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感动中国,你需要的素材都在这里(一) 2021-02-21 2021 感感动动中国,你需要的素材都在中国,你需要的素材都在这这里(一)里(一) 樊锦诗:根入石窟蟠 人物事迹: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将大半辈子的光阴奉献给了敦煌石窟。 1963 年,北大毕业后的樊锦诗,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 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 19 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 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 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 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她还推动
2、立法和制定莫高窟总体保护规划,按百 年大计千年大计来规范敦煌保护。 2019 年,她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勋章和最美奋斗者 称号。81 岁的樊锦诗一直还在为敦煌忙碌着. 【颁奖词】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语言形象化,如说成“从北大 到敦煌”,则仅为陈述事实,不够生动】,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 【对偶式整句】。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双关句】。一 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一”字连缀成文,一气呵成】,从青春到 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人物素描: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无怨无悔 她坚守大漠半个多世纪,把大半生心血都奉献给了煌
3、石窟。 她用单薄的肩膀,扛起保护人类文化瑰宝的重担。 她祖籍杭州,生在北京,长在上海,却被称作“敦煌的女儿”。 她安排起草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把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 真实性等重要理念融入其中,1999 年到 2002 年,敦煌研究院牵头制定的 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实 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评价:敦煌研究院以非凡的远见形成了一个极好的 旅游管理方法,为有效地保护莫高窟树立了典范。 为古老文化插上现代技术的翅膀推动“数字敦煌”全球传播 “世人都希望莫高窟能够永存,但我们只能延缓,不能逆转。”怎样让脆弱 的壁画得到永生,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到敦煌绝美
4、的艺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樊锦诗提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敦煌壁画、彩塑艺术 永久保存的构想。 经过近 30 年的不断实践,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数字影像拍 摄、色彩矫正、数字图片拼图和储存等敦煌壁画数字化保存技术,制定了 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 2016 年,“数字敦煌”上线,游客在电脑前,就宛若在石窟中游览一般,截 至目前,“数字敦煌”的全球访问量已超过 700 万人次。 樊锦诗潜心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 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莫高窟唐代前期洞窟分期等论文,完成了敦 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 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
5、 看着如今的敦煌盛景,樊锦诗很欣慰,她说:“很高兴,看到莫高精神在 一代代放弃内地优越条件,奔赴西北大漠的有志青年身上得以延续发 展。” “我脑海里常想着季羡林先生的诗:我真想长期留在这里,永远留在这 里。真好像在茫茫的人世间奔波了六十多年,才最后找到了一个归宿。” 四川森林消防员:英雄归厚土 人物事迹: 2019 年 3 月 30 日,四川凉山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们每人负重 30 余斤,徒步行军 8 小时,在海拔 3700 余米处与大火搏斗。因林火爆 燃,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4 名地方干部群众不幸壮烈牺牲。 痛失患难与共的战友兄弟,一起出征却没能活着一起回家。大队营区的笑 脸墙
6、上,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都笑容灿烂。牺牲指战员的平均年龄只有 23 岁,年龄最小的只有 18 岁。为有牺牲多壮志,为国捐躯重如山。让我们 向这些可爱可敬的扑火勇士致敬! 【颁奖词】 青春刚刚登场,话语犹在耳旁,孩子即将出生,父母淹没于泪水【四个镜 头,概括消防员们牺牲时的情况,但我读起来总觉得不顺畅,不知道敬一 丹朗读时有没有这种感觉】,青山忠诚的卫士,危难的永恒对手【第一句 改成“青山的忠诚卫士”,两句读起来是否更顺畅?】,投身一场大火,长 眠在木里河两岸。你们没有走远,看那凉山上的秋叶,今年红得分外惹眼 【最后一句借景抒情,可这“红叶”容易让人和那场大火联系起来,改一个 意象,真的很难吗?这一
7、则颁奖词我没法不吐槽】。 人物评论: 央视网:平凡的英雄给我们最多感动 4 月 2 日(2019 年)凌晨,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遇难的 30 名救火英雄 遗体已抵达西昌。四川广播电视台及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深夜有车辆排 成长队缓缓前行。一些市民走上街头,泣喊“英雄一路走好”,部分路面摆 放了菊花。 从视频中可见,深夜的街头,昏黄的路灯下,市民们正在自发等待送 行。当列车缓缓经过,多少感动涌上心头。街头摆放的一朵朵菊花,一声 声“英雄一路走好”,道出了现场市民发自内心的感动,更体现出他们对英 雄精神的敬仰与推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 命的人们,不
8、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火灾无情人有情,30 个救火英雄中包括 27 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 3 名地方 扑火人员。他们看似平凡,但又极其伟大。平凡的他们将“小我”融入“大 我”,为了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义无反顾献出了宝贵生命。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30 名救火英雄在危急 关头挺身而出,将“平凡”与“伟大”画上了等号。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英 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尽头。他们可能一身尘土、一脸朴 实,他们可能不擅言谈、没有出类拔萃的成绩,但是他们却用感人肺腑的 力量、牵动人心的震撼和挺身而出的选择,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 英雄史
9、诗。这是最感人的平凡英雄,也是最真实的超级英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救火英雄的事 迹与近日正在广泛开展的“传承2019 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交相辉 映,映照出了永不过时的民族精神和英雄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 言,英雄永远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缅怀先 烈、感恩前辈,是让我们饮水思源、赓续传统;缅怀先烈、感恩前辈,更 重要的是传承英雄精神,争作时代先锋。 英雄精神永不过时。30 名救火英雄,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的 榜样,他们是新时代英雄精神的最美诠释。泱泱大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其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种英雄精神融入血
10、脉,不断激发 前行力量。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老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 部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平凡,只要能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就都可 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新时代成就一番新的英雄事业。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这个清明,让我们在缅怀中传承,让我们将感动化为前行的力量,让我们 铭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以英雄精神为照亮前路的灯塔,为伟大 复兴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特约评论员胡辉) 语文资料加群微信 ywgx688 备注:语文 顾方舟:一丸济世德 人物事迹: 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1957 年,他临危受命研 制脊髓灰质炎疫苗
11、。疫苗问世后他以身试药,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没 有犹豫,顾方舟和同事们首先把自己当作试验对象,试服了疫苗。1960 年 底,正式投产的首批 500 万人份疫苗推广向全国 11 座城市,脊灰疫情流 行高峰纷纷削减。 顾方舟借鉴中医制作丸剂的方法,创造性地改良配方,把液体疫苗融入糖 丸,糖丸疫苗的诞生,是人类脊灰疫苗史上的点睛之笔,发病人数逐年递 减,上百万的孩子免于残疾。2000 年,经世界卫生组织证实,中国成为无 脊灰国家。从 1957 年到 2000 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条不平之路,顾方舟 艰辛跋涉了 44 年。 2019 年 1 月,顾方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 得
12、,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2019 年 9 月,顾方舟被授予“人 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颁奖词】 舍己幼,为人之幼【化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 大仁。为一大事来,成一大事去。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 拳拳赤子心【“不是而是”和“是更是”句式,常用来升华主 题】。你就是一座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渡过病毒的劫难【比喻】。 人物评论: 身边的战疫“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他再次感动全国 新华网客户端 05-1814:25 新华网官方帐号 5 月 17 日晚,“感动中国”2019 年度人物颁奖,已故甬籍科学家顾方舟上 榜。去年,顾方舟被授予“人
13、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央视新闻昨晚为此发了一条微博,感动了很多网友 2019 年 1 月 2 日,92 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与世长辞,在老人生命的最后 时光里,他仍然心系国家的卫生事业,当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探望他时,老 人已几乎睁不开眼,他紧紧握住后辈的手,留下最后的遗言:“我一生做 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有网友说:“录音听得眼泪哗哗的。”“真的瞬间泪目。” 语文资料加群微信 ywgx688 备注:语文 他和刚满月的孩子曾以身试药 糖丸不是糖果,而是针对脊髓灰质炎的活疫苗。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 症,这种病多发于 7 岁以下儿童,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瘫痪而且无法治愈,
14、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中国,人们谈“脊灰”色变,无数家庭和孩子的未来因 此蒙上阴影。 1955 年,顾方舟取得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学位,回国报效。同年,我国 暴发了脊髓灰质炎。1957 年,顾方舟带领研究小组来到解放军军事医学科 学院,从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1960 年,第一期脊髓灰质炎疫苗试生 产成功,1965 年,全国农村逐步推广“糖丸”疫苗。从此,我国脊髓灰质炎 发病率明显下降,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 令人敬佩的是,在疫苗研发的临床试验中,顾方舟和同事决定自己先试用 疫苗。冒着瘫痪的危险,顾方舟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去后,顾 方舟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 不
15、过,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这疫苗对小孩也安 全才行。望着已经进展至此的科研,顾方舟咬了咬牙,决定拿自己刚满月 的儿子做试验。 他不敢让妻子得知这件事,只能偷偷给孩子服用疫苗,独自承担可能面临 丧子的巨大压力。但纸里包不住火,妻子还是得知了这一消息。她“质问” 顾方舟是不是真的,顾方舟只好小心地承认了。让他欣慰和感动的是,妻 子不但没有怪罪他,还宽慰他儿子一定会平安的。 在顾方舟的感召下,同事们也纷纷给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这些初为人 父母的年轻人,可能度过了一生中最煎熬的十天。 测试期慢慢过去了。面对着孩子们一张张依然灿烂的笑脸,顾方舟和同事 们喜极而泣、相拥庆祝:努力没白
16、费,疫苗是安全的! 为人低调,从未忘记自己的故乡宁波 顾方舟为人低调。2019 年 1 月 2 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 92 岁,直至此 时许多人才知道,原来“糖丸爷爷”是宁波人他出生于上海,祖籍宁 波,与宁波的交集主要在他的童年时期。 成年后,虽然时常奔波在全国各地,但百忙中,顾方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 故乡宁波。1998 年 6 月 6 日,宁波大学医学院宣告成立,顾方舟曾莅临医 学院指导工作并寄予厚望。 据宁波大学医学院执行院长周文华回忆,在宁波停留的几天里,师生们都 感受到顾教授为人非常和善,对宁波大学医学院的发展非常重视,他的一 些建议令创办初期的宁大医学院获益匪浅。 正是在顾方舟的提议
17、下,宁大医学院沿袭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科室设 置临床八年制,一届只招生 60 人左右。同时定下发展目标:建立起 一个协和医科大学那样“小而美”的医学院。如今,宁大医学院正向着顾方 舟希冀的那样,蓬勃向上,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敬业勤勉的医护工作者。 来自浙江新闻起航号“杭州发布”频道 朱丽华:光明溢天地 人物事迹: 43 年前,浙江嘉兴人朱丽华因伤失明,受张海迪事迹所感动,她用奋斗来 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 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工作 30 余年,为 22 万多人 次患者缓解病痛。 1991 年嘉兴福利院为她安排了一处诊所让她经营,她招收
18、徒弟一律免收学 费,免费安排吃住,先后为 100 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职位。同时,她坚持 做慈善,从 1991 年到 2019 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 373 万元,帮助了 480 名孩子圆了上学梦。她说:只有奉献才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颁奖词】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转折句最有力量,兼用比喻, 生动含蓄】。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面向光明【再来一次转折 句】。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妙用“推拿”,升华 情感】。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你能感受到【这则颁 奖词,句句与主人公身份相关,语言深刻优美,必须点赞!】。 人物评论: 5 月 17
19、日晚,“感动中国 2019 年度人物”发布,嘉兴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名 列其中。 当晚,朱丽华抑制不住兴奋:“这些年,我能影响这么多人,真的没 想到。” 一名盲人中医师,能获得如此殊荣,缘于她一直以来的“追光”之路。 40 多年前,18 岁的朱丽华因为意外伤害和手术失败而失明。然而凭着顽 强的毅力,出身中医世家的她努力学习,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成为 嘉兴唯一一名盲人中医师。工作 30 多年,她凭借过硬的技术,缓解患者 病痛。此外,她还积极帮扶残疾人走向社会,以收徒帮徒的方式带动 100 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曾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 号。 一直以来,朱丽华热心公益事业,用行动温暖着他人。她常年资助寒 门学子,主动为他们支付学费,几十年来资助贫困学生 480 人次,捐款达 389 万元。她还一直为现役军人提供义务服务,如今已免费治疗 3000 多人 次。 “一度我曾在黑暗中摸索。自从中医给了我光明,我就立志把奉献作为自 己的事业。”朱丽华说。(记者沈爱群通讯员何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