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8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654344 上传时间:2021-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8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8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8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8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8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第 8 8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学观念,悲剧真正进入中国,前后不过百年时间。百年间,中国现代 悲剧观念便将西方源远流长的悲剧传统接受、演练了一遍。虽然其间颇多曲折与起伏,但终 自成一格,形成了一个既区别于西方悲剧的“中国”文学观念,同时,又区别于中国传统悲 情戏曲的“现代”文学观念。以一种动态、开放的视野审视、分析悲剧在中国的接受、成长 状况,不难发现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但其内里却是在持续

2、推进,且隐然有迹可寻。如果说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理论 认知、创作实践、社会状况、时代语境等密切相关,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 的觉醒。而且,路向与阶段,事实上是一里一表,二者互为生发。 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研究, “悲剧是什么” “悲剧应当如何”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首 先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样一个言人人殊的论题,此处不打算展开论析,只想重申悲剧观念 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因为这也正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内在的发展路向所在。 朱光潜曾说,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 。原因 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剧观念既不是悲观主义的,也不是乐观主义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组合,

3、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到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 。在朱光潜看来,这是尼采的一大功绩。理 由是,悲剧给我们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具有两面性的自然。因为悲剧是有感于生活的阴暗、 命运的不公等不如意而产生的;与此同时,悲剧又总是有对苦难的反抗,对于悲剧人物而言, 最不可原谅的就是怯懦和屈从。从观念的角度看,朱光潜的这一评论或者说尼采那看似矛盾 的组合,正道出了悲剧的两个最基本层面:直击人类生存困境的悲剧意识与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悲剧精神。 悲剧意识如同悲剧的内核,体现着悲剧的哲思性;悲剧精神则犹如这内核中的灵魂,展 示出悲剧的人性深度。表现在具体的悲剧作品中,如果说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决性喻 示着悲剧

4、意识的反思深度与力度,那么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们的执着追求、 行动乃至毁灭,则彰显着悲剧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部经典的悲剧 作品,都是一首哲学化的诗,深邃的思考和悲壮的情调是其基本风貌从对人的生存的终 极关怀出发,在形而上的思考与崇高的人性精神结合处绽放。所以,仅仅表现出深刻的悲剧 意识还不足以称之为悲剧作品,是否体现出一种执着的悲剧精神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二者之中,悲剧意识的觉醒显然是最基本的前提。 由此反观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百年进程,虽然真正堪称悲剧的戏剧作品不太多,但不可 否认的是,其现代悲剧意识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正向的发展态势,由外而内、由下

5、而上、 由社会到个体、由现实到精神,不断拓展、深入。至于其间的悲剧精神则因作者的诉求不同 和作品的艺术表现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情调。所以,在这两者之中,作为根基的现 代悲剧意识的不断觉醒与发展,便成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发展进程的最佳见证和似断实 连的内在路向,贯穿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 (摘编自章池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百年流变 ) 材料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的结尾这样谈论汪曾祺: “我不再期待从他笔下读到直面人生的悲剧,我 把他本身读作一个悲剧” 。后来集中读过他 1992 年以来的小说,觉得此论未免片面。这些作 品所表现的痛苦、挣扎与悲凉,正是我所期望的“直面人生的悲

6、则” 。只有将这惨淡的辉光凸 突出来并赋以相应的美学价值,一个完整而又真实的汪曾祺才能得以呈现。 汪曾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表现为末世的败落景象。两个世纪以来中国处于急剧的变化和 动荡之中,无论是社会政治现象还是文化精神现象都在这动荡中瞬息万变。旧的东西无力自 持不断走向凋零衰败,新的东西无法自立迅速走向灭亡。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经历给这个 民族染上了焦虑、绝望、悲怆、无奈的心理色彩。有的人一面挣扎,一面出自本能地发出沉 重的悲叹,有的人则以其文化优势和精神优势,对这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心理色彩持有充分的 清醒与自觉。这些清醒者自觉者如果怀有丰富的情感,必会产生深切而又浩大、灼痛而又寒 凉的悲剧体验。

7、近世以来许多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担当这一败落的世界,表现自己的悲剧体 验。这样一场漫长而又剧烈的历史动荡中,最受颠簸、最受震撼的当然是士大夫阶层。 (摘编自摩罗悲剧意识的压抑与觉醒汪曾祺小说论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颇多起伏,其阶段性发展源于悲剧意识的觉醒。 B 作者认为,悲剧观念最核心的两个方面是“悲剧是什么”和“悲剧应当如何” 。 C.悲剧意识的觉醒是悲剧作品最基本的前提,因而在悲剧作品中,它比悲剧精神更重要。 D.汪曾祺作品中所体现的身处末世的痛苦与挣扎正是其复杂的悲剧体验的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8、项() (3 分) A.中国现代悲剧观念虽然受到西方悲剧的影响,但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B.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如果懦弱的屈从于命运的安排,那他是缺乏人性魅力的。 C.汪曾祺的小说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识,却忽略了对悲剧精神的建构。 D.士大夫对中国近世以来的历史动荡感受深刻,表现山更深切的悲剧体验。 3.下列作品分析不符合将“酒神原始的苦难融入日神灿烂的光辉之中”这个特点的一项 是() (3 分) A.窦娥冤中窦娥身世凄惨,遭受毒刑拷打,为证清白指斥天地、痛发誓愿,拼死抗 争。 B.雷雨中周朴园终生活在痛苦与折磨中,年轻时为了前途放弃爱情,中年时又失去 亲人。 C.红楼梦中林黛玉寄人篱下、孤苦

9、伶仃,感受到贾宝玉的真情后,她表现出了对爱 情的坚定追求。 D.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面对人性堕落、良知浓灭的黑暗现实,秉持崇高的人文主义 社会理想。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4 分) 5.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阐述“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内涵。 (6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别里科夫跟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 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 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

10、小贼 溜进来。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有一个新的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 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 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 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 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 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 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

11、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 穿了雨鞋, 卷起裤腿, 正在走路, 臂弯里挽着华连卡; 下面缀着一个题名 恋爱中的 anthropos 。 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 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 他难堪极了。 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 然后一块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我甚至可怜他了。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

12、华连 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我们先走一步! ”她嚷道, “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 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他站住,瞧着我。 “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也许我的眼睛骗了我?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 吗?” “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 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 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 “可是这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 “您在说什么呀?”他似乎 心里乱得很,不肯再往前走,回家去了。 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打哆嗦,从他的脸色分明看得出来他病了。还没到放学 的时候,他就走了,这在他

13、还是生平第一回呢。他没吃午饭。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 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华连卡不在家,就只碰到她弟弟。 “请坐! ”柯瓦连科冷冷地说,皱起眉头。别里科夫沉默地坐了十分钟光景,然后开口了: “我上您这儿来,是为要了却我的一桩心事。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有个不怀好意的 家伙画了一张荒唐的漫画,画的是我和另一个跟您和我都有密切关系的人。我认为我有责任 向您保证我跟这事没一点关系。我没有做出什么事来该得到这样的讥诮刚好相反, 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 柯瓦连科坐在那儿生闷气,一句话也不说。别里科夫等了一忽儿,然后压低喉咙,用悲 凉的声调接着说: “另外我有件事情要跟您谈一谈

14、。我在这儿做了多年的事,您最近才来;既 然我是一个比您年纪大的同事,我就认为我有责任给您进一个忠告。您骑自行车,这种消遣, 对青年的教育者来说,是绝对不合宜的! ” “怎么见得?”柯瓦连科问。 “难道这还用解释吗,密哈益沙维奇,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如果教师骑自行车, 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既然政府还 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件事,那就做不得。昨天我吓坏了!我一看见您的姐姐,眼前就变 得一片漆黑。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 ” “您到底要怎么样?” “我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忠告您。您是青年人,您前途远大, 您的举动得十分十分

15、小心才成;您却这么马马虎虎!您穿着绣花衬衫出门,人家经常看见您 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现在呢,又骑什么自行车。校长会说您和您姐姐骑自行车的,然 后,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 ”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 “谁要来管我 的私事,就叫他滚! ” 别里科夫脸色苍白,站起来。 “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不能再讲下去了。 ”他说, “我 请求您在我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 “请您躲开我。我是 正大光明的人,不愿意跟您这样的先生讲话。我不喜欢那些背

16、地里进谗言的人。 ”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这还是他生平第一回听到别 人对他说这么不客气的话。 “随您怎么说,都由您好了。 ”他一面走出门道,到楼梯口去,一面说, “只是我得跟您 预先声明一下:说不定有人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了,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 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 ” “报 告他?去,尽管报告去吧! ”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前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 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摸鼻子,看了看他 的眼镜碎了没有。可是,他滚下

17、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女士。她们站在楼下, 怔住了。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 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 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 他奉命退休吧。 (有删改) 文本二: 写实小说努力营造符合现实的逻辑,在富于生活实感的艺术世界中,塑造符合真实生活 样态的艺术形象。它以艺术虚构的假造成逼似生活的真,以诉诸想象的艺术幻象使读者如见 其人、如临其境,获得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贴近感,从而受到深深的感染。 写意艺术则需要变形,需要荒诞。

18、如果说写实小说紧贴着生活真实的样态,是再现的艺 术,那么写意小说则往往通过夸张变形,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内容,表达思想,是表现的艺术。 它突破生活样态,违逆现实逻辑,取得了艺术表现更大的自由。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写 道: “逼真的原则本身限制束缚体现某类观念的需要那幻想就获得摆脱现实生活的逻辑和 创造幻想的权利。 ”写意小说的作家正是利用这一权利,为所要表现的精神、观念、情感 即所谓“意”创造出种种不可思议的形象。在“意”和“象”之间建立强有力的艺术关 系和联系,使前者得到充分巧妙的艺术表现。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祥的叹息声”中既有别里科夫

19、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的胆小,也有什么事都 会让他心慌得很的多疑。 B. 极力维护现状的别里科夫偶尔也会从套子里钻出来呼吸,他决定结婚,意味着他对生 活的渴望,是走出“套子”的尝试。 C. 为了避免自己和科瓦连科的谈话被人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来,别里科夫慎重地选择 向上汇报,这是一种善意的通告。 D. 契诃夫运用直白、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华连卡浪漫气息与生命活力,与别里科夫的猥 琐、胆小、迂腐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用比喻代替详细的肖像描写,是为了塑造像别里科夫这一类“套中人”的群体 的形象。 B. 作者对别里科夫这个小人物批判多于同

20、情,因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 士。 C. 写实小说塑造的形象符合真实生活样态,写意小说则往往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来突破 生活样态。 D. 祝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属于典型的写实小说, 促织 变形记是典型的写 意小说。 8.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别里科夫相关的心理活动。 9. 请根据你对文本二“写实” “写意”理解,分析文本一的写实与写意。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

21、是 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 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 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 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 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 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 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 应付人生道上所

22、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 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 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 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 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 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

23、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 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 必尧舜” ,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我自己在抗战时,疏散在昆明乡下,初生的孩子,整天啼哭不定,找不到医生,只有请 教房东老太太。她一听哭声就知道牙根上生了“假牙” ,是一种寄生菌,吃奶时就会发痛,不 吃奶又饿。她不慌不忙地要我们用咸菜和蓝青布去擦孩子的嘴腔。一两天果然好了。这地方 有这种病,每个孩子都发生,也因之每个母亲都知道怎样治,那是有效的经验。只要环境不 变,没有新的细菌侵入,这套不必讲学理的应付方法,总是有效的。既有效也就不必问理由 了。 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

24、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 套价值。我们说“灵验” ,就是说含有一种不可知的魔力在后面。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 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 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 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本来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 服礼是主动的。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 材料二: 中国的一个个村庄无论在实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固定物。假想一个人能

25、够反观五百 年前的景象,追溯现代历史延展的开端,他一定会发现过去与现在相比几无差异。眼前矗立 着的住宅建筑物确实没有五百年的历史,但它们与五百年前原址上的建筑物并无二致。一些 家庭原来居住在草顶土墙之中,如今则在瓦顶砖墙的房屋里繁衍,而另一些家庭却已经消亡。 不时会有新的家庭出现,但这只是不规则和不寻常的现象,那些在大片的土建房屋中生活的 人们,正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土著居民的后裔,他们重复做着祖先曾做过的事,不多不 少,也无不同。他们以同样的方式耕种着同一片土地(尽管一些庄稼已换成了新品种) ;他们 以一种不变的次序去赶同样的集市;买卖并消费着同样的物品;按照同一种模式男娶女嫁。 一位哲人

26、有过这么一句明智的告诫: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一个民族,我们就应当注意他们认可 何种事物。 ”一个中国村民的向往与其或远或近的祖先的向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中国乡村中不 存在理智的生活。即使偶尔有几个文化人生活在村庄里,他们往往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而不 与其他邻居有什么往来,与自己的亲戚也没有什么往来,正如有句老话所言: “学究论书,屠 夫说猪。 ” (摘自美明恩溥中国的乡村生活 ,1899。陈午晴、唐军译) 材料三: 作为传教士中的元老级人物,北京的丁韪良博士在古老的东方工作 60 个年头之后得出这 样的看法,那就是,当这个古老的“中央王国”还处于成长期时,中国先人们具有的创造性 和发明才能是令人赞

27、叹的,而这样的创新性在现代中国人身上已经很难再找到了。事实上, 当代中国人创造智慧的消退更像是社会意识形态造成的,而并非是教育体制的原因。 毋庸置疑,中国的文化发展确实在某些阶段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中国社会出现的集 体思想停滞并非是因为国民懒惰,而是由于盲信于某些教条。由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这 些信条去做总是能够获得成功,因此对这些观念深信不疑。在这些信条的指导下,人们基本 能够保持秩序的稳定,并获得一种安全感和一定程度的幸福感。直到最近,这些旧观念的权 威地位才受到了挑战,而之前,这些观念的影响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并且从未遇到过能够 与之抗衡的新思想体系。中国文化的波及面不断扩大,以至于

28、整个东亚都受到了它的润泽。 (摘自美E.A.罗斯变化中的中国人 ,1911。李上译)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礼和法律都属于行为规范,不同之处在于各自维持规范的力量。与法不同,礼不需要 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代一代人试验出来的有效帮助人们生活的方 法,人们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满足需要。 C任何一种社会都有传统,而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比在现代社会更大,因而它在 乡土社会里有更大的效力。 D礼是按照仪式做的意思,而仪式来自于人们对传统的敬畏之感,人们服礼时对行为和 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去做。

29、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重复做着祖先曾做过的事。 B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观点时,都用到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C昆明乡下人知道怎样治初生孩子生“假牙”难受啼哭的病症,这个事例说明了在环境 不变的情况下既有经验的有效。 D偶尔几个文化人生活在村庄里,往往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而不与其他邻居或亲戚往来, 也反映了中国乡村在精神上是一个固定物。 3下列内容,不能用来印证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用青蒿来治疗疟疾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早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 屠呦呦从中得到启发

30、,研究发现了青蒿素。 B.生辰八字,简称八字,是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人们根据生辰八字取名,推 算人的命运、婚姻事业等。 C鲁迅小说祝福中,鲁镇的百姓每年年终都要置办“福礼” ,致敬尽礼,迎接福神,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D 阿长与中,长妈妈要“我”在正月初一早晨说恭喜的话,吃福橘,这样 就能保佑一年顺顺溜溜。 。 4 “人服礼是主动的” ,其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进行归纳。 (4 分) 5材料二认为“在中国乡村中不存在理智的生活” ,请用材料一的观点简要阐明“不理 智”的含义,并结合材料三的观点,分析这种情况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6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

31、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风雪夜归人 马亚伟 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 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 了几次天,说: “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厂里一大堆事,耽搁不得。 ” 母亲说: “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 ”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 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 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 “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 咋回家! ”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 到了下午,

32、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 “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 ”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 “我爸今天也许不回 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 ”我安慰母亲。 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 很吃力。我问母亲: “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 “回来!他肯定回来! ” 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 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 “妈,回家等吧! ”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 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

33、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 姿势和表情像雕像般肃穆。忽然,母亲说: “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 ” 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 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 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 “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 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 ”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 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 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 “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 ” 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

34、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 “你爸一定 会回来的,再等会儿! ”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 越来越焦虑。 后来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 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 “爸爸回来啦! ”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 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 是白的。 “赶着做事,回来晚了。 ”父亲开口说话, “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 ”父亲嘴 巴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 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

35、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 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 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 话: “家里真暖和! ”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 年第 10 期,有改动)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小说以“风雪夜归人”为题,主要写了父亲冒雪回家的故事。 B. 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C. 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D.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如屋内温暖与屋外寒冷的对比、 妹妹形象与妈妈形

36、象的对比。 7. 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6 分) (1)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 (这是环境描写,从修 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 (2)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 (这是动作 描写,分析动作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8. 小说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这一形象仍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形象。(3 分) 9. 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但在叙述上总是调动着读者情绪,让读者始终牵挂着“父亲”的 归来,这样使小说富有感染力。说说小说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4 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答案与

37、解析 (第(第 8 8 练)练) 基础题组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D(A 项错在“阶段性发展” ,材料一首段末“那么其内在路向的发生则源自悲剧意识的 觉醒” ;B 项“两个方面”应该是“悲剧意识” “悲剧精神” ;C 项“更重要”有误。 ) 2.C ( “却忽略了”错误。 ) 3.B 4.首先,对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生发展做总体概述;接着借朱光潜、尼采的观点, 从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悲剧观念;然后进一步论证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的内 在联系;最后指出“悲剧意识的觉醒”是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生发展的内核。 (每点 1 分, 共 4 分) 5.悲剧意识是悲剧的内核, (1

38、分)指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逆境和不幸的一种清 醒与自觉; (2 分)悲剧精神是悲剧的灵魂, (1 分)是悲剧人物对人性理想的执着追求,对 现实困境的超越与反抗。 (2 分)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 C “是一种善意的通告”错误,这种行为应该是沙皇统治忠实走狗的必然举动。 7. D “ 促织 变形记是典型的写意小说”错误, 促织以写实为主,兼有写意。 8. (1)看到被讽刺的漫画后,非常愤怒; (2)看到柯瓦连科和华连卡骑自行车后,心 烦意乱; (3)听到柯瓦连科对他的斥责后,心慌意乱。 9. 写实:文中刻画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纯“套中人”的别里科夫, 作者通

39、过这样一个人物,控诉、批判腐朽保守的社会思想文化对人的桎梏,反思人性中的奴 性弱点,符合现实逻辑,符合真实生活样态。 写意:运用漫画式的夸张来进行外貌描写和戏剧化的情节来展现别里科夫生活的荒谬, 违逆现实逻辑,突破了生活的样态。 能力题组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1C(因果颠倒。根据材料一第三段, “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 。 ) 2B(材料二并没有用到对比论证。 ) 3A(屠呦呦从中得到启发,研究发现青蒿素,主要体现的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原由, 创新发现。B 项“生辰八字” ,C 项“福礼” ,D 项“新年礼俗”都是对信

40、条的盲目遵从) 4 (1)维持礼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累积的经验,人们只要学习照做就可以满足生活的 需要,解决生活的问题,所以人们会坚守传统,主动服礼; (2)依照传统(规定的方法)去 做就会有福,不这样做会出毛病,人们对传统有了敬畏之感; (3)人们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 对礼的敬畏之感。 (第 1 点对应材料一 2、3、4 自然段,第 2 点对应 6、7 自然段,第 3 点对 应最后一个自然段,1 点 2 分,2 点 4 分) 5 (1) “不理智”是指对于传统不必知道原因,只是照办。 (或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 (

41、2 分) (2)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盲信经验、教条,造成中国人创造智慧的消退,中国文化在 某些阶段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 (2 分)由于按照既有经验通常能使人获得成功,有利于 保持秩序的稳定,使中国文化波及面不断扩大,影响了整个东亚。 (2 分) ( “不理智”在材料 二中为人们因循守旧的行为, 重复着祖先的曾经做过的事。 对应材料一为人们对传统的照办。 )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6、B 7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雪下的猛烈,表现母亲对父亲冒着风雪去 上班的牵挂和担忧。运用“涌、吸、拍”等动词,写出在风雪夜母亲见到父亲回来时的激 动及对父亲的心疼。 8、阴冷的冬日父亲依然去上班,并坚持冒雪步行了三十里地回家,可见父亲是一个爱家 人、爱家庭的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9、叙述时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用真切的语言打动人 心,质朴的叙述中彰显真情;同时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8练)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