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2.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 【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 2 课。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与“太阳光的照射, 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地球自转”三个因素有关。 “太阳光照射”和“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这两 个因素会被学生作为一种常识快速地接受并理解。而学生对于“地球自转”这个关键因素常常表 现出不理解或不确定。正是基于学生前概念的多样性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本课希望让学生能自 主展示各种解释方案,暴露自己的原有认知,然后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 思维碰撞发现问题、修正解释,最终推动学生的认知向前发展。 本课从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随即用一个问题“昼夜
2、交替现象是地球上最常 见的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呢?”聚焦到探究主题上来。然后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把自己的假设用 图画形式表达出来;交流假设;模拟实验验证假设;交流实验结果;集体研讨各种假设的不同与 相同;思考如何进一步探究。最后总结得出我们需要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哪一种 假设与事实相符。 【学生分析】 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最常见的天文现象, 每天都在循环往复, 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但是学生熟悉的是现象的特征,对现象的成因却比较模糊,有过探究经历的学生就更少了。在前 概念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地球自转”这个关键因素常常表现出不理解或不确定。当然, 也有部分学生会提及地球自转
3、因素,但并不等于他们能合理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如果同时 考虑地球的公转,他们有的甚至会改变原有的解释或给出更多的假设。调查中还发现,有的学生 会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作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但与事实相符的是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已有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提出有依据的假设。 2.能基于假设,制订可行的探究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成因的假设。 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身边许多
4、常见的自然现象是有科学解释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并了解他人的假设。 难点在认真聆听其他小组汇报后, 思考并归纳出各种假设的本质区别是地球运动状态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手电筒、海陆分布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班级大记录表、彩色笔(记录学生假设)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引入。 观察一座城市的白天与黑夜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一部分表达的是白昼和哪一部分表达的是 黑夜。 观察一张昼夜交替的动态图片和一个太空视角的地球昼夜交替的动画,让学生说出这种现象 是昼夜交替现象。 2.过渡。 2 谈话: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上演,是地球上最
5、常见的自然现象,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 的呢?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白昼和黑夜的特征,出示动态图是为了让学生直观观 察昼夜交替现象。这两幅图片都是为了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成因铺垫基础知识。 二、探索 活动一:学生表达自己的解释 1.谈话: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能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吗?这些都是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它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请把你的观点 用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把自己的假设用图画表达出来。暂时没有想法的学生,提示其阅读教科 书上的常见假设。 3.交流我们的想法。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认真聆听他人的观点,并
6、就他人的观点开展研讨,在思考他人的观点后, 修改和补充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问题抛出后,不让学生直接在全班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 画下来,这是为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交流观点的环节能让学生在与他人观点碰撞中,产 生新认知。有了新的认知,才能让学生产生亲自做模拟实验去验证哪种假设才是真正的形成昼夜 交替现象的因素以及哪种假设才是与事实相符的动力。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我们的假设 1.明确实验要求。 (1)实验目标是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判断标准。 (3)了解实验材料,思考实验操作步骤。 2.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3.交流我们实验的结果
7、。 4.提问并总结。 提问:你的假设成立吗?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小组内统计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各种假设,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最后分析它们有什 么不同。 设计意图每位学生不仅要独立完成验证自己的假设的模拟实验, 还要认真观察他人的实验, 聆听他人的观点,让学生对每一个观点都有充分的认识,最后在研讨环节分析出它们的本质不同 是因为地球的运动状态不同。 活动三:集体研讨 1.小组代表展示我们的假设。 按假设类别,分别请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教师统计每一个假设是否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全班分析班级大记录表,找出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的不同之处。
8、学生观察班级大记录表,小组讨论,汇报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每种假设本质的不同就是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不同。 3.谈话:我们该如何进一步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研究确定地球的运动状态,才能确认哪种假设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展示与交流充分了解每种假设的特点,在对比中发现每种假设的本质不 同,进而才能找到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本质原因。学生也会在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不断地修 正认识,昼夜交替成因的解释逐渐明朗起来。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每天都在循环往复,是地 3 球上最常见的自然现象。经过探究,我们发现有多种假设都能解释它的形成原因。经过研讨,我 们发现必须先研究、确定地球的运动状态,才能确定哪一种假设与事实相符。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在学生第一次表达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时,可能只有一种解释,所以只会画一个示意图,当然 也允许学生发表多种解释。学生交流后,会因为交流接受他人的观点,再添加了一些假设,在此 我们鼓励学生尝试多角度解释问题。 在模拟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记录自己做的模拟实验,也记录小组同学做的模拟实验。这 样可以使学生对每个假设都有充分的了解,保证交流和讨论的有效性。记录表上留有空格,是考 虑到可能存在其他天体加入解释中的情况,不限制学生的思考。记录表中“我的发现”是配合研 讨中的问题 2 使用的。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