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期末复习-文言文专训(含教师版).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文言文 学生.docx--点击预览
    • 文言文 教师.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 期末考试复习期末考试复习文言文训练文言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14 4 小题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 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 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 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 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 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 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 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 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 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 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 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 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58 8小小题。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 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 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 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 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 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 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 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 十五邑,号为商君。 3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 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 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 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 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4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91212 小小题。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 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 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 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 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武王 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 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 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 却三晋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 伏之。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主。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 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奔卫鲁君疑 之谢吴起 B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吴起 C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 D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 之谢吴起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 A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C三晋,春秋未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 D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 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 B吴起劝告魏候,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 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 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 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31616 小小题。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 下乡南昌亭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6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 我袴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 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 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 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 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 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 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 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 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 此特匹夫之勇耳。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 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 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 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 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 7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B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C淮阴侯韩信者 /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 /时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 /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 /人 多厌之者 / D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亭,是路旁供行人停留的处所,秦时五里一亭,每亭有亭长一人,维持其所属的村落秩序,并管接待过往 的官吏。 B郎中,帝王的侍从人员,有郞中、中郎、侍郎等名目。 C拜,古时王者任命将、相,要举行一定的典礼,王者在此仪式上要对被任命者表示一定的礼数,故称这种 任命叫“封拜” ,也单称“拜” 。 D布衣,就是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布衣为古代庶人之服,故称。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 献策,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大量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滕公很欣赏韩信,把他推荐给汉王刘邦,汉王看出他有超众之才,任命他为治粟都尉。 D作者表面上批评韩信不该“谋反” ,其实是对韩信事件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感慨、惋惜之情。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8 (2)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172020 小小题。题。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躄:腿瘸( qu) 】者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 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後宫临而笑臣, 臣原得笑臣者头。 ”平原君笑应曰:“诺。 ”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 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 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 ”於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 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後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 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馀 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於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 不外索。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 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 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 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 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 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 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 命县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 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白起,战国 时秦国著名将领】 ,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 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 ”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 血来。 ”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从於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 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9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於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 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 士。 ”遂以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 B.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 C.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 D.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蹒跚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舍人:左右亲信或门客的通称,此处意;另指旅店的主人。 B. 合从:指战国时的七个南北向的国家结为联盟。 C. 歃血:歃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sh xu,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 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 D. 九鼎大吕:九鼎:古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大吕:周庙大钟。九鼎大 吕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平原君是战国四君子之一,他们对待门下的舍人都非常的尊重和礼遇,尤其是能很好地识才和用才,所以, 舍人们(包括毛遂)乐于为他们出谋划策,出生入死。 B. 平原君原来也有“爱色而贱士”的问题,后来听了门客的建议,斩了嘲笑躄者的美人的头,并且登门给躄 者道歉。 C. 在平原君的门下,毛遂本不突出。平原君要与楚国谈合从之事,挑选二十人前往,只挑选了十九人。毛遂 自告奋勇,凑齐了二十之数。 10 D. 梁启超称:“毛遂,一小蔺相如也!”在与楚王的谈判中,他抓住与楚王距离近的情况,说了很有威慑力 的话;又抓住秦楚矛盾,说了很能打动楚王的话,楚王最终表示“谨奉社稷而以从。 ” 2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 (2)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1 期末考试复习期末考试复习文言文训练文言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14 4 小题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 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 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 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 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 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 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 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 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 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 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 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 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 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 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 门下/甚幸爱 2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 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 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 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 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1. C 2. A 3. C 4.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 情都搞乱了。 ” (2) )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 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3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 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 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 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 “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 开。排除 D 项。 “吴廷尉” “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 “吴廷尉”意思为“姓 吴的廷尉” ) ,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召置门下”是一个事 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 B 项。分析可知,C 项断句正确。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 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 累。A 项的解说错误,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 ,故选 A。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 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 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 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 物、原因、方式的错误) 、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 项, “重新得到重用”原文 没有提及,只是“征见” , “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 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 儿子梁怀王的太傅” ,故选 C。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 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 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的翻译:(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 “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 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 。 (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 的;削,削弱。 “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 【点睛】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 4 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 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 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 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 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 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 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 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 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 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 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 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 “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 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 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 。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 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 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 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 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 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 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 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58 8小小题。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 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 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 5 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 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 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 “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 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 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 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 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 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6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 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 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 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 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5.B 解析“公孙鞅年虽少”意为“公孙鞅年纪虽轻” ,句意完整,排除 A 项。 “愿王举国 而听之”意为“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付给他”句意完整,排除 D 项。 “必杀之”句意完 整,前后可断,排除 C 项,故选 B。 6.B 解析“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是商汤与周武的并称,故选 B。 7.C 解析“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错,由原文“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 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可知,太子犯法并没有施以刑罚,故选 C。 8. (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7 (2)法令在民间施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文言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 时喜好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 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 办?”公叔座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轻,却身怀奇才,希望大王把全部国政交 付给他。大王(如果)不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国境。 ”公叔座已死,公 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侵占的土地, 于是(公孙鞅)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交 谈了好几天也没有满足,景监(对公孙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主的心意的?我的 国君非常高兴。 ”公孙鞅说:“我用强国之术(来)说服国君的,国君大为高兴。 ”秦孝公 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 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 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秦孝公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期末复习-文言文专训(含教师版).zip)为本站会员(大布丁)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