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节气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历史与天文历史与天文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壹壹 气象与物候气象与物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贰贰 习俗与农事习俗与农事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叁叁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肆肆 录 二十四节气 目 历史与天文历史与天文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壹壹 夏至简述夏至简述 壹壹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 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 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 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 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 时间最长。夏至之后,阴气始生, 阳气开始衰退
2、。 贰贰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 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 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 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 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 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叁叁 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 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 生。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 日“夏至节”。民间有祭神祀 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 等习俗。 夏至的历史夏至的历史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夏至 之名由此而来。之名由此而来。 恪遵宪度抄本恪遵宪度抄本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
3、测日影,就确定 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 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天文历法天文历法 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 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 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 意的一天。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 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 26), 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 海南海口市这天日长约13小时,而黑龙江漠河 则达到17小时之多,北京约15小时,而且,这 天是太阳一年中照射北半球范围最大的一天, 也是太阳距地球最高的一天。夏至以后,太阳 直射地
4、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 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 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气象与物候气象与物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贰贰 气象变化气象变化 二十四节气 壹壹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 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 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 著名诗句。 气温降水气温降水 贰贰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 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立竿无影立竿无影 叁叁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
5、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 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 有晴”的著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 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对流天气对流天气 气象变化气象变化 肆肆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 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 加强防汛工作。 暴雨天气暴雨天气 伍伍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 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 连绵的天气。
6、 江淮梅雨江淮梅雨 陆陆 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之后天气越来越热,因此民间有“夏 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后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大 部分地区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 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 将继续升高。 高温桑拿高温桑拿 物候现象物候现象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二十四节气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 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 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一候鹿角解一候鹿角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
7、而鸣。 二候蝉始鸣二候蝉始鸣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 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 始衰退了。 三候半夏生三候半夏生 习俗与农事习俗与农事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叁叁 农事活动农事活动 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 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 夏种不让晌夏种不让晌 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 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 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这时,华南西部雨水
8、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 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 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 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防洪抗旱防洪抗旱 传统习俗传统习俗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 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 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夏至日正是麦收之 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
9、的节日,古 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 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 暑,名曰歇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 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 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 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 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食俗地域差异食俗地域差异 夏至日是中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如今在中国不同地区夏 至有不同习俗。比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
10、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 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在某些地区,夏至多有 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 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陕西 粽子 岭南 狗肉/荔枝 山东 凉面条 北京 吃面 绍兴 蒲丝饼 无锡 馄饨 文学创作文学创作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肆肆 民间谚语民间谚语 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夏至无雨三伏热。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 夏至闷热汛来早。
11、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夏至狗无处走。 夏至有雨三佚热,重阳无雨一冬睛。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芒种栽秧茸管日,夏至栽秧时管时。 夏至伏天鲥,中耕很重要,伏里锄一遍,赛过水浇园。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熬煎。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雨点值千金。 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诗词歌赋诗词歌赋 夏至後得雨夏至後得雨 宋宋 苏辙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
12、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二十四节气 夏至避暑北池夏至避暑北池唐唐 韦应物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 白居易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13、。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思归时初为校书郎唐 白居易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诗词歌赋诗词歌赋 夏至夏至 宋宋 张耒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二十四节气 夏至长卿夏至长卿 夜半惊岚偃旗旌
14、,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夏至日作唐夏至日作唐 权德舆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竹枝词唐竹枝词唐 刘禹锡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宋夏至宋 范成大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诗词歌赋诗词歌赋 永遇乐永遇乐 夏至夏至 宋宋 史浩史浩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二十四节气 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唐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唐 令狐楚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
15、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夏至日与太学同舍会葆真二首宋 陈与义陈与义 明波影千柳,绀屋朝万荷。 物新感节移,意定觉景多。 游鱼聚亭影,镜面散微涡。 江湖岂在远,所欠雨一蓑。 忽看带箭禽,三叹无奈何。 夏日杂兴(四首)明夏日杂兴(四首)明 刘基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夏至九九歌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
16、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二十四节气 天文专家指出,“夏九九”比“冬九九”适用范围更 广,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 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 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 它未能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更能生动形象地反 映出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夏九九歌虽然有很多版本,但最能反映中国大部 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庙正厅 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 终 二十四节气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