只能说是没有自信。 二、个人的尊严得到保障 所谓尊严,所关注的生活、地位、工作、行为等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以及延续,这是体 现“文化自信”的第二个内容。 若是这些得不到保障,当然不可能谈优越性,更不可能有“自信” 。 三、各种制度以及行为方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体现出优越性以及延续性 一种“文化”是否具有优越性,其实可以从外部人接受的情况事业判定,如好莱坞的 电影,在全世界大行其道,就足以说明“它”本身所带有的优越性,尽管有些人并不同意 这样的说法,但是却不能否认“它”
4、确实影响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所接受。 因此, “文化自信”的第三个体现,在于这种“文化”是否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换句话说,某种“文化”再好,若是没有人接受,又如何能够谈“自信”呢? 所以, “文化自信”讲的是一种整体的优越性,若抛开这种优越性,当然不可能有“自 信”可言,文化也不例外。 押题指数: 写作素材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016 年 7 月 1 日,中
5、央主要领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 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文化自信,是 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 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央主要领导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 讲话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2020 年 9 月 8
6、日,中央主要领导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 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 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央主要领导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 讲话 中华文明 5000 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 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 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7、 2019 年 8 月 19 日,中央主要领导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 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 人尽汉歌” ;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 “雅歌儒服” ,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 、胡衣胡 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 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2019 年 9 月 27 日,中央主要领导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 “腹有诗书气自
8、华” 。14 亿中国人民凝 聚力这么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 泉。了解我们 5000 年延续不绝的历史,就能自然形成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2019 年 12 月 19 日,中央主要领导视察澳门特别行政区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 时强调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 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 中应有之义。
9、2014 年 10 月 15 日,中央主要领导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 5000 多年文明传承 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2015 年 11 月 3 日,中央主要领导会见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代表时 强调 我说过,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 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 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 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说到底
10、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016 年 5 月 17 日,中央主要领导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范文展示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持续涵养中华文明根脉 到博物馆畅听民族瑰宝背后的历史故事, 到旅游景点领略文化遗存历史变迁的沧桑, 到书店购置一些中华文化的书籍当前,正值五一假期,很多人在文化的长河中游弋,感 受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和特殊魅力,涵养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根脉。中央主要领导振聋发聩 地指出,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 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用心用情呵护好中华文明的深厚根脉和精神依托。 在继承中
11、坚定文化自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民惟邦本” “天人合一” “和 而不同” ,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以德治国、以文化人” ,再到“言必信,行必果” “德不孤,必有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等,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和价值思维,已经超越 了时空界限、国别之分,成为全世界都可以汲取的养分库。诸多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 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在弘扬中守护文化根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 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中国共产
12、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袖为核心 的党中央,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内涵、推进治国理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到崭新阶段,有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得到全世界中华儿女高度认同。古老的中华文化 从未散发出如此璀璨夺目的光芒。 在运用中焕发文化新生。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无论在物质还 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物质得到极大丰富。同时,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 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 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
13、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 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 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中 华文明、中华文明,力求找到破解世界难题找到“钥匙” 。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交流, 我们就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造福人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 我们要持续挖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
14、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 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在强大文化自信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经济建设能使一个民族壮大,军事建设能使一个民族强大,唯有文化建设才能使一个 民族伟大。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更需要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锻造文化自信的生 命力、找准文化自信的落脚点 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着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明延 续至今而依旧富有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向往,归根结底也 在于牢不可破的文化自信。 中央主要领导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 文化自信
15、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我们需要在更深层面去思考、去重视。 文化自信的根基在哪里?在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 漫漫人类文明史,数个文明古国相继衰落,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自强不息,靠的是 独具特色且不断创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世界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一面面红旗在疾 风暴雨中褪色,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高高飘展,靠的是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 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成功嫁接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上。 就在庆祝建党 95 周年之际, 山西运城市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上千名共产党员自发组织近万人民群众,用群众喜闻乐 见的方式,自制了一面篮球场大小的党旗,开展了一场“享党福,感党
16、恩,跟党走”的群 众活动,它生动表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旦和民族传统文化嫁接成功,就必然根深本固, 枝繁叶茂、花红果硕。 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在哪里?在亿万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实践中。 把握和审视中华文化,需要在世界文明的大视野大格局中汲取营养,也要赋予新时代 鲜活、生动的内涵。具体到社会治理层面,既要珍视制度文明、坚守治理理念,又要遵循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运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早有“这里最早叫中国” 的美誉,也有被称为“德圣” “孝祖”的虞舜故里, “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沉淀在当地群众 的内心最深处。建立德政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开设德孝大讲堂,组建德孝志愿服务队 等,一系列创造性
17、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让群众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取得文化共识和价值共 识。这表明:我们党完全有能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 民群众也十分乐意在实践中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相结合。 文化自信的落脚点在哪里?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中央主要领导强调,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 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哺育着一个民族的成长时,也滋 养着文明的进步。具体到运城,一方面通过弘扬德孝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 强了凝聚力、促进了转变作风,让群众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另一方面,用文化建设带动 经济建设,实现了经济的逆势而上,财政收入也快速增长。我们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文化传承上不丢传统精髓、在多元交流中汲取外来精华,为迈向未来提 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经济建设能使一个民族壮大,军事建设能使一个民族强大,唯有文化建设才能使一个 民族伟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更需要夯实文化自信的 根基、锻造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找准文化自信的落脚点,一个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 中华民族,才更有吸引力、更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