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3.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1653114 上传时间:2021-08-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劳动经济学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劳动经济学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劳动经济学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劳动经济学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3章章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重点掌握 1. 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 2.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3. 3.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第第1节节 均衡的基本含义均衡的基本含义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是数量均等数量均等,即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二是,即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二是行行 为最优为最优,即供求双方均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即供求双方均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 (一)局

2、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一)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1.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局部均衡分析: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 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代表人物是与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代表人物是 马歇尔马歇尔。 第第1节节 均衡的基本含义均衡的基本含义 2.2.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市场、所有商品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市场、所有商品 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 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瓦尔拉瓦尔拉。 (二)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二)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 1.1.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

3、间因素,变量的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变量的 调整能瞬时完成。调整能瞬时完成。 2.2.动态均衡分析:考察时间因素在变量调整动态均衡分析:考察时间因素在变量调整 中的作用。中的作用。 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二、现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均衡状态,是指经济中各种 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 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对稳定、不再变动的状态。 (三)非均衡概念(三)非均衡概念 1. 1.古典均衡理论认为,非均衡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古典均衡理论认为,非均衡是一种不稳定状态, 具有暂时性和过渡

4、性,会立即向其他状态转化。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会立即向其他状态转化。 2.2.现代非均衡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制度现代非均衡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完全、制度 刚性约束、非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具有稳固刚性约束、非均衡是一种稳定状态,具有稳固 性。性。 古典古典 均衡均衡古典非均衡古典非均衡现代均衡现代均衡现代非均衡现代非均衡 数量相等数量相等 且且行为最优行为最优 数量不等数量不等或或 行为非最优行为非最优 数量相等数量相等或或 行为最优行为最优 数量不等数量不等或或 行为非最优行为非最优 稳定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稳定稳定稳定稳定 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三、劳动力供求关系类型 1.供大于求供大于求

5、:原因可能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原因可能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 相匹配,物质资本储备不足,或者经济社会运相匹配,物质资本储备不足,或者经济社会运 行中存在问题。行中存在问题。 2.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原因或者是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劳:原因或者是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劳 动力增长速度,或者劳动力数量呈下降态势,动力增长速度,或者劳动力数量呈下降态势, 或者是由于经济运行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相匹或者是由于经济运行结构与劳动力结构不相匹 配。配。 3.供求均衡供求均衡:它意味着(:它意味着(1)劳动力供给全部被社)劳动力供给全部被社 会吸收;(会吸收;(2)劳动力需求全部得到满足。)劳动力需求全部得到满足。

6、 第第2节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一、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 1.1.当现行工资率高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当现行工资率高于均衡工资率时,劳 动者之间的竞争会迫使现行工资率下动者之间的竞争会迫使现行工资率下 降;降; 2.2.当现行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厂当现行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时,厂 商之间的竞争会迫使现行工资率上升。商之间的竞争会迫使现行工资率上升。 第第2节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1.1.劳动力

7、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详见(详见 p103p103图图3-23-2) 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则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则S S左移,左移,WW; S S右移,右移,WW。 2.2.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详见(详见p104p104图图3-33-3) 如果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则如果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则D左移,左移,W ;D右移,右移,W 。 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二、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3.3.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 影响影响 D左,左,W

8、 ;D 右,右, W ; S 右,右, W ;S 左,左, W 。 当供求双方反向变化时,要视何种力量当供求双方反向变化时,要视何种力量 占相对优势来决定最终综合效果。占相对优势来决定最终综合效果。 三、个别企业工资失衡的调整三、个别企业工资失衡的调整 1.工资过高工资过高 过高工资有两重可变空间:(过高工资有两重可变空间:(1)削减工资,从)削减工资,从 而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增加利润;(而成本降低,可以使企业增加利润;(2)削减)削减 工资,可使边际成本曲线右移,追求利润最大工资,可使边际成本曲线右移,追求利润最大 化的企业,可以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化的企业,可以雇佣更多的劳动力。 2.工资

9、过低工资过低 过低工资会使厂商难以雇佣到合格的劳动力,过低工资会使厂商难以雇佣到合格的劳动力, 从而会导致劳动力投入不足,产出下降。提高从而会导致劳动力投入不足,产出下降。提高 工资,既可提高产出水平,又可吸收更多的劳工资,既可提高产出水平,又可吸收更多的劳 动力就业。动力就业。 四、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四、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基本假设基本假设: 1.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执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执 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则为下期;行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则为下期; 2.本期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本期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 3.本期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

10、量。本期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六、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六、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1.1.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 (蛛网稳定);(蛛网稳定); 2.2.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 (发散性蛛网);(发散性蛛网); 3.3.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 (蛛网中立)。(蛛网中立)。 第第3节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的劳动力市场

11、均衡理论的第一个意义第一个意义:在完全:在完全 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时,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时, 劳动力资源便实现了最优效率配置,社会亦实劳动力资源便实现了最优效率配置,社会亦实 现了最优产出水平。现了最优产出水平。 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的第二个意义第二个意义:同质劳动:同质劳动 力在不同行业、地区和职业获得同样的工资。力在不同行业、地区和职业获得同样的工资。 三、充分就业三、充分就业 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的第三个意义第三个意义:劳动力:劳动力 均衡时便实现了经

12、济社会的充分就业。均衡时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充分就业。 第第4节节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一、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 1.1.瓦尔拉需求(或供给)与有效需求(或供给)瓦尔拉需求(或供给)与有效需求(或供给) 的区别:前者是经济行为人只受价格限制而没的区别:前者是经济行为人只受价格限制而没 有数量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或供给)有数量限制情况下形成的需求(或供给) ,而,而 后者则是经济行为人在受价格和数量双重限制后者则是经济行为人在受价格和数量双重限制 情况下形成的需求(或供给)情况下形成的需求(或供给) 。 2.2.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主要原因:劳动力市场非均

13、衡的主要原因:(1)(1)工资刚性;工资刚性; (2)(2)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3)(3)主观偏好、财富主观偏好、财富 约束、社会心理因素;约束、社会心理因素;(4)(4)信息约束;信息约束;(5)(5)制度制度 和政策等等。和政策等等。 第第4节节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二、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二、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根据根据弗里德曼弗里德曼和和费尔普斯费尔普斯所定义的所定义的“自然自然 失业率失业率”包括包括(1)认为实际工资低于劳动的认为实际工资低于劳动的 边际负效用的自愿失业;边际负效用的自愿失业;(2)(2)寻业的失业;寻业的失业; (3)(3

14、)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4)(4)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1.1.自愿失业自愿失业:实际工资低于劳动的边际负效:实际工资低于劳动的边际负效 用,或者由于制度等因素造成的工资刚性而用,或者由于制度等因素造成的工资刚性而 引起的失业现象。引起的失业现象。 2.2.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非工资因素引起的劳动力需:非工资因素引起的劳动力需 求不足而导致的劳动者失业现象。求不足而导致的劳动者失业现象。 第第4节节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 (一)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一)劳动力短缺引起的“累积效应累积效应”和和“溢散溢散 效应效应” 1

15、.累积效应累积效应:当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当劳动力短缺时,劳动力市场成为 卖方市场,从而使得劳动力被替代的可能性降卖方市场,从而使得劳动力被替代的可能性降 低,助长了出工不出力、劳动力质量下降的现低,助长了出工不出力、劳动力质量下降的现 象,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象,进一步感到劳动力短缺。 2.溢散效应溢散效应:指某一工厂因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指某一工厂因劳动力短缺引起减产, 使得以该厂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出现原材料短使得以该厂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厂出现原材料短 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的现象。缺,由此引起一系列短缺的现象。 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 (二)劳动

16、力过剩引起的(二)劳动力过剩引起的“隐性失业隐性失业” 和和“显性失业显性失业” 1.隐性失业隐性失业:劳动力过剩引起劳动力滞存,:劳动力过剩引起劳动力滞存, 滞存在企业内部便谓之隐性失业。滞存在企业内部便谓之隐性失业。 2.显性失业显性失业:滞存在劳动力市场上,则为:滞存在劳动力市场上,则为 显性失业。显性失业。 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 (三)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分析(三)引起隐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1.1.软预算约束下受帕金森定律的支配;软预算约束下受帕金森定律的支配; 2.2.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致的劳动力囤积;企业追求规模增长引致的劳动力囤积; 3.3.劳动力短缺

17、引起的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劳动力短缺引起的互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 4.4.由于制度约束使得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由于制度约束使得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 5.5.企业目标转向人均收入最大化。企业目标转向人均收入最大化。 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三、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 四、四、U-V分析分析 U-V 分析是从失业分析是从失业 (unemployment)与职业空缺与职业空缺 (vacancies)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 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 法(详见法(详见p104图图3-14、图、图3-15)。)。 第第5节节 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

18、割 一、早期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一、早期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20世纪世纪60 年代年代80年代)年代) 1.多林格多林格和和彼得彼得(1971)的主要劳动力市)的主要劳动力市 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2.希克斯希克斯的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三种类型的的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三种类型的 分割理论。分割理论。 第第5节节 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 二、二、20世纪世纪80年代的理论年代的理论 1.劳资谈判因素决定工资的理论;劳资谈判因素决定工资的理论; 2.激励工资理论;激励工资理论; 3.维斯特维斯特的人力资本工资理论。的人力资本工资理论。 三、近几年的理论解释三、近几

19、年的理论解释 1.希尔伯特希尔伯特根据加拿大三大城市考虑种族、性别根据加拿大三大城市考虑种族、性别 和移民的市场分割理论;和移民的市场分割理论; 2. 瑞得瑞得和和卢宾卢宾基于美国的情况对种族、性别所做基于美国的情况对种族、性别所做 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实证研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实证研究。 第第6节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一、企业组织与雇佣活动一、企业组织与雇佣活动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1.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提出:它是由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的提出:它是由多尔多尔 瑞哥瑞哥、彼得彼得和和麦克尔麦克尔提出的。提出的。 2.内部

20、劳动力市场的要素构成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要素构成 组织结构: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监组织结构: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监 督、控制。督、控制。 组织原理:组织成员受权威的控制和指组织原理:组织成员受权威的控制和指 挥,而市场只受价格信息的协调。挥,而市场只受价格信息的协调。 第第6节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企业组织比之市场具有如下效率优势企业组织比之市场具有如下效率优势: 1.1.节省谈判费用;节省谈判费用; 2.2.使决策得以进行;使决策得以进行; 3.3.管理控制手段更加丰富;管理控制手段更加丰富; 4.4.实现沟通经济;实现沟通经济; 5.5.节省信息通道和信息费用。节省信息通道和信

21、息费用。 第第6节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但企业组织也具有其比之市场的劣势但企业组织也具有其比之市场的劣势: 1.1.弱激励成本;弱激励成本; 2.2.监督成本;监督成本; 3.3.官僚主义成本;官僚主义成本; 4.4.信息成本。信息成本。 第第6节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一)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一)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1.1.劳资双方均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这劳资双方均投入了一定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这 种具有固定投资性质的资本一旦废弃,对劳资种具有固定投资性质的资本一旦废弃,对劳资 双方均是一种损

22、失。双方均是一种损失。 2.2.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劳资双方要寻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劳资双方要寻 求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求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3.3.劳动者争取改善工作、工资待遇的长期斗争,劳动者争取改善工作、工资待遇的长期斗争, 使得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劳动者的内部劳使得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有利于劳动者的内部劳 动力市场。动力市场。 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4.随着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 解雇员工的成本是高昂的。解雇员工的成本是高昂的。 5.5.频繁解雇员工,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频

23、繁解雇员工,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忠 诚度,从而有损企业的合作效率。诚度,从而有损企业的合作效率。 6.6.新老员工之间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新老员工之间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频繁换人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频繁换人不利于 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员工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 7. “干中学干中学”效应促使企业做出有利于员工进行效应促使企业做出有利于员工进行 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的制度安排。专用性人力资本积累的制度安排。 8.8.由于信息不对称,员工的能力以及对企业的贡由于信息不对称,员工的能力以及对企业的贡 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充分体

24、现出来,因此长期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长期 稳定的雇佣关系有利于充分揭示员工的信息。稳定的雇佣关系有利于充分揭示员工的信息。 9.9.就员工本身而言,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对就员工本身而言,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对 于频繁换岗的员工可能会贴上于频繁换岗的员工可能会贴上“二手劳动力二手劳动力” 的标签。的标签。 雇佣关系长期化的情况雇佣关系长期化的情况 据据OECD1986年的研究年的研究,在同一个企在同一个企 业就业时间超过业就业时间超过10年的比例年的比例,日本为日本为 70%,英国为英国为39%,意大利为意大利为46%,德国德国 为为53%,美国为美国为37%,但美国在一个企

25、但美国在一个企 业工作时间超过业工作时间超过25年的员工占比约年的员工占比约 为为25%。 第第6节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二)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 的关系的关系 内部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强内部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强 调规章制度和惯例的作用,对劳动者的调规章制度和惯例的作用,对劳动者的 教育培训、岗位调整、职务晋升、工资教育培训、岗位调整、职务晋升、工资 变动、退休退职等人力资源管理统一纳变动、退休退职等人力资源管理统一纳 入到企业的长期规划、用人习惯、工资入到企业的长期规划、用人习惯、工资 制度和劳动关系的各种决定中去

26、。制度和劳动关系的各种决定中去。 第第6节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规则 1.1.劳动、人事管理的规则;劳动、人事管理的规则; 2.2.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劳动报酬管理上的规则; 3.3.教育培训管理的规则;教育培训管理的规则; 4.4.劳动关系的规则。劳动关系的规则。 第第6节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1. 1.组织具有稳定性;组织具有稳定性; 2. 2.组织具有惰性;组织具有惰性; 3. 3.组织调整的成本。组织调整的成本。 第第6节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 (四)雇佣调整(四)雇佣调整 雇佣调整函数:雇佣调整函数: 式中,式中,L L为劳动投入量,为劳动投入量,N N为雇用人数,为雇用人数, H H为劳动时间,为劳动时间,X X为产出量,为产出量,为变为变 化,化,* *为最佳目标值,为最佳目标值, t t为观测时点。为观测时点。 tttttt XHHNNfLln,lnln,lnlnln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劳动经济学3.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