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编版部编版七七年级年级上上册册历史历史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2019 年 8 月 - 1 -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第 1 1 课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 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 是怎样生活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 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 力。 情
2、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 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 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 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并不真实
3、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 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 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 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 师归纳: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 - 2 - 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 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
4、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 万20 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 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 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 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引起学生的 兴趣,。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 是为什么元谋人的相貌不
5、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 材。 1、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距今年代 约 70 万年至 20 万年。 3、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 不全,教师补充。 4、生活情况: 使用打制石器。 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用 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 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 力。) 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论:北京人为什么过群 居生
6、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 答出答案。(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 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集植物果 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生活艰苦。) - 3 -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 存而斗争,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 如果不是环境险恶,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劳动 创造了人。 (三)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 、
7、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 “山顶洞人的生活” 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 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 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 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 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
8、1、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和图片,思考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韩非子 2、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 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 活,会使用自然火。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 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
9、 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教学后记】 - 4 - 第第 2 2 课课 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 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 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
10、智慧与淳朴的 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 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 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 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 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
11、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 2 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 5 -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 7 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 耒耜 4、农耕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
12、:磨制石器 耒耜 、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 :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 起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教学后记】 - 6 -
13、第第 3 3 课课 远古的传说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 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感知历史的形象思维能力;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 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以江丙坤郁慕明清明祭拜黄帝陵冢的视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黄帝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清明节会
14、有那么多人祭拜黄帝陵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 3 课,远古的传说 自主预习 1、读课文结合课件图片了解本文内容。 2、小组讨论华夏族的由来,人文初祖,禅让制等知识。 (一)炎黄战蚩尤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归纳出华夏族,炎黄子孙名称的由来,知道涿鹿之战。 明确黄帝所进行的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 (二)黄帝-人文初祖 结合课文内容及课件图画知道黄帝对于人类的贡献。明白他被人们称为人文初祖 的原因。 (三)尧舜禹的“禅让” 了解什么是禅让以及禅让的本质,尧舜禹的事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及夏王朝 的建立等
15、有关知识。 合作探究 - 7 - 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 信的? 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第 4 4 课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
16、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 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 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难点】 。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 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 - 8 - 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
17、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 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 (一)夏朝 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 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 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 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二)商朝 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 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 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 (三)西周 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 2、 “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
18、方是谁?结果是什么? 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 (四)分封制 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学生合作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后记】 - 9 - 第第 5 5 课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 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
19、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 体会夏 、 商、 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 观。 【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 (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
20、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 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 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 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 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 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 ,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 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 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
21、学习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 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 10 - 2、 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 和四羊 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 具、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 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发明 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 农业: 后代成为 “五谷” 的农作物, 时期已经齐备。 农业上已知道 、 和 。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
22、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阶级和 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 和 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你是怎么看的? 2、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 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 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 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
23、,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教学后记】 - 11 - 第第 6 6 课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 况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 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 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分析争霸战争这种历史现象,比较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确立霸 主地位的过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争霸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
24、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兴人是兴国的关键,做人做事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 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才能成功,培养他们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没有?(学生看课件讲故事) 。 师: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之后,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 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自主预习 学生结合课文和学习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的有关知识 一、春
25、秋争霸 (一)齐桓公称霸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 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 12 - 3、 “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 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
26、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 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 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 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 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 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
27、师总结口诀: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 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 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 之战。 2、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 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合作探究 1、争霸战争带来哪些影响? 2、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有哪些? 3、请大家想一想,身处春秋战国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 运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
28、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教学后记】 - 13 - 第第 7 7 课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 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社会 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 后世的崇敬。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铁农具的广
29、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展示改革开放深圳的变化得出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 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 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战国时期,我国 的铁制农具的使用已经非常广泛, 我国进入了铁器时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 课 战 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自主预习 利用材料引入知识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指导
30、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了解战国时期铁矿山的分布,和战国时期冶铁 中心。展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图片,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分布图,指出铁农具的出 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 著提高。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此外,我国在春秋时 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 - 14 - 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著名的都江堰 师出示李冰的幻灯片及民
31、言提出问题: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 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教师以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图为 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并了解 李冰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纪念。 (三)商鞅变法 师先介绍变法背景(多媒体图表展示) ,再介绍商鞅生平,讲述“立木为信”的故 事,这个故事是商鞅取信于民的一个前奏曲,商鞅驳斥旧势力,倡导变法。得到了秦 孝公的支持。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最后小结:战国时期,各国经 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 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从此我国
32、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合作探究 1、商鞅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我们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它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教学后记】 第第 8 8 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 别及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 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 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
33、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 - 15 - 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 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 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自主预习 展示曲阜三孔的图片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活动) :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教育
34、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学生讨论) :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 (讲解)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 ,最高的道德准则 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思想家老子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 由教师或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通过对失马、得马、伤人到避战祸的关键内 容的分析,体会到老子思想中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 (三)百家争
35、鸣 学生结合课文及课见图片,总结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学校、班级?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 16 - 小结提升 以学生为主总结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完成表格。 学派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论语 仁;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墨家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
36、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制 兵家 孙武 战国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教学后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 统一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第 9 9 课课 秦统一中国秦统一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过程及原因,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 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学和分组讨论“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 措施”等问题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情感、态度
37、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 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2、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教学过程】 - 17 -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提问: “同学们听说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吗?”因很多学生在电视、书籍上有 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把这个历史故事大概说出来,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统一最 终由秦国完成而不是燕国?”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君 的风采。出示幻灯片
38、: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让学生讲述对 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受。 ) 自主预习 (一)秦的统一 1、秦灭六国的过程 教师设问:同学记得“战国七雄”是哪七雄吗? 多媒体显示:战国初期七国的形势图,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说出七国的地理方位。 并让学生分析通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为灭六国准备了条件。 提问:秦王赢政是怎样完成统一的呢? 多媒体显示秦灭六国的过程,用动画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看的过 程中归纳秦统一的时间、人物、都城。 (1)时间:公元前 230 年前 221 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多媒体显示:秦始王的画像。引导学生描述画像,活跃
39、课堂气氛。通过讨论的形 式让学生分析秦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2、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多媒体显示: (1)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 面。 (2) 、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 广大人民的愿望。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秦始王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 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了一系列影响深 远的重大措施。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秦统一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不利于稳定与 发展的因素呢?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学生回答:文字不统一、货币不统一、思想不稳定
40、- 18 - 首先来看看在政治的措施 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显示多媒体图表:皇帝丞相郡守县令 通过多媒体,用动画形式演示秦朝的各项权利是怎样一步步集中到中央,集中到 皇帝手里面的。使得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 统治。 2、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多媒体显示:七国所沿用的货币。 让学生明白这了经济上所采取的统一货币措施。让学生分析统一货币的所起到的 作用。 3、思想上焚书坑儒。 请学生看书回答: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什么这么做?结果怎么样? 教师归纳:焚书坑儒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合
41、称,秦始皇用焚书坑儒的方法,目的是 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他却采取极其残暴野蛮 的手段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 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予以否定。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长城的修建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 学生一般在电视或者书籍上听说过,由学生来讲述,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分 析今天的长城还意味着什么。让学生体会修长城的艰巨,明白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 结晶,产生民族自豪感。 越族地区的开发 重点介绍灵渠(出示相关图片,见媒体资料) 。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 了长江和
42、珠江流域。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比巴拿马运河早两千多年。灵渠是世界上 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还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 秦的疆域 多媒体显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一幅以地理图标为形式的疆域图。 合作探究 1、秦为什么能够灭掉六国? 2、秦朝的统一和巩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 19 - 3、如何评价秦始皇? 4、目前祖国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是什么?谈谈你对统一大业的认识?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他所采 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
43、形成有着积 极的作用。 一 、秦统一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过程:公元前 230 年至公元前 220 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 220 年)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 2、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思想上:焚书坑儒。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第第 1010 课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 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4、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 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从而理解 “得 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 20 -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情景导入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 亡始 皇”的童谣。 师: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
45、一 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 15 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 呢? 2、师: “伐无道,诛暴秦”从这句话中可看出秦 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 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 让学生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自然导入新课。 自主预习 一、秦的暴政 请学生浏览书本,并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 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 ,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请学生讲 述成语“指鹿为马” 。 教师例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
46、,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师: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 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课件展示 大泽乡起义 “ 揭竿而起”片段。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 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 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提问:这次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 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 ?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 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 探究能力和精神。 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秦,
47、推翻秦朝。 (1)公元前 207 年,巨鹿之战。 请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为什么项羽能以少胜多?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组织学生计算秦朝存在的时间,让学生 感知秦朝统治的短暂。 - 21 - 秦朝灭亡后,定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而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 山不容二虎” ,怎么办呢? 3、楚汉之争及汉朝的建立 (1)展示鸿门宴的图片了解战争情形。 (2)比较刘邦与项羽的行为,思考: 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 (3)了解汉朝的建立。 请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
48、时间、建立者、都城。 合作探究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秦朝崩灭的原因: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 天下笑者,何也?”这是什么原因呢? 2、 如果陈胜、 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 没有遇雨, 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 为什么? 3、项羽在巨鹿中表现他聪明才智,但是楚汉之争项羽却兵败自杀,为什么? 小结提升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 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
49、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 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教学后记】 第第 1111 课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的好处。 知识与技能 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 - 22 -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文景之治”的重要性,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 怎么理解“修养生息”政策,为后来的汉武大帝的大一统,巩固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