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条件从出发思考的策略(第 1 课时) 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7173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 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前测: 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 30 个,第二天班比前一天多摘 5
2、 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 5 个,那第三天摘多少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 5 个,那么第四天摘多少个? 一、呈现例 1,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在收获的季节,小猴每天都帮助妈妈摘桃,而且摘桃的本领越来越强。可是, 它在摘桃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大家愿意帮它解决吗? 2.出示例 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并各自读题。 3.提问: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给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做上合适的标记。 4.指出:这个问题,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解答,而且大家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也会是多种 多样的。但究竟采用了怎样的思考方法,采用的思考方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
3、思考方法,估计很多同学都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初用策略,探索思路 1.提问:题中有一个已知条件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 ,你啊、知道这个条件是 什么意思吗? 2.学生在交流后追问: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 5 个, 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 5 个还可以想到 “第()天比第()天多摘 5 个”?进一步追问:第一天摘的个数+5=第二天摘的个 数,还可以想到“第()天摘的个数+5=第()天摘的个数”? 3.启发:我们已经弄清了已知条件的含义,现在请大家继续想一想,根据“第一天摘 30 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 5 个”这两个条件,你
4、能分别算出什么?(第第二天摘多少个。第 三天摘多少个) 追问:在能够算出的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接着算什么? 4.提出要求: 按刚才讨论的解题思路, 你能列式计算小猴第三天和第五天摘桃的个数吗?动 手试一试。 学生列式解答后, 进一步启发: 如果让你列表求出答案, 你认为表中第一栏该填些什么? 其他各栏呢? 第()天 第()天 第()天 第()天 第()天 ()个()个()个()个()个 讨论:填表时,大家都是从左起第一栏填起,接着依次填第二、三、四、五栏,你是怎 样想到按这样的顺序填写的? 引导反思:比较列式计算和列表求出答案的过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追问:求
5、第二天摘桃多少个时,用到了哪些条件?求第三天摘桃个数时呢? 指出:不管是列式计算,还是列表求出答案,我们都是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地进 行思考。像这样,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 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加以运用。 三、类比运用,丰富体验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每小题中的已知条件, 再提出要求: 你能根据这些已知条件提出不同 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后, 追问: 你是根据哪些条件想到这些问题的?想到的这几个问题之间有 哪些联系? 2.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学生读题后问:你知道“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
6、半”这个条件的意思吗? 启发: 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在这些能够求出的问题中, 你认为应该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进一步追问: 求第一次反弹高度时, 用到了哪些已知条件?求 2、 3、 4 次反弹高度时呢? 3.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读题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讨论:你是从哪些条件想起?想到了什么?求出白地砖的块数后,再 联系哪些条件就能求出花地砖的块数? 四、自主应用,提升认识 1.做“想想做做”3 学生读题后,提出要求:你能根据题意在下面的图中画一画、涂一涂,标出芳芳和兵兵 两人的位置吗? 学生操作后,提问:从图上看,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几人? 进一步要求:如果列式计算可以怎么做? 引导反思:解决问题时,是从哪些条件想起的?你认为画图对解决问题有哪些帮助? 2.做“想想做做”5 学生读题后,提出要求,根据题意,你估计从第几个正方形开始就画不下了?把你估计 得结果写下来。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