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2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信息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三人行教育 文档编号:1669071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2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信息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2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信息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2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信息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考点 2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信息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信息类文本阅读) (二)(2020全国卷 IT46)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 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 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 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

2、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7 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 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 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 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 优化投资结构、 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

3、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 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 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 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 人民日报2020 年 6 月 8 日) 材料三: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

4、府工作报告表示, 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 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 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 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中小 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 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 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

5、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 代信息网络、5G 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助这一机会,建成 向“工业革命 4.0”过渡的基础设施。 (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 4.0”,参考消息2020 年 6 月 6 日) 4.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 个方面,是 202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 B.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 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C

6、.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 中所凸显的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 的挑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选 B。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要找出重要概念在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 文认真揣摩理解,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本题 涉及的重要概念是“新基建”,A 项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提取主谓宾得到选项完整信息,材料三第 一段出现投资安排,所

7、以 A 项正确。B 项“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 定超前性的领域”在材料二第三段,但文中没有“不利于”的说法,根据全文信息,应该是对“建设 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有好处。C 项在材料二第三段,“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 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 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整合得到。D 项在材料二第二段“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 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第三段最后一句话表述了对于“数字动力” 的意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以新发展理念

8、为引领,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既能在客观上应对经济下 行的压力,也能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大趋势。 B.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有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 质量发展,早日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C.在俄罗斯媒体看来,我国今年所以采取审慎的经济措施,不再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是因为 从 2008 年到 2009 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 D.2020 年我国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 70%城市就业的 中小企业,目的是保障城市就业率,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析

9、】选 A。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 概括时,要注意结合语境。材料一第二段提出了“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第一段第一 句话说了“要抓住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了新基建的意义可 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但是全文没有对“改变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的评价,所以 A 项错误。 B项在材料二第三段第一句话有表述,“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 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10、 C 项在材料三第二段有表述。D 项在材料三第三段第一句话有明确说法。 6.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 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与抗击疫情有什么关系”, 通读材料,要点分布在材料二第二段和材

11、料三第二段。材料二原文“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 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 的窗口期。 ”材料三原文“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 将资金注入经济”。 【方法点拨】一定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划定答题区间,进行概括梳理。不要照搬原文,堆砌 材料。 答案: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 的集中爆发,客观上打开了我国新基建的窗口期;我国重点投资支持新基建,是针对最近一 年经济形势和疫情不确定性的

12、审慎选择。 (一)(2020浙江卷T7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材料一: 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 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 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 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 “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 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入“网” 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网。 ”技术的战车把新媒

13、介数码技术送进人 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看图被称为“读图”, 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 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 (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 材料二: 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 意义,也不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久而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 的逻辑”:整体观看。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当人们在阅 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

14、的顺序移动视 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但是,当人类面 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 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 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针对现实赋予观者 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正是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图像 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 灵感闪现和意义顿悟。 (摘编自刘晓荷、董小玉读图时代的阅读嬗变与出版调适)

15、材料三: 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和思考性的,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者 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 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是从影视作品到观众,它培 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受;另外,影像的动感超越了文字的静态特性,提供了感性直观的当下体 验,同时也取消了观众掩卷沉思的契机。显然,文字性的静观体验被影像动态的感性直观所取 代。视觉文化时代的法则是: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道理很简单,看图是直觉的、快感的 和当下的;与文字相比,图像显然更具诱惑力。我们似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 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化仪式! (摘编自周宪重建阅读文化)

16、 7.下列对材料中“文字阅读”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字阅读习惯于将视线聚焦于文字,按照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移动视线。 B.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从字词与字词、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获取信息。 C.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可引人深思,文字阅读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和反思的可能。 D.文字阅读是单向的,需要遵循传统逻辑、安安静静地体验、细嚼慢咽、掩卷沉思。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 【解析】选 D。D 项“文字阅读是单向的”张冠李戴,原文信息是“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 A 项在材料二“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 视

17、线”。B 项在材料二“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 “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 C 项在材料三“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和思考性的,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 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提供了更多空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时代,读“屏”多于读书,“输入”代替书写,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变得越来越相似,“读”和“看” 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B.有一位著名诗人早就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他写了一首著名短诗,“生活网。 ”,明确告诉 我们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生活已然网络化。 C.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送进人间,不断颠覆和碾轧印刷媒介;印刷媒

18、介长期积累起来的权威性 和神圣性,正在逐步被网络媒介所消解。 D.视觉文化时代,人们爱看图像更胜于文字,正在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而转向对图像阅读 的狂欢,甚至要为此举行一种新的文化仪式。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析】选 C。C 项在材料一,由“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 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可知。A 项,错在“图像阅读和文字阅读变得越来越 相似”,于文无据。B 项,错在“有一位著名诗人早就预见了网络时代的到来”,无中生有。D 项, 错在“甚至要为此举行一种新的文化仪式”,曲解文意,原文是“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 化仪式

19、”。 9.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有关图像阅读的不同特点。(4 分) (1)材料二: (2 分) (2)材料三: (2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概括能力。 【解析】审清题意,明确要求:分别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图像阅读”的不同特点。首先明确 两则材料都是介绍“图像阅读”的,但有所不同,材料二总体介绍“图像阅读”,而材料三与“语言” 进行比较,重点介绍“影视图像阅读”。然后抓住材料中关于“特点”的关键信息,比如材料二中的 “整体观看”“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材料三中的分号及“另外”一词,加以整合提 炼即可。 答案:(1)材料二说明图像阅读的特点:整体性(“互动与交融”或

20、“元素与元素的相乘”)。有 一种创造性的领悟。 (2) 材料三突出影视图像阅读的特点:被动接受。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或“直觉的、快感 的和当下的”)。 (2020天津卷T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在阅读方面,人类与动物并不是全无关联。动物能否看懂环境, 往往决定着它能否安全地生存下去。人既要阅读作为客观世界的环境,也要阅读以符号为中 介的书籍。 当人越来越多地阅读书籍的时候,人对客观自然或环境的阅读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说, 人在“看”自然、 “看”其他存在物、 “看”其他人时,已经带着自身有价值取向的意义和理解结构去“看” 客观世界了。阅读就是一个通

21、过编码符号进行的意义再生成过程。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 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 有了这两个维度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 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 (取材于韩震阅读的本质) 材料二 2019 年,我国成年国民中,11.1%的国民阅读 10 本及以上纸质图书,此外还有 7.6%的国 民阅读 10 本及以上电子书。 2019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报刊和电子书阅读量见下表: (取材于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材料三 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是发达文明的象征。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 类的生活方式

22、和思维模式,纸质书的未来正愈发显得不那么确定。还有什么能阻止书籍的数 字化进程?是人类的情感,还是书籍超越文本载体的价值所在? 上世纪后期,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 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一个 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将同一文本的 不同版本的封面进行排列,我们就会发现,公众对文本及作者的文化取向和态度一直在不断 地变化。印刷字体和封面一样,能够代表书籍所处的时代。不断翻新的技术使在书内大批量 印刷图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书籍打上时代的烙印。 机械印刷技术

23、的发展使得同一版本的书与书之间几乎没有区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同的读者或收藏家会在书上留下自己的印记,从那些标记、批注或藏书票中,我们可以分析 读者和文本之间的私密关系,也可以了解一本书可能产生的时代影响。一篇文稿从编辑到付 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任何差错以及随之而来的修正,都可能带来同一版本书籍的个体 多样性。从中,我们或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改变,或可以窥见时局的风向转变。纸质书的装帧 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意想不到的遗产。 在一本 1630 年左右的书籍装帧中,人们发现了 17 世 纪早期一位书商的记录,其中提到莎士比亚的另一出剧作爱的功劳 。早有学者提出过莎翁 曾写过对应爱的徒劳的另一

24、剧本,这个发现显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证据。 “书籍成为历史”的说法是悲观的,但“历史”的含义同样也是积极的,它让人们认识到书籍是 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拥有值得保护和诠释的丰富意义。 (取材于陆纾文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解读纸质书的价值)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需要对周围环境进行“阅读”。 B.无论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一个意义再生成的过程。 C.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2019 年成年国民中至少有 7.6%的人阅读量不少于 10 本。 D.无论纸质书还是报纸、期刊,其 2019 年人均阅读量都比电子书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把握内容

25、要点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选 D。D 项说法错误。据材料二图表数据,2019 年期刊的人均阅读量是 2.33,电子 书人均阅读量是 2.84,期刊的人均阅读量显然比电子书要小。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界,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B.阅读书籍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阅读,所以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 C.电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直接影响了成年读者对各类读物的选择。 D.因为物质形式本身和印刷装帧流传所产生的意义,纸质书难以被电子书彻底取代。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对文本有关内容进行分

26、析和概括的能力。 【解析】选 D。A 项,曲解文意。选项中“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从两个维度呈现不同的精神世 界”的“两个维度”说法错误。由原文“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几千年之前的老子、孔子的思想世 界联系起来,也可以与远在欧美的哈贝马斯、罗尔斯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有了这两个维度 的精神联系,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得以丰富起来”可知,两个维度应指时间和空间维度,并 非指纸质书和电子书。B 项,无中生有。 “成年人更愿意选择纸质读物”的说法在文中无依据。C 项说法错误。 结合原文“唐麦肯齐提出的文本社会学理论认为,承载文本的物质形式(书)会影 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

27、字,而开始关注书籍作为 一个整体的重要性,包括封面、字体、配图等书籍的各个要素”分析可知,文中并没有关于“电 子书无法承载文本社会学信息”的论述;而且,文中亦无对影响成年读者选择各类读物原因的 分析,强加因果。 【方法点拨】 排除干扰定答案 命题者常常采用以下方法来设置干扰项: 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 达的意思。 概念范围不清。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 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 因果混乱。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

28、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 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无中生有。选项的信息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改变判断性质。故意把可能写成必然,把未然写成已然,把有写成无,把无写成有。 6.下列表述不符合 “文本社会学”理论的一项是 () A.学校环保社团利用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进行公益售卖。 B.宋代雕版书多用欧、颜字体,特色鲜明,墨色清润,刻写精良,为后世所重。 C.书籍会因为阅读者留下的签名、批注等独特个人印记而增加收藏价值。 D.同一书籍因传抄、印刷、装订而产生的版本差异,给书籍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9、。 【解析】选 A。解本题关键在于概念内涵的把握。文本中“文本社会学”的内涵是承载文本的 物质形式(书)会影响到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而选项中“废旧书刊的书页制作成折纸工艺品” 只是单纯作为商品存在,并没有影响文本所要传达的意义。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 (2020江苏卷T2729)阅读材料,完成 2729 题。 在博物馆暂时不能开门迎接观众的时期,博物馆线上展览和网络直播一时间大热起来。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借网络直播实现由“窄播 ”到“广播 ”,多渠道让文物“火”起来,继而“活” 起来,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新趋势。观众到博物馆来的传统参观方式,受到时间、空 间等因素的限制

30、,博物馆日观众量毕竟有限,且外地观众的经常性参观也较难实现。而博物馆 网络直播观看数量动辄上百万,实现了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相关的文创产品销量也直线 上升。 一场优秀的博物馆直播绝非一日之功。网络直播要懂得运用网络语言,充分考虑受众特 别是年轻受众的心理需求。 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宝深夜脱口秀”的走红,关键就在于抓住了受众 心理,讲观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故事。直播本身没有一定模式,没有固定台词,没有彩排,网友 的问题五花八门,这对主播的文化积淀及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专家型主播”往往更 受欢迎。另外,吸引眼球的宣传营销也能锦上添花。 “三星堆重量级神秘国宝首度亮相”“敦煌壁 画临摹现场揭

31、秘”等都在直播开始前吊足了观众胃口。 近期的博物馆直播效果不错,有效地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让公众在家就可以领 略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博物馆直播也并非因疫情影响而临时兴起,而是近些年博物馆信息 化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体现。可以预见,随着智慧博物馆的深入建设,VR、5G 等新技术的发 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加入这一模式。 (选自黄洋博物馆直播大热的冷思考,有删改) 27.文中“窄播”和“广播”分别指什么?(4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解答这类题,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 回归原文概

32、括作答。细读原文,筛选有关“窄播”与“广播”的关键词即可。 答案:“窄播”指到博物馆来参观的传统参观方式;“广播”指博物馆网络直播。 28.优秀的博物馆直播需要哪些条件?(5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析】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三段“懂得运用网络语言,充分考虑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心理需 求” “这对主播的文化积淀及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 “吸引眼球的宣传营销”,找到文句,加以概 括。 答案:运用网络语言,充分考虑受众心理需求;主播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广博的知识;吸引眼 球的宣传营销。 29.博物馆直播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6 分) 答: 【命题意图】本题

33、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聚焦“有哪些意义”,去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加以概括。由原文观众到博物馆“受到时间、 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可知网络直播打破了这种限制;由“外地观众的经常性参观也较难实现”可 推出网络直播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便于公众观看;由“实现了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相关的 文创产品销量也直线上升”可知文物“火”了起来,产品销量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加入 这一模式”说明其代表了新趋势。 答案:打破实体博物馆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多渠道让文物“火”起来和 “活”起来;提升文创产品的销量;智慧博物馆的模式代表了新趋势。 【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 问题,回归原文概括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真题分类汇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语文分类题库 考点2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信息类文本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