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教之始也! 2019-08-15 50 个 孝,教之始也孝,教之始也 儿子家长会上的发言 作者: 各位“同行”,大家好! 之所以称呼大家为“同行”,不是因为我们的职业相同,而是因为我们 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孩子他爹或者孩子他妈。 先吐一下槽,相信我说的也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当孩子的爹妈实在是 不容易啊,面对这个话题,我都有点不敢多说,因为说多了都是泪啊!有 句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说的真是太好了!等到自己做父母了,才 知道当年爹妈把我们养大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为人父母”算作是一个职 业,那么它应该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职业。说容易,那是因为只要你到了 一定的年纪,身体没毛病,激情之后
2、,你就上岗了。就算你没有结婚证, 孩子一出来,你就有了“上岗证”祝贺你“喜当爹”(妈)。说难,那是 因为只要孩子还在,你还在,你就得一直操心;它还不受国家退休政策的 制约,你别想着提前退休,完全就是“至死方休”。 有个公益广告做得很好:等你上学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上大学 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婚了,妈妈就享福了。结果是,妈妈直到死 了,才终于“享福”了。所以啊,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事。有人问我:“老 郭,你怎么不再生一个?”我说:“家里没人带孩子。”这虽然是事实,但这 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带孩子容易,“带好”孩子难啊!养大孩子容易,“教 好”孩子难啊! 有人说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然后列
3、出了一大堆理由。在我看 来,那些都不是理由。道理很简单:那么多物质条件很差的家庭,生了好 几个孩子,不都养大了?国产奶粉就不能喝?差点的衣服就不能穿?旧衣 服做的尿布就不能用?乡村幼儿园就不能上?吃粗茶淡饭就营养不良?我 们的父母那一代多穷啊,但很多都生了好几个孩子,不都养大了?说什么 “养不起”的人,我觉得都是“矫情”。穷,绝对不是理由,至少不是充足的 理由。我的理由是:把孩子教育好,太难了! “教”和“养”是完全不同的。养,是物质层面的,属于马克思所说的“经 济基础”,做到这一点容易啊,只要能提供基本的生存需要,就能把孩子 养大。教,是精神层面的,属于马克思所说的“上层建筑”,要搞好这一
4、点,那就难了。有一句很难听的骂人的话:“这个人真没教养。”这话不是 从物质层面上骂人,骂你父母没有把你养得“白白胖胖”,而是骂你父母没 有教育好你。教,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你无法也不应该在精神层 面上控制住的人。所以,我之所以不“再生一个”,主要原因是感觉要教育 好一个孩子太难了。我本身是搞教育的,为了教育好现在的孩子,包括胎 教在内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看了很多,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此方面的文 章。但越看书,越思考研究,越感觉教好孩子难。幸甚的是,目前来看, 我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加上我本身也是老师,所以班主任请 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一上来吐了那么多的苦水,现在再 来
5、谈谈我的一点体会。我要说的核心意思就是:孝,教之始也。 我们先来看看“教”这个字。它是一个形声字,左边“孝”字表读音;右 边“攵”字,表意义,意思是“督促、促使”。连起来看,我的理解就是:教 育孩子要从教育他们孝顺父母开始。 我们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是最强调“孝”的。论语 中有关孝顺父母的句子太多了,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比如: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学而)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 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 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
6、文献知识。” 你看,孔子把“孝悌”放在首位,它同谨、信、爱、仁一起,属于人的 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些属于“德育”。做到这些 了,然后再学习文献知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搞好“智育”。德育 为先,做事先做人,品德比才华更重要,德智体美劳,“德”放在首位,古 人早就看到了这些。 除孔子外,古今中外论述要孝顺父母的文章数不胜数。就算是那些暴 君,他们在表面上都要做出一副“孝子”的养子,倡导天下臣民要孝顺父 母。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陈情表中有这么一句:“伏惟圣朝以 孝治天下。”这个“圣朝”的“圣主”就是晋武帝,但实际上他就是个暴君。看 看,连暴君都要装成孝顺的样子,可见孝顺
7、父母是多么重要。但,到底重 要在哪里呢? 我们看这样一句话: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孔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 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 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 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我们撇开政治层面的东西来看这句话,就知道“孝”的重要性了。一个 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种人做坏事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孝悌是做 人的根本,“根本”就像房子的基础,基础没问题了,房子倒塌
8、的可能性就 很小了;一个人本性不坏,这个人的将来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相 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你说这种人能做好人、做好事 吗?我们看那些“问题孩子”,他们当中有几个是在乎自己的父母的?有几 个知道要孝敬父母的?我们的教育,如果连把孩子培养成孝敬父母的人都 做不到,这样的教育岂不是完蛋了?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无论是血缘 上,还是感情上,都应该是我们最亲近的人。现在你连对本该是最亲近的 人都不在乎,那你还能在乎谁?所以我才说,教育孩子孝顺父母是一切教 育的开始,是最最基础、最最根本的东西! 我很不理解很多“同行”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他们极力歌颂父爱、母 爱的伟大和无私,这本来是没
9、有错的,事实的确如此。可是,我们可以歌 颂,我们也可以无私的付出,但在教育孩子这一层面上,我们绝不能告诉 他们:孩子,我们无私地爱你,为了你,爸爸妈妈连命都可以不要,我们 不指望你什么,只要你过好你自己就可以了。如果孩子真的接受了这一 点,那将是很可怕的事! 爱,怎么能不要回报呢?所有的爱都需要回报,没有回报的爱是卑微 的,甚至是卑贱的!是得不到对方的尊重的!当我们让孩子觉得我们只是 无私而不求回报的付出后,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自私自利呢?怎么可能懂得 孝顺父母呢?我很惊讶和疑惑于无数中国父母的“伟大无私”,他们为什么 会这样想呢?难道是因为他们自己小时候“受苦”了,所以现在条件好了, 不想再让自
10、己的孩子受一点点苦?各位,我不是要否定父母之爱的伟大无 私,而是说要把这种伟大无私放在自己的心里,而对待孩子,一定要强调 “回报”,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父 母爱的伟大,才能真正发自内心的明白,孝顺父母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 连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让孩子懂得孝顺,那我们这些做父 母的就会落得连犬马都不如了。而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也是连犬马都不如 了。你的“无私”换来的极可能是孩子的“自私”,他会觉得你所有的付出都 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而当哪一天你累了,或者无力满足他 的要求时
11、,他反过来会觉得你“无能”,会说你这做父母的“不像话”。那么 多“心安理得”的“啃老族”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从小懂得孝顺父母呢?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 建议: 一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很多父母完全就是“保姆”,并且还是主 动求着做“保姆”。他们对孩子说:“你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 都不用你做。”可是结果呢?大多数孩子最后都令人失望,成了“四体不去 勤,五谷不知分,父母不愿爱”的无能而自私的人!他们不仅读不好书, 连起码的教养都缺乏!我是做教育的,我们早就发现,那些成绩差的大多 教养也差;教养差的,大多成绩也差。他们竟然变成了“双差”学生啊。更 可悲的是,他们的父母
12、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认为这是自己命不 好,或者找其他外在的原因。很多父母一方面抱怨孩子什么都不会做,连 洗个碗都不会,抱怨孩子懒惰,不懂得父母的辛苦,而另一方面又什么都 不让孩子去做。你不让孩子去做,他做事的能力怎么能提高?你不让孩子 切身感受到干活的辛苦,他又怎么能体会到你的辛苦?尤其是现在很多家 庭生活条件好了,有的甚至请了住家保姆,家务活都请人来做了,而做父 母的在外面辛苦赚钱孩子又看不到,你再不让孩子做点本来就很少的力所 能及的事,他们怎么可能知道生活的不易?怎么可能会体会到父母的辛 苦?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当然还包括让他们为父母服务,比如给你倒 茶,给你拿鞋等等。 二是要把
13、孝顺父母的想法借助一些有仪式感的东西来传达。仪式感是 一个人的生活表达,而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 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仪式的功用就在于提供、促进并传递一种 身份认同。仪式进行的过程(认同过程或曰结构化过程)中,其本身会制 造创造强调强化某些欲望,也会抵消打消掩盖掩埋某些欲望。其实,仪式 感说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是很简单平常的。比如,在我家我 要求下面这些必须形成一种“固定”做法: 吃饭时,主位是我的。我告诉儿子,我现在是一家之主,我要对这个 家庭负责,所以我坐这个位置。等到将来,这个位置就由你来坐了,因为 那时你就是一家之主了,要由你来为这个家负主要责
14、任了。 饭菜上桌,爸爸妈妈没开始吃饭,孩子不能先吃,除非得到父母的同 意当然,我轻易不会允许的。 离开家的时候,要和父母说“再见”;回到家,要和父母打招呼,说“爸 爸、妈妈,我回来了。”晚上睡觉了,要和爸爸妈妈说“晚安”;爸爸妈妈给 你帮忙了,你要说“谢谢”;爸爸妈妈生病了,要知道关心;有什么好吃 的,首先要给爸爸妈妈吃;家里的有些事情,要请孩子一起参与,等等等 等。 制定自己家的家规家训。“为人子,要孝敬,乐观向上知感恩”,这是 我写的我家的“家训”的第一句,我让孩子背下来,他有做得不好的时候, 我就要求他反复抄写,就是要不断强化他的思想认识。 把上面这些日常很普通的事情落到实处,形成一家人
15、惯有的一种行为 模式,其实就是所谓的“仪式感”。这样做,慢慢就能让“孝敬父母”的思想 内化为孩子的人格特征,根深蒂固,不会改变了。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在,不管是否在 你身边,作为晚辈,你也要懂得孝顺他们。你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 子。比如,我父母在老家,我坚持做到和孩子一起每周至少打一次电话给 他们;他们在我这里的时候,我也会好好对他们。这不仅仅是你在孝顺自 己的父母,更是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不闻不问,或者一 不高兴了就对他们发脾气,或者什么都依靠他们,你怎么能指望你的孩子 将来能好好地对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啊! 教育需要的是合力,所以,我说的只是众多教育思想中的一点,难免 “顾此失彼”,希望大家不要片面的理解。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简单的看法, 感谢各位的倾听。 【码字不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