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鸟和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观看鸟类的图片和视频,知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知道鸟的喙和 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式等有密切联系。 3、观察绵羊、梅花鹿的身体,并与猫兔比较,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知道鸟的共同特征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知道鸟的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 的生活环 境、取食方式等有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鸵鸟和豺狼视频,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鸫莺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鸵鸟和豺狼的视频。 2、提问:这两种动物有什么不同?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 (一)认识鸟类有翅膀。 1、播放喜鹊、绿头鸭、丹顶鹤、鸫莺视频。 2、提示:观察这几种鸟,找一找它们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相同?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有翼(有翅膀) 。 (二)认识鸟类身体表面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 1、观看 书本第 4 页第一行三幅图片。说一说鹰、鸽子身体表面覆盖了什么?它们的 身体是什么形状? 2、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鸟的身体表面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习行时的阻力。 (三)认识鸟的喙和足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取食方法等有联系。 1、观看书本第 4 页中间三幅图片。 说一说:啄木鸟、绿头鸭、白尾海雕的喙和足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它们的
3、喙和足不一样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鸟类的喙有角质,足上有鳞片。 绿头鸭为了在水中游得快, 所以脚上有蹼, 绿头鸭为了便于在水中捕捉食物, 喙呈扁平形状。 白尾海雕的喙和足都有弯钩,可以更好抓牢食物。 啄木鸟的喙细而坚可以啄开树木,吃到里面的虫子,啄木鸟的足很尖锐,可 以抓牢树干,这样才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四) 、认识鸟类的共特征。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说一说鸟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 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五) 、认识哺乳动物 (一)哺
4、乳动物身上有毛 1、观看书本第 5 页第 1 行图片 说一说:绵羊、梅花鹿的身体与猫、兔的身体有哪些共同之处?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猫的毛与鸟的羽毛有什么不同? 4 讲述:绵羊、梅花鹿、猫和兔身体表面都有毛。 (二)认识哺乳动物都用乳汁喂养后代。 1、观看书本第 5 面第 2 行图片 说一说:绵羊、梅花鹿、猫和兔分别是怎样喂养后代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绵羊、梅花鹿、猫和兔都是用乳汁喂养后代的。 (三)讲述:像绵羊、梅花鹿、猫和兔这样身体表面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的动 物,属于哺乳动物。 三、拓展与应用。 1、提问:会飞的都是鸟吗? 说一说:蝙蝠是鸟还是哺乳动物?为什么?
5、四、完成课堂学习手册 1、教师提要求: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想好以后再写。 2、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五、板书设计: 鸟和哺乳动物 鸟的共同特征鸟的共同特征: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 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毛、用乳汁喂养后代 2、动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不同的动物的身体有不同的特征,学会根据动物身体的 特征,给动物分类。 2、通过学习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3、通过学习知道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无脊柱椎动物和 有脊椎动物两大类,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
6、重点:学会根据动物身体的特征,给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无脊柱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 两大类,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谈话: 除了鸟和哺乳动物以外, 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动物, 如蜜蜂、 蝉、 壁虎等。不同动物的身体各有什么特征?怎样将它们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这方面和知识。 二、新授 (一)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 1、观察书本第 6 页下面的图片,找一找它们的身体分别有哪些特征? 2、将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分为一类,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实验报告单。 3、讲述:蝗虫、蝴蝶的身体有头
7、、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 复眼,胸部有三对足。这样的动物叫作昆虫。 (二)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提问:在上一步分类的基础上,将动物分为两类。应该怎样分? 说一说我们分类的依据。 2、说述:根据身体内是否有无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科学家将动物分成无 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两大类。 3、用概念图将分类结果呈现出来。 三、拓展与应用 1、认识两栖动物。 2、认识爬行动物。 四、板书 动物分类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动物是否有脊椎所组成的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 3、我国的珍稀动物 教学目标:1、能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知道珍
8、稀动物的名称和分布。 2、能用科学的词汇、图表等方式记录观察到信息,会陈述证据和研 究结果。 3、能认识到人尖的活动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 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4、 能在活动中分工协作, 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 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乐于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能列举我国的集中珍稀动物,认识一些珍稀动物的特征及分布。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认识一些珍稀动物的特征及分布。 一、导入认识一些珍稀动物 1、出示图片:白头叶猴、中华秋沙鸭、扬子鳄、中华鲟。 2、这几种珍稀动物你认识吗? 3、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 4、出示图片了解白鳍豚有关情况。 5、 我们在介绍这些动物时可以主
9、要介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6、请你选择一种珍稀动物详细的介绍它的身体特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7、整理资料、记录 8、交流,介绍一种珍稀动物。 二、新授怎样保护珍稀动物 1、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 (1)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搜集的珍稀动物的资料。 (2)请几位讲得全面详细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3)播放一些老师搜集的珍稀动物的视频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珍稀动物的 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特征的了解。重点播放白暨豚的形态特征、生存威胁、保护措 施等相关视频。 (4)教师边进述边板书,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认知: 白头叶猴分布:广西南部植被繁茂的地区 中华秋沙鸭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繁殖
10、扬子鳄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相连的湖泊 中华鲟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 白暨豚长江中下游 2、怎样保护珍稀动物 (1) 、这些动物为什么被称珍稀动物?自然界中较为稀有和珍贵的动物称为珍稀 动物。 (2) 、介绍濒危、易危、稀有动物 (3)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的大国,我们在了解白鳍豚资料时就已经看到白鳍豚 数量的减少的原因和人类活动有关,那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4) 、出示图片 (5) 、小结:人们砍伐森林、盗猎、挤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污染、过度开采 等行为都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活,甚至有些人为了食用野生动物而去捕杀珍稀动 物,其实野生动物身上会带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病菌,这可是损
11、“人”不利己的 行为,由于人类的这些行为才加速了一些动物日益减少 三、拓展与应用 1、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们能做些什么? 2、 我们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了很多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一些珍稀动 物的繁殖,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珍稀动物 4、用种子繁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和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3、通过观察植物的果实种子,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解剖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浸泡过的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镊子、放大
12、镜。 2、塑料盒、棉花、水、土壤、黑布或者黑纸。 3、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 4、网络视频:种子的传播途径。 5、课时分配:建议分 2 课时进行教学,间隔大约一个星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许多植物都是靠种子繁殖后代的。种子的内部有什么?为什么能生长 出新的植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种子繁殖,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种子,知道种子的结构。 1、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1)分别观察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在观察记录表上用绘图和语言描 述种子的外形和结构。 (2)边讲述边绘制简图: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的主要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 胚由胚芽、胚根
13、和子叶三部分构成。玉米种子由果皮和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构 成,胚由胚芽、胚根和子叶三部分构成。 (3)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说说,这些种子 有哪些不同之处? (4)小结:菜豆、蚕豆、黄豆的种子有两片子叶,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玉米 种子有胚乳,菜豆、蚕豆、黄豆种子没有胚乳 2、比较不同的种子,它们有哪些 相似的结构。 (1)讨论:观察黑板上菜豆、蚕豆、黄豆和玉米的种子结构图,说 说它们有哪些相似的结构?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这些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都有胚芽、胚根和子叶 3、提问:植物的种 子为什么能长成新的植物?猜一猜, 种子的哪部分会长成植物的
14、根?哪部分会长成 植物的芽? 三、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推测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猜 测板书: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境 2、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5、不用种子怎样繁殖 教学目标 1、通过种植实验,掌握甘薯、月季和落地生根的根、茎、叶的繁殖方法。 2、通过通过种植实验,知道什么叫营养繁殖。 3、知道植物的组织培养,也是营养繁殖的一种方式,了解营养繁殖在拯救珍稀 植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甘薯、月季和落地生根的根、茎、叶的繁殖方。 教学难点:用甘薯、月季和落地生根的根、茎、叶繁殖后,能长时间跟踪观察并 做
15、好记录。 教学准备:甘薯、月季苗、多肉植物一一落地生根、花盆(带土)小铲、翦刀等提 前一个月繁殖的甘薯、月季、落地生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竹林里每年都会长出许多新的竹子,这些竹子是怎样长出来的 2、提问:除了种子能够繁殖以外,植物的哪些部分也能繁殖?怎样用这些部分繁 殖?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用种子怎样繁殖。 板书课題:不用种子怎样繁殖 二、新课学习 1、用甘薯的根进行繁殖。 (1)教师演示用甘薯的根进行繁殖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2、用月季的茎进行紧殖 (1)教师演示用甘薯的根进行繁殖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2、用月季的茎进行繁殖 (1)教师演示用甘薯的根进
16、行紧殖。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3、用落地生根的叶进行繁殖。 (1)教师演示用甘薯的根进行繁殖。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4、发放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记录。 5、展示教师提前一个月繁殖的甘薯、月季、落地生根。 6、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2、通过学习,知道鸡蛋的结构和在期化过程中各部分发生的变化,了解鸡蛋的 化过程 3、通过学习,知道胎生和卵生方式的不同之处,能列举一些常见的卵生动物和 胎生动物。 教学重点: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教学准备:生鸡蛋、手电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进入案殖季节,雄孔会
17、展开美的尾屏并起辉,开性求偶,不同的动物 繁殖后代的方式一样吗?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繁殖,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 (一)认识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1、了解青蛙和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1)播放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 (2)提问:青蛙、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江报交流 (5)讲述:青蛙、鸡分别是通过雌雄青蛙、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产出的卵繁殖后代 的。 2、观察鸡蛋 (1)播放课件,展示鸡蛋的内部结构,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展示汇报 (4)讲述:鸡蛋主要由胚盘、蛋黄、蛋白和蛋壳等部分构成 7、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教学目标
18、: 1、通过学习,知道在一般条件下,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通过学习,学会设计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案,并能根据实验方案开展研究 实验 3、通过实验,知道水、酒精、橙汁、酱油和食用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能依 据概括和推理的方法,推理出在一般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通过学习,知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教学重点:能依据概括和推理的方法,推理出在一情况下,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 性质。 教学准备:烧瓶、橡皮塞、玻璃管、烧杯,加颜料的水、热水、冷水 一、导入 1、提问:生活中有时会见到这种现象,在壶里加满水后放在灶台上烧,水还没 有烧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怎么回事儿?
19、 2、学生交流和讨论。 3、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板书课题:水受热遇冷会怎样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水受热遇冷的变化。 1、阅读课文第 23、24 页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实验? 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3、老师展示边讲述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作用 4、学生参考书上的图示,组装实验装置。组装完成后,用胶圈标记玻璃管中的 水位。 5、学生参考书的图示,开展小组实验活动。 6 报实验现象 7、讨论: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 8、得出结论:像实验中观察的那样,一般情况下,水受热体积会膨胀,遇冷时 体积缩小,这种变化叫作热胀冷缩。 8、固体也热胀冷缩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热和
20、冷却铜球,得出固体有物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2、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加热和冷却铜球,得出固体有物体热胀冷缩的结论。 教学准备:酒精灯、铜球、铁环、冷水、烧、铁棒、铝棒、铁架台、简单电路等。 一、教学导入。 提问:铁路上钢轨的连接处都有缝隙,施工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它们连接紧密呢?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 1、认识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谈话: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说一说我们的观点和理由。 (2)提间:教师边演示边提问:将铜球加热或冷却,它会发生变化吗?怎样观测铜 球
21、的变化呢? (3)阅读课文和 27 页,说一说我们怎样实验来证明我们的观点。 (4)学生汇报怎样实验。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现象。 (7)讨论:根据实验现象,说一说铜球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认识铝棒、铁棒也有热 胀冷缩的性质。 (1)演示实验:将铝棒、铁棒分别接入第 28 页图示的实验装置中,然后用消灯加 热。 (2)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说明了什么? (3)学生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小结:铝棒、铁棒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气体的形状或大小
22、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 2、通过实验,知道空气受热后会上升,知道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起来 形成的。 3、会做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能根据模拟实验来推想自然界里风的成因。 4、体会到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风的成因实验器(观烟箱)、火柴、蜡烛、蚊香、烧瓶、烧杯、铁架台、 酒精灯、气球、空矿泉水瓶、塑料杯、热水、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加热装在袋子里的食物时,袋子为什么公鼓起来?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 、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认识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将套着气球的小瓶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并解释出现的
23、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 第 1 课时 一、提出问题 1、根据课页,提出下列问题: (1)加热装在袋子里的食物时,袋子为什么会鼓起来? (2)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2、围绕上述问题,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3、将问题聚焦到空气受热遇冷会出现什么变化? 二、科学实践活动:研究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用套着气球的小瓶做实验。 (1)提出问题:如果把套着气球的小瓶先后放人热水和冷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提出预测,并说明理由。 (3)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4)尝试解释发生的下列现象 (5)为什么把小瓶放人热水中,气球会鼓起来?再放人冷水中,气球又瘪了? (6)初步推想:空气也有热
24、胀冷缩的性质。 2、设计更多的实验,观察空气受热遇冷的变化 (1)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思考,设计实验: (2)空气会流动,那么用什么容器能把空气装起来? (3)怎样知道空气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4)怎样使空气受热和冷却? (5)学生设计并写出实验方案。 (6)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交流实验方法和现象,得出结论。 (1)各组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归纳推理出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液体、固体、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我们 进一步可以得出什么结
25、论? 得出: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 2 课时 一、提出问题 谈话:在密闭环境下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空 气会热胀冷缩吗? 二、结合实际,激发探究。 1、说说们身边哪些现象,应用了液体的热联冷缩性质? 2、今天我们性续探究有关热冷缩的话题、结合实际,激发探究欲望 1、(拿出一个的乒乓球)谁能有办法让乒乓球恢复原样? 2、请同学上台演示 3、引导:为什么了的乒乓球放到开水中烫一设会恢复原样?(小组讨论)你认为应 用了什么科学原理?、分组实验,探究验证 1、引导:空气到底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下面,我们通过一组 实验来验证 2、介绍实验仪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26、看到这些实验器材,准备如何组 织实验(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计论结果,引:如果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会察到什么现 象? 4、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5、小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 6、各小组交流汇报小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四、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引这组实验只能说明空气具有热涨冷缩的性顺,还不能说明乒乓球恢复原样 是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谁能说说怎样验证我们的猜 测?(乒乓球对比试验) 2、(拿出一个同样瘪了的乒乓球,但在乒乓球上钻了个小洞)提可:如果你们的 猜测成立,那么有个小洞的球,我们把它放到热水中,会是什么情况呢 (1)集体讨论交流 (2)学生上台验证 (3)得出实验结果,验证自
27、己的猜测, 五、拓展练习,巩应用 1、复天,给自行车打气时,要注意() A、打足气 B、不能打得太足 2、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 A、液体的热胀冷缩 B、气体的热胀冷缩 10、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分别占据了地球表面多大的面积。 2、通过学习,知道地球陆地表面除了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存在水以外, 大气中以及以下也有水。 3、通过学习,学会订简单的实验计划,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 4、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量并不充足,能提出一些节约用水建议和措施。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 教学难点: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准备:去掉底座的
28、地球仪、橡皮泥、白纸、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图片。 课时分配: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 1、提问: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也有奔腾不息的江河。那么除 了海洋和河流,地球上还有哪些地方有水呢? 2、提问:地球上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在面积大呢? 3、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的分布 。 板书课题:水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 1、探究海洋和陆地分別占据了地球表面多大的面积。 (1)提问:在地球仪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地球上大部分的水分布在海洋中,怎样 知道海洋和陆地分别占据了地球表面多大的面积? (2)学生交流讨论 (3)做抛掷地球仪的活动,估
29、算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 11、水的沸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 0时,水会结冰。2、通过学 习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3、通过学习,掌握用水温计测量水液体温度的方法。 4、通过学习,学会做水结冰的实验,学会用折线图整理并分析水冷却过程中的 温度变化的数据,得出水在什么温度进行结冰的结论。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 分工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做水结冰的实验,知道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 0时,水会结 冰。 教学难点:学会用水温计测量水液体温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纯净水、碎冰、盐、烧杯、试管、水温计、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进入冬季,北方地区
30、的河流、小溪以及池塘里的水就会结冰。水是在 什么条件下结冰的?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水结冰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水结冰了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水结时的温度。 1、准备实验材料和工具,掌握实验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 (2)谈话:怎样用这些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制作一个实验装置,来研究水结冰时 发生的现象? (3)读课文第 37、38 页,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实验? (4)读课文第 38,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使用温度计? 、组装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思考:水烧开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2 出示相应实验材料,讨论:小组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组想 研究的问题? 3、小组
31、讨论,形成实验方案 4、交流方案,重点交流:观察和测量什么、怎样观察和测量、怎样记录? 5、提间:实验中还需注意些什么? (1)为便于观察,同时防止伤手,建议用铁架台悬吊温度计后放入烧杯内(不要手 持温度计去测量) (2)注意酒精灯的使用要求。 (3)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在烧杯外标记试管内水面的位置。 (4)实验时,手不能触摸正在加热和己加热的烧杯, 6、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7、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 从产生气泡、水、水温变化、水位变化等内容去描述烧开水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现的? (1)当讨论气泡现象时,引导学生分析:气泡是从烧杯内什么地方出 (2)水中的气泡是由什么变化出
32、来的(水沸时出的气泡主要是水变成的水气) (3)描述水温变化数据时,重点引导学生描述水品变化的过程,烧杯中水的温度 和水的不同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和规律(水沸暦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水沸后, 继续给试管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8、讨论:少了的水到哪里去了?(沸腾过程水减少是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去了) 9、得出结论:沸腾是指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 100) ,水中,会产生大 量气泡,水会不停地翻腾起来,水迅速而剧烈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三、拓展 生活中还有哪些沸现象,现在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板书设计: 第 12 水的沸腾 蒸发 水水蒸气 (液态)(气态) 产生气泡 水翻腾 水加热至
33、100C 水位下降 第 13 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声音是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2、 科学探究基于大量的物体发声事实, 归纳提炼出声音的概念(声音产生的条件) 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及声音突然中断时的现象,能对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述 3、科学态度、STE 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分析和描述现象如实严谨。 教学准备: 餐巾纸(棉花)、吉他(弦乐类乐器)、锣、鼓、音叉、乒乓球、水、水槽、小口空 瓶或饮料瓶、米粒或泡沫塑料碎片、水杯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老师现场利用一个物体生产声音(产生余音较长的比较好) 2、问题:上节课我们聚焦了一些关于声音可以研究的问题,那么这节课
34、我们开 始 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认识固体的发声 1、表达: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2、活动:教师可以相继提供锣和餐中纸(或展开的棉花),让学生进行敲击后仔 细辩听和观察,有什么发现。 3、讨论: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认识固体的发声 1、表达: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2、活动:教师可以相维提供锣和餐巾纸(或展开的棉花),让学生进行敲击后仔 细听和观察,有什么发现。 3、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声音是不是拍打敲击就一定能 产生?还是怎样的?学生处在认知冲突中一时回答不上, 教师顺势过渡进入下个教 学活动。 4、动 1 观察发声的物体 (1)对比观察琴弦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聚集
3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即物 体发声的其同特征 14、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向各个方向传播;能举例说明不同材 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科学探究。 2、能从传声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假设;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 实验,能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能对自己的 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 4、能对声音的传播产生探究兴趣;能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是 怎样传播的;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学习,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能举例说 明人类的需求促进了人工传声物品的发展。 教师准备
36、:玻璃钟罩、抽气简、闹钟(或空气传声实验视頻)、音义、橡皮锤、水, 槽、石块、铁棍、细绳、气球、尼龙线、棉线、软管、牙签等。 学生准备:纸杯、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播放两个人分别在山上和山下对唱山歌的视频或课件)同学们为什么 人在山上唱歌山下的人能听到呢 2、提问: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探究空气能否传声。 (1)掌握方法。 把小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听一听闹钟的声音 用抽气筒慢慢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一听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 取下抽气筒,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观察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 (2)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37、然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8 页中。 (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引导: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就几 乎听不到了;当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时,声音又逐浙变大。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 2、探究固体、液体能否传声。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起你的小耳,认真地听听,看你能听到什么?(利用多 煤体插放剪接的音乐) 2、提问: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这些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我们耳边的? 3、出示课题:是声音怎样传播的 二、学生实验,观察,得出气体能传播声音的结论 1、活
38、动“筒易听诊器” (1)用普通漏斗接上胶管傲成一个简易听诊器。 (2)漏斗的一端放在自己部,管的另一端塞在耳中,听听心跳动的声音。 (3)计论:以及跳动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耳朵的? (4)教师小结并介绍:心跳的声音是经过涌斗和管中的空气传过的,漏斗有扩大 声音的功能。医生用的听诊器也是这样的道理。 2、离开了空气听诊器能听到声音吗?看录像 三、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体能传播声音 1、提问: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2、 “听听写字的声音” (1)四人一组,一人在面纸上写字,其余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听声 (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过来的? (3)然后用别人的方法再次听听声音,计论:不同途径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4)全班交流后得出:固体比气体传播声音的本强。 3、 “土电话 1)学生分组用准备好的村料制作“土电话” 。 (2)四人一组,两个同学手拿土电话的“听筒” ,一个同学轻轻敲击,其他同学 听一听。 15、声音的变化 16、认识与设计乐器 一、教学目标 1、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2、能按照一定步骤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小乐器 3、对自己或他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 教学重点: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小乐器。 教学准点:在制作过程中及制作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17、制作与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