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和正方形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主要有如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活动。 教材在学生直观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的观察以及相应的 操作和测量活动,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在认识周长的含义时, 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熟悉的图形,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图形的组成、 转化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 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学习,
2、从而不 断增强探索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2.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 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 引导学生把长方 形、正方形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 点。在认识周长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帮助他 们初步体会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一般策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材没 有直接揭示计算公式,也没有要求学生采用统一的算法,而是放手让他们在充分感知 的基础上进行探索,获得真切的体验,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不仅 有利于学生探索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 探索的习惯,有利于他们更
3、多地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3.关注所学知识的及时应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相关的练习中, 安排了一些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制作一面正方形镜子的边框大约需 要多长的铝合金条,计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篱笆的长度,等等。通过分析和解决 这些问题,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主动学习的愿望,而且也有 第 1 页 助于他们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 正方形边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与正方 形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看
4、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 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在探索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 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 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 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一年级下册) ,会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 形的面积(三年级下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5、和梯形的认识(四年级下册)和圆的认 识(五年级下册)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五、学具准备:课件 六、课时安排:5 课时 第 1 页 课时课时 1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书 36-38 页例 1 及“想想做做”1-6 题。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 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
6、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形对比 猜测特征 1.回顾四边形 (1)出示一个规则四边形 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图形?回顾四边形的特点。 (2)区分图形 引导观察:四个四边形的样子。 让学生在四个图形中找出长方形。 (3)异质比较猜测特征 第一次比较:引导学生从边和角的角度区别长方形和普通四边形。 第二次比较:引导学生深入对比观察长方形和四边形的边和角,突出长方形的 第 1 页 特征。 猜想:为什么这个四边形不是长方形。 引导学生从边的角度思考长方形是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板书:上下边相等 左右边相等) 再引导学生从角的角度猜测长方形
7、四个角都是直角。 (板书:四个直角) 二、自主探究 发现特征 (一)研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再交流汇报。 出示验证要求: 验证 1: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 验证 2:长方形真的 4 个角都是直角吗? 验证过程提示: 第一步:想一想,我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第二步:验一验,自己动手进行验证。 第三步:说一说,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和结论。 2.交流反馈认识特征 量。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 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折。不借助工具,直
8、接把长方形纸上下对折,发现上下边重合,从而得出长方形上 第 1 页 下边相等;再把长方形纸左右对折,发现左右边重合,得出左右边相等。折两次,也 能说明长方形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 在验证后进行追问:有没有哪位同学发现长方形上下边或左右两边不等的情况?以此 让学生观察感悟不管形状怎样、颜色怎样、大小怎样的长方形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3.认识对边 变换一个长方形的位置,让学生感受现在这两条边的位置已经不能用上下边和左右边 来描述了,这个时候我们再观察面对面的两条边就只能叫做对边了。 明确上下边称之为一组对边,左右边是另一组对边。 让学生指一指手中长方形的两组对边。 4.介绍长方形的长和宽 长方形一组
9、对边长、一组对边短,通常我们把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组 织学生指一指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说一说屏幕上长方形的长和宽。 出示长 8 厘米,让学生判断哪一条也是 8 厘米。 出示宽 5 厘米,让学生判断哪一条也是 5 厘米。 追问:要知道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只需要量几次。 5.交流认识长方形角的特征 交流汇报,关于角的特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得出什么结论。 汇报:用三角板去量一量,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 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 6.回顾反思 回顾我们刚才从哪两个方面研究了长方形,分别得出了什么结论
10、。 第 1 页 7.强化特征 出示之前的直角梯形,引导学生用认识的长方形边角的特征来区别这个图形为什么不 是长方形。 明确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它都不符合。 如果一个图形是长方形边和角的特点缺一不可。 三、承上启下,揭示正方形的特征 1.感受特殊的长方形 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特征说一说这四个图形是长方形吗? 第一个图形进一步巩固特征,第二个图形让学生体会不管图形怎样变化,只要符合长 方形的特征它就是长方形;第三个图形让学生辨析不符合长方形的特征它就不是长方 形。 而第四个图形让学生感受长方形的特征它有所以它是长方形,但是它有比较特别,它 除了对边相等还每条边都相等。并由此想象,会不会变成一个特别的长
11、方形?这个特 别的长方形其实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形。 2.根据已有学习经验,推测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 板书:四边相等 四个直角 3.重点说明正方形边的特征。 你能想办法说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用手中的正方形做一做, 再和同桌说一说。 量量四条边,发现四边相等。 折从学生中搜集各种不同的折法,4 次对折验证边相等、1 次对折验证边相等。全班 交流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得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4.介绍正方形的边长 第 1 页 既然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我们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5.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四
12、、链接生活,综合运用 1.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1)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生活中你在哪见过长方形或正方形,找找看。 (2)长方形餐巾纸 这是什么?从这里也能找到长方形吗?这是一张多大的长方形纸巾呢?产品规格里就 有,找找看。 能看懂什么意思吗? 介绍餐巾纸的规格。你知道这个规格介绍和这张长方形的纸巾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 猜想,并通过测量的方法验证。 (3)正方形餐巾纸 到超市里买正方形的纸巾,根据包装盒上的介绍应该选哪一种呢?说一说理由。 (4)卷纸 能看懂这个规格介绍吗? 这筒卷纸上哪里有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纸巾的规格吗?一卷完整的纸巾一共有多少 段?把它全部展开会是一个怎样的图形?这个
13、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呢? 2.路线图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小明从家出发,去书店走了多少米?如果去书店呢?去商场呢? 路线图上只标注三个数据,能说出小明去三个不同的地方分别走了多少米吗?引导学 第 1 页 生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解释没有标到数据的路线的长度。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你们会画长方形吗?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 5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 怎样在这个长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时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画出 的最大正方形和原来的长方形有什么联系? (随机)长方形中剩下的小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几厘米? 如果长不变,宽增加()厘米,长方形也变成正方形。 渗透数学史 出示
14、相关画和建筑初步感受黄金长方形。 五、全课总结 说说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长方形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有趣数学问题,动手拼 摆长方形更能使我们的大脑变得聪明。 同学们认识七巧板吗?课后利用七巧板拼摆长方形,比比谁的办法多。 教后反思: 第 1 页 课时课时 2 2认识认识周长周长 教学内容:书第 39-40 页例 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1-5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物体和图形的周长。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指出物体的周长, 3、 让学生经历实践操作,测量周长的过程,懂得用不同的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求出物体的 周长,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策略。
15、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周长的含义,懂得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求出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边线,引出周长。 1、摸一摸。 提问: 拿出数学书, 谁能摸一摸数学书封面上的边?问: 有几条边?介绍: 叫边线。 提问:指名摸。他摸的怎么样?你能把数学书的四条边有顺序地摸一摸吗? 讲述:边摸边说,我们这样摸一圈所摸到的就是数学书封面一周的边线。你也能像这 样的方法摸一摸课桌面和三角尺一周的边线吗? 一起摸课桌面和指名摸三角尺一周的边线。问:他摸得怎么样?好在哪儿?(从一 点出发回到这一点。 ) 你能从你身边物体的面上摸出它一周的边线
16、吗?指名演示摸。 2、描一描:第 2 题,描出下面各个图形的边线。 第 1 页 学生独立描,再校对。 同桌互指,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指出它的周长。 3、指一指: (出示游泳池图) 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指名上台指一指。 讲述: (边指边说)游泳池池口的这条黑色边线的长就是这个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出示白菜老师的话,齐读。 (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追问: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个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是 100 米,你能从图上找到这个 100 米在哪儿吗?指名上台指。 (出示:边线上一点)如果从这一点出发要回到哪里?如果回到(不到这一点) ,是 100 米吗?估计一下大约几米?不回到这一点,说明 100 米不到
17、。那如果回到(超过 这一点) ,是 100 米吗?估计一下大约几米?超过这一点说明超过 100 米了。 所以指的 时候要注意。 如果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是 75 厘米, 你能从图上找到这个 75 厘米在哪儿吗?互相指 给同桌看。 二、计算周长。 1、曲边图形: (出示树叶)指一指树叶的周长。 (电脑圈)要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有多 少厘米,你有什么办法? 指名说方法,电脑演示。 师和指名上台同学合作示范围一围、量一量。 看书,书上用这种办法知道了这片树叶的周长是多少?读一读。 小结:要知道曲边的图形或物体的周长可以先围再量。 (板书:先围后量) 2、直边图形:“试一试”。 第 1 页 指一指:你能指出
18、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指名上台指。 说一说:三角形的周长是它几条边合起来的总长?四边形呢? 提问:要知道它们的周长,我们除了像刚才先围再量的方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吗? 算一算:选择一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问:你觉得要知道这两个图形的 周长,用哪种方法比较简单?为什么? 小结:要知道直边的图形或物体的周长可以先量再算。 (板书:直 先量后算) 三、巩固练习 1、第 4 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再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在计算同一图形的周长,所以计算结果是一 样的。 2、第 5 题: 谈话:指两点之间,问:是几厘米? 语言
19、描述旧图形的的周长。 出示新图形,师:把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几边形?(一起数边)你觉得 这个六边形的周长是多少?指名一生先说,他说的对吗?你有什么办法算它的周长? 我们大家一起来动手算算看吧。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图形拼起来形成的新图形一周的周长发生了变化,比上面两个图 形的周长要小,所以不能直接将两个图形的周长直接相加。为什么会小呢?少掉了哪 部分? 思考:对比,为什么不是 30 厘米?移动新图形成长方形。 3、师: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那次比赛兔子输了后,它很不服气,前两天它们 第 1 页 又比了一次。 (电脑出示)这是它们跑的路线图,一起观看比赛的经过, (动画)这次 兔子通过自己
20、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可乌龟却向裁判抗议比赛不公平,它认为自己 跑的路程比兔子跑的要长, 这可难住了裁判, 同学们, 你认为乌龟的话对吗?为什么? (电脑演示)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对周长有了一定认识。在我们生活中,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有它们各自 的周长。比如:在衣服、伞边上镶上花边,在树木的四周订护栏,在广告牌上安装霓 虹灯,或者我们买裤子的时候营业员阿姨会问你的腰围,腰围指的是腰一周的长度, 知道了自己的腰围就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裤子了。以上这些问题都和周长有关,所以 周长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 教后反思: 第 1 页 课时课时 3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21、周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 41-42 页例 3、“试一试”“想想做做”1-4 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 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 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
22、入新授 出示长是 28 米,宽是 15 米的长方形篮球场图,动画演示明明沿着篮球场跑一圈,然 后再去打篮球的情景。 问题:你知道明明沿篮球场跑一圈,一共跑了多少米吗? 提问:“沿着篮球场跑一圈”你觉得和我们所学的哪一数学知识有关? 学生情况预设:求沿着篮球场跑一圈实际上就是求篮球场的周长。今天我们就先来研 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索,优化计算方法 第 1 页 1.提问: 那你打算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独立计算。 指名交流 计算方法及思考过程: 学生情况预设: 方法一:28+15+28+15=86(米) 长方形有四条边,所以只要把四条边的
23、长加起来就是 长方形的周长了。 方法二: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所以先算出两条长一共是 56 米,两条宽一共是 30 米,一共是 86 米。 方法三: 28+15=43(米)432=86(米) 长方形两条长长度相等,两条宽长度相等, 那么我们先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一共多少米,再乘 2 就算出两条长和两条宽一共多少 米了。 谈话:同学们说的方法都有道理,比较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 现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重点还要让学生说说方法三“28+15” 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乘 2?比较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
24、种,为什么? 小结: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么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 明明每天打完球后总会拿出手帕擦汗, 今天他发现妈妈为他准备的正方形手帕四 周镶嵌着一圈漂亮的花边,爱动脑的明明很想知道这圈花边后多长,赶忙跑到教室去 量。你猜他量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情况预设:可能会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 追问:为什么? 学生情况预测:正 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长度都相等,所以只要量出一条边的长,再乘 4 就能算出正方 形的周长,也就算出了花边的长度。 谈话:真聪明,演示:小明量出正方形一条边的长是 25 厘米,现在你能帮明明算出正 第 1 页 方形手帕四周花边的长一共是多少厘米吗?
25、学生情况预设:254=100(厘米) 总结:现在你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吗? 学生情况预设: 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四条边的总和, 又因为正方形每条边长度都相等, 所以只要用边长乘 4。 (2)如果只有 40 厘米长的花边,可以镶在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手帕上呢? 这里的 40 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你打算如何计算呢?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 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独立审题,说说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 每题的单位不同。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2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
26、。星期天,明明和爷爷在他们家的一块边长 6 米的 正方形土地上种花,为了防止被践踏,他们决定在花圃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 栏杆一共长多少米? 3. 老师家有一个长 8 米,宽 5 米的花圃,也想给花圃围上栏杆。你能帮我算算需要多 少栏杆吗?为了节约栏杆的用量,老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靠墙围。你觉得有几种围 法?(请画出示意图) 求栏杆其实就是求什么? 你如何理解靠墙围,有几种方,哪 一种最节省栏杆。 学生画图思考,指名交流。 4把一张边长 18 厘米的小正方形剪成四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 是多少厘米? 提问:剪完后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5出示 6 个小正方形。动手拼一
27、拼。 按要求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在四人小组中 第 1 页 交流你的想法。 集体交流(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 1 页 课时课时 4 4练习六(练习六(1 1) 教学内容:教材 43-44 页第 1-7 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2进一步熟悉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算法。 3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解决。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
28、”第 1 题。 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 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 小结:长方形有 4 条边,对边相等;有 4 个角,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 个角都是直角。 2做“练习六”第 2 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 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 第 1 页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 3 题。 学生各自读题后独立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六”第 4 题。 学生各自读题后问:要求四周栅栏一共长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各自解答后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第
29、5 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六”第 6 题。 适当帮助学生根据正方形的周长确定其边长。 5.做“练习六”第 7 题。 适当指导估计的方法, 可提醒学生先估计练习本封面的长和宽, 再由此估算周 长。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教后反思: 第 1 页 课时课时 5 5练习六(练习六(2 2) 教学内容:教材 44 页 8-11 题,以及第 45 页的“动手做”等内容。 教学目标: 1. 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
30、学习活动中体休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 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5-36=315=126=513= 134=421=182=7+23= 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 完成“练习六”第 9 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 2. 完成“练习六”第 10 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 (2) 菜地的一面靠墙, 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
31、笆最 短? 第 1 页 3. 完成“练习六”第 11 题。 (1)出示第 1 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 3 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 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出示第 2 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 多少厘米?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4.完成思考题。 (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 (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 (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
32、长吗? 三、课后作业:课本 45 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教后反思: 第 1 页 课时课时 6 6:周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 46-47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 增强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 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形状图形的周长有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谁能说说周长指的是什么?能任
33、意画一个图形,和同桌互相指一指所画图形的周长 吗?(明确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引入:看来同学们对周长的认识、计算掌握得不错。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学具和同学 们玩一玩、在活动中进一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看看你在活动中有哪些新的认识和 收获。有信心吗?(板书课题) 二、 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活动一:拼一拼 (1)引导: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 6 个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你能用这 6 个小正方 形拼成怎样的图形呢?自己拼一拼,再算出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第 1 页 交流你是怎么拼的?(展示 3-4 中拼法,算出周长) 这些周长有相同的和不同的吗? 引导看周长相同的图形都是拼接了几条边,不
34、同的各拼接了几条边,明白小正方形被 拼接的边多,拼成图形的周长就短;被拼接的边少,周长就长一些。 请每个小朋友算算自己拼成的图形的周长,看一看,和这里几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2)比较:都是 6 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比一比,周长都相同吗?你有 什么体会和大家分享? 想一想,用 8 个或者更多的小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不同的图形,周长都相等吗? 小结:我们通过拼图算周长,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而且了解了用 6 个边长 1 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好多不同的图形。 由于拼法的不同,拼出的图形周长 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关键看拼接了多少条边。 活动二:比一比。 (1) 出示教材
35、46 页“比一比”方格纸上的前两个图形, 说明每个小方格边长 1 厘米。 引导:这里也有两个不同的图形,你感觉他们的周长相等吗? 怎样验证?周长各是多少? 2数格子 平移后转化成完全一样的图形(板书:平移转化) 说明:两个图形的形状不同,但它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2)出示“比一比”里的第三个图形。 你看看这个图形,能猜猜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吗? 先和同桌猜一下,再算出结果。 全班交流 第 1 页 活动三:画一画 引导:有了图,我们都能找到它的周长并算出周长了,那反过来,告诉你一个长方形 或正方形的周长,你能把这个图形画出来吗? 提出活动要求: 1在方格纸上画出周长是 20 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36、 2和同桌交流你画的是怎样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样想的? 3交流两人的画法是否相同? 4想想还可以怎样画? 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学生作业,要求说明想法。 引导学生发现先算出长和宽的和,是 20 厘米的一半,再思考长和宽各是多少;然后画 出长方形或正方形,结合梳理,有序呈现。 梳理思路: 长/cm宽/cm周长/cm 9120 8220 7320 6420 5520 追问:知道周长,画长方形或正方形要怎样想? 提问:如果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是 12 厘米,你能说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吗? 指出: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那周长的一半就是长加宽的和,这样就能有序地找出长、 第 1 页 宽各是多少,得到不同的长方形;当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也可以直接用周长除 以 4 得出正方形的边长。 活动四:量一量。 谈话: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它们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的?估计得怎么样? 小组完成后交流做法。 三、活动小结。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对周长又有了哪些认识?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