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1649492 上传时间:2021-08-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1 页 2022 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 1:关于年龄与寿辰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 3 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 1 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 23 岁的儿童。 始龀: 男孩 8 岁, 女孩 7 岁。 根据生理状况, 男孩 8 岁、 女孩 7 岁换牙, 脱去乳齿, 长出恒牙, 这时叫“龀”, “龆年”或“髫年” 九龄:9 岁。 指数之年:9 岁。 黄口:10 岁以下。 幼学:10 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 10 岁。 金钗之年:女子十

2、二岁。 豆蔻:指女子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 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 13 至 15 岁。 及笄(jj):指女子 15 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成童:15 或 15 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 15 至 20 岁。 二八:为 16 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 16 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 24 岁。 而立(而立之年):30 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 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 30 岁为壮。

3、 第 2 页 共 21 页 半老徐娘:女子 30 岁。 艾:50 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 岁。 六九年:即 54 岁。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 60 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 60 岁以上。 耆:古称 60 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 60 为下寿,指 60 岁以上。 还历寿:61 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 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 70 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 70 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 77 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 77 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4、。 伞寿:80 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 80 岁以上。 米寿:指 88 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 88 岁。 上寿:90 岁为上寿。 白寿:指 99 岁,百少一为 99,故借指 99 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 108 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 108 岁。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双稀、双庆:140 岁。古稀指 70 岁,因此双稀是 70 岁的两倍 140 岁。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5、。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 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 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第 3 页 共 21 页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绰号有褒 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 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如称呼曹操

6、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 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 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 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 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 “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

7、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 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 元。自明朝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每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 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爵名】训俭示康“

8、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 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3.古代谦辞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如愚兄;愚见,称自己的见解。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第 4 页 共 21 页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

9、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后专指大臣面对皇帝时的自称。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或者妻子。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 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 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

10、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 没有文化;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衲;老官员自称老臣。 (2)其他自谦词有: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从秦始皇开始专作皇帝自称)、【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 谷】(不善)。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女子自称【妾】;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 为【寡君】。 (11)常用作敬辞的还有:

11、 【“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 【“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如奉达(多用于书信):告诉,表达;奉劝:劝告;奉送、奉 赠:赠送;逢迎:迎接;奉托:拜托。 【“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贺:恭敬地祝贺;恭候:恭敬地等候。 【“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 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

12、对自己的询问。 【“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 第 5 页 共 21 页 【“高”字一族】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明的见解;高就:指离开原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大”字一族】尊称对方或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伯:除了指伯父外,也可尊称年长的男人;大驾: 称对方;大师傅:尊称和尚;大作:称对方的著作;大札:称对方的书信。 【“敬”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 【“请”字一族】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如请问:用于请求对方回答问题。 【“屈”字一族】如屈驾(多用于邀请人):委屈大驾;屈就(多用于请人任职):委屈就任。

13、 【“光”字一族】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如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称客人来到。 【“俯”字一族】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理解。 【“华”字一族】称对方的有关事物。如华诞:称对方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 【“老”字一族】用来尊称别人,有时特指老年人。如老伯、老大爷、老太爷:可尊称老年男子。 【“叨”字一族】如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叨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领教。 【“雅”字一族】用于趁对方的情意或举动。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指正批评。 【“玉”字一族】用于对方身体或行动。如玉照:称对方的照片;玉成:成全。 【“芳”字一族】用

14、于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芳邻:称对方的邻居。 4.古代学校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 xing】周代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 【庠序】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 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 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封

15、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 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 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 第 6 页 共 21 页 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成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诸生】明清时期经

16、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古代学官: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 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 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 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为学官名。汉唐后学校均

17、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 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 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 面向

18、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 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 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 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 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

19、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 第 7 页 共 21 页 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 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 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 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

20、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 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 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坐法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 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对人不敬。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

21、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 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 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 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 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 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 “

22、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 “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 娱乐活动。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 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 第 8 页 共 21 页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

23、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 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 己,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

24、式,即以诗词相酬答。 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高考语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汇编练习题汇编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 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 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

25、散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 谪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第 9 页 共 21 页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26、,称为进士。是古代科 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 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 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

27、骨归葬故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 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

28、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 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 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8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大王

29、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 清静无为”之意。 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第 10 页 共 21 页 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 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9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西汉,汉武帝为了加 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

30、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 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秦末始为官名。汉沿设。 掌巡察缉捕之事。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 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若子孙犯罪, 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 男五种爵位。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 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

31、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 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 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 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 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

32、被追加的 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 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 公。 1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1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3、第 11 页 共 21 页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 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 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 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 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 宣帝(中

34、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 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 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 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 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 居姬水,以姬为姓。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

35、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36、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第 12 页 共 21 页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 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 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

37、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 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 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 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 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 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

38、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一直延续到清朝。 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 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 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 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

39、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第 13 页 共 21 页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 续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 的官员。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 号。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表时间,中午 12 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B表是

40、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2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 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 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 对

41、臣下而言。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2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60 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

42、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2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喻夫妇。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 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第 14 页 共 21 页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 江阴在长江之南。 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 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 贾长沙集(贾 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古代

43、“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 6 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 12 点前后。 ABCD 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 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 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 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 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

44、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 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 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 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 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 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

45、、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 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 称“百越”或“越族”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 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

46、员的科目, 第 15 页 共 21 页 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 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 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 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 “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

47、”“升”是关于提升职务 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3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皇帝年号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等。 B觞为古代酒器。 C提督为武职官名,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 D公为敬辞,尊称男子。中国古代有“公、侯、伯、王、男”五等爵位。 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

48、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出通判泉州”中的“出”,指的是京官外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 B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中有:“谨庠序之 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 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 “振恤”

49、,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16 页 共 21 页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 代官职。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 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致政”“致仕”则指退休。 D

50、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 为“春秋三传”。 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 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 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 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 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Word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