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2022 年高考作文最新科技类时评年高考作文最新科技类时评-智能制造十个数学问题面向全国张榜求解智能制造十个数学问题面向全国张榜求解 目录:目录: 0101 智能制造十个数学问题面向全国张榜求解智能制造十个数学问题面向全国张榜求解 0202 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加减法加减法” 0303 天问一号的五星红旗在火星如何展开天问一号的五星红旗在火星如何展开 0404“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前景可期(新知)前景可期(新知) 05 以环境聚人才以环境聚人才 用创新谋发展用创新谋发展 正文:正文: 0101 智能制造十个数学问题面向全国张榜求解智能制造十个数学问题面向全国张榜求解 作者
2、:本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16 日01 版) 本报重庆本报重庆 6 6 月月 1515 日电(记者李宏、张国圣)日电(记者李宏、张国圣)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二届数学促 进企业创新发展论坛日前在重庆举行,论坛期间发布了智能制造行业的十个数学问题,面 向全国张榜求解。“重庆的这次揭榜挂帅,为企业出题、数学家解题、政府配置资源 开了一个好头。”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院士说。 本次发布的智能制造行业的十个数学问题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智能制造 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征集而来,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 提出,
3、通过组织三类专家线上评审、线下讨论评选而出。 在被纳入重庆市科技局“揭榜挂帅”项目榜单的两个数学问题中,由重庆长安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丁可、陈达兴发布的“复杂条件下自动驾驶轨迹实时优化问题”,其需求是对 行驶中各种复杂条件进行合理建模,并开发高效求解算法,实时规划出在给定短时区间内 安全、合理、舒适的行驶轨迹,应用于高级自动驾驶产品。该问题发布的榜单金额为最高 600 万元。由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殷济明发布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安全 的混沌模型及故障预测”,则是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电池设计计算化、结构变化可预测性 等需求,希望提出一个理论架构,能够支持对电池进行跨尺度建模,以建立电池的动
4、态行 为模型,根据不同的初始条件以及实际工况,给出电池的具体状态。该问题的发布榜单金 额最高为 1000 万元。 重庆市科技局局长许洪斌表示,“揭榜挂帅”是科研项目生成的一种新机制,是奔着 最紧急的任务去“出题”,要解决的是企业、行业或国家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 0202 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加减法加减法”(人民时评)(人民时评) 喻思南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6 月 16 日第05 版) “加”“减”并举优化科技管理,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人才不受 束缚、轻装上阵,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有更加充足的底气、更加澎湃的动力 作为科技活动的一部分,好的科技管理能
5、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中国科学院 自 2010 年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来,从自主研制悟空、墨子等科学实验卫星,到支撑 “奋斗者”号的关键技术研发,在一系列研究上取得突破。总结专项实施经验时,减少管 理层级、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成为共识。 “科技管理改革不能只做加法,要善于做减法。”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 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 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 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广大科
6、技工作者的心声,为推进科技管理 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 保障科技活动有效运转,必要的科技管理少不了。强调要善于做“减法”,是基于对 科研规律的深刻认识。科技工作高度复杂,对应的管理原则也千差万别。以科技评价为 例,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各不相同,即便同是基础研究,不同学科也不宜一把 尺子量短长。特别是当前,补上科技创新短板,我国急需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 新能力。然而,科学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传统的考 核方式不利于科学家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减”去不必要的条条框框,为的是扩大科研 单位和科学家的自主权,按科研规律办事。 近些年,我国科研管理不断优化。在
7、经费使用上,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 限;在人才评价上,持续清理“四唯”工作;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 权下放,高校院所面向产业研发积极性大为提高。特别是“揭榜挂帅”机制运转起来,可 以打破资历、门槛的限制,真正实现“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让有真才实学的 科技人员英雄有用武之地。经费管理、人才评价上的不必要的机制和层级“减”了,就能 优化管理流程,为创新创造除障、为科研攻关松绑。 科研管理上做“减法”,并不与做“加法”对立。一定程度上,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只有把束缚科技人员手脚的体制机制障碍“减”下去,应当“加”什么才会更加明晰;唯 有把合理的、尊重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
8、“加”上来,影响科技创新的不良因素才能彻底 “减”下去。经过近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我国科研环境大为改善。接下来,还应继续推 进科技管理改革,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 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让广大科研人员不必把精力浪 费在无谓的事情上,从而让优秀科研人才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谈及如何支撑杰出人才时,科学家王选曾提出“给足钱、配备人、少评估、不干预” 的 12 字建议。“加”“减”并举优化科技管理,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人 才不受束缚、轻装上阵,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有更加充足的底气、更加澎湃的 动
9、力。 0303 天问一号的五星红旗在火星如何展开天问一号的五星红旗在火星如何展开 作者:本报记者 张士英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16 日09 版) 6 月 11 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 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 等影像图。这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两张影像图中,鲜红方正的中国国旗清晰可见。哈尔 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历经 202 天地火转移轨道飞行和 93 天环绕探测,飞
10、行 4.75 亿公里后,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在天问 一号着陆器上成功完成了中国国旗可控动态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形状记忆聚合 物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杜善义院士 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国内较早地确立了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方向。在“理工结合,服务 航天”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冷劲松教授团队在智能结构力学、设计及其航天航空应用等研 究领域深耕细作、集智创新。该团队在国内率先研发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环氧基、 氰酸酯基、聚酰亚胺基等系列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ShapeMemoryPolymer,SMP
11、),玻璃 化转变温度可调(37-322),满足空间极端恶劣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冷劲松教授团队根据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总体任务需求,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支持下,基于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通过精细的力学理论分 析和巧妙的智能结构设计,成功研制出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 天问一号从发射入轨到着陆火星历经 9 个多月时间,探测风险高、难度大,国旗锁紧 展开机构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星风等挑战,同时存在着陆环境不确 定、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对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通过模拟火星环境下的 力学、热真空、热循环和锁紧展开功能等多次反复迭代的极端环境试验验证,我
12、们为着陆 平台创新设计制备了卷绕锁定-展开模式的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国旗展开过程与中国传统书 画的展开方式类似,解决了低温、辐照等极端恶劣使役环境下,长时间锁定、低冲击可靠 展开的关键技术难题。”冷劲松表示。 据冷劲松介绍,在着陆火星前,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处于卷绕收纳状态,通过形状记忆 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实现长时间锁定。着陆火星后通过加热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实现超低冲 击解锁和可控展开,释放并展开五星红旗(由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展开后,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刚度回复到与常规复合材料相当的水平,提供高刚度承载功 能。与贴装、折叠收纳展开等携带国旗方式相比,自主设计并研制的国旗锁紧展开机构的
13、 质量轻、收纳比高,可适用于较大尺寸国旗。与展开瞬态冲击高达 10000g 以上的基于火工 品的展开结构相比,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几乎无冲击。 团队研制的国旗锁紧展开机构首次在火星上实现中国国旗的可控动态展开,展开后的 五星红旗在火星风的沐浴下迎风飘扬,为中国探测器在火星上打上“中国标识”,为建党 100 周年献礼。 据悉,这是继 2016 年、2020 年哈工大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同步轨道环境 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柔性太阳能电池系统在轨成功验证之后,在国际上首次实 现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在火星探测工程中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材料及其在航天器 结构的应用领域处于国际前列。 未来,
14、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智能结构等相关技术有望应用于我国空间站、 探月工程、载人登月、火星探测、木星探测、小行星探测、冰巨星探测、深空探测等重大 航天工程,在航天、航空、汽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及生物医疗等领域也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报记者张士英) 0404“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前景可期(新知)前景可期(新知) 吴月辉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6 月 17 日第05 版) 【现象】不久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 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 1.2 亿摄氏度 101 秒和 1.6 亿摄氏度 20 秒等离子
15、体运行,将原来的 1 亿摄氏度运行 20 秒纪录延长 5 倍。新纪录 进一步证明了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是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的重要一步。 【点评】 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在太阳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核聚变,为大自然带来 最普遍的能量来源。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人们就发现这种核聚变能具有很多优点,是人 类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比如,它的原料储量极其丰富,因为其主要燃料是存在于海 水之中的氘和氚。据估算,一升海水提取的氘能产生的聚变能源,相当于 300 升汽油完全 燃烧释放的能量。另外,氘和氚反应的生成物是氦气,没有放射性,对环境无害。而且, 一旦造成反应的等离子体熄灭,聚变反应就会终
16、止,因此聚变燃料的保存运输、聚变电站 的运行都比较安全。 这么好的能源如何才能为人类所获取并利用?科学家们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在地球 上建造一套核聚变装置,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源源不断地产生能量。这种大 科学装置俗称“人造太阳”。随后,利用这种装置产生核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也得到了进 一步验证。然而,要真正实现核聚变发电并不容易,据科研人员介绍,想实现聚变反应, 首先温度要达到 1 亿摄氏度以上,使聚变燃料完全电离,并在保证等离子体密度的前提 下,将高温等离子体维持相对足够长的时间,不泄露不逃逸,才可能释放出足够多的能 量。为攻克这两大难关,几十年来,各国科学家一直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实验
17、。 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 EAST,是目前地球上已建成并运行的“人造太阳”装置 之一,装置主体高 11 米、直径 8 米、重达 400 吨,曾多次创造出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 录。此次 EAST 实验刷新世界纪录,意味着人类让核聚变成为未来清洁新能源的努力,又向 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可控核聚变技术难度大,不仅考验着一个国家的物理研究水平,也考 验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比如精加工零件技术、常温超导技术、高能粒子束技术等。近 年来,中国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们的核聚变技术打下坚实基础,让中国成为 可控核聚变研究的强国。此外,伴随着聚变研究衍生出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推动了超导 技术、低温技
18、术、等离子体技术等多个产业技术板块的发展,实现了“一路摘瓜”。 “可控核聚变”如果能够实现,将彻底改写人类的能源版图。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 置被公认为是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地球寻找 聚变能源出路的希望。未来,如果能较长时间维持 1 亿摄氏度的高温,实现接近 1000 秒的 放电时间,人类距离解决核聚变商业化应用的步伐将更进一步。每一秒的增长,在科学上 都具有极高的难度,背后是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关。我们期待,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共 同努力下,核聚变可以早日为人类所掌握和利用,实现清洁能源的梦想,让“人造太阳” 也能造福全人类。 0505 以环境聚人才以环境聚
19、人才 用创新谋发展(现场评论用创新谋发展(现场评论大湾区大湾区 大未来大未来) 欧阳洁 人民日报 ( 2021 年 06 月 17 日第05 版) 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独门功夫”,只要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加速创 新,就能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垃圾分拣机器人动作敏捷,作业效率高;戴上虚拟现实(VR)眼镜,电脑屏幕上病人 的骨骼影像就能从平面变为立体,方便医生据此制定手术方案;拖扫一体机器人不但会拖 地,还能自动清洗拖布在广东东莞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新颖的机器人引人 注目。这里汇集了 72 家港澳青年创业企业,吸引风险投资接近 10 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 区创新发展
20、的一个生动样本。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东莞何以成为港澳创新人才的心仪之地?几名年轻创业者给出了 答案:创新氛围浓厚,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帮扶政策好,当地为创业企业提供 “保姆式”“一站式”服务;供应链配套齐全,短时间内就能走遍产品制造所需的所有配 套企业。近年来,东莞紧紧扭住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这个“牛鼻子”,培育“梧桐 树”,引得“凤凰”来。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创新人才高地快速构筑起来,闪耀 着创新的火花,涌动着生机活力。 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创意和胆识,也要依托地方特色与产业优势,脚踏实地、埋头苦 干。东莞外贸外资企业云集,几十年来形成了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被称为“制造之 都”。这是
21、东莞的历史积淀,也是自身优势所在。如今,面对数字化浪潮,东莞没有抛下 制造业的传统优势,而是借助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 代产业体系,布局建设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 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 转型。以制造业为主干,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实现融合发展,创造出更多 可能、激发了巨大动能。 地区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还需立足自身特点和产业优势,于守正创新中向前迈 进。“创新之城”深圳依托人才资源和资金优势,聚焦实业,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 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 8
22、类人才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佛山以智能家电、智能 家居为切入点,撬动整个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江门致力于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 源实践证明,打开思路、找准路径,用创新谋发展,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释放发展 潜能。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独门功夫”,只要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加速创 新,就能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创新”是高频词。改革开放以来,勇于创 新、敢闯敢干的精神种子早已在珠三角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硕果实。奋进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坚持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 路,粤港澳大湾区必将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