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及下水作文 11 篇,“取与舍”,看看思辩型 材料作文怎么写 真题回放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自 2004 年自主命题以来,2021 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目,依然保持自己的风格特色,传统的材料型作文, 去情境化,话题思辩,立意开放,体现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今年浙江高考作文“取与舍”话题,让我们自己联 想到备受关注的新高考卷“强与弱”话题。如果将两者对比分析,其共性还真
2、不少。“材料作文+思辩话题”, 这或许代表了一个新的作文方向。 下面 11 篇高考下水作文,从中就可以看出,思辩话题作文如何写出绚丽多彩来 01 01 得与失,是一个过程 钱华南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则流传千百年的民间故事,告诉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而 故事发展进程中展示的塞翁、邻居们对得与失的不同看法,可以启迪我们:得与失,不仅仅是一个 终点、一个起点,更是一个过程。 邻居们对塞翁的吊、贺、吊,体现了邻居们把得与失看成是结果,是终点;与邻居们反应相对 应的是塞翁依次提到的福、祸、福,体现了塞翁把得与失看成是起点的可能性更大些;而故事进展 的一波三折,更是诠释了应该把得与失看成是一个
3、过程的道理。 得与失,是一对矛盾,我们的人生就是贯穿了得与失。 得与失,有小大之分,有近远之别。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社会不会一成不变,会经常遇到鱼和 熊掌不可兼得的场景,在得与失的矛盾碰撞中,就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得与失了。如果我们把得与失 看成终点,尽管可以好好总结过去,但会让我们失去对未来的憧憬。如果我们把得与失看成起点, 尽管可以重新扬帆起航,但会让我们忽略对历史的总结。而如果我们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则既可以 让我们反思过往,也可以珍惜当下,更可以憧憬未来。 “得与失”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过程。 新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使当地 淹没了 49
4、个乡镇、1377 个自然村,移民累计 29.15 万人,这让原先富庶的当地成了杭州地区最贫 穷的地方,这对当地百姓来说,当时收获更多的是“失”。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 是中国水利电力事业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这对当时乃至现在的中国来说, 收获更多的依然是“得”。 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得与失这个过程。 如今,因新安江水电站的存在而形成的拥有“天下第一秀水”美誉的千岛湖,更是坚决摈弃了 发展工业促经济发展这一短时可以有“得”的做法,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暂时有“失”的生态发展道路。尽管千岛湖地区的发展目前依然处在杭州地区的末尾,但千岛
5、湖 的一湖秀水,使千岛湖成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的佼佼者。随着与千岛湖发展配套的千黄高速、杭 黄高铁的开通,随着千岛湖成为杭州等大城市的饮用水基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走生态发展道 路的千岛湖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武汉封城的壮举,“失”的是武汉一城,“得”的是我们全国,乃至整个世 界;生活证明,我们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的过程,就是一个“得与 失”辩证发展的过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需要 的是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在社会发展建设的道路上扎实地走好每一步。 02 02 得失寸心知 吕嘉兴 吕嘉兴老师简
6、介:全国优秀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校园文学 十佳指导教师,全国校园文学社刊模范主编,著、主编和参编 54 部书,在 12 所大学主办的刊物上 发表论文 30 余篇。发表诗文 40 余万字,获第四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得与失,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处都可能遇到。面对得与失,或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 头越”为起点,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或以“上车睡觉,下车尿尿”为终点,直奔目的地,各种拍 照与炫耀或叹息;或以“不在乎终点,在乎沿途风景”为过程,诗情画意,享受生活,创造美好。 得也罢,失也罢,把得失看作过去时并当成起点的,往往是花开花落云淡风轻者。 1903 年居里夫人获
7、得诺贝尔物理奖,创下了举世女性诺奖第一人。面对如此殊荣,她并没为之 困扰,而是不计自身的得与失,把一般人视为终极目标的诺奖奖牌给小女儿当玩具耍。她将至高无 上的诺奖当作“得”的起点,未曾改变物质贫寒之“失”,于物理诺奖的基础上,继续在夏天燥热, 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冻人的陋室里,辛苦耕耘,孜孜不倦埋头科研,再创辉煌获得诺贝 尔化学奖。 海明威说得好:“只要你不计较得失的话,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把得失当作起 点的,往往能超越自我,再攀高峰。 得也罢,失也罢,把得失看作完成时并当成终点的,往往是患得患失宠辱若惊者。 清朝科举时代,有一个老童生,屡考屡败。有一年,他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
8、。放榜那天,失去 信心的父亲正好在房里洗澡。看榜归来的儿子边敲门边大喊:“爸,我榜上有名了!”澡房里的父 亲大声呵斥:“考取一个秀才,值得这样大呼小叫?”儿了一听,吓得不轻,轻轻地说:“爸,榜 上也有你的大名。”“你为什么不先说。”父亲一冲而出,竟然忘了自己光着身子,尴尬之至,传 为远远近近的笑谈。 如果这个父亲不要把得失当作终点,抱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就能避免出丑;同样, 如果范进不把中举的得失当作终点,他就不会疯疯癫癫,满城皆叹。 “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用荀子名 言形容宠辱若惊者再恰当不过了。 得也罢,失也罢,把得失看作将来时并当
9、成过程的,往往是享受体验幸福生活者。 苏东坡一生失去很多很多。“乌台诗案”险些失命,晚年更是因为朋党之争一再受牵累,而被 一贬再贬,命失他乡。然而,东坡面对一失再失,却没有逐宕失返,没有败绩失据,更没有丢魂失 魄,而是在“失”中依然热爱生活,制作东坡肉、羊脊骨等美食洋洋自得,撰写赤壁赋等美文 妙手偶得,弹琴唱歌抒发情感超然自得,锦帽貂裘骑马打猎逍遥自得,挥毫“气势欹倾而神气横溢” 的书法自鸣得意,泼墨墨竹、怪石、枯木等画得手应心,填写“大江东去”等词怡然自得享受 生活,意气相得、因失得福。 歌德说:“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联接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人生在世,人在江湖,人在社会,得失成败,
10、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判断的标准。是故,得 失寸心知。 03 03 我观得失立我志 李海宁 李海宁老师简介:嘉兴市秀州中学老师,全国示范文学社团“秀州文学社”指导老师,曾获“叶 圣陶杯”作文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中华人文读书节”优秀指导一等奖,中央教科所课 程教学研究部全国优秀教师(写作指导类),省写作学会会员,已出版发表诗文十余万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如何看待得失,就是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据此,可以观人、观史、 观天下。功利者重结果,斤斤计较得失,不够大气; 执着者求索永无止境,一山更有一山高,稍欠 从容; 旷达者看破人生起点终点都相同,珍惜当下,感悟过程,也可能沉溺于自我的
11、小天地,忘了 责任。 得失是终点,也是起点,生命就是不断得到又失去,失去又得到的过程。 趋利避害占好处是生存本能,但人生在世,不能只讲个人意义上的得失。我之所得,未必不是 他人所赐。一往无前不慕名利,如袁隆平,稻养天下; 悠然自得任凭风波起,如苏子瞻,美文传世。 绞架上,李大钊失去了生命,为赤旗插遍的世界奠基; 疫情中,无数人最美逆行,换来了山河安宁 万家团圆。作为人类个体,我们当然有权利求得美好生活,但绝不能以占便宜的态度度过这一生。 得失之间,有努力的结果,有起点处崭新的开始,也有岁月的美好过程的沉淀。 你我岁月有尽,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历百年千年,人类精神境界的升华也无休无止。能融入 伟
12、大事业忘我奋斗,也不失人生趣味,看淡得失,功成不必在我,看重得失,功成必定有我。甘于 奉献,而不是内卷内斗; 无惧评说,总不忘出发时一颗初心。面对个人荣耀宠辱不惊,也不忘努力 前行,总归会把生命活成美丽中国的一道风景。 得与失的过程之间,得与失随时在转换,随时会是终点,随时可能是起点。 得失并不绝对,失去约束,可能换来自由,也不再有安全。失去许多奢华的享受,也许你能找 到内心的宁静幸福。转换之间,是许多生命的故事。生是得,死是失,周而复始,死亦可以得,生 亦有所失。少问一点个人得失,少求一些物欲满足,多寻一分生命价值,牢记一种家国情怀。正是 百年前不计得失的奋斗,方有百年后文明和谐的中国。 吾
13、辈红船少年,当为中国立志,得失成败乃过程之美,是非功过,自有寸心知,自有知音赏。 我将无我,然后成就大我。用习近平主席悼念焦裕禄书记的念奴娇词:绿我涓滴,会它千顷 澄碧!面对为国抡才的高考大典,我也敢立此一言:欲求壮美人生,必以奉献得之! 04 04 得失之途,你我皆行人 季天然 王开岭曾感慨:“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行旅于人生大道的我们,常常 视一时得失为始发处或终点站;殊不知路漫修远,得失应成为行路风景。 将得失看作起点的人,不免期望一劳永逸的“得”;把得失当成终点的人,总是无法面对功亏 一篑的“失”。人人皆渴求得到而害怕失去,然而得失实为生活的两面,往往相伴而生,自孩提
14、至 古稀无时不有。方仲永年少名扬万里,却在乡人的喝彩中泯然众人;王阳明中年失其荣华,反于贵 州龙场收获“心外无物”的顿悟。成长的万花筒中,得失之光交相辉映;现实的荆棘丛里,芳馨与 尖刺处处联结。得失无法预料,充实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始终如纪伯伦的诗行一般,是“摇摆 于忧愁与欢乐间的一架天平”。 而正是得失之间的这种辩证转化,在推动我们不断前行。 毛姆笔下“堕落”的爱德华,甘愿放弃芝加哥车水马龙里精英式的生活,前往人们心中没有未 来的塔希提岛,却在慷慨的阳光和粉红色的晚霞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灵魂”。因文采春风得意又 因诗言数次获罪的刘梦得,亦是在几十年的大起大落中练就了“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乐观
15、情怀。得 中有失、失而复得,恰如海浪拍击礁石,得失的转变会带来珍贵的起伏与磨炼,充实并推动我们的 人生过程。只以得失为目的的人,难免陷入心灵的狭隘停滞。 菜根谭有言:“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或许唯有将每次得失视作人生过程的简 单一环,方能抛却急功近利的处世心态,从而真正触碰到生活价值的美丽裙边。若不是心无杂念, 渔樵于江渚之上,苏子瞻何以发出“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感叹?若计较于一时富贵,则“一箪食, 一瓢饮”万不能不改颜回之乐了。正因一切都只是过程,我们可以剥去功过的茧,抽离得失的丝, 于寂静中探寻世界万物和你我灵魂的内核。当我们能够不数数然于世,不再将得失变化作为人生的 定功章,而去珍
16、惜当下体验的分秒,一切便会为我们展开最纯粹的画幅。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不要做一个只顾始终,匆匆离去的乘客,而要学会将得失作为风景, 享受每一步前行。如此,心灵将更丰沛,纵身处生活的波涛之中,也能同奥登一样,为自己“呈上 一柱肯定的火焰”。 点评: 1.层进式结构体现思考的深度。在提出中心之后,先否定将得与失看作终点或起点的不恰当, 然后肯定将之看作过程的正确。辩证而确然地指出“过程”才能“推动我们前行”,并且,这个“过 程”可以让人心无杂念地“探寻世界万物和你我灵魂的内核”。 2.对比式举例体现材料的广度。对比有三种方式,一为成败第二段的方仲永和王阳明属于 失与得的成败对比;二为虚实第三
17、段的爱德华为毛姆笔下的人物,属于虚构,而刘梦得则为唐 朝文学家,为实际存在;三为远近从颜回到东坡,在时间上有远有近。 3.典雅式语言体现运笔的老到。文章多短句,语言多凝炼,引用多精致。这一特色,不时体 现在文中。开头的中心“殊不知路漫修远,得失应成为行路风景”就十分简练,结尾的“人生如逆 旅,你我皆行人”再次点题,也非常扼要。 05 05 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佚名) 人生百年,白驹过隙,岂能困惑于得与失的方寸之地。陶醉于一城一池之得,或惆怅于一时一 事之失,都属于一叶障目,不见远方的星辰大海。只有看淡得失,把它当成人生的过程,才能阅尽 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错把得失当
18、终点。 年逾不惑,事业小成,工作稳定,业务熟练,于是乎满足于现状,失去奋斗目标,丧失斗志与 激情,不再期望更高的山峰。这不妨称为“得之殇”。单位高级职称指标稀少,个人积分排名又靠 后,即便努力三年五载也未能如愿。既然晋升无望,又何必累死累活?于是对自己放松要求,得过 且过。这不妨称为“失之痛”。 缘何如此?细思极恐。不管“得之殇”,抑或“失之痛”,实质都是错把得失当成终点。在这 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下,或是小进则满,小富则安,躺在功劳簿上自我陶醉;或是闻失则忧,闻败则 馁,不再奢望新的挑战与作为。久而久之,心灵受到羁绊,人生陷入困境,蹉跎了岁月,浪费了人 生。 把得与失当成过程来看,你就会发现得与
19、失既是终点,更是起点。 得失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就如同父辈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管旱涝,无论悲喜,周而 复始,劳作不息。耕种与收获就是农民的生命,丰年也好,灾荒也罢,都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既然 如此,就应当认清前路,看淡得失,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消除后顾 之忧,这是终点;然后上出师表于刘禅,六出祁山,攘除奸凶,这又是起点。2020 年,中国实 现全面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终点;但乡村振兴还任重道远,必须再接再厉持续发 力,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人生就像一辆列车,得失都是过程,不痴迷于某一个站点的得失,才能到达终点,赢在全程。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20、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苏轼面对得与失的态度,得与 失不过是河流中的朵朵涟漪,河水不会因为涟漪而停留脚步,人生又哪能因为一时得失裹足不前。 持有宽广的胸怀,良好的心态,智慧的心境,得不骄傲,失不沮丧,你才能看淡得失,享受过程, 收获厚重的人生。 愿你把得失当成过程,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06 06 得失之间,旅途之上 顾逸超 就像光影共生,得失同样共存。 往往,我们得到成绩,意味着失去了玩乐的机会,得到名利,就得放弃陪伴的时光。更无论时 光无情,我们得到成长,就要告别童年;走向成熟,只能挥别年少。人生的单行道上, 我们得选 择,以何所失,换何所得。 得失的囹圄中,困着很多人。有人为得一
21、沓纸币,日拼夜拼,忘了背后的亲情;有人为得学术 盛名,剽窃钻营,抛弃尊严和道德。可得失的天平之下,也涌动着幸福而满足的人潮。就如叶嘉莹 教授捐去全部财产,得传诗词绝学,育桃李天下;袁隆平院士用一生的坚守,去换得真理和一个“禾 下乘凉”的美梦。 得失之间,是遗憾愧悔,还是成就自我,奥秘就在于一份心态。若将得失当作一切的起点,得 之者难不忘乎所以,失之者不免顾影自怜;将其看作唯一的终点,则易因得矜傲自恃, 因失万念 俱灰。若用所得减去所失的公式计算人生,那我们将陷入永无止境的得失陷阱当中。蝇营狗苟于得, 诚惶诚恐于失,沉迷于获得的蓝图,惊恐于失却的地狱,未得患得,得之患失,则得失的天平倾覆。 塞翁
22、失马,沧海桑田,摘下苟且的眼镜,得失有时甚至只是蝴蝶振翅的偶然荒诞。 其实,放眼人生,得失只是过程。 我们选择踏上自己的千山万水,是为了完成人生的终极答卷成为自己。而任何的得失,不 过是这份答卷中的一个逗号,句号,感叹号,或省略号我们无法选择起点处的笔墨纸砚,也无 从知晓远方最终的分数,只有将每一份得失看作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去笑对今昔与未来。 我们青春年少,无法也不该抛却一切得失心,但要保持对得失的思考,争取一种淡然的追求 用看淡得失的心,去追求得失。 当我们看透得失,会发现它就在我们生命答卷的每一天、每一分秒之中。我们是否在青春正好 的每一缕光芒下得到了不悔的成长,是否因诱惑和摇摆让光阴从指
23、缝溜走。苏轼说:“得之艰难, 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若我们不曾辜负,努力生活,去见证自我的存在,那将是 人生最有诚意的付出和最有价值的所得。 面向死亡那座永恒的灯塔,我们永远在路上。斯宾塞说:“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 由于人事纷繁。”没错,莫被过重的得失心侵蚀,仅把它当作人生沿途的风景,在得失中跳脱狭隘, 宠辱不惊,寻心所善,坦然而归。 07 07 少时有所执,老来有所安 陈平 继月光族、啃老族、低头族之后,又有一族在我们的身边悄然兴起,名曰“躺平族”。他们在 内卷之下,选择佛系人生,不争是非对错,不问过往得失,将自己放松到一种真空状态,似乎深得 老庄真传。然而,在他们的
24、眼中,我们看不到生活的热力,更看不到星辰大海。而“不问得失”的 清流人设仿佛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囿居一隅的挡箭牌。我想,在当今时代,相较于“患得患失” 的功利,更可怕的是“得失心”的缺位。 “得失心”的缺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是什么让曾经鲜衣怒马的少年,成 为了一群眼中无光、心中木然的机器,一问社会,二问教育,三问自身。我们必须承认,处在社会 转型期、面临生活重压的我们,产生“躺平”心态,无可厚非。然而外在环境我们往往无力左右,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内心。“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一反传统的“原因论”,提 出了“目的论”,将年轻人于因果溯源的泥淖中解救出来。因为“问题
25、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 自己怎样”。 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应以“问得”为起点。为何“躺平”?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 。 我们接受了太多别人的安排,别人的建议。当代的年轻人有多少人能清晰地明白自己要什么。我们 甚至觉得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都可以,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都一样,我们有真诚地问问自己:我喜欢 当下的生活吗?我想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先“问得”才能明生活之方向。问得,才有了柳宗元的西 山之乐,才有了史铁生的向死而生。 始于“问得”,成于“问失”。“问得”以明目标,“问失”则是“求得”过程中的助力。当 我们考试折桂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牺牲了健康;当我们升职加薪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忽略了家
26、人;当我们加官进爵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还坚守初心。有一得,就要问一失。这样才不至于在“得 到”的路上渐失本心。问“失”,可以说是在追寻自我价值道路上的修正与回归。 我们都知道得失之间往往存在转化之奥秘,得失方寸之间包蕴着大学问。我相信,当我们在青 春年少时怀有一份执念,重得亦重失,问得亦问失。心中有“得失”,眼中有一份对生活热泪盈眶 的的冲动,保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不逃避现状,亦不安于现状,不做“躺平青年”,我们 必能实现当下共同困境的突围。当我们老了,在炉火旁打盹的时候,也必能在回顾人生的“问得” 中生悟,达到“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的安然状态。 里尔克曾说:“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
27、会滴在心上”。愿我们都能做到得失在心,少时有所 执,老来有所安。 08 08 寸心得失,不为始终 江在山 高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英雄,终逃不脱“可怜白发生”的落寞;放言“富 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的霸王,终抹不去乌江自刎的血色;而低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的贫苦诗人,却看透了得失的真谛。得失只在寸心中,它是涓涓不塞的江河中的一朵水花,是存续 千年的文脉中的一句吟哦,是生生不息的家国中的一段记忆。所有的得与失,终将经由岁月凝聚成 永恒的过程。 古往今来,将得失视作终点者有之。他们或自觉人生圆满,不思进取,将个人甚至国家拖入失 败的深渊,伤仲永的悲叹从未停歇,安史之乱殷鉴
28、未远。他们或哀叹尘埃落定,无法逆转,便放任 自流,得过且过,“此间乐,不思蜀”的谄媚嘴脸未曾远去,后庭花的曲调依旧刺耳。 将得失视作起点者亦有之。他们或对所得不满,却一步步走向深渊;或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 却倒行逆施身败名裂。不甘于失败的拿破仑从厄尔巴岛出发,想要恢复皇帝的荣耀,最终饮恨滑铁 卢;妄图恢复帝制的袁世凯坐上龙椅,却遭遇众叛亲离,举国痛斥。 得失总在一时之间,将其视为起点或终点,无疑太过偏狭。人生长不过百年,国家民族却生生 不息,将个人得失与家国命运相关联,便能清晰地感知到个人的得失汇聚而成的历史洪流,也能看 清个人得失在整个过程中真正的价值。 一个多世纪以来,国家几度危亡,风雨飘
29、摇之中。有多少仁人志士不计个人得失,投身到救亡 图存的洪流中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奋斗终身,甚至未能看到一丝丝胜利的曙光,于他们而言,得 失又怎是起点或终点呢?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曾说:“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 中国叫醒。”他一生经历晚清、民国、抗日,沉浮百年,从未放弃救亡图存的理想。为办学他捐出 全部家产,在九十高龄上街卖字筹款。他年过百岁,逝世之时,甚至都没有等到抗战的胜利。从得 失来看,马相伯先生一生都未得到他想要的国家独立富强,但我们不可否认,正是他和与他一样的 仁人志士们在艰难困苦中不懈的奋斗,为中国的崛起铺就了道路。 得与失并非一成不变,塞翁失马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杜甫
30、、李清照、曹雪芹,无一不是在经 历了人生的大不幸后写出流芳百世的伟大篇章。“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他们的 人生经历中,得与失进行了神奇的转变。事实上,正是在这一次次转变之中,得与失铺陈出了世事 流转、人生百态。 个人的得与失连接成个人命运的过程,个人与国家民族相连,形成了国家民族命运的过程,历 史的滚滚洪流涌动翻腾,个人得失微如砂砾,但终将汇聚成河,奔腾入海。 一百年前,在南湖的红船之上,一群爱国志士将自身得失与家国命运紧紧相连,点燃了革命的 星星之火,百年之后的今天,沐浴在强大祖国荣光中的我们更应不以一时得失为始终,俯身耕耘, 创造未来无限可能。 09 09 得失寸心知 杨小娣
31、 在一个思想与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某件事情的得与失并不是一个很绝对的结论。得失是起点, 或者过程,亦或终点,也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一个个具体的得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循环,他 们是阶段性的起点、终点,也是过程,到最后,才汇聚成一个人生的大循环,就像海洋里泛起的朵 朵浪花,最终融汇于大海。 人们为了生存得更好,往往要努力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金钱、名利、地位还有 情感等。但是因为个性、能力、环境、机遇等各种差异,很多事情往往不能够如心遂愿。所以摆正 得失的心态尤其重要。但是年轻的时候,我们也许不一定会那样豁达地想清楚。 其实叫我写这样的高考作文,是有心理阴影的。我想起了那些年的苦读岁月。
32、我们这个班作为 全大市贫困乡镇师范提前考试第一名被招进来的高师预备力量,担负了很多的使命和压力。我们读 书既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也是为了加强家乡的中学教育师资,既要兼顾脚踏大地的朴素 愿望、又要坚持仰望星空的理想。曾经匮乏的教育资源与薄弱的学习基础,我们可以考出几乎满分 的英语成绩,却读不出标准的英语发音,在城市里读得有点辛苦。所以一旦有了机会可以就近保送, 我们很多人就放弃了高考的机会,包括曾经夙兴夜寐地苦读考取过年级段第一名的那个同学。对于 我们而言,求稳比更好来得更加现实。 想到前不久爆红网络的衡水中学演讲学生张锡峰开玩笑地把自己比作 “立志要去拱城里的白菜” 的“乡下土猪”,其
33、实蛮心疼这样的孩子。也许他用词不够文雅,认知不够成熟,但很真实很励志。 没像我们一样在资源匮乏的农村待过的人不会有这样的共鸣,高考是可能改变阶层固化的途径之一,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高考就是“改命”的机会,所以他们执着于这样的得到。“不做躺平青年”, 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底色,这没什么错!我只是心疼他们这样的勤奋艰苦,希望高考之后,不管输赢 得失,曾经努力拼搏过的他们还能平和安心地回家,积蓄起重新起航的力量。 还有张桂梅的华坪女中和她的女孩们,用读书改变、阻断了大山里部分人的代际贫穷。张桂梅 舍弃了小我,升华了大我,让无数个女孩子们精彩地飞翔在生活的长空里。十多年来,她们用近乎 刻板的学习模式,实现
34、了超高的高考升学率,1600 多名女孩子进入大学殿堂、改变了命运,实现走 出大山、飞越大山的梦想。 是的,也许你可以说她们没有素质教育、不够温情,可是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才是对这群女 孩子们最大的温情与人性关怀。 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是一个 从低到高的需求过程。我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份善因结出一份善果,付出肯定有公平的得 到。所以努力才是得到的唯一正确手段。当然失去也是人生常态。 面对一件希望得到的事物,只要努力过,争取过,不管结果得失,尽量释怀吧。因为人生还要 继续,而你这一刻的态度,可能又决定下一步的得失。得之中包含了失,顾此失
35、彼;失之中也意味 着另一方面的得到,失彼得此。很多事情是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凡事祸福相依,我们需要做的就 是接收不可改变的结果。 “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你的 人生为什么慌乱不堪?王阳明说: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 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 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也许我们很多人的心性还没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需要学会不断调适情感 和心态、修炼自我。 方寸之心,得失自知,学会坦然就好。 10 10 得与失 作者:水寒(原创) 是得?还是失?这是个问题。
36、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这也是个问题。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什么很多人经常会被近忧所困扰,是因为缺乏远虑。无远虑,就不能做 到未雨绸缪;无远虑,就只能一直临渴掘井。趋利避害是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但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有别于动物, 那就是动物只看到眼前的利和害,而人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利和害,还应当看到长远的利和害。 有些事情眼前看是得,长远看则是失;有些事情眼前看是失,长远看则是得。今日之蜜糖,可能是他日之毒 药,反之亦然。因此,一时一地一事的得与失,完全没有必要挂碍于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被很多人奉为人生至理。这 样的人,一定会把荣华
37、富贵看作是得,把贫穷卑贱看作是失。这样的人为了获得功名利禄,可以不择手段,直到 到头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更不能理解颜回为什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任 何荣华富贵之乐都无法替代安贫乐道之乐。“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唯有勘破名利,才能知道什 么是得到,什么是失去。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天祥在绝命词中这样写道:“孔
38、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 后,庶几无愧。”他用生命完成了人生最后的答卷,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真正做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唯 有勘破生与死,才能知道什么是得到,什么是失去。 何者谓得,何者谓失;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在具体而细微的每一件事上,可能有时得失是起点,有时得 失是过程,也有时得失就是终点。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与失从始至终都关乎价值判断。 那么,人生中最大的“得”是什么,为了这个“得”又可以抛却什么,可以失去什么呢?匈牙利诗人裴多菲 用诗歌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答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11 11 得与失 作者:舒
39、中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告诉我们,失就是得,得也是失。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它告诉我们,得失可以相互转换。 马云很成功,众人很羡慕,但是马云却说,他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立阿里巴巴。有人说他矫情,他却说,只想 做点小生意,多点时间陪家人。 人生在世,我们渴望成功,我们渴望鲜花与掌声。然而,当真的成功登顶时,当你真的成为千人迷万人迷时,你 突然发现,你失去了很多很多。更要命的是,失去的已经回不来了,得到的很可能是,不过如此。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得与失既是终点,也是起点。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了,一个阶段的目标完成了。这是这个 阶段的终点。成为公众公司后,公司的架构、运作需要更加规范透
40、明,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从生命的长河来看,得与失是个过程。今天我参加高考,如果考出好成绩,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我是 有所得。但是,果真去了外地读书,离开了父母,那何尝不是失。当然,结识了新同学,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又 是一个起点。得与失,瞬间转换。得到的同时, 一定是失去。失去的时候,又是新的得到。前些天新闻报道说, 有两个妈妈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把孩子给换错了。这一错,竟然错了 28 年。孩子是换回来了,但其中的悲欢 离合让人深刻理解了得与失的关系。得到即失去,失去即得到。 舒老师和我讲过这样一件事: 香港一位大咖收藏了很多漆器。 一次搞卫生的时候, 保姆不小心把一件漆器损坏了。 保姆忐忑不安,一个劲地赔不是,大咖安慰保姆说,没关系,没关系,它说明,这件作品和我没有缘份。 得与失,其实是一种人生观,一种价值观,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得失观不一样。价值观不同,得失观必然 有差别。世界观不同,得失观不兼容。我个人更愿意把得与失看成是一个过程。 得与失就是个过程。如此,我们就能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我们就不会选择“躺平”,我们才不会惧怕“内 卷”。 得与失就是个过程。如此,我们或许真的可以做到,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得与失就是个过程。如此,我们可以变得更加从容不迫,笑对人生,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