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位置和运动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运动的方式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3运动的快慢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运动和力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5运动物体的能量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10 噪声污染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 声音的产生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7 声音的传播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8 声音的高低强弱 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9 怎样听到声音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11 电在我家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12 让灯泡亮起来 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13 导体和绝缘体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14 安全用电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15 认识岩石 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16 矿物 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17 金属的来历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18 保护矿产资源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5.19 太阳与影子 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5.20 地球的形状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5.21 海陆分布 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5.22 美丽的月球 教案.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6.23 科学擂台 交通信号灯模型大比拼(一) 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 2021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6.24 科学擂台 交通信号灯模型大比拼(二) 教案(2课时).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第第 1 课课 位位 置置 和和 运运 动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依靠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确定。 2能说出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需要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 距离。 科学探究 1能从生活中各种运动与静止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获取有关物体位置与运动状态的科学事实。 3能运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 4能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说出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视频,公共汽车行驶、飞机在空中 加油、地球同步卫星、航天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等视频。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 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 2 及 “应用与拓展” 。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视频。 2引导:荡秋千和乘坐热气球的情景大家可能都体验或见到过,你能判断 坐在秋千或热气球上的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吗? 3提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二)观察比较,获取事实 1出示:操场上学生们踢足球的两幅图片。 2引导: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说一说判断 的理由。 3讲解: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如果 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比如,我们以球门作为参照物,房屋和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 是静止的;同学们和足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4判断:学生观察判断图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并将判断结果记录在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第 1 页中。 (三)汇报交流,形成知识 1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小结:以球门为参照物,学生、足球与球门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 物体是运动的。房屋、树木与球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是静止的。 3引导:刚才我们是以球门为参照物来判断学生、足球、房屋和树木的运动状 态,如果我们换一个参照物,它们的运动状态还一样吗? 学生分组交流。 4总结: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时,物体是运动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发生 改变时,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 (四)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1引导:教室内有很多物体,吊扇、黑板、桌椅等,判断它们中哪些是运动的, 哪些是静止的,说说判断的理由。 学生分组讨论。 2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频。 3讨论: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频是如何拍摄出来的? 4小结: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相对性。我们坐在教室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 转,我们也是在运动的。世界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在二年级的学习中,知道了描述静止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物、方 向和距离三要素。如果我们要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也需要这三要素吗? 2提问: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二)描述位置 1引导:(出示小明发课本的图片)小明在发课本的时候,他是运动的。 我们该如何描述他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呢?描述他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呢?如果 小明从讲台出发给同学们发课本,讲台距离第 1 排课桌约 3 米,每排课桌之间 的距离约 2 米,选取讲台或课桌等物体做参照物,请你用参照物、方向和距离 描述小明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判断:以小组的形式,模拟发作业本的活动。 判断不同时刻发作业本同学的位置,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中。 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 活动结果。 (可以用文字描述、数据描述、绘图描述等方法。 ) 4小结: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需要用参照物、方向和距离来确定。 (三)运用知识 1引导:在公共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汽车里乘客的 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 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判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判断,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页中。 3讲述: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是绝对的。我们 平常说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 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请你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课下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 家长和老师等方式,解释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频是如何拍 摄出来的。 2 运动的方式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方式及其特征。 3能举例说出某种物体的运动包含几种运动方式。 科学探究 1能从观察到的运动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及其特征。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物体运动方式的视频、小车、苹果、纸风车、秋千模型、弹簧玩具、皮球、乒 乓球、竹蜻蜓、轮胎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 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 2 及 “应用与拓展” 。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出示人、 动物、各种物体运动的图片或视频。 )观察一下有哪些物体在运动。 2提问:常见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哪些运动方式?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观察物体的直线运动。 (1)引导:(出示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运动员比赛、苹果自由落体的 视频)火车、运动员、苹果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 究吧! (2)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仔细观察他(它)们的运动路线,画出物 体运动的轨迹。 (建议用小车模拟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学生沿过道行走模拟百 米运动员比赛;让苹果从手中自由落地,观察苹果的运动轨迹。 ) (3)讨论:比较三种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 (4)小结:通过大家的画图和描述,我们发现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都在做直线运动。 2观察物体的曲线运动。 (1)引导:除了直线运动,物体还有哪些运动方式?(出示转弯的火车、转动 的风车、荡秋千的小孩、投出的铅球、颠簸的木马等图片。 )这些物体是怎样运 动的?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通过活动进一步探究和发现吧! (2)观察: 观察方法。 A让轨道上的小火车(玩具车) 、风车、秋千模型、弹簧玩具运动起来,观察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画出它们运动的路线。 B用手向外抛小球,观察它是怎样运动的,画出它的运动路线。 温馨提示。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活动中注意安全、安静。 学生观察,画出各种物体的运动路线,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中。 (3)交流:指定小组代表展示物体运动的路线图,说说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4)讨论:比较几种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 (曲线运动) (5)总结: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 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讨论:请你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3评价:对本课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认识了转动、摆 动、振动等主要的运动方式。其实很多物体的运动不单单是一种运动方式,往 往包含着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2提问:推轮胎的比赛中,沿跑道前进的轮胎有几种运动方式? (二)获取事实,形成知识 1观察轮胎的运动。 (1)引导:推轮胎比赛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竞赛活动,你知道前进的轮胎有几种 运动方式吗? (2)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推轮胎比赛,观察轮胎是怎样运动的。 (3)讨论:轮胎在运动过程中有几种运动方式。 (4)小结:轮胎的运动包含转动和直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2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方式。 (1)引导:(出示图片)运动员的脚、比赛中的乒乓球、直升飞机的螺旋桨, 这些物体的运动又包含几种运动方式呢? (2)观察:播放物体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的脚、直升飞机的螺旋桨、 比赛中的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 (3)讨论:分析脚的运动、乒乓球的运动、螺旋桨的运动包含几种运动方式。 学生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中。 (4)小结:运动员的 脚的运动方式包含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既有转动又有随 飞行路线进行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等;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有转动、向前的曲 线运动等。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引导:我们在操场上进行的跑步、跳远、踢毽子等体育运动,它们各包含着 几种运动方式呢? 2观察:(播放操场上学生运动的视频)学生观察运动现象,判断各种体育活 动包含的运动方式。 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总结:各种体育活动中分别包含着一种或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第 3 课 运 动 的 快 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用速度的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说出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 1能从具体的运动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通过计算等方法获取列车运动快慢的科学事实。 3能用图表等方式记录物体运动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 4能运用分析、比较、判断等方法分析活动结果,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如实记录测量所获得的相关数据。 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意与同学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体会到交通工具运行速度的提高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雨燕、猎豹、人运动的图片或视频、秒表、显示交通工具速度数据的图片或课件等。 学生准备 有关交通工具速度的资料、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雨燕、猎豹、人运动的图片或视频。 2引导:如果要进行一场 200 米的比赛,雨燕用 4 秒钟可以到达终点,猎豹需要 8 秒钟, 短跑运动员需要 20 秒左右,而一只蜗牛最少要用 20 个小时。你知道谁跑得快吗? 3提问: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比较运动的快慢。 (1)引导:我们班要选拔短跑运动员,谁跑得最快?用什么方法比较呢? (2)讨论:有几种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同学跑步的快慢? (3)讲解:判断学生跑得快慢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大家都跑 10 秒钟,看谁跑得远。 第二种方法是大家都跑 100 米,看谁用的时间短。 (4)比赛:布置学生课前进行,学生分组测量、记录。教师要强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要求各小组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3 页中。 (5)讲解:我们通过各组的数据可以看出来,跑完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跑得越 快;在相同时间内,跑过的路程越长,跑得越快。如果两位同学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 不同时,怎样比较谁快谁慢?我们可以用物体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数据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计算公式是 “速度=路程时间” 。 请计算小组内各位同学跑步的速度,比一比谁最快。 (6)计算:根据记录表计算各位同学的跑步速度,并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 手册第 3 页中。 (7)小结: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物体运动得也就越快。 2了解交通工具的速度。 (1)引导:我们出行时,会根据需求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和它们 的行驶速度呢?下面我们通过调查来获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 (2)要求: 调查时,可以了解同一时间内不同交通工具行驶的路程;也可以调查不同交通工具行驶 完成同一路程时所用的时间。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绘制出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条形图。 (3)学生调查、记录数据。 (4)计算: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自行车、汽车、高铁等行驶的速度,并将数据绘制 成条形图,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3 页中。 (5)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计算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 (6)小结:交通工具为我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路程的远近、 速度的快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可选择的 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引导:根据列车时刻表,如果选择 7 点左右从北京西站出发到达石家庄站的列车,你觉 得选择哪趟列车比较合适呢?你能计算出每趟列车的平均速度吗? 2计算:出示列车时刻表以及北京到石家庄的列车行驶路程共 281 千米,让学生进行计算。 3讨论:哪个车次的列车行驶速度最快?高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4小结:火车是我们出行时比较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国的高铁是国家名片,高铁运行 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安全、快速、舒适的出行体验,更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 第 4 课 运 动 和 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2能归纳出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启动,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出多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案。 2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整理结果,得出活动结论。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2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设计多种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的 方案。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意识到利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小车、磁铁、塑料尺、绳子、毛巾、棉布、木板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播放赛车比赛视频)汽车在行进中时常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 速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 2提问:物体的运动状态经常变化,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1)引导:你有几种方法能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吧! (2)设计: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方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并将设计的方法 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4 页中。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四个实验:使用绳子向前拉小车,让小车动起来; 把塑料尺掰弯,紧挨小车,松手后靠尺子的弹力让小车动起来;在小车上 绑一块磁铁,用另一块磁铁吸引,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手向前推小车,让小 车动起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5)小结: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磁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2让运动小车的状态发生改变。 (1)引导: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让小车由静止到运动需要施加外力。如 何让运动小车加速、转弯和停止运动呢?下面我们比一比,看谁想出的方法 多。 (2)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改变小车运动状态的方法,并将设计 的方案记录下来。 (3)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互 评价与补充,形成统一的实验方法。 (4)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5)讨论:在改变运动小车的状态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它们有什么共 同点? (6)小结:在小车的行进中,我们给它施加外力,可以改变小车运动的 速度、方向,也可以使小车停止运动。 3研究摩擦力如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 (1)提出问题。 引导: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之后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水 平滑动,小车在哪种材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会更长一些?为什么? (2)实验观察。 掌握方法。 A将一条毛巾放在桌面上,在毛巾上放一斜面,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 度自由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的滑动距离。 B将毛巾换成棉布,重复以上步骤。 C将棉布换成木板,重复以上步骤。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4 页中。教师巡 回指导。 (3)得出结论。 汇报:请小组代表说一说实验是怎样做的,观测到什么数据,说明了什推 测:想一想,如果水平面没有摩擦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它的运动 状态还会改变吗?(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请将推测到的现象记录 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4 页中。 总结: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出问题:自行车是我们常用的出行工具,自行车的设计包含了哪些 科学技术和原理?在力的作用下,它是如何启动、改变速度或停止的呢? 2掌握方法:用手慢慢转动车蹬,观察后轮如何由静止变为运动。再改变车 蹬转动的快慢,观察后轮转动有什么变化。然后捏紧车闸,观察刹车系统是怎 样让后轮停下来的。最后推动自行车,并捏紧车闸,观察刹车系统对前轮的制 动。 3观察现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 生活动手册第 4 页中。 4得出结论:给脚蹬施加力,脚蹬的转动带动大轮盘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后轮 转动;自行车刹车系统能够增大摩擦力,能够使自行车快速停下来,其科学原 理是物体间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第 5 课 运 动 物 体 的 能 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2能说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归纳出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对运动物体能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进行假设。 3能通过实验等方式获取证据。 4能用图表的形式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 5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对运动物体的能量产生探究兴趣。 2能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设计探究运动物体能量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说出快速运动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体 造成伤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保龄球运动视频、小车、积木、薄纸、气球、木板、木块、砝码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播放保龄球运动视频)保龄球是大家喜欢的一种室内运动,说一说 你从视频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运动的保龄球可以击倒前方的球瓶。 ) 2提问:保龄球为什么能击倒球瓶呢?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碰撞实验。 (1)提出问题。 提问:运动的小车撞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哪些现象呢? (2)掌握方法。 出示图片或视频,讲解实验方法: 在小车前面分别放上积木、薄纸、气球。 推动小车快速运动起来,分别撞击积木、薄纸、气球。实验各做 3 次,观察 有什么现象。 (3)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5 页中。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交流。 汇报:实验中,小车撞到物体时出现了哪些现象?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静止的小车接触这些物体时会有这些现 象吗? (5)得出结论。 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够对其他物体产生影响。运动的保龄球能击倒 球瓶,说明它具有能量。 2运动小车能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提问:运动小车能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2)作出假设。 假设:猜一猜运动物体能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运动小车的能量可能和小车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可能能量越大;运动小车 的能量可能和小车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可能能量越大。 ) (3)实验设计。 讲解:这是两组对比实验,如果要研究小车质量对能量大小的影响,可变的 条件是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运动速度。如果要研究小车运动速度 对能量大小的影响,可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运动速度,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质量。 思考:A怎样让两个小车保持同样的速度运动?怎样让小车运动的速度变快 或变慢? B用什么方法能够观察到运动小车具有的能量的大小呢?(可以参考活动 1 的 方法) 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 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设计结果,提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 总结:归纳出科学且可行的几种实验方法。 实验(一):让小车从斜坡滑下撞击木块,记录木块移动的距离。保持小车的 起始高度和木块摆放的位置不变,每次在小车上增加一个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 量,记录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实验(二):让小车从较低的斜坡滑下撞击木块,记录木块移动的距离。 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木块摆放的位置不变,每次让斜坡的高度增加 2 厘米(斜 面长度不变) ,让小车从斜坡上滑下,记录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4)实验观察。 学生实验,将观测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5 页中。教师 巡回指导。 (5)得出结论。 汇报:请小组代表说一说实验是怎样做的,观测到什么数据,说明了什么。 讨论: A速度一定时,运动小车的能量与小车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B质量一定时,运动小车的能量与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质量越大,能量就越 大;质量相同,速度越大,能量越大。 (6)知识拓展。 讲述:行驶中的汽车、疾速下落的物体,它们具有很大的能量,没有安全措 施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运动物体带来的伤害呢? 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出示正确做法,提示学生要遵守交 通规则,注意安全。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引导: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动能。除了动能之外,生活中还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呢? 2出示:航行的帆船、太阳能热水器、用炉火做饭、给汽车加油等图片或视频。 3交流: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各种能量形式的实例。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其他学生相互补充与评价。 5小结:在生活中,存在着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 量形式,能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第十课 噪声污染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噪声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消减噪声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噪声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利用噪声计测量噪声,并判断噪声的来源。 3.能通过实验获取消减噪声的方法。 4.能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等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设计无噪声教室。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活动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1.能从正反两方面客观分析声音对生活的影响。 2.能树立环保意识,体会科学技术对消减噪声的帮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音乐和噪声的录音、噪声计、380 毫升的矿泉水瓶、黃豆、报纸、耳塞,毛巾、 大纸筒等。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噪声危害的资料、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声和刺耳的噪声的录音)听了刚才的录音,你有什么 感受?我们周围有很多声音,优美的声音令人心情舒畅;但有些声音却使人心烦意 乱,形成噪声污染,干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甚至影,响人体的健康。 2.提问:哪些声音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呢? (二) 探究发现,建构新知 1.认识什么是噪声。 (1) 引导: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我们一起来 用噪声计检测这些声音的强弱吧。噪声计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声音越强 显示的数值越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室、操场等区域进行音量测定,同时认 真感受哪些声音过大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2) 观测:学生分组,测量校园内不同区域的声音,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科学 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 (3) 讨论:哪些声音让我们感到不舒服?这些声音的数值是多少分贝? (4) 小结: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比如,尖锐的哨 声、同学们的打闹声或者音乐课上的乐曲声过大,都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 2.认识噪声来源及噪声的危害。 (1) 认识噪声的来源。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活动会产生噪声? 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讲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包括交通工具、工业机器,和建筑机械,这些设备在工 作和运行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大量的噪声。另外,人们在一些社会活动中,比如集会、 体育比赛或娱乐场所产生的喧闹声也是噪声。家用,电器在工作时也会发出强 弱不同的噪声。 (2)认识噪声强弱。 播放:录音(音量逐渐增大)。 测量:学生先用噪声计测量音量数值,然后对应教材中第 29 页的图表,判断听 到声音的强弱。 讨论:你听到不同强弱的声音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结:0 分贝是我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10 分贝相当于微风吹动,树叶 的沙沙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房间里的声音在 20-40 分贝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安静环境;讨论交谈的声音约为 40-60 分贝;大声唱歌约为 60-80 分贝;重型卡 车行驶的声音约为 80-90 分贝;风镐的工作声约为 90-110 分贝;飞机起飞或降落 时的声音约为 110-130 分贝。 (2) 认识噪声的危害。 讨论:噪声会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产生哪些危害?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 论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 小结:声音超过 50 分贝就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70 分贝以 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 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疼、血压升高等疾病 ;超过 130 分贝的声音甚至会引起, 鼓膜破裂而导致听力丧失。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和消减噪声。 3.消减噪声。 (1) 引导:把 10 粒黄豆放入塑料瓶里,摇动瓶子的时候会发出响亮的声音,有什 么办法可以减弱瓶子发出的声音? (2) 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1 页中。 (3) 交流:你用怎样的方法减弱瓶子发出的声音? (4) 小结:轻轻摇动瓶子可以减小声音,这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利用报纸包住瓶子 可以减弱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用手捂住耳朵或佩戴耳塞可以减弱噪 声,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我们可以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入 手,采用不同的材料、装置或方式来消减噪声。 (5) 分析生活实例。 讨论:在生活中,人们怎样利用这些方法消减噪声? 小结:在室内装修时人们一般利用密封性好的双层门窗,或者采用软装饰比如铺 地毯、安装胶垫等方法减少噪声。在剧院、演奏厅、音乐教室内壁安装多孔性 (或纤维性)材料制成的吸音板,表面比较粗糙,可以有效地吸声降噪。高架桥上的 隔音板、汽车排气筒上的消音器也是采用了多层、多孔结构;街道上茂密的树冠, 耳塞外面的海绵套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 (三) 实践运用,设计方案 1.明确任务。 引导: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个无噪声教室,使教室内的音量保持在 40 分贝 以下。 2.设计指导。 (1) 设计思路:怎样减少周围噪声的产生;怎样阻碍周围噪声的传播;用什么 材料和设施来控制噪声的接收 (2) 设计方法:先小组讨论,围绕每个问题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用思维导图记录 下来,再利用组合法构建多个无噪声教室的方案;最后从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等方面筛选出可行的方案,并画出简图。 3.设计方案。 学生分组设计,并用图和文字记录下来。 4.展示交流。 利用多媒体将各自设计的方案呈现出来,进行交流与评价。 5.活动总结。 无噪声教室除了要避开周围环境的噪声、改进教室的结构和材料来减少噪声传 播进来以外,还需要教室里面的同学也要注意轻声低语,不大声喧哗,减少室内噪 声的强度,以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第六课 声音的产生 科学知识 1能说出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声音的产生作出假设 ,并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用记录表等方法记录和整理实验现象。 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 能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 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声音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准备 音叉、橡皮锤、水槽、小鼓、水、纸屑、人唱歌、蟋蟀鸣叫、扬声器播放,音 乐的视频等 学生准备 钢板尺、皮筋、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引导: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知道要上课的呢 ?对,是铃声响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每天能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 (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 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二) 寻找声音,初步感知 1. 寻找声音。 (1) 引导:声音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在学校里 ,就可以听到上下课的铃声;在教室 里,可以听到钟,表发出的“滴答”声。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听到了哪些物 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2) 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并把,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 手册第 7 页中。 2. 制造声音。 (1) 引导:同学们都是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 ,找到了这么多声音。 那你,能用身边的一些物体制造声音吗? (2) 实验: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让身边各种物体发出声音。 (3) 小结:我们可以用敲击、拍打、吹气等多种方法使不同的物体 发出,声音。那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三) 实验探究,构建知识 1. 实验探究,获取信息。 (1) 讲解:(出示幻灯片)讲解实验方法。 用橡皮锤敲击音叉的叉股,仔细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观察叉股有什么变化,用 手摸一摸叉股,看看有什么感觉。用发声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水面出现的 现象。 在小鼓上撒一些纸屑 ,轻轻地敲击鼓面 观察,纸屑出现的现象。 把钢板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边 ,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压钢板尺的另一端 之后松开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钢板尺会有什么变化。 (2) 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7 页中。 (3) 汇报: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手摸音叉的时候感觉有些麻,音叉放在水里 会溅起水花;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起来;钢板尺来回运动。 2. 分析信息,形成知识。 3. (1)讨论: 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 ?,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 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1.使物体停止发声。 (1)引导: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呢?请同学们利用音叉和小鼓再试一试。 (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 (1)提问:人、蟋蟀、扬声器分别是用什么部位振动发声的? (2)出示:人唱歌,蟋蟀鸣叫、扬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 (特写发声部位)。 (3)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第 7 页中。 3.课堂总结。 教师对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 第七课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能说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 能举例说明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 科学探究 1. 能从传声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假设。 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能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 能对声音的传播产生探究兴趣。 2.能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学习,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人类的需求促进了人工传声物品的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玻璃钟罩、抽气筒、闹钟(或空气传声实验视频)、音叉、橡皮锤、水, 槽、石块、铁棍、细绳、气球、尼龙线、棉线、软管、牙签等。 学生准备 纸杯、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引导:(播放两个人分别在山上和山下对唱山歌的视频或课件)同学 们,为什么人在山上唱歌,山下的人能听到呢 2. 提问: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 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 探究空气能否传声。 (1) 掌握方法。 把小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听一听闹钟的声音 用抽气筒慢慢抽岀玻璃罩内的空气,听一听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 取下抽气筒,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观察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 (2) 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 动手册第 8 页中。 (3)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引导: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声音也越来越小, 最后就几乎听不到了;当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时,声音又逐渐变大。这 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 2. 探究固体、液体能否传声。 (1) 提出问题。 引导:声音能够通过空气传播,那声音能不能通过固体或液体传播呢? (2) 掌握方法。 讲解: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固体传声的实验。 A. 把音叉立在桌子中央,用橡皮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出声音,把耳朵贴 在,桌面边缘,听一听是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 B. 在音叉的叉股上系上一根细绳,另一端系在铁棍的一端,把细绳拉 直,把耳朵贴在铁棍另外一端。轻轻敲击音叉,听一听,看看是否能听 到音叉的声音。 注意事项:轻轻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的声音小一些,尽量使旁边的人 听不到声音。 液体传声的实验。 ,A.把两个石块放在水中,互相轻轻敲击。听一听,看 看是否能听到声音。 C. 把长气球装满水放在桌面上,把连接音叉的细绳系在气球一端,把 细绳拉直,把耳朵贴在气球另外一端。轻轻敲击音叉,听一听,看看是 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 注意事项:轻轻敲击石块,尽量不溅出水花,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8 页中。 (4) 得出结论。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讨论:以上四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向不同方向传播。 3. 综合概括,形成结论。 引导:通过活动 1 和活动 2 的探究,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总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向不同的方向传播。 (三) 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 制作土电话。 引导:我们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可以设计制作一些传声小装置,比如土 电话。 (1) 掌握制作方法。 讲解:准备两个纸杯,将纸杯底各打一个小孔,分别将棉线两端塞入 杯中,在棉线两端绑上牙签,用来固定。试着用这个土电话和其他同学 通话。 注意事项:棉线要拉直,要与杯底垂直;说话的学生声音要小,避免其 他学生通过外界直接听到声音。 (2) 制作土电话。 学生分组制作土电话,并尝试进行通话。 (3) 探究土电话。 引导:如果我们把棉线换成其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