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16.38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含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404708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16.38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16.38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16.38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16.38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16.38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38 讲讲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新课标等级考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 综合治理措施。 【核心素养定位】 1综合思维:分析湿地产生原因,森林和湿地破坏的原因、产生的危害。 2区域认知:森林和湿地的形成、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人地协调观:森林和湿地对人类的价值,人类对森林和湿地的影响,保护森林和湿地 的途径。 【知识体系构建】 一、森林资源 1森林资源的作用 (1)重要作用 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_”之称。 促进全球_,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2)图示说明如下: 特别提醒不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作用分析 不

2、同地区森林(绿地)的主要作用 丘陵、山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较干旱的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道路两侧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 【疑难辨析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森林的分布和现状 (1)分布 (2)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_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使土壤非常_。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

3、体内,地上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 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_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疑难辨析 2】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为何却成为生产力很高的生物群落? 4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读下图,回答问题。 (1)雨林被毁的原因。 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_和_,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具体原因: a开辟_: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b商业性_: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c过度的_: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d采矿、修路、_: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2)开发计划与影响。 (3)雨林的保护。 【疑难辨析 3】雨林公路修建有利无害吗? 二、湿地 1湿

4、地的含义 (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 天然湿地:、低潮时水 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等 (3)湿地的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 之间的过渡带 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湿地的功能 湿地的功能湿地的美称 具有较高的_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_“生命的摇篮” _,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_“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 【疑难辨析 4】湿地只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吗? 3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1)产生与表现 (2)保护湿地

5、 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_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重要性: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_。 措施 地区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_、退田还湖、_、以工 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 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疑难辨析 5】保护湿地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吗? 考点一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高考真题】 【例 1】2018江苏卷改编“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 31.5 万公顷。江苏省人工 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 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

6、构表”。据此回答(1)(2)题。 类型 面积比重(%) 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 杨树林25.018.718.515.613.7 杂阔林44.748.452.653.655.8 经济林20.621.521.922.723.4 其他9.711.47.08.17.1 (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造林存活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高林地生产力 AB CD (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覆盖率降低果品供应能力下降木材供需缺口加大 AB CD 解题能力培养 (1) (2) 尝试自解(

7、1)(2) 对接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体 现了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依据材料结合我国近些年国家政策的变化,判断江苏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 标,推测造林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体现了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因地、因时制宜,调整造林类型结构,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2.【方法规律】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技法点拨】 “七字法”记忆:水、气、净、美、无(物)、尘、沙 “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净”净化空气 “美”美化环境 “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尘”吸烟除尘 “沙”防风固沙 2热带雨林被

8、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一旦遭到大面积破坏,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用减弱,空气干燥, 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异常,全球旱涝失衡的频度和强度将加大,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2)使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3)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锐减。 【拓展延伸】 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模式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模式对亚马孙雨林保护性开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样的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效益。解决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符合 可持续发展理念。 3.【题组精练】 考向 1

9、森林的环境效益分析 1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据此 完成(1)(2)题。 (1)距地面 6 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B CD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B CD 考向 2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2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最新数据显 示巴西亚马孙雨林 2015 年毁林面积比 2014 年多出 16%。据此回答(1)(3)题。 (1)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受秘鲁寒流的

10、影响 平原面积广阔 AB CD (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B CD (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考点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高考真题】 【例 2】2018全国卷,37,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11、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 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 的地貌、气候特点。(6 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 关系的变化。(6 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 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 分) 解题能力培养 (1) (2) (3) (4)同意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不同意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尝试自解(1) (2) (3) (

12、4)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依据图文信息,分析流域地貌、气候、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并评价发展方向。 区域认知结合经纬网、 地名等进行区域定位, 对小尺度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有基本认知。 人地协调观探讨是否要人为干预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 2.【方法规律】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2沼泽湿地成因的分析方法 湿地的形成一般从湿地的补给(降水量、冰雪融水等)和湿地的水分流失(蒸发、下渗、排 水等)两个大方面分析,强调补给量大于水分流失量。如下图所示: 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 类别主要表现 自然 原因 气候变暖,

13、干旱加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日渐消失。 海岸侵蚀,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人为 原因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 导致入湖(海)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 甚至消失。 环境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 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质增加,湖沼 内藻类与水草丛生。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水量减少、干涸。 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 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甚至完 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4.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 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 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变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

14、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考虑人 为原因;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积雪融水有关。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 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一般是围湖造田和破坏上游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造成的,湖泊 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泥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 短期原因一般是人类对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靠积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变化,一 般考虑气温、积雪融水量等因素。 5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6不

15、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目的 大河中下游湖泊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保护水源和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保护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题组精练】 考向 1湿地的形成原因 1全国卷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 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 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

16、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 分) 考向 2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下图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上游退耕还林B人口激增围湖造田 C湖泊沼泽化加快D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2)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旱涝灾害频次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D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 考向 3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3浙江卷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材料一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 的七分之一。2009 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

17、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 分堤坝被推倒,使得填海造陆得来的土地被海水淹没。 (1)简析图 2 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8 分) (2)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4 分) 新教材链接 9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热点一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含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 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 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效益 (1)生态效益: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庇护所,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 系统的同时,也保护着维持着为人类提

18、供生态服务的能力,如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 沙、气候调节等。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提供多种物质生产服务,开展生态旅游、进行科研与公众 宣传教育。 (3)外部效益:通过河流或大气等传递到保护区外的其他区域,对附近或更广区域的生态 环境,包括城市和农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即时演练 12021烟台市高三模拟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 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据此完成(1)(2) 题。 (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气候寒冷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三江源地

19、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 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B CD 热点二生态安全 1.生态安全的含义 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通 常具有两重含义:一是指生态系统自身是否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 全;二是指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否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 的需要。 2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 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受季风气候影响,形成类型众多的生

20、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 为的原因,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且形势十分严峻。目前, 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 加剧,危害在加重。如果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国家 生态环境安全。 3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 (1)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众 多的湖泊、湿地面积缩小甚至干涸,沼泽地消失,生态环境变得脆弱。 (2)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出现了水土流失加剧、草场退化严重、虫 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突出问题,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

21、化。 (3)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 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 南亚诸国的生态安全。 即时演练 22021北京东城区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考察是人类认识区域环境的重要途径。2017 年 8 月 19 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 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图 a 为青藏地区简图,图 b 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 (1)指出青藏铁路沿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科考队员发现,自 1970 年以来,青藏地区的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 (2)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反映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

22、化过程,并推测这种环 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科考启动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青藏 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 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3)从“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 重要保护地”中,任选其一,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至少答出两点) 10 类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之类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之(十十)生态环境问题类生态环境问题类 命题角度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 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

23、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 性减少等。 考题探究 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 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 降水量小于 400 毫米的地区(地表 1 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 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 分) (2)分析在降水量 400 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

24、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 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 分) 尝试自解(1) (2) (3) 样卷 展示 得分:9 分 样卷 剖析 失分原因:第(1)题,思维不全,只考虑了与降水量、蒸发量有关,还与地 下水、土壤、风等因素有关。 第(2)题,综合思维能力不够,思维没有做出延伸。影响林木、林下草类的 生长,植被环境效益功能下降;蒸腾量增加,会导致环境干燥。 第(3)题,思维不全,思维延伸不够。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生 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类活动的干预。 标准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 400 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3 分) 地表 1 米

25、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3 分)风大,易动 摇树木根系。(2 分)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 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 草本植物的生长, 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 复)。(3 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 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 分)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2 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 分) 思维建模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 合考查。 1分析成因首先要看清题

26、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 分析。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 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 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一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 析说明。 2常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答题术语 问题思考方向答题术语 水土 流失 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

27、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势起伏大,表土易被冲刷。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 道路建设不注意生态保护。 湿地萎缩 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森林大火,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森林火灾。 生物多样 性减少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森林大火、洪水等。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28、。 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3.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措施。 例如,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 流失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 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 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

29、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 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 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4常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答题术语 工程措施 防治水土流失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修 水库和水渠等);防沙工程措施:设置阻沙、固沙的沙障工程(建阻沙墙、碎 石覆盖等);保护湿地工程措施:退耕还湿、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栽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育种,地膜覆盖,

30、温室栽培,喷灌、滴灌等。 迁移运用 12015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分)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 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 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 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 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14 分) (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10 分) 思维流程 我的答案(1) (2) 答题

31、反思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仔细分析材料信息的深层含义,如分析湿地形成条件时, 大多数同学根据“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 ”可知当地气温低,蒸发弱,但是不能认识 到“年平均气温4.7 ”的深层含义是当地常年气温较低,迁移青藏高原与三江平原湿地的 成因可知,该地有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22020山东卷,19(3),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 流域面积 1 356 km2(图 1), 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 区之一。2019 年 5 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 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

32、西柳沟上游,放眼望 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 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 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 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 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 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 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 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第第 38 讲讲

33、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板块一板块一 一、 1(1)地球之肺水循环 【疑难辨析 1】提示:森林类似海绵,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森 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 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2(1)俄罗斯亚马孙河刚果河(2)热带雨林 3(2)贫瘠植物淋洗 【疑难辨析 2】提示:水热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条件,在热带雨林地区,虽 然土壤贫瘠,但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导致生物循环旺盛,使雨林成为生产力很高的 生物群落。 4 (1)人口增长贫困大型农场伐木迁移农业城镇建设(2)亚马孙横贯公路

34、亚马孙平原外资(3)保护性自然保护区选择性采伐环境教育缓冲区 【疑难辨析 3】提示:不是。公路的修建导致原始森林区人类活动增多,影响了原来的 自然生态。公路的修建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会吸引大量人口、工厂及外国公司进入, 导致雨林破坏,影响全球生态环境。 二、 1(2)沼泽滩涂水库稻田(3)陆地与水体 2生产力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调蓄洪水 【疑难辨析 4】提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根据湿 地的定义,半干旱、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 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 呼伦湖

35、等。 3(1)自然灾害(2)生存环境生存环境封山育林平垸行洪 【疑难辨析 5】提示:不全是。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 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板块二板块二 考点一考点一 体验高考真题 【例 1】经济核心目标加大增强增加增加 答案:(1)B(2)C 考向题组精练 1解析:第(1)题,观察四幅图中距地面 6 米高度以内风速的大小,最大风速依次约为 1.3 千米/小时、3 千米/小时、3 千米/小时和 6 千米/小时,因此该范围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 灌木的针叶密林。故选 A 项。第(2)题,华北平原位于中纬度的大陆东岸

36、,为温带季风气候, 该气候条件下,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 B 项。 答案:(1)A(2)B 2解析:第(1)题,亚马孙雨林分布广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故选 B 项。 第(2)题,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仅依靠迁移农业是无法 脱贫的。故选 D 项。第(3)题,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 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故选 A 项。 答案:(1)B(2)D(3)A 考点二考点二 体验高考真题 【例 2】平坦开阔干旱增加淤积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

37、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 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 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 化。 不同意: 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保持湿地水量稳定;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护食物链完整(保 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考向题组精练 1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 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洞庭湖面积总体缩小。流域上游退

38、耕还林可保持水土,减 少河流含沙量,湖泊淤积减轻,面积会增加;近年来,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 湖泊沼泽化加快和长江干流水量减少会对洞庭湖面积产生影响,但这不是洞庭湖面积缩小的 主要原因。故选 B 项。第(2)题,热岛效应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受洞庭湖影响不大;湖泊 面积缩小,对局部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旱涝灾害频繁;洞庭湖面积缩小,使部分生物 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洞庭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但不会使大范围 的气候发生变化。故选 C 项。 答案:(1)B(2)C 3答案:(1)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 口,泥沙较多;风力较

39、大,可利用风车排水。 (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新教材链接新教材链接 9 即时演练 1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第(2) 题,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价值应该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 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在中下游地区;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独特 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答案:(1)A(2)C 2答案:(1)草地、荒漠石山、耕地、林地。 (2)增多增加影响:短期冰川融化,导致河流和湖泊水量增加,有利于农牧业发展, 但长期发展下去,冰川消融过度,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 (3)亚洲水塔:世界屋

40、脊,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河的发源地。 或地球第三极:是除南北两极纬度高,气候寒冷之外,因为世界屋脊,海拔高,气温较 低,冰川广布的第三极。 或生态安全屏障:这里为众多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并对西部荒漠化的扩张具有阻挡 作用。 或民族特色文化重要保护地:这里的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 10 类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之类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之(十十) 迁移运用 1答案:(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 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 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 保意识。 2解析:需要选一个区域作答,多答一般按第一个给分。黄土丘陵沟壑区应主要从加强 沟道坝系建设、蓄水拦沙等角度采取措施。风沙区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引洪入沙等措施。 冲积平原区需要疏浚河道、引洪淤地等。 答案:(任选一区作答即可)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 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16.38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