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六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年级语文上册 备备 课课 参参 考考 2019 年 8 月 1 第一组说明第一组说明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走进大自然, 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 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 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 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 溪峪的“野” 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
2、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 拟人等 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 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 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 草 虫的村落 以独特的描述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 “野” 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 者如何进行观察 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 通过背诵 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围绕本组专题,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
3、为大 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交流暑期生活感受。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 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1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 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时, 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23 课时, “回顾拓展”2 课时。 1 1 山中访友山中访友 一一 教材解读教材解读 1 1课文简说。课文简说。 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
4、 1995 年第三期散文杂 志的一篇佳作。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 好心情” ,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 ,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 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 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 3 自然段时,读者 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 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 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
5、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 ,作者有时用第 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本文 想象丰富 新奇,有浪漫色彩。如,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 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 流淌。 ”作者把自己想 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 “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 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 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 、拟人 、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 地表达了对山中 “朋友” 的那份深厚感情。 读
6、着这篇散文, 绝不会有呆板 陈腐的感觉, 2 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 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 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 本文作为本组“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 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 比喻 拟人 排比 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本课的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 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2 2词句解析。词句解析。 (1 1)对句子的理解
7、。)对句子的理解。 走出门, 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撞了个满怀” , 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 ,所以 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 “走 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同时,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 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 人” ,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 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
8、交换眼神。鸟儿不是在啁啾,而 是在“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 唤” ,一个“眼神” ,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 露珠这两位朋友间 的默契和情谊。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 液变成树的汁液, 在年轮里旋转 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 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 界。 你好, 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 汩汩的溪
9、流! 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这一组句子是写 “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 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 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 热情。 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 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这句中, “它们”指的 是落花和落叶, “仪式”指的是落花 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 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 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
10、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 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 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 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 从“一朵落花” “一片落叶” “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 用心在感受。 (2 2)对词语的理解。)对词语的理解。 幽径:隐蔽 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 吟咏: “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 3 含义有相同之处
11、,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写 8 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 拟人 排比 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三三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课题山中访友 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 鲜 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揭题后,可让学生猜测作者去 山中访友的对象,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教学时,可以以
12、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 导读本文的线索: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 “朋友” ?通过初读课文, 让学生明白作者拜访的 “朋 友”原来是老桥 鸟儿 露珠 树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云雀 落花 落叶等。概括 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2)课文为什么以 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 “我”和山里的 “朋 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 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 的老人”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 己” , “仿佛
13、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泉“要我重新梳妆” ;溪流邀我“唱和” ;瀑 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 , “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 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 ;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 好风景”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 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 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 (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教师要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并鼓励他们在 同学之间交流。 在交流中, 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3这篇文章的语
14、言丰富生动,作者对山中景物的观察细致入微,体验十分深刻, 许多描述能以极富变化的句式来表现,是学生学习语言 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课后练习 3 也正体现了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 用比喻 拟人 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 4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透射出诗 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因此,教学本文要重在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 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像第 5 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同时,文章所特有 的那种诗一
15、般的语言 诗一般的韵律 诗一样的情怀,都可以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没 有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 很难领悟作者描写的意境 表达的感情。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5生字 新词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注意下列这些字的字 音 字形: “唱和”中的“和”读作“h” , “蕴”的下面不是“温” 。 四四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 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 3 000 首,散 文随笔 1 000 多篇, 中短篇小说 30 余篇, 在海内外 100 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 散文 随 笔 杂文 小说约 2 000 多篇(首) 。 4 2*2
16、*山雨山雨 一一 教材解读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 神奇的想象和联想 清新的笔 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 对大自然那 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 雨中 雨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 10 个自然段,第 1 至 4 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 起;第 5 至 7 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 “小曲” “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 8 至 10 自 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 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
17、林的幽静。课文语 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 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 逐渐清晰的声音 比作“无字的歌谣” ,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 ,将雨过时 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 ,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 的不同的特点, 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表达了作者对山雨 对 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文是略读课文,选编意图一是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激 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是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三是继续学习通 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
18、方法。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 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2词句解析。词句解析。 (1 1)对句子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 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句话着笔于声音,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 由远及近 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 突然” “悄悄地来” 。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 ,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 飘 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 每一片树叶 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
19、琴 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 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是描写雨至山林时的音响特点,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 将“岩石 树叶 绿草”联想成“琴键” ,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 指” ,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 “山在雨中” “山 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 而富有节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音符”是指手指触摸琴键时 发出的不同声音,在这里可理解为是雨丝飘洒在
20、不同的地方所发出的不同声音,有落 在岩石上的“丁冬”声,有飘洒在绿草丛的“沙沙”声,而“带着幻想的色彩” , 突出了雨至山林时声音的丰富多变,扩大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描写 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 。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 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 富有动感 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 化” “所有的色彩” ,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两 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 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达
21、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2 2)对词语的理解。)对词语的理解。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5 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 悦 清脆 凝聚 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 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 独特感受的方法。 三三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准备课文插图的彩色挂图以及优美的轻音乐,以创设情境,辅 助朗读。有条件的还可以剪辑制作类似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的录像片或简单的动画 片段。 2这
22、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做 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 雨的情感。可以按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1)初读课文,梳理内容。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 雨中 雨后的顺 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读通顺。 (2)再读课文,品味赏析。可以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 用心倾听山雨的” 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 的特色。然后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 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 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
23、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 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 爱之情。 这部分教学, 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 重点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 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3)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甚至可以 摘录优美的句段。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学习作者细致观察 用心倾听,并通过联想 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也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其他美文,丰富积累。 3本课教学应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 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自读交流。如, 描写雨中山林的部分(第 5-7 自然段),从理解内容的角度
24、看,可体会山雨连续不断地 洒向山林的岩石 树叶 绿草,声音如“优雅的小曲”般动听,使山林的色彩都融化在 “水淋淋”的“绿”之中;从体会表达的角度看,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 用心倾听,引 发了独特的联想,采用比喻等手法写出了雨声的音韵美和山林的色彩美,把山雨写活 了;从领悟情感的角度看,可以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 才会像“优雅的小曲” “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所以那绿色才能“流进眼睛” “流进心胸” 。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 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4有的学生囿于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山雨 雨中山林的描写
25、可能会有 陌生之感。对此,教学中可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大胆想象,还可 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4*4*索溪峪的“野”索溪峪的“野” 一一 教材阅读教材阅读 1 1课文简说。课文简说。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 受到的是一个字“野” :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 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本文脉络清楚,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 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 “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然后由远到近, 由山及水, 发
26、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 “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 6 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 人们也变野了。 轻松流畅的笔调, 活泼生动的语言, 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 “野” 。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 布局时, 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 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 “野” 的特点后, 分山 水 动物 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 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 “磅礴的美” “随心所 欲 不拘一格的美” 三方
27、面来具体描写; 写游人, 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 “野” 了, 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 出了游人的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进一步 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和感染。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独 特感受,从而提高理解力和感受力。教学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 受索溪峪的“野” ,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2词句解析。词句解析。 (1 1)对句子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 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 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
28、” 。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 美” ,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 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 第二 三 四 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 ;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婷婷玉立,则好 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的特 点。那里有“斜山” ,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 “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 么随意。 “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作者还由山形相对 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 恋情人” ,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
29、。由山体不高 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 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一会儿绕着山奔跑, 一会儿撅着屁股, 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 灵动之感, 把索溪想象成 “野 孩子” ,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 。它或“奔跑” ,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 儿闹” ,十分调皮 可爱。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 的心情。 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 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 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
30、间,一举手 一投足,都显得非常 纯真 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起 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2 2)对词语的理解。)对词语的理解。 索溪峪:湖南省张家界著名景点的名称。 峪:山谷。 蜿蜒:形容山脉 河流 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随:依从。欲:想要 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格:格局。 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年过花甲: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 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
31、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7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 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二二 教学教学建议建议 1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张家界 索溪峪的有关照片 文字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内容。 2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紧扣课题,让学生充分质疑。 “野”是什么意思?索溪 峪的“野”体现在哪儿?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 探究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时,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小组选择内容,读书讨 论:索溪峪的山怎么“野”?索溪峪的水怎么“野”?索溪峪的动物“野”表现在什 么地方?游人的“野”表现在什么地方?分
32、别说说自己的理解。注意在教学时让学生 尽量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体会,其他学生作适当评价。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整体把 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这里的“野”是相对于那些经过人工雕琢的景观而讲的, 是指索溪峪的山 水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要继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 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如,教学第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 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 ,把山路 石头称作“山路哥哥” “石头弟弟”的用意,这样的 描写使索溪变得灵气飞扬 野趣盎然,使文章变得生动活泼,童趣十足。教学时可通过 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如,个别读 齐读 赛
33、读 合作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想象,从 而读出感受,读出韵味。另外,先总体概括再进行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也是本文的 一个重要特点。老师可由第二自然段的讨论交流扩展开去,让学生从描写水野 动物野 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4在基本理解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领悟表达方法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 读,读自己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地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读得入情入境。还 可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四四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张家界 张家界在湖南省西北部,位于大庸 桑植 慈利三县交界处,是我国重点 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 年,张家界
34、被确定为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含天子山 索溪 峪,合称武陵源风景区)。这里由于地质变化 水流切割 风化崩落等影响,形成了举世 罕见的砂岩峰林地貌。全市共有景点 300 余处,奇峰耸峙,云雾缭绕,森林茂密,溪 流清澈,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奇花异草 珍禽异兽繁多,具有原始大自然的风韵。已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索溪峪 索溪峪因索溪而得名,位于武 陵源的东部,是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府所在地。这里以奇峰秀水 钟乳洞和深壑著名。 主要景点有黄龙洞 宝峰湖 十里画廊 西海 百丈峡 索溪 一线天等。索溪峪景区面积 约 180 平方公里,区内约有 2 000 多座独具特色的险峰。十里画廊 十
35、里画廊是一条 长达 6 公里多的高山峡谷。这条峡谷奇峰叠耸,怪石林立,一路上风景相连,宛如一 幅秀美的画卷。沿途可见转阁楼 虎啸天 老人岩 夫妻岩 众女拜观音等景观。 口语交际习作一口语交际习作一 本次“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分别从三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了建议:把自己想象 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融入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写一写。走进音响世界,选择生活中 的几种音响或听音响的录音,发挥想象进行说话或习作。回顾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一)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 植物,也可以是 一种自然现象。明确观察的任务,要求学生观察时能用心,能投入感情,把自己观察 的过程
36、变成亲近自然的过程,变成欣赏和陶醉的过程。如,观察一棵树,建议学生: 看一看。选择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认真仔细地看,随着光线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想 8 到了什么?闻一闻。闻闻树皮 树叶,你闻到了什么气息?想到了什么?摸一摸。摸摸 树叶的纹理,摸一摸树枝的分叉,你感受到了什么?还可以静静地在树下坐一坐,你 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细致地去感受这棵树的特点,感 受树的周围以及生活在树上的小鸟 知了等小生命的气息。课堂上,引导学生就观察到 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要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发挥自己的想 象,说出并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走进音响世界教师事先录好各种
37、声音,如,自行车铃声“哎唷哎唷” 的叫声敲门声倒茶声谈话声再会声指导时,教师播放录音两三 遍,然后问: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前后联系起来,发 挥想象,来说一说。学生口头讲述后,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再让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事先也可录好没有一定顺序的声音,如,自来水的滴水声 开足水龙头发出的哗哗 声 口哨声 玻璃瓶摔碎的声音 歌声 风声 敲门声在众多的声音中,让学生自由选 择几种,编成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把滴水声想象成“丁冬作响 的泉水声” ,把自来水哗哗声想象为“小孩欢快的笑声” ,把摔碎的玻璃声想象为“勇 斗小偷”产生的情节 (三)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38、 1回忆暑期生活,思考自己在假期生活中有哪些收获。 2小组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做了什么,什么事比较有意义,自己有哪些感想或收 获。 3分组汇报,汇报后师生共同评价。评价要点:是否将暑期生活中的感受和体会 说清楚,表述的时候是否有重点等。 4当堂进行习作,教师适时指导。 5教师批改作文后,组织交流评议。另外,暑假中,教师一般都布置暑期作文,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取若干篇习作让学生自己来朗读交流,如,游览 风景名胜的,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的。然后由教师 其他同学共同评价作文中是否将游览 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表达清楚。在讲评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再 次写作,从而将暑假中的点滴感受
39、都珍藏起来。 回顾拓展一回顾拓展一 交流平台交流平台 本次“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即体会作者怎样运用 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 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交流平台”的对话,然后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 说一说山中访友 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 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 么不同。 接着联系小东的话,以草虫的村落为例,进行再次阅读,让学生体悟作者是 怎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可以说说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 联想的,同时结合朗读感受深刻的语句,在充分说和读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作者为什 么这样表
40、达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从而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优点。 学生围绕本组课文各抒己见后,再进行拓展交流:介绍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 类似的文章,先说说文章的题目 内容,再重点介绍自己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悟。 教师要在本次“交流平台”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能恰 当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日积月累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 9 诗句,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诗人借大自然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从字面上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 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
41、,自信高尚的情操 更能感召年轻一代。 第二句,造物即造物者,指天。整句诗的意思为:天没有言语却有情意,每当寒 冷过去便让我们觉得春天已来临。 第三句的意思是:今天晚上,我格外地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还听到透过绿 色窗纱传来的春虫的叫声。 第四句讲了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杨柳的曲调, 于是感慨到: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让我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第五句,这是陈与义从汴京去襄邑途中作的诗句。意思是:躺在船上看满天的云 没有动,殊不知,云和我一起住东飘去。 第六句的意思是:不是偏爱菊花,是因为菊花不畏严寒,迎风傲雪,菊花开过, 大自然中再没有其他花开放了。 教学时,可
42、让学生反复朗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的特点,说说自己从哪里体会出 特点的。如,从“落红” “春气暖” “满天云”这些词,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也 能感受到诗人在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读懂诗句的意思后,可把诗句背诵下来。学 生如果对诗句感兴趣,可以鼓励他们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花。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 第一声。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 绿窗纱。秋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 人不起故园
43、情。 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花开尽更无花。 趣味语文趣味语文 本单元安排的 “趣味语文”内容是 妙答 “一” 字诗 。 这是一个流传民间的故事, 读起来饶有趣味。理解的重点是体会“一”字诗的妙处。教学时,以下步骤可参考选 用。 (1)让学生自读故事,读准 读通。 (2)同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一”字 诗的妙处?(3)全班交流。 (4)补充自己了解或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材料。 第二组说明第二组说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令华
44、夏儿女心潮万千, 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 围绕着 “祖国在我心中” 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 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 时对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 岛 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 中华少 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 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 为国争光的赤 子情怀
4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 自豪,立志 10 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 海外赤子的爱国情 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 配合本组专题,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 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 “回顾 拓展” 也是紧紧围绕 “祖国在我心中” 的主题, 安排了相关的内容。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 采访 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114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 45
46、课时,略读课文 23 课 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23 课时, “回顾拓展”2 课时。 5 5 詹天佑詹天佑 一一 教材阅读教材阅读 1 1课文简说。课文简说。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 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 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 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 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 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 线路 开凿隧道和设计 “人” 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
47、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 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 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 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 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 在讲修路过程时, 着重强调, 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 创造性地开凿隧道 设计 “人” 字形线路, 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 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 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选编这篇课文,一是通 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
48、爱祖国 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 识;二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以詹天佑这 个人物为拓展点,为本组综合性学习积累素材。本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言 行 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 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2 2词句解析。词句解析。 (1 1)对句子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 呢。 ” “还没有出世”本意是人没有出生。这句话集中反映了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 任务的压力。外国报纸称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
49、生,实则是他们 瞧不起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是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嘲笑。在他们眼里,任命詹天佑修筑 京张铁路是个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依靠外国人才能完成这个工程。他们的话里还隐 含着说明京张铁路沿线地理环境恶劣,修筑铁路的工程十分艰巨。课文这样写,更能 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 绘 画 计算等都要精确 严密, 决不能含糊 马虎, 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 高 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 11 时的内心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