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3 页 目录 “三孩政策”来了,“能生”还要让大家“放心生”.1 三孩来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出生率或能增加 10 个百分点.5 把托幼问题解决好,出生率会显著增加.7 部分欧洲国家鼓励生育取得较好效果.9 全面三孩时代,做到这三点对女性权益保障尤为重要.12 争论“第三卫生间”背后反映的问题是什么?.16 建立 0-3 岁孩子托育服务系统迫在眉睫.20 银行拟推“三孩贷”,是对生育“概念”的降格.27 构建成本分担机制,让“育儿假”成为现实.30 “三孩政策三孩政策”来了,来了,“能生能生”还要让大家还要让大家“放心生放心生” 文|何亚福 中共中央政治局 5 月 31 日召开
2、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 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 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 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第 2 页 共 33 页 5 月 1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 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数据显示 2020 年出生人口约为 1200 万人,此外,2020 年我国育龄妇女总 和生育率为 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 这意味着,我国出生人口从 2017 年以来已经连续第四
3、年下降。由 于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 年),我国的育龄妇女数量还 会继续减少,平均每年减少 400 多万人,而处于生育旺盛期的 2034 岁育龄妇女数量平均每年减少 500 多万人。如果不能显著 提升生育率,未来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仍将继续下降。 出生人口“跌跌不休”,显然不符合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要求。 此外,国务院在 2017 年 1 月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 2030 年) 提出, 总和生育率逐步提升并稳定在适度水平, 2020 年和 2030 年的预期总和生育率都要达到 1.8,而七普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 1.3。 显然,全面二孩政策既无法扭转出
4、生人口下降的趋势,也无法达 到预期 1.8 的总和生育率。在这种情况下,出台三孩政策势在必 行。 第 3 页 共 33 页 出台三孩政策,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七 普”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 18.7%,与 2010 年相比, 上升了 5.44 个百分点。受上个世纪 60 年代出生高峰期人口进入 老年阶段的影响,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老年人口将迎来快速 增长期。 “十四五”期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规模年均增长约 1000 万,将远高于“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 700 多万的增幅。人 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 衡发展的压力。
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要 针对生育率下降的新形势,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的政策建议,而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正是进一步落实这些政策 建议的重要举措。 目前,由于抚养孩子成本高昂、房价高企等原因,我国年轻一代 的生育意愿普遍低迷,仅仅放开三孩,也难以扭转生育率下降的 趋势,因为许多年轻夫妇连二孩也不想生,更别提三孩了。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三孩的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了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比如会议提到, 第 4 页 共 33 页 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降低
6、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 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 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 扶助关怀工作机制,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诸如此类 的要求,都是为“三孩政策”提供政策保障支持。 切实落实配套措施,让更多的夫妇愿意生育二孩、三孩,才有可 能适当提升生育率,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 5 页 共 33 页 三孩来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出生率或能增加三孩来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出生率或能增加 1010 个百分点个百分点 文文|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新京智库特约撰稿何亚福(人口学者)何亚福(人口学者) “六一”儿童
7、节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 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 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指出,进一步 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 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 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此时出台三孩政策,并不令人意外,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去年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 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 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增强生育政策包容 性,意味
8、着不但要包容一孩、二孩家庭,也要包容多孩家庭。 二是因为从 2017 年到 2020 年,我国出生人口已经四连降。根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 年至 2020 年,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 1.495、1.47 和 1.3,已经跌破 1.5 的警戒线。 第 6 页 共 33 页 影响生育三孩的两个主要因素影响生育三孩的两个主要因素 那么,出台三孩政策,对提升我国的生育率有哪些影响呢?回答 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看看有多少人愿意生育三孩。 原国家卫计委在 2017 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 示,育龄妇女平均理想子女数为 1.96 个,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 为 1.75 个。在不受任何外界条件
9、影响下,11.4%的育龄妇女认为 1 个孩子最理想,80%的育龄妇女认为 2 个最理想,7.9%的育龄妇 女认为 3 个及以上最理想,0.7%的育龄妇女认为没有孩子最好。 可见,认为 3 个孩子及以上最理想的育龄妇女人数,还不到认为 2 个孩子最理想的人数的十分之一。在通常情况下,实际生育的 孩子数会低于理想子女数。因为从“心动”到“行动”之间还有 段距离,有些夫妇可能错过了生育期,还有些职场女性会担心生 孩子影响职业晋升。正因为如此,实际生育二孩的夫妇,并没有 占到 80%这么高。 今年 5 月 11 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
10、意愿子女数为 1.8。可见,国家统计局有关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的调查与原 国家卫计委的调查结果相差不大。 第 7 页 共 33 页 另一个影响生育三孩的因素是,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初育年龄 呈明显上升趋势。 原国家卫计委在 2017 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 示, 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 2006 年的 23.6 岁上升到 2016 年的 26.3 岁。平均初育年龄从 2006 年的 24.3 岁上升到 2016 年的 26.9 岁;二孩平均生育年龄从 2014 年的 29.2 岁上升到 2016 年的 30.2 岁。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 妇女最佳生育年龄在 20 岁至 30
11、岁之间,超过 30 岁的妇女年龄越高,怀孕越困难。 因此,即使有一部分 35 岁以上的妇女愿意生育三孩,可能也未必 能够怀得上。 把托幼问题解决好,出生率会显著增加把托幼问题解决好,出生率会显著增加 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加 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依法组织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健全重大经济社会 政策人口影响评估机制。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 第 8 页 共 33 页 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 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 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
12、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 开支。 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的确很有必要。 长期以来,天价彩礼加重了许多年轻人的经济负担,也败坏了社 会风气,还会造成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等现象。为此,民政部在 去年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 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推进社会风气好转。 现在一些双职工家庭不愿意生二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 孩子生出来之后没人照顾。为此,需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按照国际经验,如果能把托幼按照国际经验,如果能把托幼 问题解决好了,出生
13、率会增加问题解决好了,出生率会增加 1010 个百分点。个百分点。 尽管我国已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许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支出 方面仍然负担沉重。 一些家庭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不惜花费重金购买“学区房”。 第 9 页 共 33 页 近年来,有关部门针对炒作学区房、经营贷违规进入楼市等问题, 依法从严惩处,形成高压态势,规范市场秩序。4 月 30 日,中共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这些措施 有助于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因此,如果上述的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落到实处,仍有可能显 著提升生育率。 对于许多低生育率国家和地区来说,提升生育
14、率是一项艰巨的任 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世界各国为了提升生育率所做的努力,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 败的例子。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鼓励生育的效 果收效甚微,而法国和北欧国家鼓励生育则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 果。 部分欧洲国家鼓励生育取得较好效果部分欧洲国家鼓励生育取得较好效果 在二战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一度超过 4.0,此后出台了节制生 育的政策,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日本生育率已降至 2.1 的更替 水平。1975 年以后,日本生育率缓慢下降。到 1989 年,日本生 育率创下 1.57 新低时,震动了日本社会,被称为“1.57 危机”。 第 10 页 共 33 页 从那
15、个时候开始,日本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生育。但鼓励生 育的政策收效甚微,近年来,日本生育率在 1.4 附近徘徊。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的生育率很高,例如 1960 年的总和 生育率高达 6.0。随着 60 年代至 80 年代的经济起飞,韩国的生 育率迅速下降,到 1990 年,总和生育率降到 1.59。韩国政府于 1996 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 然而,政策调整后,韩国的总和生育率没有回升。2020 年韩国的 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到 0.84,韩国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 与日、韩等国不同,部分欧洲国家鼓励生育措施则取得了较好效 果。 上个世纪 60 年代初,法国的总和生育率在 2.8-
16、2.9 之间,随后持 续下跌,到 90 年代初,法国的总和生育率跌到 1.7 左右。随后法 国政府加大了鼓励生育力度,从 90 年代中叶开始,法国的总和生 育率逐渐回升,从 2000 年到 2017 年这十多年间,法国的总和生 育率保持在 1.9 至 2.0 之间,接近更替水平,在欧洲处于顶端水 平。 第 11 页 共 33 页 北欧国家瑞典在 1995至 2000年之间, 总和生育率只有 1.5至 1.6。 随着瑞典加大了鼓励生育的力度,总和生育率逐渐回升,2010 年 瑞典的总和生育率达到 1.98,在欧洲国家仅次于法国。 根据经合组织数据,2015 年法国和瑞典用于补贴家庭的相关财政 支
17、出占 GDP 比重均在 3.5%-3.7%之间,这个比例在经合组织成员 国中处于最高之列。 瑞典生育政策的一大特色是鼓励夫妇双方共同参与育儿,该国是 世界上首个用带薪育儿假取代产假的国家。瑞典父母一起可以获 得 480 天的带薪育儿假, 这当中父母双方各享有 90 天不能转让给 对方的育儿假。 这主要是为了确保公平和父母共同承担育儿责任。 不久前公布的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实施父母育儿 假”。瑞典的带薪育儿假,或许可以给我国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 提供一些借鉴。 第 12 页 共 33 页 全面三孩时代,做到这三点对女性权益保障尤为重要全面三孩时代,做到这三点对女性权益保障尤为重要 文|
18、何亚福 最近,三孩新政以及配套支持措施引起社会热议。 由于在生育问题上,女性从怀孕、生产到养育孩子,要比男性付 出更多,所以,在三孩政策下,就必须保障女性生育、产假、就 业等方面的权益。 女性在生育方面的权益,包括女性应该有权决定何时生育孩子。 此前有媒体曝出,有个别单位(尤其是女职工比例较高的单位, 例如医院、学校等)为了破解女职工扎堆生育的困局,出台“排 队怀孕”的办法,要求女职工须按照单位“轮流怀孕制”的规定 怀孕。 这种“排队怀孕”的规定显然是违法的。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明确规定: “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 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
19、得 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未来,三孩政策实施后,有关方面应该充分保障女性在此方面的 生育自主权,用严格监管,免除她们的后顾之忧。 第 13 页 共 33 页 与女性生育相关联的另一个话题,则是女性产假权益如何保障。 目前我国的产假规定是:女职工生育享受 98 天产假,其中产前可 以休假 15 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 15 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 生育 1 个婴儿,可增加产假 15 天。 在三孩政策之下,从理论上来讲,女性休产假的次数会增多。这 势必会加重家庭、企业的负担。 减轻家庭负担,可以通过税收减免或发放补贴的形式实现,但更 大的压力,则来自企业。 即使国家负担一部分产假成本
20、,企业也会考虑到:女职工休完几 轮产假后再回企业上班,这位女职工很可能已经与企业文化和工 作岗位内容严重脱节了。况且,要求一家企业把一个工作岗位预 留给几次休产假的女职工,也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 因此,对女性增加产假次数可能带来的权益损失,有关部门需要 提前预判,及时谋划。关键是要思考如何通过减轻企业负担,为 女性职工分解来自企业的压力。 第 14 页 共 33 页 最后,女性生育次数增加,会带来一个更隐形的影响,那就是职 场性别歧视的加剧。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女性结婚以后要怀孕、休产假、哺乳孩 子,不如招聘男性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因此,这些单位在招聘中 歧视女性,尤其是处于生育年
21、龄阶段的女性。 事实上,早在 2019 年 2 月,人力资源部等九部门就联合印发关 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规定:“不得以性 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 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 用条件。” 虽然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不敢公开歧视女性,但仍然可能存在 隐性的性别歧视。 三孩政策之下,要警惕这种性别歧视现象加剧。实际上,“十四 五”规划纲提出的“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 向。因为出台父母育儿假,既可以让男性分担一部分的育儿责任, 也有利于保障女性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上的权益。 第 15 页 共 33 页 未来,关
22、于产假和父母育儿假,不妨看一下德国的做法。德国的 生育假分为母亲个人的产假和父母两人的育儿假。母亲产假共 14 周:分娩前 6 周、分娩后 8 周。如果遇到早产、多胞胎等情况, 产后休假时间可延长至 12 周。 育儿假是父母共同的福利。从孩子出生起算,直至其满 3 岁,父 母双方都可以停薪留职,在家带孩子。在此期间,父母可向联邦 政府申请育儿假补贴,标准为休假前平均净收入的 65%至 67%。如 果父母双方都休假,总计可以领取最多 14 个月补贴;如果只有一 方休假,则最多只能领 12 个月补贴。 在相关政策制定上,多借鉴一些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通盘 考虑,应该成为政策制定者努力的一个方向
23、。 总之,在三孩新政下,只有切实保障女性在生育、产假、就业等 方面的权益,构建一个对女性生育友好的社会,女性才可能更愿 意生孩子,也才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 16 页 共 33 页 争论争论“第三卫生间第三卫生间”背后反映的问题是什么?背后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文|刘远举 最近,关于公共场所是否设立第三卫生间的问题引发广泛讨论。 六一儿童节前夕,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一 些公共场所不仅没有第三卫生间,女厕较宽敞的坐便器隔间内还 堆满了杂物。 其实,不能见诸大雅之堂的厕所,背后的意义并不小。往小处说, 关系老百姓生活便利,往大处讲,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第三卫生
24、间就是文明不断提升的标志。 第三卫生间是厕所革命的重要内容第三卫生间是厕所革命的重要内容 现实中,很多妈妈若独自带着儿子出门时,经常会遇到一件尴尬 事:儿子该去哪上厕所?让孩子独自去男卫生间不放心,第三卫 生间又难找,一个商场可能只有几个,只能一同去女卫生间,但 很可能引起其他女性的反感。 第三卫生间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上厕所不 便的问题。 第 17 页 共 33 页 有性别问题专家就认为,孩子的性别认知在 4 岁左右,这个时候 孩子会发现男孩和女孩不一样,当孩子有性别意识的时候,家长 应帮孩子做一些区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父母带同性别 的孩子出入公共卫生间。如果做不到
25、同性别,那么,第三卫生间 就是一个对孩子较好的选择。 第三卫生间是厕所革命的重要内容。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 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习 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强调过厕所革命的重要性。 2017 年,国家旅游局召开全国厕所革命工作会议,其中一个很重 要的内容就是,引导“第三卫生间”建设。 我国 2016 年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中的一 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 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 第三卫生间。 除了第三卫生间的硬件建设,公民也需要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 做到不占用第三卫生间,把第三
26、卫生间留给需要的人。在旅游景 点、商业区,还应当在第三卫生间外设置详细的指示、介绍。 第 18 页 共 33 页 有没有替代方案?有没有替代方案? 第三卫生间虽好,但在已有的存量公共、商业设施中,增设或有 困难。那么,如何解决父母带着异性孩子进厕所的问题呢? 去年,山东一家城市广场在女卫生间门口设置男童小便池的做法 就引发了争议。有人觉得急人所急,是好事;也有人觉得,自己 被冒犯了。但总体而言,批评者远大于赞同者。 现实去看,公共场所的女厕大都有隔间,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毕 竟不是授受不亲的年代了,一个小男孩又能有多大冒犯呢?从孩 子角度来看,女厕的隔间对小男孩的冲击也比较小。所以,在无 法设置
27、第三卫生间的情况下, 带男孩子进女厕是一个妥协的办法。 其实,在这场争论中,受益者与自感被冒犯者,都是女性。因此, 它本质上不是一个女性权益问题,而是一个不同年龄女性的认知 差别问题。 相对而言,未生育的女性,显然比养育低龄孩子的女性更有时间 与精力来参与争论,因此,后者自然会在舆论上呈现弱势。更为 遗憾的是,在这场争论中,当很多女性在把不满指向那个“小男 孩”时,却忽略和牺牲了背后的母亲。 第 19 页 共 33 页 另一方面, 年轻人虽有更多时间可以在互联网上形成更大的声音, 但受生活经历所限,其对于孩子的容忍度更低,由此形成了所谓 “厌小”文化。比如,普遍的对“熊孩子”的厌恶,比如,对高
28、 铁上、飞机上孩子吵闹的低容忍度。 当下,国家鼓励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很多地方也出台了生育医 疗费用待遇、鼓励用人单位发放婴幼儿保教费、落实陪产假等。 设置第三卫生间、母婴室,也当是题中之义。 而更重要的是,除了这些硬件设施外,社会各界也需要在观念上 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努力,而这,不妨就从“对孩子友好一些, 对父母体谅一些”这个环节开始吧。 第 20 页 共 33 页 建立建立 0-30-3 岁孩子托育服务系统迫在眉睫岁孩子托育服务系统迫在眉睫 文文 | | 新京智库访谈员新京智库访谈员 柯锐柯锐 中共中央政治局 5 月 31 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 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
29、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 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问题,广受瞩目。实施三孩政策,对我国改善人口结构等方 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我国人口政策是否还 将进一步调整完善?就此,新京报新京智库专访了中国人口学会 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翟振武。 三孩政策和全面取消三孩政策和全面取消 生育限制的影响差不多生育限制的影响差不多 新京智库新京智库:三孩政策实施后三孩政策实施后,对人口增长会带来多大影响?此前对人口增长会带来多大影响?此前 你曾预测说你曾预测说, 如果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大概每
30、年新增加出生人口如果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大概每年新增加出生人口 3 30 0 万左右万左右。那么三孩政策实施后那么三孩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会新增多少出生人口?预计每年会新增多少出生人口? 翟振武:翟振武:我们以前预测过,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如果放开生育限 制的话,每年大概会增加 30 万到 50 万左右的新生儿。实际上, 第 21 页 共 33 页 三孩政策和全面取消生育限制,在人口学意义上对新生儿出生数 量的影响,二者差不太多。 所以,实行三孩政策以后,每年新增的新生儿人数大概也是在 30 万到 40 多万,或者 30 万到 50 万这样的一个水平上。 这个量之所以不会相差很多,是因为我国实施全面
31、两孩生育政策 以后,能满足 90%以上人群的生育愿望。真正想生三孩或更多孩 子的夫妇,在整个人口当中大概也就是 5%左右。在生了两孩的人 当中,大概也就 5%-10%左右的人有生育三孩愿望。在大城市,很 多人连二孩都不想生,更少有人去生三孩。想生第三个孩子的人 群,主要集中在农村、边远地区以及山区等。 按照这个来预测,三孩政策实施后,全国每年新增出生人数仍然 是 30 万到 40 万左右这样一个水平,比全面取消生育限制会少一 点,但少不了太多。 三孩政策和二孩政策的影响实际上相差挺大的。单独两孩政策, 是一个方向性的信号,意味着生育政策逐渐宽松了。这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起点。两孩政策,是近些年作
32、用最大的生育政策,因为 想生两孩的人还是很多的。那么,两孩以后,事实上我们的生育 政策调整的功效和效果,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 第 22 页 共 33 页 从两孩到三孩政策,虽然对新增人口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就整个 人口发展的格局来看,长期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三孩政策实际 上是深度调整的一个政策, 是我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历史延续。 建立建立 0-30-3 岁孩子的托育服务系统迫在眉睫岁孩子的托育服务系统迫在眉睫 新京智库新京智库:实施三孩政策以后实施三孩政策以后,在落实政策配套措施方面要着重在落实政策配套措施方面要着重 解决哪些问题?当前最大的难点是什么?解决哪些问题?当前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翟
33、振武:翟振武:配套政策方面,关键在于建立起一个生育支持、生育友 好的环境。不仅仅是对三孩、二孩,甚至是对一孩,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四个方面。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 题,是养育和照料时间问题。根据调查,许多夫妇对生第二个、 第三个孩子有畏难情绪,其最主要的担忧有两点,一是经济收入 较低,养不起。二是没有时间照料,没有人来照料小孩。 现在我们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超过 60%的人生活在城市里,但 在城里人照料孩子的时间会和工作时间冲突。这方面,农村的情 况相对好一些。 第 23 页 共 33 页 三岁以上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但 0-3 岁孩子的照料有一个巨大短 板,0-3 岁的托养系
34、统长期几乎是空白,现在有一些针对 0-3 岁 孩子的托儿所,但是仍然满足不了需求。 现在,城里人生了孩子,需依赖双方的老人来带孩子。这种照料 人力的短缺,问题特别突出。所以,要落实好配套政策,建立普 惠的、物美价廉的托养服务系统,能减少人们生孩子的后顾之忧。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以,急需改善这种状况,对养育提供支持。 第二个方面,是收入问题。生孩子毕竟有很多的成本,生育补贴、 税收减免等,现在还不够完善。比如个人收入所得税里面有子女 教育的减免,但目前三岁以上才能享受到教育税收扣除,0-3 岁 没有扣除。类似的生育补贴,生育保险,还有减税,有很多的工 作可以做,而这些措施很有针对性,可减少生育
35、的成本。 第三个方面,是要推进性别平等,减少就业等方面的性别歧视, 这个很重要。在西方国家,像丹麦、挪威一些国家,生育率出现 回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性别平等推进得很好。这些国家近十 几年生育率不断回升,现在达到 1.8-1.9 的水平了。在丹麦的街 头,经常能看到很多男人独自抱着孩子在照料,在中国很少见到 这种现象。 第 24 页 共 33 页 我国的妇女一旦生了孩子后,对其工作有影响,对其以后的职场 提升、工资收入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也会影响她们的生育意 愿。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再有一个方面,教育的成本也要下降。养育孩子,很突出的一个 压力是教育成本高。 这四个方面都是应该着重解决
36、的。从目前来说,最大的难点,也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要尽快建立 0-3 岁孩子的托育服务系统。 提高生育率改变不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提高生育率改变不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新京智库新京智库:当前我国人口的形势是否依然严峻?在全球处于什么当前我国人口的形势是否依然严峻?在全球处于什么 水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什么?水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问题的解决之道是什么? 翟振武:翟振武:我国人口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一个方面是我们的总和生 育率比较低。前几年大概在 1.5 左右,近几年随着全面两孩的效 应减弱,我们的总和生育率又逐渐下降,跌到大概 1.4-1.5,去 年到了 1.3。今年也许更低
37、。 当然这是一种波动的过程,也许明年、后年会高一点。但中国的 生育水平现在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这个水平在发达国家里面 第 25 页 共 33 页 也是相对较低的,除了日本、韩国还有南欧一些国家。目前,整 个欧洲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水平大概在 1.6 左右。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水平其实不算太高,在发达国家里还处 在较低水平上。但是老龄化的趋势,在未来十几年会加快。这对 我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特别是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 人口老龄化的解决之道,还是要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靠经济 的增长,靠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更少 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够对老年人的养老提
38、供有力的 物质支持。 至于多生孩子,这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之道,甚至不 是重大的措施。因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可逆转。 生育率低是可以提高一点,但是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经济越发 展,生育水平越低,这是一个人类发展规律,至少在过去一百年 都是这样的。生育率低的都是发达国家,生育率高的则是像非洲 这些发展中国家。 改善生育的环境,放宽生育的政策,加强生育的支持,能够使生 育率的下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即使回到适度生育水平上,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不可逆转,老龄化的格局也不会发生改变。 第 26 页 共 33 页 所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多生孩 子。靠生育
39、政策的改变,多生一点孩子,改变不了人口老龄化的 大的趋势。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要靠经济的发展,要靠社会 政策的改变,要靠养老制度的完善等。 走向完全的自主生育,这是个大方向走向完全的自主生育,这是个大方向 新京智库新京智库:下一步人口政策应该如何调整?会全面放开生育吗?下一步人口政策应该如何调整?会全面放开生育吗? 大概什么时候?大概什么时候? 翟振武:翟振武: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但事实上,三孩政策和 全面放开生育,两者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其差别不是很大了。 至于什么时候会全面放开生育,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三孩和全 面放开生育,已经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了,所以是否全面放开生 育,其实在人
40、口发展和人口结构方面,没有太大的影响了。 当然,尊重民众的生育权利,让人们来决定自己的生育,在这个 意义上说,取消生育限制仍然非常重要,大家也都关心。 第 27 页 共 33 页 下一步生育政策如果调整的话,当然是走向完全的自主生育,这 是个大方向,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 银行拟推银行拟推“三孩贷三孩贷”,是对生育,是对生育“概念概念”的降格的降格 文 | 王言虎 这些年,部分银行奇葩贷款产品层出不穷。墓地贷、婚庆贷、彩 礼贷如今,又冒出一个“三孩贷”。 据报道,某银行江西分行推出面向三胎家庭的“生育消费贷”。 根据相关宣传资料:一胎家庭最高可申请 10 万元,二胎家庭最高 可申请 20 万元,
41、三胎家庭最高可申请 30 万元贷款,具体以实际 审批金额为主;产品最高期限 3 年;1 年期年化利率 4.85%、1-3 年期年化利率 5.4%。 对此,涉事银行于 6 月 4 日晚些时候发布情况说明,称“生育消 费贷”有关信息是该行内部评估信息,暂无此类产品推出计划。 但同时,该行亦表示“关注特定客户群体金融服务需求”。 第 28 页 共 33 页 显然,该银行已然“内部评估”的“三孩贷”,是应刚刚出台的 三孩政策而动。5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要进一步 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 措施。这意味着,三孩政策时代到来了。 中央作出三孩政策部署,是基
42、于我国人口现状的适时调整。公民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生育三孩,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 展。但是,涉事银行在此时推出“三孩贷”,虽然看似也是在呼 应国家大政方针,但其对生育的理解,显然产生了严重的偏颇, 颇有种荒诞之感。 应当明确, “三孩贷”只是网友的叫法,这个贷款项目原名叫“生 育消费贷”,也就是说,“三孩贷”不过是另一种消费贷。消费 贷本质上是一款金融产品,一种助力消费的工具。把消费贷与生 育联系在一起,就有了一种把生育产品化、工具化的意味,遮蔽 了生育本身丰富的意涵。 生育不只意味着产生下一代,使代际得以延续,其本质上还是一 个生命事件、伦理事件,它体现着人的尊严、权利与自由,寄托
43、着人类对生命的美好想象与期冀。而“三孩贷”本身带有一种冰 第 29 页 共 33 页 冷的工具理性主义, 把生育窄化成了一款消费主义场景下的产品, 这是对“生育”概念的降格。 作为金融产品,消费贷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也不是所有事物都适 合纳入消费贷。跟此前江西某银行推出的“彩礼贷”一样,“三 孩贷”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款产品太过囿于金融视角,工于利益 算法,而忽视了生育本身的人文属性。 为此,即便尚在“内部评估”阶段,我们也希望涉事银行在“关 注特定客户群体金融服务需求”的时候,能在此方面更多考量, 否则,眼睛里只有经济理性而没有人情伦常,“翻车”也就在情 理之中。 第 30 页 共 33 页 构
44、建成本分担机制,让构建成本分担机制,让“育儿假育儿假”成为现实成为现实 文 | 社论 “育儿假”要来了。日前,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向社会发 布,该政策文件从六大方面明确了 25 条重点任务。其中,在“强 化家庭监护责任”方面,提出完善家庭监护支持政策;要求全面 落实产假等生育类假期制度和哺乳时间相关规定,鼓励有条件的 地区探索开展“育儿假”试点。 “育儿假”并非新概念。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 3 岁 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鼓励地方政府探 索试行与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衔接的育儿假、产休假; “十四五” 规划纲要
45、也明确指出,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 此次在“三孩政策”刚刚放开的背景下,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 地区探索开展育儿假试点,一方面或许预示着多方呼吁下的“育 儿假”有望加快步入现实;另一方面,其也可看作是对“三孩政 策”的一种呼应,以及缓解社会养育焦虑的一种靶向施策。 “育儿假”不等同于既有的产休假,而是在其基础上,专门为婴 幼儿父母所增加的一种假期。其着重要解决的是婴幼儿父母带娃 第 31 页 共 33 页 时间不足的尴尬。从现实来看,不少新生儿家庭都面临着家庭监 护难题,这一点也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生育意愿。 如有调查表明,“没人带孩子”,尤其是 3 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护 服务供给不足,是制约家庭再生
46、育的突出因素,高达六成的一孩 母亲因为“没人看孩子”而不愿生育二孩。 就此而言,增设“育儿假”,特别是实施父母“育儿假”,将大 大缓解新生儿家庭的养育困难,同时有利于降低家庭在生育上的 顾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育儿假试点” 的规定,是在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语境下提出,它道出了增 设“育儿假”的另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利于提升育儿质量,这也 是更好保护未成年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无论是更好实施“三孩政策”,提升社会生育率,还是更好保护 未成年人,增设“育儿假”,都已凝聚了相当的社会共识,因此, 关键问题还在于政策的执行。 目前各方政策对“育儿假”的表述,都突出了“鼓励”、
47、“探索” 之意,而并非作出“一刀切”的规定。这种审慎是必要的。 第 32 页 共 33 页 因为“育儿假”能否实施,又如何实施,都需要因地制宜,充分 照拂现实,并且制订好配套的支持政策。 如湖北咸宁市在关于促进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 案中,就明确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以自主探索实行符合 本单位实际的“育儿假”,并且强调婴幼儿父母双方均可申请, 假期最长可至婴幼儿年满 1 岁。这一实施方案,强调了先在一定 范围内实施,并且规定父母双方都可休,而假期最长可达一年。 这几个细节,也是其他地方在制定政策时,需要注重予以考量的。 “育儿假”既需要照顾家庭的实际需要,比如,若假期过短就可 能变成“鸡肋”,但同时也得照顾好用人单位的承受能力,如职 工休“育儿假”对应的用人成本,若完全推给企业恐怕就有失公 平,也最终会影响到职工权益。 因此,“育儿假”到底如何休,相关部门不妨积极参考前期一些 地方的执行情况,包括“二孩政策”配套措施的效果,在总结经 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制订出“接地气”的方案。 归根结底,相关部门需要在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和政府之间, 构建一套合理的休假成本分担机制, 既要让用人单位愿意支持休, 第 33 页 共 33 页 也要让婴幼儿父母敢于休,如此才能真正让“育儿假”的红利得 到最大程度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