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2 2 课课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教材 P2425) 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 课题地球的结构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 运动着。 2.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来了解地壳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 2.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克服困难、积 极地完成制作任务。 科学、技
2、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带来了可能与便利。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的组成。 难点:了解地壳的运动。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橡皮泥(红、黄、蓝三种颜色)、地球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通过第 1 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特点,我们现在看 到的地球表面与地球的构造有关。 2.提问:(教学提示:展示火山口的照片。)看到这张火山口图片,你们 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什么想法吗?(预设:地球的中心是像这样一层 层往外扩大的;地球的内
3、部应该很烫;地球内部可能是液体。) 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结构”。(板书:地球的结构) 引导学生感受到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我们看到的地球表面是不一样的, 而且能够根据图片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简单的猜测,从而激发学生 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索 与研讨 探索:地球的结构 1.讲解:(教学提示: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探索 与研讨 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 与研讨 【设计意图】让小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自主探究 4 个活动,帮助学生对地球结构建立整体认识的
4、同时聚焦地壳运动,为 后面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做好充分准备。 3.展示:展示:课件展示研讨主题。 4.研讨汇报: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探索 与研讨 【设计意图】3 个研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主要研究的几 个内容。当学生能够运用前面了解到的现象来支持自己的答案或观点 时,说明他们对地壳运动有了充分的理解。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 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地运 动。 2.拓展:地壳运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那么,它 们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板书
5、 设计 2.2地球的结构 教学 反思 本课在前后课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教学时,首先展示 了一个岩浆涌动的火山口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无限猜测 与遐想,此时提问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并且与前面的学习内容建立 起联系,体现了单元内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可以激发学生探 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强烈好奇心。然后,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 整体”的顺序安排了 4 个活动,分别是整体认识地球结构、具体了解 地壳的组成、了解地壳的运动和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帮助学生对 地球结构建立整体认识的同时聚焦地壳运动,为后面研究地震和火山 喷发做好了充分准备。最后,通过对 3 个问题的研讨,帮助学生梳理、 回顾本课主要研究的几个内容,既丰富和完善了学生对地球的整体认 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实践能力。 课后 作业 三、选择题。 5.如图是某小组同学做的地球结构模型的剖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色代表地幔 B.红色代表地核 C.黄色代表地壳 参考答案 三、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