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版).docx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1399713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非生物 【教材分析】 生物与非生物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本节课通 过课前任务卡搜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为课堂探究做知识和材料准备。通过观察番茄、黄瓜 与昆虫,体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进而认识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进一步通过比较生物和非生物, 有什么发现?深入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点以及生物的相同点。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维恩图对植物和动物的 特点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抽取出生物的共同特点并形成生物的基本概念。活动二,认识几种不 熟知的

2、自然事物,了解它们的形态和特点,利用生物的共同特点判断它们是否是生物,同时,丰 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激发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活动三,观察大自然的某个画面,识别 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思考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尝试用连线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而发现生物 和周围的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建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科学观念,为下一课进一步探 究动物与其庇护所之间的关系做铺垫。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能从具有生命的人迁移到 思考石头、大树、小草的生命状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生活中,学生对身边有生命的物体 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对生命的特点有简单了解

3、。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在技能方面,学生对观察比较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得以激发,而对生物和非生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理解并能描述出植物、动物的主要特点。 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初步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密切关系。 丰富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材料】维恩图、课件、校园一角或自然界某个场景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的首

4、小诗: 土壤是蚂蚁的家, 海洋是鲸鱼的家, 山林是猴子的家, 草原是马儿的家, 高原是牦牛的家, 池塘是蝌蚪的家,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她! 2.学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首小诗主要讲述了地球为所有 生物提供了一个家。 3.地球为哪些生物提供了家呢?他们的家又分别在哪里? (预设)生:蚂蚁的家在土壤中,猴子的家在森就马儿的家在草原上,牦牛的家在高蝌蚪的家在 池塘中,鲸鱼的家在海牢 4.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吗? 2 (预设)生:小草的家在泥土中,盜蚓的家在泥土中,鱼儿的家在河流中 5.教师引导: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自己的家,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家,他

5、们的家在不同的环 境中。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番茄、黄瓜等植物,了解了蚊子、蜜蜂等昆虫,小鸡、小 猫等动物,这些都具有生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是什么呢?(生物。) 7.相对于生物来说, 世界上还有一些没有生命的东西, 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称, 是什么呢? (非生物。) 8.大家知道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和非生 物。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蚂 蚁、鲸鱼都是生物,土壤、海洋都是非生物,从而进一步去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用。 (二)学习新课

6、 活动一: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概括生物的共同特点 1.地球上生活着无数的动物,也生活着无数的植物,这些统称为生物,大家能概括出生物的 共同特点吗? 2.出示课本 46 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分别想一想动物的共同特点,植物的共 同特点。再想一想生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全班交流,预设: 植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等。 动物的共同特点:能够长大,会繁殖,能运动,需要食物、空气、温度、阳光等等。 生物的共同特点: 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点:几乎都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需要营养;会 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3.出示课本 46 页

7、中间的一句话: 有生命的物体又称为生物。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几 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4.学生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概括生物的共同特点,需要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界动植物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充分 利用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习得的相关知识进行建构。本活动从学生低年级认识过的形形色色的动 植物和种植物、养小动物的经验入手,先分别总结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再概括生物的共同特点。 活动二:判断石笋、青苔、地衣等是否是生物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分别了解了动物、植物的各自特点,又概括了生物的共同特点,下面 我们就可以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来辨别一种物

8、体是否是生物。 2.出示课本 62 页下面石笋和青苔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两幅图片上的物 体是什么,并读一读相关的文字介绍,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再想一想,他们是否是生物,为 什么。 3.全班交流,预设: 石笋不是生物。石笋会“长高”,但不是靠自身吸收营养长高;会长出小石笋,但不是大石笋 生出来的,也不是种子长成的;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反应”,是石笋反射不同颜色的光形成的,并 不是它自身发生了变化。 青苔是生物。青苔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营养,会生长、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 反应,具备生物的特征。 4.讨论交流: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呢? 预设:要想知道一个物体

9、是不是生物,首先要查找资料,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然后依据生 物的共同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5.教师引导: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然 3 后才能辨别他是否是生物。下面我们就利用这种方法来辨别一下地衣、松下萝、水绵这三种物体 是否是生物? 6.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地衣、松萝、水绵这三种物体的有资料,然后辨别 这三种物体是否是生物? 7.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预设: 这三种物体都是生物。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植物,形状有枝状、叶状、壳状,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 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松萝生于深山的老树枝干或高山岩石上,呈悬垂

10、条丝状,适合阴暗潮湿的环境,需要阳光、 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 水绵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需要阳光、空气、水、营养才能生长,会繁殖,具备 生物的特征。 设计意图本活动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利用概念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加深对 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时,丰富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了解,体会神奇的生命现象。 三:观察大自然的某个画面,认识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在大自然中,生物和非生物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下面我们就以大自然中的某一个地方来分析一下。 2.出示课本 47 页下方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

11、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这幅图片的内容。 3.提出要求:别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写下它们的名称,判断哪些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关系,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将它们连线。 4.学生分小组活动,识别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并且思考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醒,要仔细寻找,将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能够标注出来,还要仔细思考,将与生物 有关的非生物都能够用线连起来。 5.全班交流,预设: 生物有松树、山羊、青草、鱼、乌龟、鹰等等。 非生物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等等。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与松树有关系的有岩石、高山、白云、阳光、空气、雪、溪流、土壤。 与山羊有关系

12、的有白云、阳光、空气、溪流、土壤。 与青草有关系的有阳光、空气、溪流、土壤、白云。 与鱼有关系的有阳光、空气、溪流。 与乌龟有关系的有岩石、阳光、空气、溪流、土壤。 与老鹰有关系的有高山、白云、阳光、空气、溪流。 6.教师小结:这里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些非常复杂,他们有的是直接的关系,有的 是间接的关系。不管是哪一种关系,有些非常复杂,他们有的是直接的关系,有的是间接的关系。 不管是哪一种关系,我们都要把他们找出来,不要遗漏。 设计意图本活动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生物和非生物之间有着密切而 复杂的关系。 三、课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了解了生物的共

13、同特点,知道所有的生物都会生 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等等。同时我们还 学会了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来辨别一种东西是否是生物,还初步了解了一些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 关系。 2.课后,请同学们观察校园一角或者菜园一角、小河一角,看一看这些地方有哪些生物和非 生物,想一想这些生物和哪些非生物之间存在关系,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教学后记】 4 16.动物的庇护所动物的庇护所 【教材分析】 动物的庇护所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5 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二课时。通过四年 级上册第 1 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鱼类、鸟类、哺乳类动 物的基本特征

14、。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动物的家入手, 知道动物安家需要大自然提供各种材料, 能列举动物依赖非生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从而体会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由动画入手,让学生进入到动物 世界,体会庇护所对动物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由植物、动物图片入手,学生说出他们的生存需 要大自然提供哪些外界条件。第三部分,知道不同动物对庇护所的要求不同。 庇护所的观察,认识不同的动物的家;寻访小动物的家,对某种动物的家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 和描述,在交流中进行比较,得出不同动物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最后总结动物 庇护所的特点,尝试运用所学设计一个

15、鸟儿的家。在学习,深入思考后,提出方案并实施。 【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上册第 1 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鱼类、鸟 类、哺乳类动物的基本特征。在四年级下册第 5 单元第 1 课中, 生物与非生物的学习,能建立 起生物和非生物的基本概念。为本课中建立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打下基础。四年级学生经过 一、二、三年级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践和表达能力,在设计鸟儿的家过程中,先让学生 对动物的家进行比较交流,知道家对动物的重要性。设计并画出草图,实施并不断完善自己的设 计。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 的求知欲。通过四年级

16、上册第 1 单元动物大家族的学习,学生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它 们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四年级下册第 5 单元第 1 课中, 生物与非生物的学习,再次为他们开 启了生命科学的大门,对美丽缤纷而充满神秘的生命世界充满向往。由于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 主能力,可以到户外观察记录动物的庇护所。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科学记录的良好习惯。并在交 流中,形成小组合作讨论的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 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承接第一课初步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 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本课将对这种联系的学习聚焦在学生熟知的一个个动物与 它们生活的家(庇护所)。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17、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观看视频,认识野生动物的家。知道大自然不仅为动植物提 供生存所需的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的各种材料,深入理解生 物的生存离不开非生物。 第二部分,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记录表,到校园里、池塘边、大树下寻访动物的家,使学生理 解动物把家安在那里的原因与该地的温度、水分、食物来源等情况有关,然后根据动物的生活习 性推测动物是否一直待在家里。 第三部分,观察并研究几种鸟巢,通过给鸟儿建巢,体验鸟巢是怎样满足鸟儿的需求的,增 强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和意识。 【教学目标】 能理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 能列举动物依赖非生物材料筑巢或

18、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能比较和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 设计并制作一个鸟巢给鸟儿安家,增强保护小动物的情感和意识。 【教学重点】能理解大自然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非生物条件。 【教学难点】能比较和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 5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动物庇护所图卡。 学生寻访调查记录表、鸟巢设计图纸、树叶、树枝、草茎、棉线。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 天黑了,同学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家里。8.1.2 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认为你的家 好吗?好在哪里? 动物们有没有自己的家呢? 它们的家建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家有什么特

19、点?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关于动物家的问题我 们都有很多问题想问。今天我们就谈谈动物家的事情,好吗?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熟悉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动物为适应大自然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动物的庇护所 2 学习新课 活动一:探究野生动物的家 出示课本 48 页上面 4 幅图,了解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松鼠在树木主干的松软处挖一个洞,主要用来储存食物、躲避天敌、遮挡风雨。 燕子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将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黏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 羽毛、 破 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 黄鳝常在稻田、小溪、池塘等处的淤泥里自己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石洞中穴居和冬眠。 蜜蜂

20、会用蜂蜡筑造成六角形的巢房,然后拼合成蜂巢,以便蜂王产卵、储存蜂蜜、养育幼虫等。 你们还见过哪些动物的家? 狗熊的家在山上的树洞或石洞里; 蛇的家在泥土洞里; 野兔喜欢栖息在低矮干燥的灌木丛中; 野鸭常在堤岸附近的洞穴、大树的树杈间、倒木下的凹陷处筑巢; 麻雀一般在屋檐下、管道处、空调外机、外接线盒上筑巢; 蚂蚁的家在土壤巢穴里。 交流:大家想一想,这些动物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安家?而不是在别的地方安家呢? 出示: 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 各种材料。生物的生存离不开这些非生物。 小结:动物建起的这些家,既能够为动物提供生存所需要的阳光、

21、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 等,还能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的各种材料。 活动二:寻访一个动物的家 提出要求:课前,老师让大家寻访一个动物的家,然后完成好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录单。下 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同学们寻访到的动物的家。 出示寻访调查记录表。 6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寻访的动物的家,全班交流。 提供一个范例: 我观察了蚂蚁的家 位置筑巢于地下或树上,有着良好的排水、通风措施。 大小 地下巢穴的规模非常大,包含一系列彼此 du 连通的地下小室,与地面 经通道连通。 地下小室包含育儿室,食物贮藏室,交配室等。 材料野外蚂蚁基本都是挖洞,还有用树叶的。 搭建方式 蚂蚁窝由工蚁们负责建筑和维护, 由工蚁

22、从地表开始一粒粒地把泥土、 沙搬开,慢慢挖出一下地底世界。平时,工蚁们将窝里小颗粒状的脏 东西叼到出口附近,形成常见的蚂蚁窝“土堆” 。 周围环境对 动物的影响 蚂蚁建巢是根据周边环境进行建造的,只有周围的环境有利它们生存 才会进行筑巢类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这次寻访调查中获得了哪些体会? 在调查寻访过程中,要慢慢的接近小动物的家,静静的观察,不要惊吓和伤害小动物。 如果到校外寻访,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大人陪同。 要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下来,以免忘记。 还要及时的查阅一定的资料,解决自己在寻访调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补充自己对调查寻访 小动物的知识方面的了解。 讨论 问题 1:老师通过寻访

23、和查阅资料发现一个问题,蚂蚁和蚯蚓同样是在土里生活,燕子和麻 雀都生活在自己的巢里,但是蚂蚁生活的土和蚯蚓生活的土不一样,燕子的巢和麻雀的巢也不一 样。这是为什么呢? 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虽然蚂蚁和蚯蚓同样生活在土里,燕子和麻 雀同样生活在自己的窝里,但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家的要求也不一样。 问题 2:想一想,动物们为什么会把家建在这些地方?他们会一直住在家里吗? 动物们之所以把家建在这些地方, 是因为这些地方有适合动物们生存的环境条件, 比如阳光、 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还有充足的食物,有利于躲避天敌等等。但是动物们不会一直住在家 7 里,他们总是忙忙碌

24、碌,会出去寻找食物,寻找配偶,寻找安家的材料,季节变化时有些动物还 会迁徙到别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各种动物的家,对各种家的建筑材料做了解,为后面理解动物对家的不 同需要做铺垫,同时,也为最后设计鸟儿的家做知识准备。在寻访动物的家活动中,让学生体验 科学观察、描述的重要性,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出问题蚯蚓和蚂蚁同样生活在土里, 但它们的家却不一样,为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生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而环境也影响生 物的生存,渗透生物要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 活动三:设计并动手搭建一个鸟巢 出示课本 50 页上面的几幅鸟巢插图, 想一想这些鸟巢是哪些鸟的家?他们有哪些特点?又是 怎样建造起

25、来的? 左边一幅图是喜鹊的窝,是用树枝搭建的支架巢。 中间上面一幅图是金丝燕的巢,是用羽毛、苔藓或海藻等混合唾液胶结而成的杯状巢。 中间下面一幅图是织布鸟的巢,是用草茎、纤维在树杈或树枝上编织成的吊巢。 右边一幅图是的巢,是用芦苇和水草在水面上搭成的浮巢。 总结鸟儿的家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鸟儿的家一般安在屋檐下、庭院树木的枝头上、大树的树杈间等隐蔽的地方。 鸟儿的家一般用枝条、草茎以及毛、羽等材料搭建。 鸟儿的家都比较舒适,适合鸟儿自己的需要以及鸟儿生活的特点。 出示课本 50 页下面的图片, 想一想给鸟儿安一个家, 需要哪些材料和运用哪些方法步骤?还 要注意些什么? 所需材料:小木棍、细树枝

26、、树叶、草根等等。 方法: 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用类似真鸟巢的材料和搭建方法搭建一个巢。 检查搭建的鸟巢是否安全、牢固。 观察搭建的鸟巢是否有鸟儿入住。 如果没有鸟儿入住,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吸引鸟儿,然后再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试着给鸟儿搭一个家。 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搭建的鸟巢,相互评价,指出鸟巢的优点和缺点。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动物的庇护所,知道动物会根据自己需要寻找合适的位置,建 造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鸟巢活动,对本课知识做总结提升,知道生物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教学后记】 8 17.环境变化以后环境变化以后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

27、单元第三课,在学生认识了生物的共同特点,探究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之后,从 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发生改变使生物面临挑战入手,借由一个个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刻感受非生物环 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巨大影响。本课学习内容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探究不同性质的环境变 化对生物有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的生存,人类正 采取措施降低破坏性影响,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到现代科技的两面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 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本课教学内容由四个活动组成。活动一,认识缓慢而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使生物演化出适应季 节变化的行为和身体变化,认识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活

28、动二, 认识人为原因造成的非正常的自然灾害对生物造成的严重危害。活动三,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 识的深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人类在开发和建造的同时,依据生物的生活习性 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其生存环境,借由鱼道的设计让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这是 生命科学和技术与工程的结合。活动四,拓展活动,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针对在藏羚羊迁徙 必经之地如何修建铁路,提出自己的评估方案。 【学情分析】 已有认知情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动物的庇护所的学习,学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非生物环境对于生物生存的 重要性,也隐约感受到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于生物的正常生存存在的潜在威胁。但具体的环境变 化对于生

29、物生存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还是模糊的。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各种图片和视频以 及学生的前瞻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变化包括自然的环境变化和人为的环境变化。其中自然 的环境变化还包括正常的和非正常的变化。 同时作为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 一个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寻求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采取积极的活动 和自然和谐相处。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对于很多事物已经能够给出自己的合理性评 价。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步培养学生高效搜集有效信息,以及进行积极思辨的能力。从学 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环境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平时

30、对于环境的变化也没有特别的关心和仔细的观察,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 大量的收集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关心。 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从气候变化使生物演化出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和身体变化,来真实的感 受到人为原因造成的非正常的自然灾害对生物造成的严重危害,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让 学生提前预习,查阅资料并准备大量的课件视频,并能从学生本体出发考虑,让学生真正的感受 到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入,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对比发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是不一样的。 能举

31、例说出急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胁。 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存造成破坏性影响。 能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 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说出生物适应季节更替的方式并说明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评估不同鱼道的工程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资料。 学生学习单。 9 【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气温怎么样? 你是怎么应对寒冷天气的? (结合实际的情况,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寒冷天气导入课题,贴近学生的生活,

32、使学生有话可说。 2 季节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 你知道动植物是怎样应对寒冷的天气吗?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下面让我们展开讨论。 首先,请这位同学介绍关于动物冬眠的相关知识。(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介绍) 通过介绍,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呢? (生回答) 冬眠的动物到底有哪些呢?这位同学列举了很多。(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介绍) 蛇是常见的冬眠动物,这位同学详细介绍了蛇的冬眠。(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自行阅读)。 通过阅读,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 季节交替, 鸟类会出现换羽的行为。你都有哪些了解呢?有什么收获?下面让我们通过该生的 作业分享具体了解。(投屏该生的作业,生自主阅读) 除了鸟类的换羽行为

33、,这位同学还给我们介绍了雪兔的换毛行为。通过两张图片对比,有什 么发现? 鸟类除了进行季节性换羽, 这位同学还和我们分享了鸟类的另一种季节性行为?我们将季节性 迁徒的鸟成为“候鸟” 。通过阅读,候鸟为什么要迁徙呢? 鸟类要迁徙, 其他动物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帝王蝶和斑马迁徙的壮观景象!(观看相关视频) 这位同学的分享有点特别,他分享的是什么呢? (投屏学生的作业, 学生自主阅读) 植物怎么应对季节交替?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千年银杏秋天的美。(观看相关视频) 设计意图动植物适应季节交替的方法,属于比较基础的知识,本环节教师设计让学生借助 互联网和手中的智能终端去寻找答案。从教师教变成了学生主动学

34、,锻炼了学生收集和整合知识 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3 自然灾害对生物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组同学分享的图片。(一起观看图片) 这些动物遭遇了什么? (生: 森林大火)森林大火会有怎样的后果? (生 1:破坏动物赖以生存的环 境,动物无家可归。生 2:动物数量产生长期影响,有些动物因此灭绝。) 这位同学的分享很有深度,你有哪些收获? (生 1:森林火灾除了对生存在其中的动植物找出 影响, 森林大火产生大量泥沙被带到下游会引起河流淤积, 影响河水质量, 进一步影响河中生物。 ) 这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了洪水对动物的影响。(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自主阅读) 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 洪水

35、会造成大量动植物的尸体腐败,腐败的尸体会污染水源,滋生媒 介生物,如蚊虫等,进而造成传染病流行。) 地震对动植物的影响又如何呢?让我们从这位同学的分享中找答案。(投屏该生的作业,学生 自主阅读) (生 1:地震会造成人员伤亡,对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威胁。) 地震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吗?(生2:地震对某些品种是-种机遇, 地震使-些物种突破环境限制, 获得发展。) 是的,我们要看问题要全面,自然灾害既具有摧毁性,但是它也能够摧毁动植物的天敌,使 他们获得发展壮大所需的资源。 设计意图自然灾害对于环境和环境中的生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 的视觉带来巨大震撼的同时,给他们的心理也带来了震

36、撼。而且这些图片是学生自己有目的地去 找的,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本环节时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4 认识到人为灾难性对生物的影响 类生活依赖自然, 人类活动会对自然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下面让我们先从同学分享的图片中进 一步了解。(生观看图片) 10 看完图片有何感受? 除了人类垃圾的危害,石油泄漏对海洋生物的危害也不小。请看这位同学的作业分享。(投屏 该生作业) 同学们,保护环境你打算怎么做? (从内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 起) 设计意图通过全身沾满汽油的小鸟,给学生带来强烈视觉震撼的同时,引起学生思考人类 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引发的对生物的威胁。 5 分析评估鱼道的合理

37、性 人类活动确实对生物生存带来了影响,如修堤筑坝影响了鱼类的正常洄游。为了缓解问题, 人类在鱼类洄游河段设计了鱼道。 下面这两种鱼道的相关信息老师课前已经以 ppt 的形式发布在班级圈。现在请大家交流它们 的优缺点。 (原生态鱼道更合理,它还原鱼类的润游路径,鱼类能很快适应。横隔板鱼道设计比较合理, 能够通过调整过于孔的大小,选择让不同的鱼通过,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今天,我们和大家讨论了季节交替、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引起的环境变化,我们在保护环境 的同时,也要积极地去适应环境变化,这样才能够适者生存。 课后请大家完成全景课堂中完成在藏羚羊必经之路设计铁路的任务。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鱼类洄游,及

38、鱼道等字眼都不太熟悉,教师将相关学习内容放在课前让 学生去了解,课堂学生的交流更加的有深入和有内涵。 【教学后记】 专项学习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像科学家那样 【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选取了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出“摆 的运动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并对问题进行探究。本专项学习主 要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科学家们具有的共同的素养,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 之以恒的研究, 不仅告诉学生科学家是怎么做科学研究的, 还告诉学生科学家具有哪些科学素养, 具有这些科学素养的科学家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二部分通过提出“摆的快慢与什么

39、因素有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亲历对这 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在四年级,重点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 集证据和处理信息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首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在之前 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问题;其次,强调在作出假设时,要尽可能把影响结果的因素都罗列出来,但一次只能选 择其中的一个作出假设,培养学生“公平实验”的科学态度;再次,对实验中的观察、记录等证 据搜集方法和要求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要认真、客观地做好实验记录,有条件的情况下,实验要 多做几次,确保证据的准确可靠;最后,在信息处理上,将数据整理的方法引入科学探究活动, 具体提出学生

40、应运用表格,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信息处理方法被运用在科学探究中。 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着重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体现探究过程技能的螺旋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未被突出强调 的方面(如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等)在探究过程中不重要,这些过程同样要让学生去经历,特别 11 是之前学习的思考的方法,要给学生一些时间去加以运用。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三年级下册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已有较大 提高,学生已经掌握了科学探究几个步骤,特别是三年级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出那些与对比有关 的问题,并能通过实验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探 究能力螺旋式上升。从学生

41、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 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动手求知。通过四年级上科学三单元的学习,对于控制变量来做 到实验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较好的完成对比实验。同时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能够进行小 组合作来探究学习、动脑思考实验操作,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是无限的。 【教学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了解科学家的事迹与科学家的共同素养,体悟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探 究的意识。 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的整 体认识。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记录数据,运用表格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并能进行分享和交

42、流。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等方面的新 要求。 【教学难点】提出“某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根据这个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 比实验时通过控制变量来做到公平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可调节摆长、摆重和度量摆幅的单摆装置,铁架台,细线,钩码,卷尺,秒表,实验 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1 阅读资料, 思考不同类型的科学家所具备的共同素养. 出示科学家照片,与每位科学家的小故事,学生阅读并思考这几位科学家具有哪些共同的科 学素养。 生答: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 小结:科学家具有一些共同的素养,他们的科学精

43、神值得我们学习。今天让我们要像科学家 那样进行一次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提供的资料以及教师拓展的视频、文字等资料,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 关注大自然,并力求解答大自然中无数的“为什么” ,科学家具有一些共同的素养。加深对科学家 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 2 探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 图片导入 出示生活中的各种摆的动图,钟摆,吊床,摇篮,秋千,观察图片,这些装置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答:会来回摆动 师:像这样的装置我们称为摆 出示摆,认识摆的结构 单摆由摆锤、摆绳组成。下面吊着的钩码为摆锤(板书:摆锤) ,钩码上连着的这根线称为摆 线(板书:摆线) ,轻轻拉动摆锤的时候,这个

44、摆线和之前竖直位置出现一个夹角称为摆角,摆的 摆动幅度叫摆幅。 玩一玩,数一数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5 秒内摆能摆动几次?师示范,轻轻拉动摆锤,然后松手,让摆 12 锤自然下落。请一个同学帮忙计时。同学们一起数数。 注意事项: 摆线要拉直,拉动摆锤而不是摆线,让摆锤自然下落 松手时,手不能对摆施加压力 从起点出发,摆回来算一次摆动, (2)让学生自己玩一玩摆,并数一数 15 秒内摆的摆动次数,看看哪个小组的摆摆动的最快。 (3)每个小组的摆的次数不同,不同小组的摆摆动次数不同,由此提出问题,摆的快慢与什 么因素有关。 师:你觉得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你有什么依据? 生:摆锤大小,

45、摆锤质量,摆线长度,摆幅大小 设计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让学生动手玩玩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引导下尽可能 由学生自行提出探究的问题。并用材料来调控教学节奏,调节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察摆及摆动 现象,认识摆的组成,发现摆动有快慢,进而提出“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方案 1.师:同学们猜测出了这么多因素,但是一节课时间有限,这节课我们只研究摆的摆锤重量 和摆绳长度以及摆动幅度这三个因素。 小组抽签选择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组内交流讨论制定方案。 引导学生注意会有哪些因素影响实验结果,梳理可以改变和不可以改变的因素。 (1)研究摆线长短 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 保持不变的条件

46、是:摆幅大小,摆锤轻重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线长短 (2)研究摆锤轻重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幅大小,摆线长短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锤轻重 (3)研究摆动幅度 生: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线长短,摆锤轻重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摆动幅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分析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能够说明理由的假设,设计 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对如何设计对比实验、如何控制变量、如何记录现象进行指导。 搜集证据、处理信息 1这个实验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实验注意事项: (1)摆线要拉直,拉动摆锤而不是摆线,让摆锤自然下落 (2)松手时,手不能对摆施加压力

47、 (3)从起点出发,摆回来算一次摆动 (4)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时读数、交流要轻声,记录数据要及时。 (5)如果摆碰到其他物体,实验要重来为了测试结果更加可靠,每个条件要测试 2-3 次,把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设计意图按照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搜集证据,运用表格记录证据,并进行处理分析,发展 学生搜集量化证据和分析处理量化证据的能力。 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小组独立分析数据,思考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并在班级内展示记录单分享交流。 1摆的快慢和摆锤轻重无关 2.摆的快慢和摆幅大小无关 13 3摆的快慢和摆线长短有关 师: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教师可再示

48、范一次,通过调节摆线长短改变摆的摆速,全班共同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师: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之下,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无关,与摆线长短有 关,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设计意图:按照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搜集证据,运用表格记录证据,并进行独立分析数据, 思考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并在全班分享交流,完成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对实验的细节加 以关注,体现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先动脑的科学探究思路,发展了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注重 证据,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推测的严谨的科学态回顾对摆的研究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反 思和梳理探究过 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形成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要点的认识度。 3 回顾与反思探究过程 1.先让学生整理这一次探究的过程,有哪几个步骤,各个步骤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要注意什 么,学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总结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形成对“像科学家那样”动手动脑探究的认识。经历“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并通过回顾 这一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要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的整体认识。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教案(2021新版).docx)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