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别说明:本资源来源于网络、一线教师分享及优翼编辑研发特别说明:本资源来源于网络、一线教师分享及优翼编辑研发, 经过统一整理免费分享给老师们做教学参考之用经过统一整理免费分享给老师们做教学参考之用。 疫情期间疫情期间, 无法统无法统 一校对,难免有错漏之处。老师们在使用资源时需要自行审查取舍一校对,难免有错漏之处。老师们在使用资源时需要自行审查取舍, 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优翼一直是您助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优翼一直是您助 学助教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难关学助教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难关!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赖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赖! 一、一、
2、有趣的人不苟且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生活中, 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 让人不免心驰神往, 想要结识一番。 有趣, 和枯燥、 乏味人相对, 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 是平淡生活里的 “调 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 灵魂万里挑一。 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 水中之味、 花中之光、女中之态, 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 对“什 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 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 都莫不有趣。 有趣的
3、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 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 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 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 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 “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 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 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
4、生六记中写 道:“余忆童稚时,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 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 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 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 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 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 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
5、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 霜糖, “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 “夜间, 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 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 俊不禁,掩卷而笑。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 就不免面目可憎, 让人避之不及。 现在,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 平日以 “斗 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 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 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
6、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 之中, 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 那么, 生活便成沙漠, 要他何用。 ” 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 年 01 月 30 日 18 版)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 “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 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
7、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 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2. 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 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 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 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 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 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
8、中不足的是,他 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 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 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 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 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3. 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容。 1. D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提取信息能力。这是一篇议论文,重点在作者的看法和主 张。D.有误。第段,“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
9、斗图为 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 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2. D 【详解】此题考查论据的运用能力。论据必须要能证明观点,才是可取的材料, 才能做论据用。D 项,“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房玄龄 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表现的是二人对爱情的忠贞, 与“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 3. 举例论证。用苏轼身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 的事例,论证了本段“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的观点。既具有故事性,又 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0、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 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 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 确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第段的内容可知,为了论证本段的分论点有趣的 人, 对生活抱有大爱, 列举了苏轼身处逆境, 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 用心做美食, 用心写诗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答题模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 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 不苟且就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有趣的人就需要对生活抱有大爱;就要有着强 烈的好奇心;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详解】此题
11、考查对全文论述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结合论点及每 一层的分论点回答。首先结合论点回答。文章的标题“有趣的人不苟且”告诉我 们不苟且就要做一个有趣的人。其次结合每一部分的分论点回答。“有趣的人就 需要对生活抱有大爱”“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趣的人,深藏大智 慧”“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最后精炼地整 合答案即可。 二、二、谈谦虚谈谦虚 朱光潜 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 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 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 雄
12、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 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 老是要抬着头去 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 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 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 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 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 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
13、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 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 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 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 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 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 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 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 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
14、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 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 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 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 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 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 请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中国#教育出&版网% 2. 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 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4. 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 在一次科研实验的
15、关键环节中, 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 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的 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 ” 导师听了哈哈大笑: “会就会, 不会就不会, 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答案】 1. 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 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铺垫。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 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 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
16、表述即可。文 章第 1 段先分析谦虚的内涵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 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 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再分析谦虚的内因谦虚必起于 自我渺小的意识;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据 此概括作答。 2. 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 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 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 懂。句子“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 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
17、可以望风披靡”把“人的谦虚”比作“打太极拳”,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的谦虚, 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 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这一观点。 3. 谦虚必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谦虚“知不足然后能自强”;谦虚是对崇 高意识的虔诚和向往。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 结合题目要求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并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一个人必须 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 强”“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 同的。 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不知
18、不觉中把自 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来概括作答。 4. 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生活、工 作中我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的谦虚就会让 我丧失自信和斗志,实事求是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才是正确的选择。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文本材料阐述理由。文本 材料中的同学有能力来完成任务却还要“谦虚”,可以从“人需要谦虚,但不要 过分谦虚”的角度,结合生活实际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 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三、三、谈语言谈语言
19、 王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 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 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 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 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 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 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 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
20、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 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 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 出现 “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 这样的句子。 “七 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 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 “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 欢迎, 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 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
21、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 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 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 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 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 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 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 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
22、讹。报刊上的语 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 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 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 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 “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 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 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 “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 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 语。 但是
23、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 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 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 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 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 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1. 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 2. 文
24、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 3. 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 4. 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 1. (1)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 动的。(2)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之后,可以搜集到作者 的观点:“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 生动的。”,“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据此理解作 答。 2. 文章在论述第一个观点时,以一篇报道中误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 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5、文章在论述第二个观点时,以报刊上一直 错误使用的词语“最好水平”的事例论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详解】此题考查的举例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可采用的答题模式是:采用举例 论证方法+表达效果(具体有力或生动形象)+论证的观点。示例:段通过列举 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 是准确、 鲜明、 生动的”。 段“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 娓娓动听, 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 科学性”,通过列举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 语”的观点。据此作答即可。 3.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
26、论述:一是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既要考虑规范 化,又要考虑大众化;二是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要尽量规 范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适应语言的发展。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作者在文中做了补 充“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 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不要把“约 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 化”,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 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不可能一劳永逸”。 据此概括作答。 4.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生动。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语言风
27、格的赏析。文段的语言风格有很多种,有的诙谐 幽默,有的质朴自然,有的华丽典雅。细读全文,摘录能体现语言风格的关键句 子分析即可。“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 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 作的工具”, “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 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 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 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等句子可以看出文章的语言质朴自然, 娓娓道来, 不枯燥, 说理不生硬。据此作答。 四、四、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 赵宗彪 唐僧师徒一个个都在苦水中泡过,取经
28、路上的日子也是风餐露宿,饥寒交 迫,险象环生,苦海无边。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才是一 个人成功的前提上间又有几个?太自信。 我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奇怪的想法,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就是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 人成功的前提。苦难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精神。但太多的苦难,也能毁灭一 个人的所有尊严和自信。孟子说,大丈夫必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 但能够做到的, 人世间又有几个?太多的苦难, 只会剥夺生命的质量, 摧毁人的意志、 自尊、 理想和信念, 而只有极少数有大志而且意志特别坚韧的人、 才华特别丰富的大
29、才、奇才,才有可能逆水而上,成就梦想。 唐憎的苦难,同成就他的事业并无必然联系。 他如果小时候有天伦之乐, 未必就不会读书。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这些不是因 为苦难才得来。 而是他拜须菩提祖为师, 在环境优美的须弥山学习十一年的成果。 孙悟空的苦难,那是压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这苦难给他带来了什么?是驯服、 奴化、忍耐和逆来顺受。在五行山下的时间里,孙悟空的法术并没有提升,只是 不羁的精神目渐消磨,活跃的创造能力逐步萎缩。 孙悟空的苦难缔造者,严格说来,是玉帝本人,孙悟空虽然出身寒微,但 毕竟有能力有水平。但玉帝和他所创造的天庭,却大材小用,只让他当个马夫。 后来虽说封了齐
30、天大圣的空头街,却又不给他相应的待遇,连一张蟠桃大会的入 场券都没有,谁能咽得下这口气?即使没有孙悟空出现,迟早会有张悟空、李悟 空、王悟空等来叫板。沙僧原本是玉帝的侍卫官,职官是卷帘大将,却只是因为 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这样的小过失,竟然要下凡做妖怪,每七天还要飞剑穿胸百余 下。比起孙悟空的打碎天堂的所有殿堂庙字、亭台楼阁、瓶瓶罐罐来,简直是不 值一提。尽管沙和尚沉默寡言,但他心里会平衡吗? 尽管苦难来了,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面对,但我们能否分析一下,哪些苦 难是可以避免的?司马迁能写出伟大的史记,不是因为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宫 刑,而是他本来就有理想有才华。否则,就难以反证,历史上受到宮刑的人那么
31、多,为什么却仅有一部史记?“吹尽狂沙始到金”,是因为首先有金,否则, 狂沙吹尽,还不照样是狂沙? 任何人为的苦难,对人类而言,都是噩梦。 如果因为极少一部分的人在苦难中依然作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 那就是自 欺欺人。歌颂苦难,鼓励苦难,怀念苦难,而那些苦难的制造者们,却由此可以 逃避惩罚而变成恩主,这不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最好结果吗? 孙悟空们在一个个的苦难面前坚持下来了, 但原先那个充满灵气和自由思 想的精灵,却如泥牛人海,一去不复返了。生龙活虎的孙悟空从压在五行山下的 时候起,即已死了。 (选自今晚报)2019- 04-28, 有删改) 1.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 分)中 2.分析第段的论
32、证方法及其作用。(4 分) 3.第段能否删掉?为什么? (3 分) 1.这一段开头先引用名言和名句,引出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然后既引名句分 析它的难点, 再具体分析苦难于常人就是灾难, 只是极小数伟人才可能脱颖而出。 由此表明自己成功不需要苦难锻炼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全文 或某段)的结构:提出问题一分析回题一解決回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 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如本 文第段论证思路是:首先用名言引出错误观点-然后进行道理论证- 最后表明正确观点。答案如下:此段以道理论证为主。开头先引用名
33、言和名句, 引出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然后既引名句分析它的难点,再具体分析苦难于常 人就是灾难,只是极小数伟人才可能脱颖而出。由此表明自己成功不需要苦难锻 炼的观点。 2.本段使用了举例论证(摆事实),用司马迁写史记的事实证明并不是苦难 让他成功,没有他遭受的苦难,他也会成功。事实胜于雄辩,论证说服力不言而 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识别论 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第段列 举司马迁写史记获得成功的事实,论证并不是苦难让他成功,没有他遭受的 苦难, 他也会成功。 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事实胜于雄辩, 论证说服力不言而
34、喻。 3.不能。补充强调苦难中有人作出成就,但绝不能因此为苦难歌功颂德。这是对 前文论述的一个补充,使论述观点更全面,更易于让人理解接受。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段的作用是:补充强调苦难中有人作出 成就,但绝不能因此为苦难歌功颂德;补充前文的论述的,使论述观点更全 面,更易于让人理解接受。所以不能删。 20192019 年各省地市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二期)年各省地市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二期)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 20192019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非文学作品阅读 五、五、别让速成毁了匠心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
35、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 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 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 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 求速成不是好事。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 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 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功效,乃至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 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 事物的创造,往往
36、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 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 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 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 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造岀高纯度的器具。古人 有句话叫“技近乎道”,即技芑层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与最高的“道”相符, 而这种“道”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吗?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产生 了数不胜数的名匠和作品。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精雕细琢,在很小的桃核上雕出各 色各样的人物景观,而且形神毕肖,表现了雕
37、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 出我国古代民间工艺的高超成就。 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 融焊接工,35 年如一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 脏”的人,0.08 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 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 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 限,成功地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 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 精尖技术。 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
38、、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 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 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需要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 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养此匠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 得了苦功夫, 生出一种宁静致远、 潜心于事的定力。 涵养工匠精神, 容不得浮躁, 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 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 急于求成于事无益, 急功近利更难立身。 唯养一颗匠心, 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39、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阅读第段,简要概括作者对“速成”的看法。 2.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3. 结合选文,谈谈如何养成一颗“匠心”。 1. 办事讲效率没错,很多事情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 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 【详解】找到第 2 段,仔细阅读,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并提取相关语句作 答即可。如可提取第 2 段“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 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 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等句,稍加整理就是答案。 2.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高风林和顾
40、秋亮的具体事例,有力的 证明了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 【详解】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 年如一 日,一心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明显使用了举例论证(例证)的方法。 有力地论证了语段的首句所提出的观点,即“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 间检验的产品”。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论证方法 就是为证明观点和中心论点服务的。 3. 尊重规律,敬畏创造,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有耐 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必戒速 成心,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 【详解】题干
41、要求谈谈养成一颗“匠心”的方法。一定要通读选文,找到答案信 息。如可分析第 2 段“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第 3 段“慢工出细活, 文火煲靓汤。 很多事急不得, 更速成不得。 古人对事物的创造, 往往是匠心独运, 不尚速成”“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第 4 段“只有沉得下心,才能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第 5 段“从业者至少 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 这颗匠心, 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 对创造的敬畏, 更需要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的精神”“养此匠则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 静致远、
42、潜心于事的定力”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六、六、君子知君子知“怕怕” 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 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 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 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 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 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
43、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 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 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 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 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 了警钟吗? 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 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 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 总是好了疮
44、疤忘了疼; 有的国家却总是 “怕” 着, 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 年,一种 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 1852 年。这 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 20%至 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 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 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 馆, 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 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 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
45、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 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 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 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 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A. 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B.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C. 人应该至少有两“怕”:一“怕”法律,二“怕”道德。 D. 国家也要学会知道“怕”。 2. 选文第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B. 道理论
46、证对比论证 C. 比喻论证 D. 对比论证 3. 下面这则材料如果作为选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里合适?请选出正确 的一项() 【材料】1956 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了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分别于 1964 年和 1967 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 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A. 段B. 段C. 段D. 段 8. B 【详解】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从“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 “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可知,本文的论 点为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故选 B。 9. D
47、【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从第四段中“1845 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 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 1852 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 口锐减 20%至 25%。”“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 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等 内容可知,该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故选 D。 10. 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四段的观点是“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 “怕”,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材料中所举事例符合这一观点, 中国研究原子弹, 一方面是增强国防实力,一方面是想摆脱西方国家势力的威胁,不想再像晚清一 样任人宰割。
48、故选 A。 七、七、爱国的内涵爱国的内涵 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 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 的内涵。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抒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国忧”作 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 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 忽如归。”文天样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 是荡气回肠。 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 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 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
49、火相传的灵魂。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 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 为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名将;面对倭寇入 侵。 奋起组建 “戚家军” , 潜心操练。 英勇奋战, 终将倭寇赶出国门;。 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 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是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 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
50、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 我们肩负重任,做 出自己的贡献。 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从“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切入,引出议论对象“爱国的内涵”。 B. 第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的内涵。 C. 第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w*ww.zz#step.c%om D. 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 2. 如果要在第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詹天佑,我国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